900字范文,内容丰富有趣,生活中的好帮手!
900字范文 > 修行的前提是什么?是发心 发菩提心

修行的前提是什么?是发心 发菩提心

时间:2019-07-21 16:18:23

相关推荐

修行的前提是什么?是发心 发菩提心

“如是灭度无量无数无边众生”

修行大乘佛法的人既然发了心,要度一切众生“入无余涅槃”,那么就必须切切实实地去度众生。大菩萨们多生累劫、勤勤苦苦地“如是灭度”了“无量无数无边众生”,就是把“无量无数无边众生”度向了“无余涅槃”。从这句经文看,菩萨度没度众生?当然度众生了。但更重要的是下一句话,也就是当菩萨把“无量无数无边众生”度向“无余涅槃”的当口:

“实无众生得灭度者。”

什么意思?就是把“无量无数无边众生”度向“无余涅槃”的当口,又没有让任何一个众生得灭度,通俗地讲就是,菩萨度了众生还要觉得自己一个没度,这是《金刚经》非常重要的法义。

怎么理解这段经文呢?不要忘了前边讲的第二重二谛:世俗谛缘生,胜义谛性空。从胜义谛上讲,一切法都没有常一不变的独立存在性,因此为什么菩萨度了众生还要觉得自己一个没度呢?菩萨度众生的那一当口要在胜义谛上观:能度众生的菩萨有常一不变的独立存在性吗?没有,性空、无我;被菩萨度的众生在胜义谛上有常一不变的独立存在性吗?没有,性空、无我;菩萨度众生这件事儿在胜义谛上有常一不变的独立存在性吗?没有,性空、无我。

大菩萨们把“无量无数无边众生”度向“无余涅槃”的当口,要观:能度众生的菩萨是空,被菩萨度的众生是空,菩萨度众生这事儿还是空。在空上度众生,就不能有能度、所度之想。在性空上度众生,菩萨度了众生还得当没度,“实无众生得灭度者”。

那有人讲:“度了众生还得当没度,那我压根儿就不度,可以不?”不可以。要注意二谛,在胜义谛上,在性空上,菩萨度众生时观一切法是空,在空上度众生,因此菩萨度了众生,“实无众生得灭度者”;但不能因此不度众生,因为从世俗谛缘生的意义上讲,有没有能度众生的菩萨?有能度众生的菩萨,只不过不是常一不变,是相似相续。

从世俗谛上讲,从缘生的意义上讲,有没有被菩萨度的众生?有。只不过不是常一不变的有,是相似相续的有。那么在世俗谛上,相似相续的菩萨,见到相似相续的众生有苦难,菩萨要不要帮、要不要度众生入涅槃?世俗谛的要求是菩萨必须得度众生。

在世俗谛上,相似相续的菩萨见到相似相续的众生的苦难,一定从内心生起无限的悲心,在悲心的驱使下,相似相续的菩萨,必须得度相似相续的众生,因为只有在切切实实地度众生的行为上,才能增长着相似相续的菩萨的福德——前边已经讨论过了,福德是养育着菩萨的智慧的鱼的水,没有切实度众生的行为,没有福德的积攒,智慧的鱼会干枯死的。

因此,在世俗谛上,在悲心的驱使下,菩萨必须得度众生,增长着福德。但毕竟是菩萨,在度众生的当口,在胜义谛上还要观:能度众生的菩萨是空,被菩萨度的众生是空,菩萨度众生这事儿还是空,三轮体空。在三轮体空上度众生,不能有能度、所度之想,因此菩萨度了众生,还要觉得自己一个没度,“实无众生得灭度者”。这就是悲智双运、福慧双修。

换个角度理解这段经文。这段经文实际上是三句话,第一句:“所有一切众生之类,我皆令入无余涅槃而灭度之。”第二句话:“如是灭度无量无数无边众生,”第三句话:“实无众生得灭度者。”须菩提给老师提的问题是什么?须菩提问老师的问题是:老师,有“发趣菩萨乘者”,也就是愿修大乘佛法的人,“应云何住?”“云何修行?”“云何降伏其心?”《金刚经》这段经文,就是对须菩提这三个问题作了纲领性的回答。

这段经文的三句话,正好对应着须菩提的三个问题。大菩萨们要愿“所有一切众生”“入无余涅槃”,对应的是“降伏其心”。大菩萨们是怎么样降伏其心的呢?大菩萨们是发愿,愿“所有一切众生”“入无余涅槃”,是以发了这样的愿心而降伏自己的心。

