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00字范文,内容丰富有趣,生活中的好帮手!
900字范文 > 我心目中的鲁迅 我心目中的鲁迅手抄报

我心目中的鲁迅 我心目中的鲁迅手抄报

时间:2021-09-03 15:27:12

相关推荐

我心目中的鲁迅 我心目中的鲁迅手抄报

前段时间有媒体说卢克文是当代鲁迅,结果引起轩然大波,连我非常喜欢的飞岸老师也出来批判这种比较。这种比较对不对我就不说什么了,但是去和鲁迅产生联动,足以说明鲁迅在当代的影响力依旧非常大。

鲁迅在我心中是非常伟大的,当代有谁可以和他比较呢?我不知道,但是我知道有一个人很像他,他就是我国台湾省的作家李敖。

李敖老先生为了骂醒台湾省的人,有很多明场面,我就不说了,今天想说一个不为人所知的小故事。

当年小日子的一个妇女基金的一个组织,说是要给台湾省的慰安妇每人200万日元(约等于50万新台币),让她们以后不准再发声。于是李敖就在媒体中大声疾呼,这笔钱不能要,为了弥补台湾省的的慰安妇老人,李敖老先生把自己的藏品全部拍卖,筹得3000万新台币,给台湾省的慰安妇老人做了补偿。

李敖老先生一辈子都在帮助台湾省的人有骨气、有尊严的活着,而台湾省如今的样子,又启能让老先生瞑目呢?

#伐柯历史#

#如果能穿越,你最想见到哪个大文豪#

鲁迅先生才是我心目中的真正文豪!

今天说说我心目中的鲁迅。我说的不一定准确,但都是我真实想法。我尽量用一个人看另一个人的平视眼光去评价他,不刻意拔高,也不蓄意贬低。

鲁迅的文集里,最好的一部是《野草》,绝对的天才之作。

王鼎钧很不喜欢鲁迅,但是独独偏爱野草。他说文学史上有三大憾事,一是《红楼梦》没写完,二是《野草》太短,三是孔子删《诗经》删得太多。

《野草》里有很多诡异的意象。

比如有一篇《复仇》,说一个男人和一个女人,全身赤裸,捏着利刃,对视着。下一刻他们俩可能会冲在一起互杀,也可能会抱在一起交媾。周围一大群人等着看热闹,看流血或者流汗。但是这俩人一动不动,大家就走散了。这一对男女还是不动,沉浸在“生命的飞扬的极致的大欢喜中”。

再比如说还有一篇《失掉的好地狱》,说地狱荒废太久了,油不热了,剑树没了光芒,鬼魂们也号叫着要反狱。这时人类仗义执言,赶出魔王,攻陷魔界,派使者整饬地狱,添薪加火,磨砺刀山。鬼众们在沸油中纷纷怀念起以前“失掉的好地狱”。

还有一篇《墓碣文》,说在一座坟的墓碑里,看见一个死尸,胸口有个大洞,心肝已经没了。墓碑上写着一段话:抉心自食,欲知本味。创痛酷烈,本味何能知?……痛定之后,徐徐食之。然其心已陈旧,本味又何由知?

除此之外,还有《傻子,聪明人和奴才》、《死火》、《淡淡的血痕中》,都非常了不起。

中国以前没有这样的散文。鲁迅可能受了两本书的影响,一本是尼采的《查拉图斯特拉如是说》,一本是波德莱尔的《巴黎的忧郁》。但是《野草》很有原创性,不比那两本书差。

《野草》里我最喜欢的一篇还是《影的告别》。

影子对身体说,我不愿意跟着你了、我很挑剔的,“有我所不乐意的在天堂里,我不愿去;有我所不乐意的在地狱里,我不愿去;有我所不乐意的在你们将来的黄金世界里,我不愿去。”现在我不乐意你了,所以我要离开。

可我能去哪里呢?到黑暗里去吧,黑暗会吞没我,到光明里去吧,我是个影子,光明会让我消失,那么我该去哪里呢?我不如彷徨于无地。

你要把它当诗看的话,这就是最好的汉语诗。

胡适和鲁迅,前者温润如玉、后者暴烈如火,在我心目中都是无愧于“先生”二字。

1926年,鲁迅对自己的学生许广平大声呼喊:“你胜利了,我可以爱了!”学生爱上了老师,许广平甘愿做大文豪鲁迅的“小三”,生活中鲁迅先生的儿女情长是什么样的呢?

许广平与鲁迅相识于19,那时许广平在北师大读书,而鲁迅受邀任北师大的老师。学生们第一堂课初见鲁迅,看他其貌不扬、衣衫褴褛,犹如“乞丐”,哗笑起哄。但是平凡的外表遮挡不住鲁迅渊博的学识,鲁迅的才华横溢和风趣幽默深深折服了许广平。从此许广平每次上课都坐在第一排。

1925年北师大校长杨荫榆公开维护北洋政府的专治统治,引发了一场轰轰烈烈的“驱杨运动”。许广平是这场运动的主力。鲁迅也退回聘书表示反对杨荫榆。鲁迅的行动让许广平深受鼓舞,她以一个受教的学生身份大胆地给鲁迅写信,信中说:“先生,你有没有一块糖,能减轻我心中的苦闷,让我的生活多些甜头”。令许广平感到意外的是她竟然当天就收到了鲁讯的回信。

之后,他们信件往来越来越频繁,在一来一往的信件往来中,互生情愫。在他们爱情发生的过程中既没有热烈的追求,也没有刻意的请求,一切是那么的顺其自然。

1925年8月,许广平等学生因杨荫榆的打压,躲避到鲁迅家中。在鲁迅家中,许广平第一次正式向鲁迅表白。然而鲁迅却称自己种种不配,婉言拒绝了。两人有着共同的理想和信念,一个是新文化运动的核心人物,一个是大名鼎鼎的革命者,鲁迅为什么会退却呢,为什么会觉得自己不配呢?

