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00字范文,内容丰富有趣,生活中的好帮手!
900字范文 > 遗产保护类 | 大运河扬州段文化旅游带概念规划

遗产保护类 | 大运河扬州段文化旅游带概念规划

时间:2021-12-15 23:51:43

相关推荐

遗产保护类 | 大运河扬州段文化旅游带概念规划

原创 长三角分院 清华同衡规划播报

高起点、重统筹、抓落实——

大运河扬州段文化旅游带概念规划

● 申报院所:长三角分院

● 项目地点:扬州市

● 完成时间:12月

01

项目缘起——大战略

伴随着“中国大运河”被批准列入《世界遗产名录》,大运河从中国走向世界的舞台,成为展示中华文明、彰显中国特色的又一靓丽名片。习近平主席曾多次对大运河文化带建设作出重要批示;《大运河文化保护传承利用规划纲要》公布、《长城、大运河、长征国家文化公园建设方案》的审议通过,也为大运河的保护与发展指明方向;各省市也都积极响应落实,制定出台相关政策及规划,江苏省成立了大运河文化带工作小组,推出关于大运河文化带建设的重要决定。同时对扬州寄予厚望,提出要将扬州打造为“世界运河文化之都”,所以扬州市政府也高度重视,希望能把握大运河建设的历史机遇,体现时代担当。

从国家到省市对大运河的高度重视,体现了我国文明价值观的转变,从城市发展的经济效益优先,到对中华文明的持久影响力与延续性的高度重视;从工业文明快速城市化的价值取向到生态文明系统性的看问题,以及强调人民为中心的重要性。价值观的转变也对应了国家治理体系的转变,提出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的现代化;所以我们规划的思维也要转变,同时关注目标、问题和实施导向。提出要高起点,站在中华文明、国家治理的高度;重统筹,通过时间、空间和要素统筹,实现大运河的保护、传承和利用;最后抓落实,通过大运河建设提升扬州城市综合效益。

02

思考立意——高起点

1

中华文明之于世界文明的价值地位

中国海纳百川、平等互惠的大国精神,使中华文明成为世界文明体系中唯一延续至今并不断发扬光大的文明,在当代更是成为推动世界文明交流对话、促进“人类命运共同体”共建的重要力量。

2

大运河之于中华文明的内在逻辑

大运河可以说是中华文明的缩影,伴随中华文明从农耕文明走向生态文明,更是中华文明对人类文明的杰出贡献。她是凝结国家治理与中国智慧的伟大工程;是促进南北沟通与民族融合的重要纽带;是造就经济繁荣与文化璀璨的国家命脉,更是推动我国对外交往的关键通道。在新时代也承载了国家新的期待,助推中华文明与世界文明交流互鉴,成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重要抓手。

中华文明之于世界文明的价值地位示意图

03

核心内容——重统筹

1

时间统筹,三条脉络挖掘价值,彰显运河之中华文明的扬州担当

(1)历史瑰宝。扬州是名副其实的因运河而生,因运河而兴,因运河而盛的城市。其每一次繁盛都与运河紧密相连,每一个称号的获得也都与运河密切相关。运河之城——城河同生共长的杰出案例,城市空间逐水而城,城市功能因水而市,依水而居;城镇聚落也因运河水系而生。战略要地——帝国理政、江河交汇、扼南北咽喉之地。帝王南巡治国理政,国家南北水陆通讯的重要见证;南北对抗的咽喉之地。经济重心——盐运中枢,漕运,关税重地,是国家经济命脉的重要节点。绿杨城郭——水城共生、水绿共融、园林雅致的人居典范。国际都会——中外经济文化交流的重要见证。文化宝库——南北交融的文化,丰富多彩的市井生活。

扬州与运河相伴相生的历史轨迹

(2)当代辉煌。在当代,扬州的发展依然与大运河息息相关。多战略叠加的优势,使扬州在大运河保护传承利用中,具有典型意义和代表性。在运河沿线城市中,扬州是遗迹最丰富、文化最交融、联系最紧密的城市;作为大运河申遗的牵头城市,勇于担当,强化中国运河第一城的责任,举办世界运河城市论坛,在大运河文化国际交流与文明对话中已然扮演牵头人角色。同时扬州积极响应生态文明,精心打造“公园城市”,坚持开放共享,推进“国际文化旅游名城”建设。

