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00字范文,内容丰富有趣,生活中的好帮手!
900字范文 > 冯黄姓女宝宝起名字大全 冯姓女宝宝起名

冯黄姓女宝宝起名字大全 冯姓女宝宝起名

时间:2020-12-07 15:40:50

相关推荐

冯黄姓女宝宝起名字大全 冯姓女宝宝起名

常遇春死后,朱元璋派兵讨伐他的儿子常茂。得知常茂已死,宗寿也上表赎罪,朱元璋才收回成命,常遇春的恩俸改由常升继承,持续12代。

1369年,常遇春北伐蒙古,途中暴毙而亡。常遇春死后,郑国公爵位由儿子常茂继承。为彰显常遇春赫赫战功,朱元璋让人给他绘有身穿龙袍的画像,据说还穿着龙袍下葬,恩宠可见一斑。

“虎父无犬子”,常遇春勇猛善战,儿子常茂也是如此,都是暴脾气。可惜,常茂没有父亲幸运,他为自己的“冲动”与“鲁莽”买单,无可救药。

常茂的“人脉资源”相当了得,起初也是朱元璋重点栽培的“勋二代”。常茂的岳父是宋国公冯胜,仅次于李文忠的大将;舅舅是蓝玉,封狼居胥的猛人;姐夫是太子朱标,大明皇位的继承人。

朱元璋给朱标创建“文武班底”,常茂就是其中之一,算是自己人。朱元璋以姻亲关系维持皇家与功臣的关系,以此作为大明内部稳定的基础,考虑相当周到。

1387年,宋国公冯胜率20万大军北伐,蓝玉、常茂追随,杀向辽东。元朝大将纳哈出(木华黎的后代)闻风丧胆,不敢招架,打算投降明朝。

冯胜派蓝玉给他接风洗尘,设宴款待纳哈出。酒过三巡,蓝玉脱下衣服,披在纳哈出身上,以示招降的诚意。纳哈出惶恐不安,杯中酒水流出来,对随从说了一些话。

常茂以为事情有变,纳哈出准备逃走,便扑了上去,准备抓他。纳哈出赶紧离开座位,常茂随即拔出佩刀,砍伤了纳哈出的手臂,若非蓝玉拉住他,估计纳哈出就完了。

得知纳哈出受伤,他的部落民众纷纷溃逃。冯胜及时派人去招抚,才得到25万人,但有部分远遁而去,给这次北伐带来了意想不到的麻烦。

常茂平日就飞扬跋扈,此时又闹出这种事情,冯胜非常恼火,当即用枷锁扣住他脖子,丢进囚车里,押送得到京师,听从朱元璋发落。

冯胜班师,濮英率一千多骑兵殿后,遭到纳哈出手下(逃走的那波人)伏击,全军覆没,濮英不屈而死,这是常茂惹的祸。

本该完美收官的北伐,却被常茂搞砸了,朱元璋大怒。冯胜参劾常茂,说他败坏军纪,飞扬跋扈,才导致北伐有“缺陷”。常茂也不甘示弱,参劾冯胜私藏战利品,翁婿两人相互开撕,也是奇观。

冯胜能打仗,却喜欢钱财,私藏战利品这种事经常干,朱元璋也知道。此时,翁婿两人闹翻天,在朝廷上相互指责对方,实在是有辱大明的脸面。

朱元璋很生气,后果很严重。冯胜被收缴大将军印,第二年的远征蒙古,改由蓝玉挂帅,方才有了“捕鱼儿还大捷”。常茂被流放龙州,体验生活,很是郁闷。

常茂被贬谪,毕竟是“郑国公”,身份地位摆在这里。龙州土司赵贴坚的夫人黄氏就非常喜欢他,当即把自己的爱女嫁给常茂,想背靠大树好乘凉。

赵贴坚病逝,黄氏专权,与常茂合作,龙州的事情他们说了算。赵贴坚的养子宗寿,本应该继承土司官职,但碍于常茂的地位,只能忍气吞声。

1391年,常茂病逝,宗寿决定反击黄氏,夺回自己的权益。黄氏不服,向朝廷参劾宗寿,说他挑起矛盾。宗寿也不甘示弱,参劾黄氏,还说常茂并没死,黄氏骗了皇上。

黄氏、宗寿相互拆台,朱元璋很生气,当即发兵讨伐龙州,杨文、韩观率6万兵马杀气腾腾奔向龙州。

大军出动,朱元璋让宗寿赶紧擒拿常茂,以此赎罪,否则后果自负。途中得知常茂确实已经死了,宗寿也交钱赎罪,朱元璋才停止用兵。

《明史》记载:“帝怒,责令献茂自赎,命杨文、韩观出师讨龙州。已而知茂果死,宗寿亦输款,乃罢兵。”

