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00字范文,内容丰富有趣,生活中的好帮手!
900字范文 > 全域旅游 全景东台|黄海国家森林公园海滨浴场(三水滩度假村)

全域旅游 全景东台|黄海国家森林公园海滨浴场(三水滩度假村)

时间:2021-02-08 13:15:53

相关推荐

全域旅游 全景东台|黄海国家森林公园海滨浴场(三水滩度假村)

考考大家,知道这是哪儿吗?

来这里旅游的人错以为到了海南,其实是东台海边的小渔村!

海滨村依托地处海边的地理优势,挖掘人民海军起锚地等独特的历史人文资源。打造具有当地特色的红色文化、渔家文化等海滨旅游文化景点。开拓出滩涂采贝、传统海鲜制作授艺、扳罾抓鱼体验、海滨浴场、沙滩快艇等旅游项目。

东台黄海国家森林公园海滨浴场(三水滩度假村)位于弶港镇海滨村,东临黄海,海景怡人,蓝天大海相依,天然湿地环绕,228国道(临海公路)穿越过境,距离国家级黄海森林公园7.5公里。

这里是“江苏省美丽乡村”,中国人民解放军海军起锚地,传说中的“笆斗山”所在地。这里的滩涂,受奔腾入海的黄河水,一泻千里的长江水两大水系的冲刷,加之潮漲西行的太平洋环流的顶托,三水交汇,年复一年,日积月累,慢慢形成了世界上罕见的淤漲型辐射沙洲。这里“潮漲一片汪洋,潮退一马平川”,以其“活水、活沙、活滩”为主要特征而著称于世,三水滩度假村由此而得名。

按照“滨海诗画里,美食水云间”和“江苏特色渔文化第一村”的理念形象重点开发建设高效农业区,高效海产品养殖区,风貌体验区,沙滩休闲区,海景垂钓区,拾贝区和滩涂观光区等特色旅游景区。其中风貌体验区利用旧房改造为渔业文化展示馆。结合当地传统生活方式及遗留下来的生产器具,展示海滨独有的“三渔文化”,三水滩休闲区着力开发海边浴场,沙滩排球场等旅游项目,同时加快完善旅游服务功能。

三水滩度假村项目,计划总投资5.5亿元人民币。其中一期工程:休闲体验区,投资5000万元人民币,建设以沙滩浴场亲水运动区为基础的,渔家乐,体验式海鲜加工店,海鲜美食一条街,红帆广场,游客接待中心以及捕捞采贝等体验式旅游配套设施。目前已投入运营。

二期工程:探险运动区。预计投资2亿元人民币。购置气垫船,开辟东沙岛,两分水旅游及湿地观光探险;建造房车、帐篷露营地,越野车竞技场;建造海洋知识科普馆,红帆文化纪念馆和中国海洋民俗文化园,农耕观赏、采摘体验园以及与之配套的海景酒楼和温泉酒店,预计底投入运营。

三期工程:国际文化交流社区。预计投资3亿元人民币,建造高尔夫练习场,老年活动社区,观光休闲社区和候鸟型养老基地;建设影视剧,婚纱摄影外景基地,大、中、小学生科普教育逃生训练基地;各国风情度假村,华东地区艺术院校学生采风、写生创作基地;组织大型国际文化交流活动,打造国际文化交流社区,计划完成。整个项目,一期工程着力打造旅游平台,以此为基础,二、三期工程,完成科普、德育、军训、写生以及影视外景基地的同时,开展多种国际文化交流活动,逐步形成生态休闲旅游,培训基地及国际文化交流的叠加效应。

进入景区,首先是一个可泊600辆车位的大型停车场。

局部四层2300㎡游艇造型的游客服务中心,自下而上,设有洗浴中心、自助式餐厅和海景咖啡茶座。

通过接待中心进入80公顷面积的亲水运动区。45公顷面积的沙滩浴场,周边分布5个商业网点,5个烧烤摊位的游客生活服务设施。浴场的沙滩上,设有儿童乐园,沙滩摩托,是青少年及儿童的娱乐世界。沙滩椅,遮阳伞为游客休息提供便利。