(3)未来璀璨。在中国与世界命运共同体的大背景下,扬州将通过运河,加强与世界的交流对话,以大运河文旅带建设为契机,中华文明与世界文明对话为引领,实现第四次辉煌。所以,本次规划,我们提出扬州肩负着中华文明与世界文明交流对话的国家责任,力争世界文明对话永久会址落户扬州。将大运河扬州段打造为“世界运河典范、中华文明先锋”。

扬州多战略叠加格局示意图

2

要素统筹,构建体系,实现四大示范战略引领

(1)贯古通今的文化示范带。保护优先,依法保护大运河遗产;明确保护对象,分类型对水工遗产、聚落遗产、历史文化景观及非遗进行保护;同时动态更新,加强遗产的系统保护过程。在挖掘大运河扬州段文化特质基础上,构建以扬州主城为中心,高邮、宝应、仪征为组成部分,由大运河文化走廊、长江带串联的,点、线、面结合的文化展示格局。并通过不同的技术手段,加强传承,创新遗产的利用方式。

(2)面向国际的旅游示范带。加强文旅融合,也是遗产保护利用的重要手段之一,把握大运河建设机遇,优化市域文旅结构。在特色价值挖掘基础上,凝练国际交流、国家治理、城河共生三大主题,塑造文明对话、水工治理、盐运漕运等7条文化旅游线路。策划全季全时活动,形成四大旅游季,十二大节庆活动;通过夜光体验及夜景亮化,强化24小时全时活力塑造。

(3)城水相映的生态示范带。作为大运河遗产保护利用的生态本底,通过丰富的水绿资源,展示扬州“河湖共存、江河交汇”的生态格局。严格生态管控,主河道两岸1000米范围内严控新增非公益建设用地。加强生态修复、进行水质提升,保障生态安全,加强防洪排涝布局。

(4)美丽宜居的社会主义现代化示范带。通过大运河文旅带建设,提升城市综合效益,促进“城市升维、乡村振兴”。聚焦富强,提高发展含金量;聚焦民主,实现治理现代化;聚焦文明,提升文化软实力;聚焦和谐,增强民生幸福感;聚焦美丽,提高城市美誉度。

3

空间统筹,核心支撑,构建五大水廊空间落实

(1)宜居水廊,还河于城。通过区域协调,落实扬州整体空间结构。用地整合提升,腾退运河两侧零碎,有污染的产业用地;融入文化休闲、生活服务、创新创意等公共功能,从而缝合运河两岸空间,将运河内化为城市功能的一部分。交通快接慢游,增加横纵过河通道,提高便捷性;慢行交通友好,打造水上游线,重点衔接原古运河及瘦西湖游船线路;建立步行和骑行友好空间,形成滨河1公里绿色慢行道。

(2)生态水廊,还河于绿。通过串湖、跨河、通江,进行蓝脉激活。扬州城区内古运河段、京杭运河段、廖家沟段分别承载“国家文化公园、水上运输服务、国家生态公园”三大功能。多元的绿道串联,以河道路网为脉络,串联公园及景观节点,形成城市、片区、组团三级绿道。更开放的滨水岸线,多元活力,引人向河。

(3)文化水廊,还河于文。通过传统文化与现代文化叠加,打造古今交融的文化氛围;在中心城区一些重要节点进行传统物质空间的创新活用;同时强调文化的可读性,希望能打造可识可赏的文化路径,加强文化特色。

(4)活力水廊,还河于民,强调主客共享。通过全龄友好关怀,社区类型多元,营造10分钟运河生活圈。同时让外来游客也能共享公共服务的便利,讲究设施景点化,景点服务化。空间共游,多种游览方式,让交通出行本身也能成为一种体验和享受。多时段、多地段的情景策划,丰富游客和市民的活动空间。