朱元璋讨伐常茂,实则是一个乌龙事件,是土司内部权力争夺所引起。当然,常茂也是活该倒霉,被贬谪龙州,本应该好好反思,低调做人,居然还迎娶黄氏的女儿,卷入了土司内部纷争,不够理智。

常茂没后代,朱元璋考虑到常遇春的功勋,将其待遇转交次子常升,改为“开国公”,世袭罔替。明朝灭亡后,末代“开国公”常延龄还在战斗,率兵与清军厮杀。

1646年,湖北陷落,常延龄拒绝当清朝官员。他遣散义勇,退隐山林,每天浇水淋菜,了此一生。“国亡,身自灌园,萧然布衣终老。”就此而言,常遇春的后人还是很有骨气,对大明也是忠心耿耿。

古代,新婚之夜,新郎官入洞房揭开盖头,美丽的新娘娇羞地唤了一声:“冯郎”,新郎大吃一惊说:“我不姓冯”,新娘子也吓坏了。新郎想起自己同学冯诗元也是今天结婚,莫非是两家的新娘子抬错了?

原来,这封世渊住在金塘镇,同学冯诗元家住河对岸的经堂镇,两人的名字是谐音,所住的镇名也是谐音,两家同一天结婚,新娘子都是北方人,路途遥远,赶在同一个黄昏吉时,结果的送亲的人就把两家的新娘给送错了。

封世渊的新娘子是谢家姑娘,冯诗元是黄家姑娘,都是书香门第的大家闺秀。封世渊一问眼前的新娘子,果然是黄家姑娘,那么他的妻子应该真的就被抬到了冯家去了。两人都十分惊骇,这封世渊是个较真的书生,外号就叫“一根筋”,他让新娘子坐上花轿,抬到了河边,准备赶紧把人换回来。

但是天公不作美,狂风大作,根本没法过河,可是这洞房花烛夜过后,一切已成定局,两家的新娘子可算是再也没法换回来了。封世渊叫苦连天,虽然这黄姑娘也美貌娴雅,可是听说谢家姑娘人家可是个绝世大美女。

熬了一夜,封世渊来衙门告状,县官就问:“昨晚,你跟黄姑娘同房,她相貌如何?品行可好?”封世渊表示黄姑娘很漂亮,也知书达理很端庄。县官想了想就让他先回去表示自己有办法。

封世渊回家苦等了七天,衙门里半点儿动静也没有,他着急上火的上蹿下跳,不要不要的,天天安排下人去县衙和冯家打听,可是却听说冯诗元七日前大婚,家里安安静静,没有一点异常。

封世渊又跑到了县衙,大喊:“学生有天大的冤枉,我的老婆让人占了,老爷你咋不给我做主呢?”县官压低声音说:“你可闭嘴吧,你老婆不是在你你家好好的吗?你们互换一下,你也不吃亏。”

封世渊表示这哪里行?他是读书人不能霸占别人的妻子。县官觉得他迂腐一根筋,就说:“那冯公子风流倜傥,人家当晚就和新娘子圆房了。已经过了七天,我上哪里给你找冰清玉洁的谢姑娘呢?”

原来县官接了状纸,觉得非常棘手,就派人去冯家打听了一下,又问了两家新娘子的相貌品行,家世背景,其实也算是不相上下。既然已经大错铸成,不如将错就错。可是这呆秀才不干,表示:“我好好的黄花闺女媳妇,不能让冯诗元白白糟蹋了!”并且赌咒发誓表示自己没碰黄姑娘。

县官生气的喝道:“都已经七天了,就算本官相信,人家冯家相信吗?如果本官判给你,闹不好两个新娘就都活不成了,四个家庭都要悲剧,这件事就这样了,你赶紧回家去。”封世渊还是不服,气的县官让衙役把他轰了出去。

封世渊回到家里,黄姑娘听说他又去告状了,琢磨着他不想要自己,如今冯家也娶了别人,她的名节也毁了,就去投水自尽,幸亏被家人及时救起来,才没闹出人命。

但是封世渊还惦记着美貌的谢姑娘,又写了状纸,准备再去县衙告状,谁知道突然冲进来一伙差役,就把他带走了,说是冯家要告他霸占妻子。

来到县衙公堂上,见同学冯诗元也在场,县官道:“大胆封世渊,你因何强占冯诗元新娘黄姑娘,快快招来!”封世渊觉得冯诗元恶人先告状,两人当场争辩起来。县太爷也不管,等他俩说够了,就一拍惊堂木说:“新娘错嫁之事,本是轿夫的无心之失,不能怪任何人,现在冯诗元愿意将谢氏归还封家,向封家讨回新娘黄氏,封世渊你可愿意?”

