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00字范文,内容丰富有趣,生活中的好帮手!
900字范文 > 佛光寺东大殿 寂静深山中的第一国宝 穿越千余年却庄严如初

佛光寺东大殿 寂静深山中的第一国宝 穿越千余年却庄严如初

时间:2024-07-17 14:29:26

相关推荐

佛光寺东大殿 寂静深山中的第一国宝 穿越千余年却庄严如初

佛光寺位于五台山的五座山峰之外,虽然同属于五台山景区,却避开了五台山上的繁华喧闹,这座仅迟于南禅寺75年,有“亚洲佛光”美誉的寺庙,静静地立在忻州市五台县城东北约三十公里的豆村镇佛光村。

佛光寺的坐落和建筑,壁画、塑像的设置,其实大家都已耳熟能详,在度娘,只要搜索一下“佛光寺’,博主们特别是古建爱好者都有详尽的描述。然而真的身临其境之时,还是禁不住赞叹、敬仰着这座梁先生眼中的"中国第一国宝"。

我们是游览完五台山的五爷庙、殊像寺之后赶往佛光寺的,这里没有摩肩接踵的游人,没有香烟弥漫的空气,整个寺庙显得清净幽雅。

佛光寺坐东朝西,下午二点的阳光温柔地洒满佛光寺整个院落,此时此刻,阳光正好、心情正好、正好遇上十几人的旅游团队,正好有幸跟着导游的脚步,欣赏、了解这座梁、林夫妇以敦煌壁画中的《五台山图》为指引找到的“大佛光之寺”。

佛光寺占地面积34000平方米左右,在这扇极为普通的山门里面, 有殿、堂、楼、阁等一百二十多间,它依山而建,一院三进,层层高升。

从山门进来第一进,在院落的北侧是一座建于金天会十五年(公元1137年)的文殊殿,它的体量非常大,是一个七开间的建筑,导游说,文殊殿是典型的悬山顶、两面坡结构,两侧伸于山墙之外,可以看到匾额上方的小柱子中间斗拱出45度的斜拱,是金代建筑的主要标志。

文殊殿殿内佛坛上供有七尊塑像,中间为骑着青狮的文殊,两旁为胁侍菩萨。

这是文殊殿前的一座唐乾符四年(公元877年)的石经幢,有些风化与剥蚀,上面刻有建造年代及建造者姓名。导游说,林徽因当年是穿着旗袍爬上梯子去测绘的。

第二进院落往第三进院落的时候,有一个类似于拱券结构的门洞,从这个角度已经看到古树掩盖下的东大殿两侧的檐角。

东大殿建在佛光寺院落中的最高位置,要想到东大殿,首先要经过这个低矮的砖拱门,从拱门再缓缓登上三十七级陡峭的青砖台阶才能上到东大殿。

东大殿坐东朝西,是一个殿堂式的结构,涂着唐代人喜欢的朱红色,这斑驳的木色牌匾、墨绿的松枝、灿烂的阳光,所有的一切让置身现场的我感受到了宁静与祥和。

建在台基上的东大殿虽然在全国现存的三座唐代木结构建筑中位居第三,却是五台山中建筑面积最大的佛殿之一,巨大简洁的斗拱和深远的出檐,体现了唐代建筑舒展朴实、庄重大方的风格特点,这座俯视一切的木质殿堂,巍峨雄大的身姿,仿佛在诉说着大唐王朝的显赫与荣耀。

东大殿除了建于唐代的木构建筑,还供有 “华严三圣”等30余尊四米多高的同期彩塑,全部具于佛坛之上一字排开。

殿内的拱眼壁上和佛座背面还有少量的唐代壁画。

门前的石经幢,记录着东大殿是由女弟子宁公遇施资,于唐大中十一年(公元 857年)建成的,这个时间呢,已经是唐朝的晚期了。

两棵气势逼人的油松,树皮下部呈灰褐色,裂成不规则鳞块,已经和大殿相伴千年,不离不弃。

东大殿居高临下,远眺寺外群山环抱,院内古建筑屋顶呈现,千年古树、丁香和鲜艳夺目的芍药花、牡丹花相衬,再次让人感受到身心的愉悦和放松。

如此宏伟的木质殿堂为何能穿越千余年时光庄严如初地保存至今?专家分析佛光寺及其附属建筑正好坐落在一片人力开辟的山间台地上,位置隐蔽,地基牢靠,十分利于木质建筑的保存。

也正是因为佛光寺三面环山这种特殊的小气候,让这里常年祥云缭绕,雾气蒸腾,善男信女还会把穿透云层的阳光当作"佛光"。传说当年的帝王也是看到了这种奇怪的天象,所以赐名为“佛光真容禅寺”。

佛光寺现在已经没有主持和僧人,变成了中国文物保护的圣地,所有的文物包括木构建筑都不许触摸,内部不准拍照,导游及管理人员会反复提醒。即便如此,能把它们从一千多年前保存到现在,确实不是一件容易的事。近年来因为山体沉陷,已经在东大殿背面的两侧用两根粗大的木头作为支撑。

佛光寺创建于北魏孝文帝时期(公元471--499年),在东大殿的左侧,有一座唯一保存下来的北魏时期的六角形祖师塔,塔为白色两层,上实下空,形状也为国内罕见。

三点半左右,导游带着游客,先许愿拜佛听讲解,又绕着东大殿,默念文殊心经三圈后集体跪拜,由其中的一人领颂祈福,程序结束后才在大殿外自由拍照。

我在想,他们这样做才是参观庙宇该有的态度吧。

本内容不代表本网观点和政治立场,如有侵犯你的权益请联系我们处理。
网友评论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网站立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