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00字范文,内容丰富有趣,生活中的好帮手!
900字范文 > 湖北宜昌旅游景点-三峡大坝风景区-爱上宜昌旅游约您线上游宜昌

湖北宜昌旅游景点-三峡大坝风景区-爱上宜昌旅游约您线上游宜昌

时间:2022-12-28 04:35:54

相关推荐

湖北宜昌旅游景点-三峡大坝风景区-爱上宜昌旅游约您线上游宜昌

[三峡大坝旅游区] 国家AAAAA级旅游区

三峡大坝旅游区于1997年正式对外开放,2002年被国家旅游局评为首批国家5A级旅游景区,现拥有坛子岭、185平台及截流纪念园3个园区。旅游区以界上最大的水利枢纽工程--三峡工程为依托,全方位展示工程文化和水利化,为游客提供游览、科教、休闲、娱乐为一体的多功能服务,将现代工程自然风光和人文景观有机结合,使之成为国内外友人向往的旅游胜地。

三峡工程经过1993年至的奋战,已完成初步设计的主体工程的修建,现在建项目是计划于完建的三峡地下电站和完建的三峡工船机。三峡工程自从19由孙中山先生在《建国方略》中提出,历经七八十年的中外专家反复考查论证,其可行性方案于1992年全国人大七届五次会记通过。至,工程累计完成投资约1514.68亿元,预计最终投资不超过1800亿元,比估算的动态总投资节省200多亿元。三峡工程投资控制在国家批准的初设概算内,投资控制良好,国家批准的三峡工程初步设计静态投资概算为900.9亿元,其中,枢纽工程投资约500.9亿元、水库淹没处理及移民安置费用400亿元。按1994年的物价水平、贷款利息等因素测算,工程动态总投资估算为2039亿元。三峡工程分三个阶段完成施工任务。第一阶段(1993-1997年):施工准备及一期工程,以实现大江截流为标志;第二阶段(1998-):为二期工程,以实现水库蓄水135米、首批机组发电和双线五级船闸通航为标志;第三阶段(-):为三期工程,以实现左右岸26台机组投产发电和枢纽工程主体工程完建为标志。

现已完成初步设计的主体工程的三峡枢纽正发挥防洪、生态补水、发电、航运等综合效益,为我国经济建设做出巨大的贡献。

坛子岭园区

坛子岭海拨262.48米,是三峡坝区15.28平方公里范围内的海拔制高点,登上坛子岭的顶部观景台,可俯瞰三峡坝区的全貌,饱览西陵峡的秀丽风光和秭归新县城的远景。相传当年大禹治水三过家门而不入,在神牛的帮助下打通夔门,推开了400里水道,川江的百姓感恩不尽,以巨舟载24头肥猪和一大坛美酒前来犒劳。行至三斗坪时,却见那神牛腾云而去,只在那高山上留下了个影像,后被百姓称为黄牛岩。那大禹也追踪神牛远行,遗留下一尊巨石作为纪念。人们深受感动久久不肯离去,令巨舟在江中守候,结果巨舟化成一座小岛--中堡岛。船上的肥猪则投入江中,变做24座礁石,而那坛美酒则放在左岸,幻化成流传至今的坛子岭。据说,每逢晴朗天气,微风拂过,峰间江中,酒香醺醺,令人心醉!

坛子岭观景台

现看到的宏伟的长江三峡枢纽工程主体建筑物由横跨长江的拦河大坝、位于其中段的泄洪坝段、左右岸发电厂房及通航建筑物组成。它的建设方案是:一级开发、一次建成、分期蓄水、连续移民。