浅水运动区,设有水上自行车、电动观光车,供游客体验水上活动的乐趣。

深水运动区,设有水上摩托、水上快艇,供游客环游“笆斗山”,为有冒险精神的年轻人,创造海上搏击风浪的意境。

二级沉淀区设有红帆船一条,系当年粟裕将军在弶港海防纵队时的指挥船。再现新四军浴血奋战的场景,缅怀革命先辈烽火年代的传奇故事。

一级沉淀区设有8公顷面积的垂钓、捕捞、拾贝体验区,游客可以光脚徒手,在滩涂上捕鱼捉虾,拾拣文蛤、蛤子、泥螺等海产品,做一回土著渔民,过一把步路作业的瘾。让游客在娱乐中体验生活,在体验中收获快乐。

此外,浴场一角还设有高档贵宾区,贵宾区由14个功能齐全的小木屋组成,木屋之间相互独立,木屋前设有专用小浴池,这里是成功人士理想的度假胜地。

看见远处的小岛了吗?那里就是中国人民解放军海军的起锚地。

坐上快艇,离小岛越来越近,可看到一艘红帆船。

登上小岛,可见笆斗山渔村旧址、中国人民海军起锚地、红帆港三个标志,这些题字是北京新四军研究会一师的乔泰阳将军、书法家顾欣宇写的。

1941年9月,为巩固苏中抗日民主根据地,彻底粉碎日伪的三面夹攻,新四军一师作出“建立沿海根据地、组建海上武装力量”的决定。并在东台弶港韩公长生祠(今弶港小学)组建了海防团,从而掌握了海上主动权,开辟了一条新的生命线。红帆船成为海上流动指挥部、海上抗大学校、海上医院、海上印钞厂……使黄海成为我抗日民主根据地的大后方。

海防团成立后,1941-1945年之间,以红帆船为指挥中心的新四军苏中军区海防团,先后参加了丰利伏击战、黄海渔场争夺战、丰利攻坚战、保卫弶港战、笆斗山歼敌战等30多次战斗,在浙江、上海、山东与苏中军区之间,运送药品、钢管、布匹等军需物资10000余吨,粮油、棉花等不计其数。为表彰该船在中国人民海军创建初期的特殊贡献,粟裕将军特地为该船挥笔提写对联一幅“日行淮海三千里,风送江南第一舟”。

1983年总参谋部编纂的《中国海军史》这样写道:“……调来组建海军的还有部分被人们称为‘土海军’的部队……其中特别是江苏沿海的海防纵队,虽然人数不足两千,但它是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一支有代表性的海上武装力量,有着较丰富的海上斗争经历,这支部队1941年9月组建于苏北弶港。”

由此可见,弶港作为中国人民海军的“起锚地”,已载入中国人民海军史,这是弶港人修缮整理海防团团部旧址最具权威性的佐证。现在三水滩海滨浴场内停泊的这艘名为“咸菜瓢儿”的红帆船。就是以上世纪四十年代抗日战争期间,粟裕将军的指挥船“咸菜瓢儿”为原型,按1:1比例原样复制。

那么,问题来了,船名为何叫咸菜瓢儿呢?

红帆船船主顾雍海,电影《51号兵站》中“同利渔行”老板的原型。在建造该船时,由于经济条件所限,招待木工师傅的主打菜是咸菜,故取得此船名。现在的船名由中国新四军研究会副会长乔泰阳将军题写。本船的复制再现了将军当年海上指挥作战的风采,让世代铭记那段血与火的光辉历程。

新四军一师榴弹厂旧址复原

新四军榴弹厂

1946年10月,华中九分区掘港榴弹厂转移到弶港镇笆斗村(现海滨村)。榴弹厂有工兵500多人,加上机械和设备,小小渔村无法安排,30多户渔民腾出全部住房,供榴弹厂5个车间使用,全村百姓都在室外打草棚居住。平时,妇女们帮助工兵缝补浆洗,男人们帮助榴弹厂运送弹药,全村老少全力以赴,确保榴弹厂满负荷生产。

