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00字范文,内容丰富有趣,生活中的好帮手!
900字范文 > “赤壁之战”赢在周瑜 并非诸葛亮

“赤壁之战”赢在周瑜 并非诸葛亮

时间:2021-10-08 05:09:48

相关推荐

“赤壁之战”赢在周瑜 并非诸葛亮

赤壁之战,是中国历史上著名的以弱胜强的战争之一,也是《三国演义》里最重要、规模最大、人才最集中的战事之一。罗贯中整整用了九回的篇章来描述此战。虽然其中出现了很多让人难忘的人物,但是诸葛亮的表现是作者着力描写的,作者把战场变成了展现其才能智慧的一个大舞台。

诸葛亮先是舌战群儒、智激周瑜,坚定了东吴主战派的抗曹信心,促成了孙刘联军;后又巧设奇谋、草船借箭,以其智慧、胆量和宽容挫败了心胸狭窄的周瑜的阴谋陷害,令周郎自愧不如;最后还是他献计火攻、登坛借风使曹操大败,为三国鼎立局面的形成立下大功。

赤壁大战的一方是曹操,另一方的主角是孙权方面的大都督周瑜。历史上的周瑜是个坚定的主战派,当曹军率军东下、吴中诸臣皆畏惧劝降、孙权有些动摇不定时,他力排众议,详细分析了曹操必败的四大理由:内有忧患、远来劳顿粮草不足、不习水土而必生疾病,并坚决主张“宜在今日”速取操兵。

然后当即主动请精兵三万,进驻夏口,以破曹军。周瑜理直气壮的陈词和坚决抗敌的态度让孙权看到了必胜的希望,当即决定出兵。可知周瑜是引导这场战争取得胜利的决策者,而不是像《三国演义》所说,是由诸葛亮激怒才决定出兵抗曹的。

诸葛亮也在其中起了一定作用但不是最主要的。《三国志》中除了《诸葛亮传》说他是主动请命求救于孙权之外,《先主传》、《吴主传》、《周瑜传》都说明他只是奉刘备之命向孙权“求救”而出使东吴的。他在东吴的说辞和活动,最多只起了坚定孙权抗曹决心的作用。真正让孙权下定决心的应该来自于对自身力量的把握,而非外界之人的说辞。而且从史载可见,东吴朝臣讨论抗战筹议之事时,诸葛亮并不在场,也就谈不上什么“舌战群儒”,而指挥“赤壁大战”之说更不能成立了。

鲁肃起的作用也很大,他和周瑜刚开始就是抗战派的代表,后来又劝说孙权和刘备联合共同抗曹,并亲自前去联络刘备,刚到夏口,闻知曹操已经打了过来,星夜兼程赶到南郡时,刘备又被曹操攻打。鲁肃冒着生命危险,在长坂截住了刘备,刘备才派诸葛亮前往东吴。

这里,《鲁肃传》、《周瑜传》和《诸葛亮传》的记载出现差别,应该是史官为称扬个体而各取其功。但鲁肃的荆州之行应该有真实的成分。罗贯中也写了鲁肃前来联络刘备之事,但是荆州之行没有了传奇色彩,而且诸葛亮变得处处主动,鲁肃则只能笨头笨脑地听诸葛亮使唤。

赤壁大战虽然叫孙刘联合抗曹,实际上刘备的参战力量只占少部分,并非主导力量。《三国志蜀书诸葛亮传》中诸葛亮说自己的兵力“不下万人”,这个说法明显是为了在同盟面前抬高自己的身份、获得同等的待遇提出的,所以其水分不小。

《三国志吴书鲁肃传》製松之注引《吴书》记载鲁肃语:“始与像州观于长坂,像州之众不当一校。”连“一校”兵都不够,可见当时刘备确实到了山穷水尽的地步。《三国志蜀书先主传》装松之注引(江表传)中载:刘备“将二千人与羽、飞俱未肯系瑜,盖为进退之计也”。那么刘备的兵力笼统来说最多一万人。而东吴方面的兵力,多处点明是三万人,应该是实数。由此可见双方兵力之差。

赤壁大战的确是以火攻取胜的,但是火攻曹营之计,并不是出于诸葛亮,而是周瑜部将黄盖想出的。《三国志吴书周瑜传》还具体记述了黄盖诈降行计、火烧赤壁的全过程。可见,赤壁大战的火攻计划,是出于黄盖,由周瑜批准,黄盖执行的周瑜具体领导了整个军事行动,并亲率人马,密切配合。而诸葛亮一没有指挥战斗没有设计火攻。作战之时,完全不见他的踪影。

火攻之时,风力甚猛,只是偶然的天气情况,因为长江地区在冬天的某个时间吹东南风是常有的现象。也许当时黄盖及时地审时度势,看到曹军船舰首尾相连再加上有风的天气,立即想出火攻之计。总之,这风不是由诸葛亮“披发仗剑,登坛借风而来。

综上所述,周瑜才是赤壁大战的总指挥,赤壁之大捷可说是他一手导演的杰作,诸葛亮的作用和地位都不是非常重要。当然,诸葛亮能在大敌当前勇于出使东吴,及时把握时机,准确分析形势,游说孙权,坚定东吴抗曹信心,促成孙刘联盟,这对扭转战局、打败曹操、取得胜利,也起了较大作用。

罗贯中把本属于周瑜、黄盖、鲁肃等人之事移到诸葛亮身上,并虚构出“舌战群儒”、“智激周瑜”、“草船借箭”“设计火攻”、“登坛借风”等一系列情节,都是为了表现诸葛亮的才智谋略。其间,他又杜撰出周瑜打黄盖、蒋干中计、群英会、庞统献连环计等等故事,同样也是为了让情节服务于人物形象。《三国演义》中的诸多人物就是由一个个曲折生动的故事情节支撑起来的。

本内容不代表本网观点和政治立场,如有侵犯你的权益请联系我们处理。
网友评论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网站立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