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00字范文,内容丰富有趣,生活中的好帮手!
900字范文 > 学者怎样给孩子起名 如何给孩子起名字 怎样给孩子起名字

学者怎样给孩子起名 如何给孩子起名字 怎样给孩子起名字

时间:2024-05-02 23:24:58

相关推荐

学者怎样给孩子起名 如何给孩子起名字 怎样给孩子起名字

#把地球的故事讲给宇宙#

#趣联故事赏析72#

[玫瑰]彭文勤的“桃李门”[玫瑰]

彭文勤,清代文人学者。少年时不贪风花雪月,立志读书向上,

曾在书房里题一副对联:

[玫瑰]何物动人,二月杏花八月木[玫瑰]有谁催我,三更灯火五更鸡

有志者事竟成。彭文勤学有成就,赴京考试名列前茅,被派到浙江去当考官。在他的宫邸,仪门内外都栽有桃树和李树,牌楼门额就取名为“桃李门”。他有感于眼前的情景,提笔写了一副对联:

[玫瑰]天地自成文,湖山有美[玫瑰]

[玫瑰]国家期得士,桃李无言[玫瑰]

这副对联写了培养人才对“天地”“国家”的重要性。涵义虽与当今不同,但仍有借鉴意义。

今天赏析了彭文勤的联对故事,感慨万千!也兴笔题一联:

[玫瑰]屈指三立,时耶?运耶?君子当自强不息[玫瑰]

[玫瑰]惊人一鸣,德也,行也,吟家应勤勉有为[玫瑰]

洪晃,民国最后一个名媛章含之的女儿,父亲是北京大学著名的国家经济专家、美国问题研究学者洪均彦。外公是著名爱国民主人士章士钊,前夫是中国著名导演陈凯歌。洪晃为什么叫“洪晃”这个名字呢?

据洪晃自己说,她这个名字是外公章士钊给起的,本来叫“洪冕”,但是上户口的时候被错写成了“洪晃”,为了避免改名字的麻烦,索性就叫了“洪晃”这个名字。后来洪晃到了上学的年纪,章士钊还给她起了个字号,叫“洪诗正”,但是从来没有用过,就一路“晃”了过来。不过洪晃为了满足外公的愿望,给自己的女儿起名“章冕”,随章士钊姓。

#新春庙会#

离合起名,若抛开姓氏,而让名字有某种暗示式的含义,则也颇有妙趣。

这种暗含,可以是拆开字形,也可以拆开字音。例如:

彭加木(著名生物学家),其“加木”二字暗含一个“架”字—— “我要为上海和新疆之间架设桥梁…… 为边疆添草加木。”彭加木解释他的名字的含义时如是说。架,架桥;加木,加木添草。

杨绛(著名学者)。她原名杨季康。季康,父母希望她一生无病无灾、健康一生。季康,谐音和方言皆为“健康”。这俩字快读连读,变成了一个绛字。于是乎,她改名杨绛。

张火丁(著名京剧表演艺术家),程派传人。其“火丁”二字合起来是一个“灯”字。她的粉丝们都自称为“灯丝”。灯泡离不开灯丝,名角也离不开粉丝—— 灯丝。在观众心目中,她就是一盏明灯。但她并未以明灯自居,反倒自谦地以“火丁”自称。

暗含,令人猜测,也是文人墨客起名的一个偏好。其中许多人都运用了离合法。

19,胡适向蔡元培推荐了一名女教师。甚至,胡适为女儿取名,用的都是她的笔名谐音。两人的交往,外人曾有诸多猜测。后来,她成为北大第一位西洋史女教授。连杨绛都称她为“才貌兼具一体的先生。”

若论民国才女,陈衡哲算是最有分量的一个。

1890年,陈衡哲出生在江苏武进。她的父亲,是晚清举人。母亲是当时少有的女作家和书法家。

但对她影响最大的,是舅舅庄思缄。

庄思缄在光绪考中副榜,一生致力于开蒙办学。他的思想兼具中西方文化,鼓励尊重生命,活出自我。

在这样的环境中长大,陈衡哲练就了颇有个性的“大心脏。”

