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00字范文,内容丰富有趣,生活中的好帮手!
900字范文 > 聚焦易地搬迁 在“这一年”中见证“沾泥土”的脱贫故事

聚焦易地搬迁 在“这一年”中见证“沾泥土”的脱贫故事

时间:2019-04-12 07:52:00

相关推荐

聚焦易地搬迁 在“这一年”中见证“沾泥土”的脱贫故事

纪录片《 我们的脱贫故事》第七集《这一年》,真实客观地记录了吕梁山偏远村庄易地扶贫搬迁中的艰与难,描绘了扶贫干部是如何扶志又扶智、扎实走好脱贫攻坚“最后一公里”的故事。

绵延的吕梁山下,一条蜿蜒起伏的小路看不见尽头。随着镜头的推进,隐藏在大山深处的乡村渐显。随后响起的旁白却提示着人们,这个风景秀美的村庄,面临着“一方水土养不好一方人”的困境。

当一方水土难养一方人,易地扶贫搬迁便成了摆脱贫困的有效途径。脱贫攻坚进程中,山西省岢岚县以整村搬迁为突破口,要完成115个自然村的脱贫工作。水峪贯乡乡政府的会议室里,整村易地搬迁这个任务像座大山一样压在乡长王海波和扶贫干部们心头。为什么要搬迁,如何说服村民搬迁,什么时候搬,如何搬,搬了以后怎样才能稳得住等问题,都成了他们要一一解决的难题。

8月22日起,中央广播电视总台影视剧纪录片中心推出纪录片《 我们的脱贫故事》。片中第七集《这一年》,真实客观地记录了吕梁山的偏远村庄里不同家庭在易地扶贫搬迁中的经历,记录了当地扶贫工作的艰与难,描绘了扶贫干部是如何扶志又扶智、扎实走好脱贫攻坚“最后一公里”的故事。

聚焦搬迁的喜与忧,小切口呈现大主题

用五年时间对约一千万贫困人口实施易地扶贫搬迁,在中国乃至世界历史上都是空前之举。但对涉身其中的村民来说,搬迁后会过怎样的生活,这种未知让他们喜忧参半。

搬还是不搬?贫困户贾换荣和王秋生的想法很有代表性。当扶贫干部孙宏伟到贾换荣家询问他是否愿意搬迁时,贾换荣表示要响应国家政策,赶在大雪封山之前搬出去。另一边,王秋生却因担心进城后没有收入活不下去而犹豫不决。

“吃一个山药得花钱买,吃一根葱也得花钱买。”王秋生夫妇的对话形象深刻地描绘出了村民的担忧。虽然扶贫干部展开各种动员,但仍有村民不愿意搬迁。

围绕着易地搬迁中的这些矛盾,《这一年》在人、事、情等方面展开多层次的铺陈,增强了主叙事层的真实感,也让观众理解了村民们的担忧是那么切实,明白了脱贫攻坚的难度之大。

上有80岁的老母亲,下有上大学的儿子,贫困户贾换荣必须走出大山外出打工赚钱;为了给正在上小学的孙子孙女更好的学习环境,王秋生老两口也需要做出选择;而作为村委会主任,崔建良即便有着故土难离的纠结,也要以身作则,推进搬迁动员工作……

经过近两年的时间,村里的贫困户逐渐进了城。从不愿搬迁、拿不定主意,到坚持不搬的想法有些动摇,再到看到新房后满意的笑容,在《这一年》的镜头里,几个特困家庭的内心纠葛和观念改变被清晰而直接地呈现了出来。如此跳脱出宏大叙事,聚焦典型人物,切口虽小,却能小中见大,折射出大主题。

深入泥土,让故事自己“说话”

《 我们的脱贫故事》系列纪录片共10集,每集50分钟。它讲述了十个关于消除贫困的故事,每个故事的发生地几乎都是深度贫困地区。在这些地方,有着生态移民、易地搬迁、产业扶贫、驻村帮扶等脱贫攻坚模式的典型样本。通过故事化的表现手法,这个系列纪录片挖掘和呈现了一个个“志智双扶”的案例,还原了党和政府帮助贫困户扶志、立志的全过程,也为脱贫攻坚留下了丰富的影像。

脚下沾有多少泥土,心中就沉淀多少真情。从7月起,《这一年》的摄制组就深入吕梁山腹地,全程跟拍了岢岚县多地易地扶贫搬迁的过程。

该系列片的另外九集同样采用了“长期跟踪、真实记录”的形式。《茶林故事》在湖北恩施土家族苗族自治州咸丰县的茶林堡村拍摄了三年,《云中的莲花》在西藏墨脱甘登乡多卡村拍摄了两年,《落地生根》在云南怒江傈僳自治州的沙瓦村拍摄了将近四年……经过长时间的定点观察和跟踪拍摄,这些作品为观众带来了一个个“沾泥土、带露珠、冒热气”的脱贫故事,也清晰记录了脱贫攻坚亲历者的显著变化。

《工作队里的年轻人》和《落地生根》剧照。

《这一年》里,刚搬进县城的贾换荣迎来了新生活,但工作问题让他一筹莫展,甚至他打起了几次退堂鼓,想回村里继续放羊。他来到水峪贯乡乡政府寻求帮助,在扶贫干部的帮助下,他成为一名清洁工、随着新生活的推进,贾换荣也开始转变观念,主动去扶贫车间找兼职。当扶贫干部再次来访时,贾换荣感慨着自己和母亲进城以后的转变。

深入泥土,让故事自己“说话”,《 我们的脱贫故事》通过客观视角平实记录,聚焦先锋人物、典型故事,用一个个真实的案例,描绘出一幅脱贫攻坚的时代画卷。

本内容不代表本网观点和政治立场,如有侵犯你的权益请联系我们处理。
网友评论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网站立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