拦河大坝以185平台为左岸起点,延伸到长江右岸的白岩尖,轴线全长2309米,属于混凝土重力坝,也就是依靠大坝自身重力抵抗水的压力及其他外荷载并保持稳定的大坝。大坝的坝顶形成了一条沟通长江左右岸的公路,案15米,大坝底部宽124米,大坝海拨高度为185米。位于中部的泄洪坝段长483米,22个溢流表孔(宽为8米,堰顶高程156米)与23个溢流深孔(7米x9米,孔底高程为90米),主要承担渲泄洪水和清除泥沙的任务。建设三峡枢纽工程的首要作用是防洪,目的就是减轻长江中下游的洪水灾害。新中国建国以来虽然长江流域进行了大规模的防洪工程建设,加高加固干支流堤防,修建支流水库48000多座,并安排了一批平原临时分洪区,但是长江中下游特别是荆江河段的防洪形势仍然十分严峻,防洪标准只能达到十年一遇。1998年的洪水,荆江大堤全面告急、牌洲湾决口、九江新区被淹,直接经济损失高达2500亿人民币。要想解决长江中下游水患,必须采取综合治理措施,三峡工程是一个骨干和关键的工程,可以将下游防洪标准提高到百年一遇,如果发生千年一遇的洪水也可以配合下游分蓄洪工程,避免江汉平原遭受毁灭性灾害。三峡工程是如何发挥防洪效益的呢?三峡大坝建成后,汛期的水库水位是145米,而大坝的正常蓄水位是175米,这样就腾出了30米约221.5亿立方米的库容来防洪,当洪峰到来时拦蓄洪水,削减洪峰流量超过中下游河道安全泄量的部分,将这部分水量暂时滞蓄在水库内,待洪峰过后,再陆续将洪水放掉,使水库内的水位仍维持在汛限水位145米,以迎接下次洪峰的到来。现在的三峡枢纽已经发挥了巨大的综合效益,特别是在防洪问题上使长江中下游人民不再受洪水的威胁,有力地促进了这些地区的经济发展。

三峡枢纽工程左岸电站安装14台单机容量为70万千瓦的发电机组,右岸电站安装12台单机容量为70万千瓦的发电机组,加上右岸地下电站安装的6台单机容量为70万千瓦的发电机组,三峡枢纽总共安装32台单机容量为70万千瓦的发电机组,装机总容量为2240万千瓦,年发电量约1000亿千瓦时,是目前世界上最大的水力发电站。水电是可再生的清洁能源,水电对于解决我国面临的巨大减排任务具有积极意义。目前我国的温室气体碳排放量居世界第一位,环境保护压力越来越大,水力发电是利用江河源远流长的流量和落差形成水的势能发电,是一次性能源直接转换成电力的物理过程,它不消耗水,也不污染水,不排放有害气体,也不排放固体废物,是清洁的能源,发展水电是减轻温室气体排放的有效途径。三峡机组每年的发电量相当于燃烧5000万吨原煤所发出的电量,与燃煤发电相比,每年可减少向大气中排放1亿吨二氧化碳,100-200万吨二氧化硫,30-40万吨氮氧化合物,1万吨一氧化碳和15万吨烟尘,这是对保护人类生存环境的巨大贡献。

三峡枢纽工程有两个永久性的通航建筑物,一个是位于枢纽最左边的双线五级船闸,另一个是三峡升船机。双线五级船闸是目前世界上最大的内河船闸,在6月开始试运行,7月8日正式运行。“双线”就是有两条并行的过闸航线,一条上行一条下行,这两条航线就被称之为“双线”。三峡枢纽上下游的水位落差最大为113米,不可能做成那样大的一个闸室,因为水压太大容易使闸门变形,所以就做了五个阶梯式的闸室,称为“五级”,让船只像人上下楼梯一样,一步一步地过完船闸。每一级闸室的有效尺寸长为280米,宽为34米,过一级闸室的时间约需40分钟,过完整个船闸约需3-4小时。船只过闸的方法是:船只进入第一个闸室后,闸室上下的闸门都会关闭,通过闸室底部的输水廊道向闸室里面均匀注水,当水位上升到同上一级闸室水位等高时,上游闸门打开,船只进入上一级闸室。依照同样的原理过完五个闸室。三峡枢纽的另外一个通航建筑物--三峡升船机,是因船只通过双线五级船闸所需时间较长,为满足部分特需船只的快速过坝而设计修建的,因为一次垂直提升(下降)113米,故将之形象地比喻为“让船只坐电梯”。它可以一次提升一艘3000吨级的客货轮,垂直提升重量包括船的重量和承船箱的重量加在一起可以达到13 000吨,这是世界上目前最大的升船机!预计在建成投入使用。由于上游三峡水库水位的抬升,改善了宜昌至重庆660公里的长江航道,干线航道从三级航道升为一级航道,万吨级船队和大型自航船可直达重庆港,三峡河段单向年通过能力由原来的约1000万吨提高到5000万吨以上,运输成本降低1/3。