1908年,她独自在上海求学时,接到家书,要她回去成亲。

虽然,父母给她找的这户人家,门当户对。但是,陈衡哲坚决不服从包办婚姻。并且,立下誓言---终身不嫁。

确实,在很长一段时间,她对众多的追求者置若罔闻。还被贴上了“不婚主义"的标签。

但是,一切在她前往美国后改变了。

19,清华大学招收赴美留学生。陈衡哲幸运入围,成为中国第一名公派女留学生。

在美国,陈衡哲学习的是西方历史和文学,并很快在留学生中崭露头角。

其中,最为倾慕她的,就是胡适。

19,陈衡哲在《留美学生季报》发表了白话小说《一日》,引起广泛的关注和影响。

彼时,胡适还是个未婚的年轻留学生,他为陈衡哲才学和品性折服。和陈衡哲正式成为“笔友”,往来的信件“络绎不绝”。

最频繁时,3天通一次书信。

虽然,信中大多是对文学的探讨。但两人的心灵共振也达到了另一种境界。

照这个频率发展下去,两人发展成情侣也是一步之遥。

可在这时,胡适却接到了家中的来信--回去完婚。

胡适从小由寡母养大,不能违逆母亲的意愿。于是,乖乖回乡娶了小脚女人江冬秀。

于是,两人的关系至此定格在了“知己”的层面。

后来,她和胡适的相处很有分寸,两人在思想交流和生活关怀上,互相扶持和关照。甚至,胡适女儿的名字谐音都是陈衡哲的笔名。

也是因为胡适的引荐,陈衡哲得到在北大任教的机会。

其实,人与人的缘分是冥冥之中的安排。

有时候,可能一个转弯,就能遇到挚爱。

不婚主义的陈衡哲,与后来成为他丈夫的任鸿隽,是名副其实的神仙眷侣。

其实,在胡适之前,任鸿隽就关注到了陈衡哲的才华,对她产生了倾慕之情。

他学贯中西,著作颇多。内容涉及广泛,是名温润儒雅的学者。

在任鸿隽的真诚追求下,陈衡哲的心渐渐被打动了。19,两人完婚。

婚后的任鸿隽十分尊重陈衡哲,都始终给了她极大的个人空间,支持她的独立思想。

陈衡哲也从最初坚定的独身主义,成为温柔的母亲。甚至,为了照顾一众儿女,心甘情愿离开了北大的课堂。

两人始终相濡以沫,创造了人间佳话。

当年,舅舅曾对陈衡哲说:“人们对生命有三种看法,安命,怨命,造命。"如何选择自己的命运,结局真的大不相同。

陈衡哲有超前的意识与卓越的能力,她将创造生命的力量,视为自己的生命。

她带给所有女性的精神指引,让无数女人懂得自尊自爱,坚强独立,才是人生最精彩的颜色。

第一天,祝福每一位不放弃自己的人,都有造命的能力。#寄往的心愿#

台风取名不科学,“梅花”是什么?不能体现危害程度,请问专家学者?

新京报

新闻多一度|台风“梅花”来袭!风雨将波及12省份 如何应对?

“经济学家”和“经济学者”有什么区别?看看他告诉我们什么?

昨日还是个经济学家,今天怎么变成经济学者?升级了?

宋清辉,曾经的“著名经济学家”,现在的“经济学者”,绝对是能人、超人,我来捋一下,你肯定会对此人佩服得五体投地!

1、一张好文凭。一个5年制无锡某职业学校的大专文凭,很多人觉得配不上这个经济学家的头衔,其实不然,我认为这么有才的人,也许当年高考的时候,马失前蹄发挥不好,没有发挥出自己真实水平罢了,第二个我认为,那个年代大专生够可以了,怎么会配不上经济学家的头衔呢?问题是,老宋舍不得晒一下大专文凭,我们都不清楚他是不是这所大学毕业的?

2、一本好书。我查了半天,终于找到他的大著《一本书读懂经济新常态》,可惜来不及拜读,看看书名我觉得很值得一读,普及一下经济学知识很有必要,不过这本书是不是经济学专著,在经济学方面有什么地位,我真不知道?不敢乱点评。

3、一个好公司。清晖什么资库,这取名多有水平,一看就是高大上的公司,据说资库公司董事长是他,总经理是他,经济顾问是他,办公室主任是他,员工是他,全国营销部经理是他,干卫生的守门卫的是他,你觉得辉辉是不是一个超人!而且,每天写个十几篇乃至几十篇文章发表,还要全国到处演讲,还要专业课程卖卖,你不佩服都不行?

4、一个好简历。这几天,大家扒出很多猛料,比如说他的某度某科简历,大家发现这条内容由他本人参与编辑完善,一条几百字的简历编辑次数达34次,他提供了词条内容真实性承诺函,应该是真,如假包换,否则要负什么责任,这可不是开玩笑的!