(5)魅力水廊,还河于景。通过一条大运河文化展示廊,一个古今辉映展示核,串联多彩运河片区。围绕大运河两岸,在现有地标基础上,新增9个地标,打造众多“运河之眼”,提升整体辨识度。结合地标及沿线景观,形成10条主要水上视觉廊道,呈现“一弯一景一韵味”,船移景异的视觉体验。

4

空间统筹,核心支撑,五片设计重点展示风貌

通过一区一主题一主导一策略,共同演绎扬州独特的运河旋律。

(1)序曲:邵伯-湾头片区,邵伯片区通过古镇特色提升,形成水工展示、古镇体验等功能,凸显大国工匠的水工智慧,领略匠心扬州。湾头片区,完善配套、植入创意,突出传统工艺和古镇体验,体验另一种匠心技艺。

(2)重唱:古城片区,感受诗意栖居。以诗词为媒、双修手段缝合运河两岸,重点做好四个节点空间,体现精致扬州。

(3)高潮:三湾片区,感受国际扬州,通过大事件引领,打造核心IP;空间上以世界文明对话永久会址及中国大运河博物馆为核心,提出“运河扬帆起航,文明掌舵起航”的设计构思,彰显文明对话的国际风范。

(4)间奏:学院片区,通过特色功能植入,体现人文交融的文化扬州。

(5)合唱:瓜洲片区,体验江河壮阔,通过古镇复兴、古渡打造,展现江河交汇的大气磅礴与生生不息。

六个多彩运河片区示意图

04

实施路径——抓落实

1

规划运营一体化

提出国际化、传统化、本土化三大原则。并提出“世界运河典范、中华文明先锋”的品牌口号。策划世界文明对话、国际体育赛事等大事件,挖掘大运河的“幕后英雄”和运河“形象大使”,进行教育、艺术主题等运河创作。

2

上下传导一体化

向上落实遗产保护、生态红线等控制要求,向下对接各片区控规及各项设计引导,同时提出适当留白,预留机遇用地。

3

组织实施一体化

与国家及运河沿线区域的不同主体进行协调,建立协作机制;通过不同手段搭建宣传平台;组建各类运河研究机构;完善资金保障和社会参与。同时提出分区、分类型、分内容建立项目清单,并推动文明对话会址、中国大运河博物馆等明星工程及多项节点工程。还希望能构建数据管理平台,实施智慧化管理。

05

创新总结——显特色

本次规划兼顾政策与理念、时间与空间、系统与节点、全域和分区,以及管理和实施,重点体现在以下五个方面:

全方位考虑,多元导向。同时考虑目标导向、问题导向及实施导向,兼顾国家战略、公众诉求和政府发展。

全时段分析,挖掘价值。把握历史、当代、未来三大时间脉络,梳理城市及运河段落特色。

全要素融合,构建体系。以文化、旅游、生态、社会治理多系统、多要素提出战略引导。

全层级统筹,彰显特色。从市域、城区、分区、节点等多个层次进行空间落实和支撑。

全路径保障,落地实施。通过规划运营、上下传导、组织实施的一体化,加强大运河文旅带建设的可操作性。

最后感谢精心指导的各位领导及辛苦付出的各位同事~

项目指导:尹稚、相秉军、邱晓翔、马双全

项目团队:王佳、林凯旋、狄文莉、王凯、郭永成、柳青、高逸尘、曹彦斌、李晓晨、屠黄桔、董燕楠、柏林、杨祝鹏、施刚、张春叶、许涛、王倩

专家点评

1.总体思路定于扬州大运河建设中的地位,起点较高,统筹考虑了城内文化资源,定位国际文明交流中心。作为运河典范,扬州大运河文化带建设应更多地考虑现代文明的展示。

2.唐朝的扬州是“世界城市”,可以研究当时的城市经济与社会特点,为当今所借鉴,也增加本项目的科学内涵。

原标题:《遗产保护类 | 大运河扬州段文化旅游带概念规划》

本内容不代表本网观点和政治立场,如有侵犯你的权益请联系我们处理。
网友评论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网站立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