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00字范文,内容丰富有趣,生活中的好帮手!
900字范文 > 厦门500年古村成网红旅游地 被赞中国最文艺渔村 年游客超400万

厦门500年古村成网红旅游地 被赞中国最文艺渔村 年游客超400万

时间:2018-08-25 14:38:01

相关推荐

厦门500年古村成网红旅游地 被赞中国最文艺渔村 年游客超400万

前言

如果说要在厦门本岛,找一处与鼓浪屿人气不相上下的旅游目的地,那就非曾厝垵莫属了。伴随着厦门旅游多元化的迅速发展,曾厝垵的旅游热度,也随之水涨船高。

为什么曾厝垵的旅游业日益火爆,成为厦门本岛人气最旺的旅游目的地?难道仅仅依靠面积大、人口少吗?当然不仅如此!

近年以来,曾厝垵每年接待的游客量高达400万,并逐年持续大幅攀升,并早已被外地来厦游客,列入必游的旅行目的地,更成为许多文艺青年心向往之的朝圣地。

这种魅力,不仅源自于曾厝垵拥有先天的自然地理区位,更源自于其保存较好的原生态闽南渔村风情,以及洋溢着浓郁文艺气息的美好诗意。

印象曾厝垵

曾厝垵位于厦门岛东南部,三面环山,一面临海,风景秀丽。明初,厦门城建起来之后,身处厦门港南部的曾厝垵,凭借得天独厚的地形条件,易守难攻,迅速成为军事要冲。

到了清代,曾厝垵胡里山社的胡里山炮台,成为厦门港口的要塞。清政府设水师驻守于此,现存克虏伯大炮为当时世界之最。

辛亥革命后,国民党在这里设立“海军航空处”,并兴建了飞机场。1929年,曾厝垵飞机场,迎接了“中国第一个单人驾机飞越欧亚大陆”的飞行员陈文麟飞机的降落。

陈文麟的“厦门号”飞机从伦敦起飞,途径欧亚十几个国家,行程1.5万多公里,于5月12日飞抵厦门。当年这个事件,在海内外传为佳话,曾厝垵村民则见证了这一历史时刻。

所以,由此说来,作为传统渔村的曾厝垵,与一般的渔村又有很明显的不同,这里并非隐世癖地,这里的村民是见过世面的,只是他们不太愿意声张和自我夸耀。

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以后,随着和平年代的到来,曾厝垵作为曾经的军事要塞,才宣告退出了征战杀伐的历史舞台。

无论是作为明清到民国时期厦门港的军事要塞,还是在和平年代丧失战略要地的地位,这个坐落于环岛路旁的小渔村,历史上一直是作为农村而存在的。

这里的村民,靠海吃海,大多以打渔和耕田为生,过着男渔女耕的生活。曾厝垵的名气远不如鼓浪屿大,或许也正因如此,它才得以保留那份最初的美好。

文化曾厝垵

19世纪末至20世纪上半叶,大批华侨回国返乡,其中尤以在南洋诸国经商致富的闽南籍华侨居多。他们中的大多数,把目光投向了厦门这座近代化进程相对较快的城市。

这些华侨选择在厦门置业,其中鼓浪屿和临海的曾厝垵成为首选的理想地,他们在这两处地方,兴建了大批别墅和私宅。

曾厝垵渔村风貌的焕新,最主要的推动因素,就来源于这些归国华侨。也正因为有了他们的到来,使得曾厝垵逐渐展现出侨村的风采。

游走在曾厝垵,犹如翻阅一部立体的华侨史,随处可见当年华侨遗留下来的印记。这印记最为直观的展示,当然是那一座座存留至今的红砖古厝和南洋风格的“番仔楼”。

有一些面积较大的古旧建筑,前面两"落"的屋顶,多为马鞍脊或燕尾脊,最后一"落"却是南洋风味的"番仔楼",这是典型的中西合璧的风格,但看上去却毫不违和。

除了房屋建筑之外,那些路旁散落的残缺龙柱、来自吕宋的铁花、台湾日据时代生产的瓷砖等诸多建筑构件,似乎也在提醒着游客,这里曾经受过华侨经济的重要影响。

除了华侨遗风,曾厝垵还融汇了道教、佛教、基督教等多种宗教建筑,多元的宗教信仰能在这一方小小的天地中和谐共存,尤为值得称道。

曾山上的太清宫,供奉着太上老君、玉皇大帝等道教神仙,启明寺供奉着佛陀和诸多菩萨,基督教至今在这里还留有遗迹。

更为特别的是,曾厝垵还有厦门独有的民间圣妈崇拜,可算得上是一个极具代表性的闽南原生态自然村落。村口的福海宫与拥湖宫,以及海边的圣妈宫,都供奉着妈祖林默娘。

妈祖信仰,遍布全球45个国家和地区,信众超过3亿人。9月30日,妈祖信俗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入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成为中国首个信俗类世界遗产。