5、一个好写手。绝对是,没几个人比得上,看看图二,4.3万篇作品问世,其他网站可能更多,是不是很勤奋,很努力,很励志,我辈远远不如,这勤奋劲我还要好好学习一把,绝对真话。

辉辉绝对是大家,但是不是“经济学家”,我真不知道。他把“经济学家”改为“经济学者”,你怎么看?

由于专家认定屎屎屁可以人诗,因此人名里出现屎、尿、屁的汉字,就不会是笑话,而是今后概率极大的可能。

中国人迷信专家、学者,他们以权威论断推动屎、尿、屁入诗,而且还庄子曰。既然诗都可入,人名有何不可?定会有极力追捧屎尿诗作的网民用实际行动坚定支持。诗是文学的符号,名是人的符号,而中国人起名总是要借鉴文学中最美好的意喻,最具内涵的文字。

现在诗人和学者使屎尿屁脱颖而出了,懂它则意味着天才诗人,还离缪斯这么近,还可将更多的人抛在身后,若再用俗人的无知对人类的排泄物再不待见,怎忍心令人敬仰的文学大咖们无奈失望。

不是诗人怎么办?只能将就这些精华汉字入到孩儿们的名字里,或小名,或大名,这样才不枉专家学者们的良苦用心。

拜那几位文学诗词界牛B人所赐,带有屎、尿、屁名字的华夏子孙定当源源不断,会在父母的耳濡目染下继承和发扬你们的创新成果。

教授学者们若有歧义,可对屎、尿、屁入人名给予建设性意见?

传习录

前言

王阳明(1472-1529),名守仁,字伯安,生于成化八年(1472年),卒于嘉靖七年(1529年)【1】,浙江余姚人。因曾筑室会稽山阳明洞,自号阳明子,学者称之为阳明先生。他是明代杰出的思想家、政治家、军事家。文治武功、成就斐然。在事功方面,他为官数十载,平定江西匪患、宁王之乱、思田盗贼,封新建伯,謚文成,追封为新建候;在思想方面,他集心学之成,开创姚江学派,教书育人,门生遍天下。他提出的“知行合一”“致良知”等命题都对后世产生了极大的影响。其思想甚至远播日本、朝鲜等地。其门人弟子辑录平时对话、语录、书信而成的《传习录》更是成为圣门经典。下面将从王阳明的生平、思想与《传习录》的成本与版本情况,做一个简略的介绍。

一、王阳明其人

王阳明的出生颇有神奇的色彩。据文献记载,王阳明生而有异质,在他诞生之前,祖母梦见有天神身披绯红玉衣,在云中鼓吹,抱一赤子,从天而降,祖父遂为他取名“云”,并名其居为“瑞云楼”。王阳明出生后,至5岁尚不能言,但已能默记祖父读过的书。有一天,一个高僧从其家门口过,摸着他的头说:“好个孩儿,可惜道破。”其祖父便根据《论语》“知及之,仁不能守之,虽得之,必失之”,为他改名为“守仁”,随后便能言。11岁时随父寓京,次年开始就读。曾总私塾先生:“何为第一等事?”先生回答:“第一等事无非是科举及第。”王阳明不以为然,在他看来,第一等事应当是“读书学圣贤”。随着时间的推移,“学圣贤”,“做圣人”便更加笃实地成为王阳明的志向。

王阳明15岁时,出游居庸关、山海关,纵览山川,慨然有经略四方之志,且性格豪迈,常与同伴以功战为戏。16岁时,国家边事吃紧,朝廷议论纷纷,王阳明便读兵家之书,“每遇宾宴,尝聚果核,列阵势以为戏”。17岁时,于洪都(今江西南昌)迎娶诸氏,后偕夫人归余姚,学习经义,准备科举考试。18岁时,他去拜访了明初纯儒吴与弼的弟子娄谅,谈及格物之学,以为“圣人必可学而至”,开始遍读考亭(朱熹)之书“,并亲身实践格物之说,甚至”亭前格竹“,最终思劳成疾,”遂相与叹圣贤是做不得的,无他大力量去格物“。