1947年12月的一个清晨,渔民吴善华(19生,笆斗村人,贫苦渔民,1941年4月参加民兵组织,1946年7月加入中国共产党,曾任民兵班长,村党支部书记。1984年去世)从海上打渔归来,行至笆斗村南港汊时,发现一股国民党反动派军队正向笆斗村扑来,他连忙丢下网具和鱼货,飞奔村部报信。接到敌情后,榴弹厂工兵们立即兵分两组,一组和村里男女老少一道拆卸机器,转移枪支弹药;另一组埋伏在村口阻击敌人,为兵工厂安全转移赢得时间。双方激战约一小时后,兵工厂得以安全转移,阻击敌人的工兵12人牺牲外,其余全都撤离到了安全地带。等敌人气势汹汹扑进笆斗村时,除房屋外,不见一人、一枪、一弹,恼羞成怒的敌人,一把火将笆斗村所有房屋烧为灰烬。如今,笆斗村旧址的“东大井”内(吃水塘),还留有当年来不及转移,丢弃在水中的榴弹。

新四军一师后方医院旧址复原

新四军后方医院

1941年——1944年期间,新四军一师的后方医院和华东野战军第十一纵队医院,长期驻扎在笆斗、蹲门一带。在苏中战场上与日寇、国民党反动派军队浴血奋战而负伤的指战员都来此治疗,伤员们康复后再奔赴抗日战场,这一带当时号称世界上最大的后方医院。在此期间,渔民们腾出并不多余的住房,充当医院的病房,男人帮助转运伤员,妇女缝补浆洗,儿童站岗放哨,全村男女老少齐上阵。由于敌后游击战争的残酷环境,不少伤重不治者;负伤入院后又遭日寇、国民党军队扫荡、围剿而壮烈牺牲者,都掩埋在笆斗山周围的芦苇荡中。随着时间的推移,在这里牺牲的人数、烈士的姓名和事迹均已无法考证。是他们的鲜血染红了这片土地,他们永远长眠于此,人们将世代缅怀。

新四军一师被服厂旧址复原

解放军被服厂

1948年1月,解放军某部被服厂辗转迁至笆斗村。10多辆牛车,装载棉花、布匹和50多部缝纫机。当时的渔民,从未见到过那么多的棉花和布匹,更没有见到过缝纫机,当时颇具现代化设备。被服厂还新建了一座几十平方米带玻璃窗户的生产车间。裁缝师傅有男有女,有老有少,个个手脚麻利,走路生风。他们配合默契,分工合作,按部就班,井然有序。运输全靠牛车,成品衣被牛车送出,棉花、布匹等原材料牛车带回。这期间,被服厂一次曾因煤油灯灯芯花爆裂,火星溅落进棉花引发大火,幸亏处置得当,军民合力扑灭大火,未造成太大损失。入冬后的一天,一群战败的国民党反动派军队,溃退时途径笆斗山,由于事发突然,军民齐心将缝纫机等机械设备转移到东大港环边,来不及转移的布匹,就浸泡在渔民烧盐用的卤水中。人心惶惶的败兵,无心恋战,放火烧掉被服厂车间后猖狂逃窜。

事后,地方政府组织20多部牛车,将被服厂设备和人员装载,跟随大部队一起南下。

岛上有个大水塘,当地人称为东大井。

东台古以盐富。北宋年间,东台沿海的制盐业处于鼎盛时期。东台境内以盐仓、盐灶命名的地名比比皆是:一仓、三仓、四仓,头灶、三灶、四灶、六灶……古代文学家范仲淹、晏殊,都曾在东台西溪任过盐官,富安、安丰、梁垛、草堰等地是当时沿海产盐的主要集散地(古代称为场),为方便运输,在这几个场之间开凿的运河叫“串场河”,至今还是东台境内水上运输的主要通道。

海盐,最原始的制取方法是“煎”“煮”法,用盘为“煎”,用锅为“煮”,史称“煮海为盐”。经过十数世纪的不断改进,逐步由直接用海水煎煮,改为淋卤煎煮。

明末清初,安丰盐民诗人吴嘉纪(1618—1684)《绝句》诗:白头灶户低草房,六月煎盐烈火旁,走出门前炎日里,偷闲一刻是乘凉。这首诗,就是当时盐民艰苦生活的真实写照。由于煎煮法制取海盐不但产量低,而且质量差。盐民们在长期的生产实践中,利用太阳晒,蒸发水分,替代煎煮(亦称盐田法),也是目前仍在沿用的普遍方法。这种方法是在海边修建很多像稻田一样的池子,放进海水,日晒制盐。制盐过程包括:纳潮、制卤、结晶、采盐、贮运等步骤。

