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00字范文,内容丰富有趣,生活中的好帮手!
900字范文 > 新疆喀纳斯景区见闻

新疆喀纳斯景区见闻

时间:2023-04-18 07:51:42

相关推荐

新疆喀纳斯景区见闻

五月的新疆之旅,千里迢迢,风雨兼程,终于翻山越岭走进了喀纳斯景区的禾木村和喀纳斯图瓦老村。虽然一碟青菜都要42元,山坡上堆满牛马粪,虽然热水细如发丝,真正的图瓦人也是十分的少见。但是,依然抑制不住内心对图瓦人的好奇。五月,经过当地核酸检测和层层疫情检查路口,终于风尘仆仆走进图瓦人的村落,一探究竟。

现今图瓦人主要分布在新疆的喀纳斯村、禾木乡和白哈巴村,我们首先去的是禾木村。要到禾木村,不仅要走过草原翻越丛林,还要抵制沿途的原生花海、植物光影的诱惑。进了“禾木”大门继续坐一个多小时的景交车才到达村口,再换乘村里自己的游览车观光。中国第一村,是我心里真正的诗与远方。

村里的车是循环的也是免费的。连坐几圈环视整个村子,才弄明白这是由三个村子合并而成的禾木,村里有八个站台,依山势而居,清一色的木屋木栅栏。背靠连绵雪山、白桦林,村脚下有禾木河,清沏喘急的河水欢快的流向额尔齐斯河,汇入北冰洋。

在村里,我询问过种菜的小伙子、摆小吃摊的女人们:你是图瓦人吗?他们说:不是,我是新疆人。原来这个季节,图瓦人都去自己的春季牧场放羊了,他们把房子租出去,留在冬季回家。禾木,春夏属于旅行者,秋天是摄影人的,只有冬季才是图瓦人自己的。

图瓦人来自哪里至今成谜,因人口仅为二千多人而成不了图瓦族。他们有自己的语言、文字、习俗,一说是当年成吉思汉的一支部队分布留守于此,却在现在图瓦人的DNA中发现了印第安人的血统,记得若干年前曾读过的一篇报道,大致意思就是讲印第安人来自华夏。现在的图瓦人自认为是蒙古族的图瓦人。图瓦人保持游牧民族特点,清一色的木屋,木屋以人字型雨棚搭房顶,这些逐渐都成为图瓦人的特色之一。

在喀纳斯图瓦老村,有幸参与一场图瓦人的歌舞表演,亲身见证传说中的“呼麦”。

被蒙古国列为“国宝”、俄罗斯图瓦共和国视为“民族魂”的呼麦,我是零距离看到听到表演者的精湛演技。我不懂一人同时唱出两个声部的呼麦,却被原始音乐中所表现出来的忧愁、喜悦、奔放的情感,深深震撼!

其中还有一位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曾经上过中央电视台。节目中还有“苏尔”表演,苏尔即胡笳,起源于汉唐年间,中国十大古典名著音乐之一的“胡笳十八拍”最后一拍,就是由苏尔来表现完成。苏尔的制作由一种图瓦人称为‘芒达勒西’的苇科植物茎杆经掏空钻孔做成,吹奏时用丹田之气,靠牙齿和嘴唇的振动发出声音,三管能吹出五个音,被称为乐器中的活化石。亲耳聆听来自远古的天籁之音,这是一场听觉盛宴。“苏尔”是图瓦人和大自然交流的一种手段,惟妙惟肖模仿了大自然中的一切声音。

喀纳斯图瓦老村,保留着最原始的木屋。和所有图瓦人的木屋一样,不用一颗钉子,以古老的卯榫技术搭建而成,木头之间用苔藓填缝。房间虽老旧简陋,却很干燥暖和。斜坡上满地牛马粪,却白桦直立、青松巍峨。诡异的天气,当身着夏衣的我们,清晨醒来发现已到冬季。

神秘的喀纳斯,亦如神秘的图瓦人,至今都有太多的未解谜团。在这个景区内围绕他们的河流,都是一路向西,成为中国境内唯一一条汇入北冰洋的河道分流,而图瓦人村落所居环境,被世人称为:神的自留地、中国唯一的瑞士风光。

本内容不代表本网观点和政治立场,如有侵犯你的权益请联系我们处理。
网友评论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网站立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