封世渊一听本来很高兴,可是一想到谢姑娘和冯诗元已经圆房了,他就心里特别不是滋味。还没等他说话,知县就让人把谢氏带上堂来,封世渊打眼一看:只见谢氏长得又胖又黑,厚嘴唇大龅牙,比黄姑娘差远了。

他说:“我自幼和谢姑娘订婚,听说她美貌无双,怎么可能是这样?”知县问:“你可见过谢姑娘?”封世渊愣了,人家谢姑娘大家闺秀,他怎么能见到呢?

县官见他说不出话来,就说:“耳听为虚眼见为实,谢家姑娘是否美貌还要问问谢家的父母才是。”果然又把谢家父母也请上公堂,谢父说:“封家是高门大户,谢家攀上这门亲事怕封家反悔,因为女儿长得不好看,所以才让人传说谢家女儿美貌。”

封世渊心里只好叫苦,当即反悔,不停磕头,说啥也不同意让冯家把这丑妇还给他,换走美貌的黄姑娘:“不管谢姑娘是美是丑,她在冯家这么多天,早就是冯家的人,还给我岂不是有违人伦,我不能夺人之妻。”

县官好气又好笑:“你要是早这么懂道理,也不会三翻四次来告状了。你那点儿小心思本官一清二楚,不就是之前觉得谢氏更美,现在见人家长得丑又不想要了么。这可不行,本官秉公而断,满足你的愿望,今天你一定要把谢氏领回去,把黄氏还给冯家!”

封世渊不要貌丑的谢姑娘,甘愿出纹银千两赔偿损冯家损失,又怕冯诗元反悔,求县官做中间人,两家主当堂立约,这才结案,各自回家了。

回家之后,封世渊回想起来觉得自己一时糊涂差点儿酿成大错,还白白损失了银两。要是真把美丽的黄姑娘换成那个貌丑的谢姑娘才是亏大了,他跟黄姑娘赔礼道歉,两人当天就圆房了。

其实,谢姑娘也是十分美貌的,这是县官联合冯家策划导演的一出戏,谢家有三个女儿,出嫁的是漂亮的大姐,让貌丑小妹上公堂,总算是息事宁人了。

多记时事是黄遵宪诗的一大特点。如记述中法、中日战争的《冯将军歌》、《东沟行》、《哀旅顺》、《哭威海》、《度辽将军歌》等,记述太平天国和义和团之乱的《拔自贼中述所闻》、《天津纪乱》、《聂将军歌》等,都体现着黄氏以诗为史的意识。而尤其使人耳目一新的,是那些与他的外交官经历有关的反映世界各地风土人情和包含着新的科学文化知识的作品。以前者言,如《樱花歌》描述樱花开时日本举国若狂的欢腾景象,《纪事》记美国总统竞选、两党哄争的情形,《登巴黎铁塔》写登埃菲尔铁塔所见所思;以后者言,像《今别离》四首在传统的游子思妇题材中,以火车、轮船、电报、照相等新事物以及东西半球昼夜相反的现象构成离别与相思的情景,凡此种种,令国人大开眼界。下录《今别离》之四:

汝魂将何之?欲与君追随。飘然渡沧海,不畏风波危。昨夕入君室,举手搴君帷。披帷不见人,想君就枕迟。君魂倘寻我,会面亦难期。恐君魂来日,是妾不寐时。妾睡君或醒,君睡妾岂知?彼此不相闻,安怪常参差。举头见明月,明月方入扉。此时想君身,侵晓刚披衣。君在海之角,妾在天之涯。相去三万里,昼夜相背驰。眠起不同时,魂梦难相依。地长不能缩,翼短不能飞。只有恋君心,海枯终不移。海水深复深,难以量相思!

因为东西半球昼夜相反,寝起各异,所以离人的梦魂也不得相见。在古诗的传统里,这种立意自然显得很新奇。

新婚之日,新郎心里像灌了蜜,早就听说新娘贤惠貌美,终于可以抱得美人归了,他满怀欣喜地掀开新娘的盖头,果然长得标致!可新娘一开口,新郎却大吃一惊,第二天一大早就跑到县衙去告状:“我的新娘被人占了!”究竟怎么回事呢?