格竹的失败使他对朱子之学产生怀疑,继而徘徊于佛老之间。21岁时,在浙江乡试中举,23岁时会试不第,归余姚,结龙泉诗社,对弈联诗。弘治十二年(1499年),王阳明进士及第,与当时的诗词名家李梦阳、何景明唱和于文坛。次年,授史部主事,又年,奉命录囚江北。不久告病归越,游九华山,出入佛寺、道观,至次年夏复命还京。弘治十五年(1502年),王阳明告病归越,筑室阳明洞,行神仙导引之术,终因不得圣道而作罢。弘治十七年(1504年),王阳明主持山东乡试,是年改任兵部武选清吏司主事。次年,王阳明授徒讲学,并与湛若水相交,始归本于正学。

正德元年(1506年),王阳明因抗疏救忠良而得罪阉党,遭廷杖四十,下诏狱,不久被贬谪至贵州龙场,任驿丞。正德三年(1508年),居夷处困的王阳明顿悟格物致知之旨,明白“圣人之道,吾性自足”,是为“龙场悟道”。随后,王阳明受提学副使席书聘请,主讲于府城文明书院,始揭知行合一。正德五年(15),王阳明便开始了顺遂的仕途。是年,他先后任江西庐陵知县,南京刑部四川清吏司主事,次年,调吏部验封司清司主事,二月为会试同考官,十二月升文选清吏司员外郎。正德七年(15),王阳明升考功清吏司郎中,十二月又升南京太仆寺少卿。其间,王阳明弟子日众,徐爱、黄绾等弟子也均在此时受业。他据《大学》古本立格物、诚意之旨,开始以“致良知”行教。正德八年(15),王阳明赴任便道归省,至滁州,督马政,日与门人游,新旧学集会于滁,教人静坐入道之方。次年,王阳明升南京鸿胪寺卿,教人存天理、去人欲。

【明史学者张献忠加盟山东大学,曾撰文为明末“张献忠”洗冤】

澎湃新闻记者查询发现,山东大学历史文化学院官网“师资队伍”栏目更新信息显示,知名明史学者张献忠已于今年9月加盟山东大学历史文化学院,担任研究员、博士生导师。

公开资料显示,张献忠,男,籍贯山东平邑,出生于1973年12月,先后就读于烟台师范学院、南开大学,获历史学博士学位。张献忠曾任天津社科院历史研究所研究员,天津师范大学历史文化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

张献忠的主要研究方向为:明清史、书籍史、科举学、医疗社会史,著有《明代商业出版研究》《大家精要·李贽》《中国反贪史》(合著)等。

由于与明末大西王张献忠重名,又专攻明史,作为学者的张献忠曾多次引起舆论关注。

据四川媒体《华西都市报》报道介绍,张献忠生于1973年。“名字是爷爷取的,我是‘现’字辈,爷爷那时对农民起义军领袖又很崇拜,就给我取名张现忠。”张献忠说,老师老是把他的名字写成“张献忠”,就干脆改成张献忠。“上大学时,同学们还老调侃我,问我家里有没有宝贝。”

4月7日,四川省委宣传部、省文化厅、中国社科院历史研究所主办的“彭山江口沉银遗址历史学者座谈会”在彭山举行。座谈会上,来自国内的18位历史学者,围绕张献忠沉银遗址重要意义和价值、沉银考古发掘价值意义等话题,纷纷发表各自的观点。

最引人关注的是,天津社科院历史研究所研究员张献忠带来的《“张献忠屠蜀”与清朝政治合法性之建构》,引起张献忠说“张献忠”的热议。这一次入川,张献忠说,是来给前人“张献忠”洗冤的。

通过分析史料和前人研究成果,学者张献忠当时认为,“大西王确实在四川进行过惨无人道的屠杀,而且数量不会太少。但是也必须认清两点:第一,大部分史籍都有夸张,甚至将明、清以及地方武装对四川人民的屠杀也嫁祸于大西王;第二,大西王的‘屠蜀’政策主要发生在后期,范围仅限成都地区。” (澎湃新闻)

“我的祖父梁启超,父亲梁思成,再到我,三代都是失败者!”林徽因的儿子梁从诫,在海南考察期间,不停夸赞海南风光,后来却当着众人的面,把一袋“大礼”狠狠摔在饭桌上,说出了这句话,震惊所有人。