万年江底石

这块巨石叫江底石,花岗岩的质地,重达20多吨,称为“万年江底石”。是在三峡工程二期工程的时候从基坑里挖出来的。“万年”并不是说它只存在说明它的历史悠久,实际上,经科学家一万年或几万年,“万”只是个概数, 经考证,它距今已有8亿年的历史了。人们可以从它身上了解长江古老的过去,让人们站在它面前感慨世事变迁,沧海桑田。石头上还有一些钻探机留工的钻孔,是最早的一批水电专家、地质勘探者在考察坝址时留下的。它凝聚者中国几代人的梦想,现在梦想正在成为现实,使无数中国人不断激励自己,勇往直前,开拓新的未来。

截流石

截流石,重达28吨,把它放在这里,作为镇水的象征性的标志。 1981年葛洲坝大江截流用的石头只是它的1/2,这是放大了2倍的截流石。它的形状很有特点--是三角形四面体。现代的治水或水能的利用是以科学为依据的,了程中采用三维体中最抗激流,稳定性最好的四面三角体,当把它抛下水后,它那尖尖的棱角就迅速地插入水下的淤泥中,能很好的阻挡水流对它的冲击。它已经成为现代水利工程的象征物。

三峡坝址基石

三峡坝址的岩芯是从中堡岛下的岩层里钻出来的。三峡工程经过70多年的设想和论证,最终选定坝址于中堡岛,国家领导人毛泽东、周恩来、邓小平、江泽民等都亲临过中堡岛。现在中堡岛已经不存在了,这块坝址基石放在这里,可以说是极具纪念意义的,就是说它是三峡工程的历史见证吧!

浮雕群

这组浮雕群叫《润生源》。正面是一幅凸出的大型铜板浮雕,形同水轮机涡壳,三个伟壮的男性携手在水流中旋转,力士金刚般地与水交融在一起,表现出万物以水为生的强大力量,铜浮雕两侧,上为虎,下为凤,表达出三峡工程的地理和文化背景,因为古有楚人崇凤,巴人尚虎之说,而三峡坝区正在巴楚之间,虎虎生风,凤歌铮铮,托现出坛子岭前几亿人的三峡梦。再分别向两侧细看,上右侧的浮雕现出一个现代男人和大禹的形象,重叠成一个“大”字或“夫”字,那男人手持三峡基石岩芯,象征现代水能利用的科学观念,而大禹手持铁铲,则是显示中华民族治水的悠久传统,他俩的背景是大坝建设的场面。从左起还出现了家庭及库区移民般迁的场景,有勤劳的妇女、乖巧的儿童、具备责任感的丈夫,还有一些渔业、畜牧业、航运业的活动画面。神幻的是,上方竟有三个仙女从天而降,和整幅浮雕中的其他仙女合为12位,就代表着巫山十二峰,转身再去看下游的浮雕,中心人物是一个青年女性和一位仙女的叠观,姿态优美,手中擎有花朵、果实,表现着爱情和幸福的理想。背景有植物、动物、鱼类,反映了我国的生态,远处透出的东方明珠、上海码头、外滩大楼等,象征长江三峡工程赋予长江中下游的效能。此外,浮雕上还有仙女奏楚乐,四人跳巴舞,以及长江上游四川大足的千手观音等形象出现。与坛体正面浮雕相对应,坛子体背面一块浮雕中心部位是传说中黄牛助禹治水合力开峡的景象。向两侧展开的是峡石和流水。峡石上刻有远古画,下部有纤夫、船夫、埋葬水难者的白骨塔。漂在水患中的孩童、房屋等,气氛压抑、悲壮,是三峡地区千百年来生存条件的映照。两侧有太阳、月亮连同坛体背面的北极星、北斗星,形成一个小天体,再看那飞溅草坪的流水,将坛体上下连成一片,体现了天、地、人合一的强大文化内涵。

银版天书

这里摆放着一本巨大的天书,这本书已经被翻开,上面记录的是三峡工程的有关介绍,那么为什么要在这里摆放一本这样的书,这样做有什么特殊的意义吗?当然有。当时在修建坛子岭景区时就考虑在这里修建一个既具有标志性作用又具丰富文化蕴涵的建筑物。基座修好之后,一些海外人士出谋划策,说建一尊“国父”--孙中山先生的塑像,因为孙中山先生早在19《建国方略》中就提出建设三峡工程,以富民强国,今天这个伟大的构想最终能够得以实施。还有一些国内人士建议修建毛主席的塑像,与毛公山遥相呼应。因为毛主席非常关注三峡工程建设,并多次组织水利专家或亲自对三峡地区进行考察。曾于1956年畅游长江后写下了“更立西江石壁,截断巫山云雨,高峡出平湖,神女应无恙,当惊世界殊”的壮丽诗篇。在这里修建一尊毛主席的塑像,能够沟起人们对领袖无限的缅怀之情。双方意见相持不下。最终三峡建设者就在这里修建了这样一本巨大的天书,以记载中华民族在历史长河中的点点足迹,而今这本书已经翻到了三峡工程这一页,可见三峡工程的兴建给中华民族的发展史添上了浓重的一笔。