在曾厝垵,村里有超过90%的信众,这个特点与闽南所有其他地方一样。每到节日,这里总是热闹非凡。

曾厝垵作为厦门港口城市的农村和渔村,在“村改居”之后,仍得天独厚拥有如此之多的历史遗存,也算是一桩幸事。

多彩曾厝垵

从历史上看,与从19世纪中叶开始进入国际视野、声名远播的鼓浪屿相比,曾经的曾厝垵自然显得寂寂无名。

可是,随着时代的变更与旅游业的迅猛发展,曾厝垵早已不单单只是那个男渔女耕的渔村了,而成为了一处传统与时尚交相辉映、复古和新潮相得益彰的新兴网红旅游目的地。

当闽南华侨这个特殊的阶级,从曾厝垵淡出,渐渐消逝历史的尘烟之后,一个新的文艺群体和游客群,在这个村落里日渐活跃起来,并在新时代迅速占据了主流位置。

那些早年由华侨建造的红砖古厝和南洋番仔楼,除了一小部分由华侨的后代或亲戚居住外,大部分都被用来经营。一代人有一代人的境遇,一代人有一代人的生活。

这些古旧老宅曾经承载的华侨文化,正以吐故纳新的胸怀拥抱新时代的巨大变化。它们在以家庭客栈的形式,获得新生的同时,也给这座五百年渔村带来了崭新的气象和蓬勃的生机。

如今,在曾厝垵"五街十八巷",有数百家民宿客栈、餐饮、小店、酒吧及娱乐场所。这里就像是一个迷宫,初来乍到的游客来到这里往往都会晕头转向,找不着北。

走在街上,看那琳琅满目的闽台特色美食小吃,让人眼花缭乱,嘴馋不止。那些极具创意的文艺店铺售卖着各种文传产品,让人爱不释手。

漫步曾厝垵,在不慌不忙地走街串巷中,你总能在沿街和拐角处遇见风格各异的客栈,装饰更是五花八门。

有蓝色调的新建筑,有保持古朴色或橙黄色的番仔楼,有的墙面有大面积涂鸦,有的模仿欧洲小镇在墙上挂满盆栽鲜花,也有清一色大红外墙的闽南古厝……

在曾厝垵,一切所见,异彩纷呈,让人应接不暇。这正像我行走其间有感而发的一首小诗,大概只能描绘它的表象:

青驴社的墙壁 / 布满了各色 / 留言信息

书柜上摆放的明信片 / 风景很好 / 也很文艺

让人不禁想要 / 留下自己的 / 独特笔迹

手写的时光慢递 / 赶不上晴天见 / 醒目的靓丽

刚出炉的冰激淋 / 正升腾着 / 诱人品尝 / 的冷气

却引起 / 王力红奶茶 / 十分不屑 / 的质疑

写到一半的告白 / 只能无奈 / 就此搁笔

我如何找寻 / 这三缺一 / 的美丽

只能拷问 / 红砖古厝上 / 斑驳的印迹

以及 / 番仔楼的燕尾脊 / 模糊的记忆

是否还残留 / 林默娘 / 舍命拯救渔民 / 的呼吸

吕宋的铁花里 / 台湾瓷砖缝隙 / 都无法 / 解开谜底

于是 / 我只能枕山面海 / 拿起圣妈宫的笔

继续 / 孤独地写意 / 这男渔女耕的 / 原生态气息

在曾厝垵 / 用时光慢递 / 寄给未来 / 的自己

结语

曾厝垵,用特色美食,吸引并占据你的胃囊,让你吃过,久久不能遗忘;用文艺店铺,勾起你内心关于生活的仪式感和诗意,让你看过,忍不住要用相机定格美好瞬间。

它还用格调民宿,为你营造一处处极具品质的短暂休憩空间,让你住过,就会觉得身心两畅;用文物古迹,留存历史的底蕴,彰显地域风情,让你探过,就能感受到文化的涵养与观照。

这就是我眼中的曾厝垵,它有多重文化、多种信仰、多面色彩。或许正因如此,这座五百年历史的小渔村,破天荒地获得了“中国最文艺渔村” 、“中国最美文创渔村”等殊荣。

其实,在我看来,曾厝垵是什么并不重要,重要的是在这里没有束缚,只有最简单的回归,回归一种诗意栖居的美妙生活。如果要在厦门选一处最值得留恋的地方,曾厝垵定在其中。

@风月书旅,旅行自媒体,签约作者,文化旅行者,自由撰稿人!读书万卷,旅行万里,@风月书旅,等你遇见更好的自己!

本内容不代表本网观点和政治立场,如有侵犯你的权益请联系我们处理。
网友评论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网站立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