梁从诫是林徽因唯一的儿子,取名“从诫”,是“跟从李诫”的意思。李诫则是我国建筑学巨著《营造法式》的作者。

林徽因的我国第一位女建筑师,她给儿子取这个名字,是希望儿子也能在建筑学上建功立业。

梁从诫从小勤奋读书,成绩一直很好。不过在报考清华大学建筑系时,因为两分之差而没有被录取。

也是在那个时候,林徽因才知道,儿子对建筑学的兴趣并没有很大,报考只是为了满足她的意愿。

母子俩经过坦诚交流之后,梁从诫改投了自己更感兴趣的北大历史系,毕业后成了一名历史学者。

到了上世纪八十年代末,梁从诫意识到环保问题的严重性,于是在花甲之年投身环保事业。

1994年,梁从诚和几名环保人士,联合创立了中国最早的民间环保组织——“自然之友”。

环保原本是一件好事,可梁从诫自从走上这条路,却成了一个“不受待见”的人。

梁从诫担任国家环境政协委员时,有一次去海南考察,就闹得大家很不愉快。

当时,他和一群人到海边,其他人都在欣赏海边风光,梁从诫却眉头紧锁。

因为他看到了,海滩上有塑料瓶、包装袋、玻璃渣子等各种垃圾。其他人却视若无睹。

梁从诫脱离了考察队伍,找来一个大袋子沿路捡垃圾,很快就装了满满一大袋。

到了吃饭时间,大家都在互相奉承,甚至把海南的沙滩形容成世外桃源。梁从诫实在忍不了了,把那袋垃圾往桌上一扔。

场面顿时安静下来,梁从诫摇头说道:“从我的祖父梁启超,父亲梁思成,再到我,我们三代人都是失败者。”

大家面面相觑,都觉得不可思议,毕竟梁启超和梁思成,都是声名显赫的大人物,怎么会是失败者呢?

梁从诫之所以这么说,是因为——

祖父梁启超虽然推动了戊戌变法,促进了国人思想解放。但这场运动最终失败了,祖父直到去世都没能看到一个理想中国。

父亲梁思成一生致力于保护古建筑,虽然很多都留存下来,但无论他怎么据理力争,还是阻止不了北京古城墙的大规模拆除。

而梁从诫自己,为了环保事业奔波游走,所尽的力量却微乎其微,环境破坏日益严重。

因此,梁从诫才会说出祖孙三代都是失败者的重话。这句话也让在场的人都没兴致吃饭,最后闹得不欢而散。

还有一次,在川西一个小县城里,梁从诫指着前来敬酒的县长,大声斥责:“这里的水跟酱油汤一样,你们还好意思喝酒!”

梁从诫还经常跑到各个企业去演讲,告诉大家环保行动迫在眉睫,请求大家慢下来,给土地一点修复的时间。

然而,在那个追求经济快速发展的年代,梁从诫所做的一切,非但得不到理解,还被冠上各种“坏”名声。

尽管如此,梁从诫也从不放弃,他经常强调:环保是全体公众的事,应该成为每个人自觉的行动。

他从自己做起,对自己的环保要求十分严格,出去吃饭从来不用纸巾,而是用自己的帕子。

平时出门,梁从诫都是骑着一辆老掉牙的自行车。有一次去开会,他甚至被门卫给拦下来,不相信他是工作人员,直到梁从诫掏出工作证才得以进入。

,梁从诫先生在北京逝世。按照生遗愿,他被以树葬的形式,沉睡在昌平十三陵的国际友谊林内,旁边的石头上写着“自然之友梁从诫”。

葬礼十分简单,十分环保,正如他一生追求的一样。

@ST的流浪心情

梁从诫先生用了大半辈子的时间,投身于环保事业,用尽自己的力量保护这片土地。就连走向生命尽头,也选择树葬这种环保形式。

然而,他却说自己是一个失败者。

表面上看,他确实做了一件看似无法成功的事情;但实际上,他这种悲壮的坚持,才是一个中国知识分子骨子里该有的模样。

季羡林先生曾说道:“从诫本来是一个历史学家,如果沿着这条路走下去的话,什么风险也不会有,就能有所成就的。

然而,他不甘心坐在象牙塔里,养尊处优,他毅然抛开那一条‘无灾无难到公卿’的道路,由一个历史学家一变而为‘自然之友’。

这就是他忧国忧民忧天下思想的表现,是顺乎民心应乎潮流之举。我对他只能表示钦佩与尊敬。宁愿丢一个历史学家,也要多一个‘自然之友’。”

确实,环保从来都不是一个人的事情,却总有人铁肩当道义,竭尽所能为这个社会做贡献。梁从诫先生便是其中的典范。

这样一位铁骨铮铮的“自然之友”,值得我们每个人尊敬![赞][赞][赞]

#头条创作挑战赛##头条群星10月榜#

本内容不代表本网观点和政治立场,如有侵犯你的权益请联系我们处理。
网友评论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网站立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