爱情是美好的,现实是残酷的。师生的身份、17岁的年龄差距,这样的爱情是不被世俗所接受的。何况鲁迅当时已有妻子,就是在母亲的诱骗强迫下娶的朱安。他曾表示娶朱安,不是他自己娶太太,而是老太太在娶媳妇。虽无夫妻之实,但朱安毕竟仍是鲁迅名义上的妻子,而且朱安早已表明生是周家人,死是周家鬼,在传统礼教下,休掉朱安,无异于杀死她。

爱情总是不受理智控制的,爱了就是爱了,尽管他们的爱情在当时是那么的不合时宜,那么的名不正言不顺。

1925年10月的一晚,许广平又和鲁迅进行一次深谈,她先是轻轻握住鲁迅的手,表达自己深深的爱意,然而鲁迅依然退却。他不敢直面许广平,喃喃到:“我不配,为什么还要爱呢”?许广平回答:“神未必这样想”。而她始终没有松开鲁迅的手。

许广平的善解人意让鲁迅堆积在心里的防线崩塌,鲁迅终于突破封建牢笼,打破礼教束缚,紧紧回握住许广平的手,对自己的学生高喊:你战胜了,我可以爱了。

同时面对鲁迅的顾虑重重,许广平发表《同行者》表明自己的决心。她表示自己不怕世俗的眼光和世人的流言蜚语,愿与鲁迅携手同行,共担风雨。双向奔赴的爱情终于守得云开见月明,从此鲁迅把宠爱温柔给了许广平。

在车马慢、书信快的时代里,书信是他们爱情的见证。谁能想到那个以笔为刀的鲁迅也能写出含情脉脉的文字。他可以把日期精确到秒,可见他对许广平的重视;他也会变换各种昵称,可见他的娇憨与柔情。鲁讯先生更是表示因为疑心邮筒慢,总是将书信亲自送往邮局。

鲁迅在信中发誓:“我决定目不斜视,而且将来永远如此”。一句誓言,让许广平觉得一切都值得。

然而好景不长,两人在上海同居后,谣言四起,批判讽刺之声不绝于耳。更是有人在报纸上发文公开讽刺鲁迅纳妾。而且这个人不是别人,就是鲁迅先生的亲弟弟周作人。兄弟反目,社会批判,鲁迅痛苦至极。然而在这艰难时刻,又是许广平,她选择与鲁迅笑对风雨。

之后为了鲁迅的事业,许广平放弃了自己的工作,全心全意呵护着他们的小家,精心照顾鲁迅的衣食起居。给鲁迅吃最嫩的菜、最软的鱼肉,穿最真心的毛线衣,用最奢侈的笔墨……

她是他的妻,他的营养师,又是他的护士,还是他的助理,更是鲁迅先生的坚强后盾。

直至1936年,鲁迅病逝。十年陪伴,一生守护。鲁迅病逝前交代许广平:“忘记他,管自己的生活。”但是许广平在鲁迅去世后,不仅整理鲁迅的书稿,完成鲁迅先生未尽的事业,还竭尽所能地接济朱安。

许广平在自己最美的十年一直陪伴在鲁讯的身边,诠释着陪伴是最长情的告白。反观鲁迅,走入婚姻围城之后,专注自己的事业,也没有了先前的浪漫,理所应当地享受着许广平的牺牲和付出。

鲁迅的大男子主义让许多人为许广平感到不甘,说许广平从一个有文化有思想的新青年到回归家庭的传统女性,是她的悲剧。她应该有自己的理想,有自己的事业,不应该甘于平庸,辜负了大好的青春年华。

所谓如人饮水冷暖自知,作为旁观者,我们不懂当事人的快乐和悲伤,更不该随意去评判别人的幸福。但是我认为,许广平对于这份奋不顾身的爱情,是不悔的,是虔诚的,是问心无愧的。她的人生也因为这份爱情变得更圆满。你觉得呢?

作者:时遇

#为什么那么多人黑鲁迅#

鲁迅在我心目中是位伟大的文学家,读过他的呐喊和彷徨(只几篇),印象深刻的是中学时期学的杂文《纪念刘和珍君》,那句“真的猛士,敢于直面惨淡的人生,敢于正视淋漓的鲜血”已深深烙印在脑海中。鲁迅直面现实,针砭时弊,横眉冷对社会黑暗,俯首为民请命,也是一位伟大的革命家。

凡流传千古的文字都有对社会清醒的认识和批判,鲁迅没有那种高唱赞歌粉饰太平的奴颜媚骨,被人惦记也在所难免。正常的商榷讨论都可以,但是恶意的揣度和诋毁就不合常理,正所谓见心见性。

本内容不代表本网观点和政治立场,如有侵犯你的权益请联系我们处理。
网友评论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网站立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