185平台观景区

185平台因其海拔高度为185米而得名,它与大坝的坝顶是等高的。从左方向看去,就是已经修建完工的拦河大坝的正面,从右手方向往上游看就是口经蓄水的三峡水库。在这里可观赏高峡平湖的风光和平视三峡大坝的雄姿。大坝正常蓄水位达到175米,三峡大坝选定175米的蓄水高程是几经曲折。综合考虑大坝的防洪、发电以及移民三方面的问题,国家分别有过三种方案。

1.200米高水位方案。这个方案可以解决200年一遇的洪水,发电装机可达2500万千瓦,对四川的航运非常有利,可以使大吨位船舶航行到重庆以上,但是重庆朝天门码头将被淹没,并且移民人数众多,移民负担过重,所以这个方案被否定了。

2.150米低水位方案。这个方案只能解决一遇洪水,不能有效地缓解下游荆江以及洞庭湖的汛期防洪问题,并且总装机容量只有1300万千瓦,不管是防洪还是发电的效益都很低。尽管最大的好处是只须移民38万,但最终还是被否决。

3.175米中水位方案。就是现在执行的方案,可以解决100年一遇的大洪水,总装机容量1820万千瓦,还能有效地改善宜昌到重庆的航运问题,当时预计移民总人数113.18万人。经过多年论证,国务院最终采取了175米的中水位方案。既可以控制洪水,又可以发挥很大的发电和航运效益,在各个方案中应该算是最优的一种。

现在从已经出现的上游水库景观上看,没有出现大家想象中的大面积湖泊。因为三峡水库是一个典型的峡谷河道型水库,水库为长约600公里、宽约1.1公里的长条形水域,平均宽度较原天然河道增加不到一倍。除四川开县境内有个约50平方公里的大湖泊外,在其他干支流上都找不到一处宽度大于5公里的湖泊型水库,所以蓄水以后的三峡既有湖光山色相互掩映的宜人景象,又较好地保持了原有的峡谷风光。

大家知道三峡工程是世界库区淹没涉及范围最广,移民人数最多的水利工程。三峡水库水域覆盖总面积达1084平方公里,淹没范围涉及湖北、重庆两省市的20个县市,搬迁安置人口127万人,称百万移民。国家采取的是开发性移民政策,移民搬迁不是简单地按经济赔偿的办法处理,而是对移民搬迁后的生产和生活全面负责进行安排,确保移民搬迁后的生活水平不低于搬迁前,并需为今后创造进一步提高的条件。

截流纪念园

三峡截流纪念园是以三峡工程截流为主题,集游览、科普、表演、休闲等功能于一体的国内首家水利工程主题公园,景区位于三峡大坝右岸下游800米处,占地面积约9.3万平方米,于9月26日正式对外开放,是观赏大坝的绝佳场所。截流园区内的景观包含主题商品展售、工程遗址展示、大型工程机械展、工件雕塑群及生态演艺广场等,通过独特的传统理园手法与现代艺术表现形式完美结合,充分地表达出园区的主题蕴义及其独特的文化内涵,感受当年截流的辉煌历史。

园区门前这两棵参天大树叫做黄桷树,它们是从大坝上游175米淹没线下移植来的,已经有200多岁的高龄了。黄桷树又名黄葛树、大叶榕、黄桷榕,为桑科,属高大落叶乔木,原产于我国华南和西南地区,尤以重庆、四川、湖北等地最多。园区大门的设计也有独特的意义,左边墙上刻着的是宜昌水文站自1870年-1981年的历史高水位记录,右边墙上记录着葛洲坝截流、大江截流和导流明渠截流的具体日期。这些刻骨铭心的数据一次又一次地强调着兴建三峡工程的重要性。