纳潮:将海水放进池子,翻土浸泡。

制卤:浸泡过海水的泥土沥出的水,盐含量较高,称为卤。

结晶:将卤水放进盐池暴晒成盐。

采盐:用木掀铲起地面上的盐。

贮运:包装运输,进入流通渠道。

笆斗山——红色的土地传奇的山

“笆斗山”,一个频临海边小渔村的地名。到解放初期,全村也仅有30多户,100多人。渔村虽小,在苏北沿海却远近闻名,小地方大名声,除自古以来有关“笆斗山”这一地名的神奇传说外,还因为在这片土地上,到处留下了革命先辈们当年浴血奋战足迹。

“笆斗山”——神奇的地名

一、地形成因说

“笆斗山”地处苏北沿海,长江、黄河两大水系东流入海夹带的泥沙,经太平洋环流的顶托,三水汇集,潮汐推涌,泥沙淤积,千百年来,星移斗转,形成了冲积型辐射状沙洲。随着时间的推移,大自然的鬼斧神工,在海面上逐渐形成了一个高出水面的,像旧时贮粮食用的笆斗状的土墩子,“笆斗山”故此而得名。

二、谐音演变说

相传,很早以前,笆斗山还是一个四面环水,独露水面的孤墩子。孤墩子上住着兄弟俩,他们随潮水涨落,捕鱼捉虾,苦度光阴。一贫如洗的兄弟俩,用大蚌壳当碗,用树枝条当筷,把贮粮食用的笆斗倒扣在地上作饭桌。赶海的渔夫,就把兄弟两在笆斗上吃饭叫着笆斗饭。久而久之,兄弟两籍以栖身的土墩子,也被人们指代为“笆斗饭”。随着岁月的流逝,因“饭”与“山”谐音,“笆斗饭”逐渐演变成了今天的“笆斗山”。

三、民间故事说

相传,很久很久以前,濒临海边的荒草滩上,居住着母子二人。母亲海娘,双目失明;儿子海飞,打渔为生。母慈子孝,相依为命,苦度时光。一日,儿子海飞听说文蛤肉敷眼睛可治眼病,为了让母亲早日重见光明,儿子不顾大潮汛水快浪急的危险,冒险出海采捕文蛤。谁知刚出海不久,海上突然风起云涌,一个巨浪,把海飞无情地卷入了大海。母亲海娘,在海边撕心裂肺的哭喊声,惊动了东海龙王三小姐,她萌动恻隐之心,拔下发髻上的金簪,插在海飞落水的地方,大海中立刻现出一个高出海面,极似“笆斗”状的土墩子。从此,赶海人有了一个安身立命的避难之处。于是,人们就把这个土墩子按其形状取名为“笆斗山”,流传至今。

“笆斗山”——红色的土地

一望无际的沙滩,像一张白纸记录了革命先辈浴血奋战的事迹;潮涨潮落的涛声,无时无刻不在向世人叙说烽火年代的传奇故事。

1940年10月,新四军开辟了包括东台在内的苏中抗日民主根据地。随后,新四军一师的医院、军工厂、印刷厂、陆续迁至弶港沿海,这里成了抗日根据地贸易、军工、交通、补养等方面的可靠大后方。

笆斗山,因三面草荡,背靠大海,地处偏僻,易于隐蔽,先后有新四军的后方医院、被服厂、榴弹厂等重要机关长期驻扎在此,军民团结,共同谱写了一曲曲可歌可泣的壮丽诗篇。

请到三水滩度假村来,

这里有片片红帆,点点渔火;

这里潮漲潮落,渔歌唱晚;

这里海边观日出,枕边听涛声……

来吧,请接受大海的邀请,

邀上几位好友,带上你的家人,

拥抱自然,放飞心灵,

给精神放一次假,

给身体加一次油。

本内容不代表本网观点和政治立场,如有侵犯你的权益请联系我们处理。
网友评论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网站立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