第二个问题,须菩提问“云何修行?”对应着的是第二句,“如是灭度无量无数无边众生。”菩萨是怎么修行的?是以“灭度无量无数无边众生”的方式修行的。菩萨成佛是如何修行?度众生修行。第三句话,“实无众生得灭度者。”对应须菩提的问题是“应云何住?”——怎样安住?度了众生还要当没度,没有能度、所度之想,就是以无住为住,所以大乘佛法修行的最后涅槃,也叫作“无住涅槃”。

总结一下。大菩萨们是怎么降伏自己的心的?以发愿度一切众生“入无余涅槃”这样的方式降伏自己的心。大菩萨们是怎么修行的?以如是地“灭度无量无数边众生”的方式来修行的。而大菩萨们是怎样安住的?以无住为住。

这里最大的要点是修行,菩萨是怎么修行的?菩萨是以度众生的方式来修行的,这是大乘佛法区别于小乘佛法和人天乘佛法的最大要害。一定要理解,菩萨除了度众生,没有别的修行方法。我们经常讲佛教是要修的,要修行的。

从《金刚经》这段经文讲,菩萨的修行是度众生,菩萨的修行的核心是度众生,其他的一切修行形式,都是为度众生这个菩萨修行的核心修行内容服务的。

所以从这段经文看,菩萨的修行是度众生,凡见众生有苦难,要不要帮?必须得帮,这是菩萨的修行。为什么强调这一点呢?因为现在中国佛教有一个严重的趋势,就是把佛教当气功练,总认为只靠着某一种修持方法,灌个顶,念个咒,就成佛了——不是的,大乘佛法修行的根本是度众生,离开了度众生没有修行,这是要特别强调的问题。

从这段经文看,修行的前提是什么?是发心。发心是一切修行的根本;发心是因,发什么心,结什么果。比如生不起出离的心,发的心是渴望着在生死当中轮回得更好,那么即便每天念南无观世音菩萨、南无阿弥陀佛,每天磕大头,每天念金刚萨埵百字明,结的果只是人天善果。不管修行的方式是什么,什么因结什么果,所以佛经里说:“发心即成正觉”——是不是发了心就成正觉了呢?当然不是。但是发什么心得什么觉,发心是因。

举个具体的例子。前些日子,一个朋友跟我讲他开始磕大头了——就是藏传佛教里五体投地的长头——每天至少磕200个大头。

我就问他:我好像记得你在藏传佛教受皈依已经很多年了,也没见你修加行,不见你磕大头,你怎么忽然间磕大头了呢?他说:我终于想明白了一件事儿,磕大头,再怎么着也是一种体育运动,你看我坚持了两个月,腰围已经小了两寸。各位,发心呐!他说腰围小了两寸,我说:恭喜你,你减肥了,但是你这个磕大头,跟去健身房锻炼身体没什么区别,可是跟佛法无关。

再举个例子。有人素食,吃素,我说:你为什么吃素?他说:最近我看了本书,科学家说吃素才是真正有益健康,所以我就坚持吃素了。不管以什么样的理由吃素,我们都应该赞叹随喜,这个没有问题;可是,当你决定吃素的原因,你的发心,是因为觉得吃素有益健康,此时的吃素行为与佛法无关,你是个科学的素食主义者。

什么才是佛教吃素的发心?就是医学家、生物学家能够说出吃肉对健康有一千个好、有一万个好,但是悲心使得我不忍杀生,悲心使得我不忍吃众生的肉,即便说出肉食对生命有一千个好、一万个好,素食是多么伤害健康,但是我都不忍吃肉,以这样的悲心发心的吃素,才是跟佛法有关系的吃素。

▲鹿野苑的答枚克佛塔

正在讨论的这段经文:“所有一切众生之类,若卵生、若胎生、若湿生、若化生,若有色、若无色,若有想、若无想、若非有想非无想,我皆令入无余涅槃而灭度之。如是灭度无量无数无边众生,实无众生得灭度者。”按照印度古德的理解,他们把这段经文判为发心,这段经文核心要义是发心,发什么心?发菩提心。

本文由净名精舍根据喜马拉雅FM

“于晓非《金刚经》导读”第023讲整理

本内容不代表本网观点和政治立场,如有侵犯你的权益请联系我们处理。
网友评论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网站立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