这片堆满了巨石的山头名叫“定江石山”,而这些巨石就是截流石,截流石的棱边一般是2.5米,重量由8吨至28吨不等,全部由钢筋混凝土浇注而成。在大江截流的尾声,口越小水流的速度就会越急,依靠较小的石块是无法完成合龙任务的,这时就得依靠这些特制的巨形截流石了。它们体形庞大且有一定的份量,形状是特制的巨型四面体,可以轻而易举地深深扎进江底,稳固而又可靠。正因为有了它们,才使三峡工程大江截流在1997年11月8日顺利地如期完成。这两台大型机械设备,一台是CAT9920轮式装载机,自重89.2吨,挖掘力650KN,容积10.7立方米。另一台是由美国的卡特彼勒公司生产的777C自卸卡车,载重85吨,车容36.4立方米,轮胎的直径就有2.7米,装载机的铲斗可以容得下5个成年人站在里面,机械设备的旁边有一个兰色的集装箱,本来集装箱的作用是用来周转的大型装货容器,可是在三峡工程的施工现场,它们却成了工作人员的办公室和宿舍了,工作条件的艰苦可想而知。

在工程施工期间会用到各种大小不一的石料,为方便施工,就把各种规格的石料用一面面墙给分隔开来,就如大家右手边所看到的这种石墙一样,它们叫做谷料拦墙。在这每一个谷料堆的下面都设计了一个可以控制的洞口,洞口下方的廊道一直通向拌和楼,廊道里安装着塔带机,打开洞口之后,所需的石料就会自动落入洞口,再通过廊道里的塔带机输送到拌和楼去搅拌。

在记事墙前,首先看到的这些石柱是坝址基石,又名三峡大坝坝址岩芯石,为地壳深处岩浆渗出形成的天然花岗岩石质,取自三峡大坝坝址所在地--宜昌县三斗坪镇中堡岛的底部岩层里,是当年科学家们在勘测地基时从中堡岛岩层中钻出来的,因此极具纪念意义。还有很多惟妙惟肖的人物雕像,有的在勘测,有的在施工,表情是那么严肃认真,这些活灵活现的人物雕像仿佛把人又带回了施工的现场。

记事墙上三张照片记录的是和三峡工程截流有关的精彩瞬间。第一张是三峡工程二次截流投石的照片。这次截流是在导流明渠上进行的,于2002年11月6日上午9点50分合龙。在大江截流后,二期深水围堰是修筑三峡二期大坝的施工屏障,总填筑量达1032万立方米,其中80%是水下作业。水利专家介绍,截流落差越大、流量越大、流速越高,截流的难度就越大,而当时龙口截流流量设计为每秒1.03万立方米,龙口最大落差为4.11米,最大流速达每秒10米,也就是说导流明渠截流的施工艰巨程度大于大江截流。三峡建设者同洪水展开了赛跑,仅用5个多月时间,就奇迹般地在长江上筑起了80多米高的三峡二期工程“生命线”,围堰刚刚筑起,1998年的洪水汹涌而至,围堰滴水不漏,可以说是固若金汤,任凭堰外洪流滚滚,堰内大坝浇筑丝毫不惊。第二张是三峡工程大江截流合龙的照片。大江截流自1996年1月1日拉开序幕至截流成功,历时一年的时间,于1997年11月8日上午9点40分合龙。最后一张就是大江截流庆祝会场的照片。

园区有很多由废弃的施工材料所制作的抽象派塑像。这个塑像名叫“拉纤”,是用废弃的工字钢制成的。长江三峡自古以来以滩多水急著称,船只根本无法行使,所以全部是依靠人力--以拉纤的方式在惊涛骇浪中艰难的前进。这可是在治理长江水患之前最真实的写照了。紧挨着纤夫的是爱国诗人屈原,他同样也是用工字钢塑成的。虽然是抽象艺术,但是仔细看看,从细节中还是能看出屈原的形态特征的。屈原是战国末期楚国人,祖籍在丹阳,也就是今天的湖北省秭归县,是杰出的政治家和爱国诗人。他于公元前278年在汨罗江投江,人们为了纪念他,每到端午节还继续保持着划龙舟、吃粽子的习俗。

感谢大家和我们一起游玩三峡大坝旅游区。下期我们宜昌三峡人家风景区见!感谢您的关注!

本内容不代表本网观点和政治立场,如有侵犯你的权益请联系我们处理。
网友评论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网站立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