新郎叫封世渊,是金塘镇的一个秀才,这人脾气非常犟,一根筋。那么洞房当天究竟发生什么事呢?

这封世渊对貌美的新娘行了一个礼:“娘子,夜深了,请安歇。”

新娘子也十分大方地还礼道:“冯郎请!”

封世渊听了大吃一惊,自己明明姓封,为何新娘会叫自己“冯郎”?

他忙问:“娘子你叫我什么?”

新娘说:“冯郎啊,你不是郎君冯诗元吗?”

封世渊一听,坏了!原来这冯诗元是他的同窗,是对岸经堂镇人。封世渊和冯诗元,金塘镇和经堂镇,作为南方人,这人名和地名听上去就完全一样,而且两人还同一天结婚......难道两家新娘送错了地儿?

封世渊再一盘问,果然,眼前的新娘正是冯诗元要娶的黄姑娘。

想到自己的新娘晚上就要和别的男人同房,封世渊急得像热锅上的蚂蚁,可如今也没别的办法,只能等天亮去县衙,请县太爷作主将新娘讨回来。

想到今晚自己的新娘就要成为别人的老婆,封世渊一宿没睡,第二天一早就跑到县衙。

县太爷听完封秀才的陈述后,就让他先回去,说自己心里有数。

其实县太爷是知道这案子不好判,也知道这封世渊轴得很。

就这样苦熬了六七天,县太爷那边还是一点消息都没有,封世渊坐不住了,又去衙门。

原来县太爷已经打听得冯诗元那边并不知道娶错了老婆,两人也已经圆房了。他就想着耗下去,这封世渊总不能真是柳下惠,碰都不碰黄氏一下吧,等到两人生米煮成熟饭了,也就不追究娶错妻的事了。

封世渊却发誓他碰都没碰过黄氏:”我是一个读书人,怎么可以侵占别人的妻子。“

这时候,突然门外闯进了个男子,正是那冯诗元,他喊道:”大人,我要状告封世渊强占我的妻子黄氏。“

封世渊见他恶人先告状,就与他争辩起来。

县大爷惊堂木一拍:”大胆刁民,竟敢在公堂上如此放肆!这个案子的来龙去脉,本官一清二楚,两位新娘嫁错郎的事,是轿夫无心之过。封世渊,我现在就问你一件事,现要将冯家的新娘谢氏归还你家,你可愿意?“

这时封世渊却犹豫了。

县太爷就将谢氏带了进来,封世渊一见那谢氏,惊得目瞪口呆,龅牙大嘴,又黑又矮又胖,哪有半点美女的样子啊。

封世渊赶紧说道:”大人,谢氏不可以归还我家,她现在不是成了冯家人就是冯家鬼了,我接他回来,再还给我不是有违人伦。“

县太爷却说:”既然你知道人伦,当初为何强要归还,你不要以为本官不知道你怎么想的,你之前认为谢氏貌美,所以一定要求归还,如今看谢氏貌丑,又说不要。今天我就非要将谢氏归还于你,将黄氏归还冯家。“

封世渊哪敢要啊,赶紧磕头希望县太爷维持原状,如果冯家嫌谢氏貌丑,他愿意出2000纹银来补偿。

就此,这桩上错花轿,也不知道嫁没嫁对郎的案子总算了结了。

这则故事改编自《中国民间故事》,这则故事很像十几年前一部很火的电视剧《上错花轿嫁对郎》,古代婚姻多是父母之命,媒妁之言定下的,没结婚之前连自己的妻子长什么样都不有关系,才会有这样荒唐的故事。

不过这则故事有一个疑点,为何冯诗元会在七天后才来告状呢?其实这是县太爷故意演的一场戏,让封世渊知难而退,因为这封世渊实在是太轴了。

这谢氏确实是一个十分貌美的姑娘,公堂上的那丑陋女子,也是谢氏,只是谢老爷的第三个女儿,许配给封世渊的是貌美的大女儿,不是三女儿。

因冯诗元不知道新娘嫁错了,当天就与谢氏圆了房,古代女子是十分看重忠贞的,发生了关系就是对方的人,怎么可能再嫁给别人呢?

若将两个女子各自归还,两个女子要在婆家如何自处呢?只剩下死路一条。

而作为古人的男子,自己的老婆跟别人曾经在一起过,他之后又如何面对她,面对自己呢?

所以这个案子,最好的解决方式就是将错就错。于是县太爷就故意找了那个貌丑的谢姑娘来让封世渊死心了,保全两个家庭也保全两个女子的性命。

本内容不代表本网观点和政治立场,如有侵犯你的权益请联系我们处理。
网友评论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网站立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