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00字范文,内容丰富有趣,生活中的好帮手!
900字范文 > 北京儿童松木家具 北京哪里有卖松木家具的

北京儿童松木家具 北京哪里有卖松木家具的

时间:2020-10-15 09:46:07

相关推荐

北京儿童松木家具 北京哪里有卖松木家具的

北京在北方,的松木根夲长不了这么大,此视频制作不严谨。

勇哥说机械

师傅高空伐木,危险系数不小,但工资也不低

01:50

头条旅游官方圈子 太庙的镇庙之宝是大殿内的金丝楠木,一共68根,高10几米,直径1.2米,令人叹为观止。大殿所有的梁柱外包沉香木,构件全部用金丝楠木

而太和殿所用的木材是东北的松木,当然太和殿建造之初用的也是金丝楠木,后来屡次被毁。现在的太和殿是清康熙年间重修的,那时,中国已经找不到这么多金丝楠木大料了,只好用了东北的松木。#头条带你游中国# #红红火火迎新年# #北京头条#

1971年4月4日下午,一位妇人在准备挪开床打扫房屋时,因动作不够利索,导致床上的铁钩将一块墙皮撞了下来,让她想不到的是,这墙皮里面,还有一层墙皮,而且上面还写着字。

这妇人是个文盲,但对此还是很好奇,便将这已经破掉的墙面慢慢抠掉,这一抠不得了,当她将这面墙第一层皮大部分都抠下来后,才发现超过一半的墙面都写了文字……

妇人叫陈燕秀,他的丈夫舒成勋原本是北京一个中学的老师,一年前因故被迫退休,才回到现在的正白旗39号院老屋居住。

到了晚上,舒成勋才从城里办完事回来,将这墙上的字仔细看了许久,这面墙的字都是诗文,而这些诗文的中间则题着一段写成菱形的文字:

“远富近贫,以礼相交天下少;疏亲慢友,因财而散世间多。真不错。”

舒成勋隐隐觉得这些文字背后有不为人知的秘密,当时的环境又异常敏感,为了自保,他第二天赶紧让外甥将这面题诗的墙壁拍照,然后向街道办和派出所都汇报。

两个月后,北京文物管理处派人将这些题壁诗揭走。

就这样,两百多年前穷困潦倒、“举家食粥酒常赊”的曹雪芹曾经的居所,惊现于世人面前。

这面题壁诗之所以被怀疑和曹雪芹有关,就是因为那块菱形的文字。

早在1963年,一位60岁的正黄旗人张永海,就曾向吴恩裕等红学家说过他从父亲、乡亲们那儿听来的曹雪芹的故事。

据他说来,曹雪芹后来搬到香山住,地址大约是地藏沟口左边靠近河流的地方,那儿还有一颗大愧树,如今(1963年)大约有两百多年了。

他的一位朋友鄂比,曾送他一副对联:

“远富近贫,以礼相交天下有;疏亲友,因财绝义世间多。”

舒家的菱形字正是这一句话。

可是,如何确定舒家的字不是后来写上去的呢?

随后,便是一系列的鉴定。

1977年8月31日,著名文物鉴定家张伯驹与周汝昌、夏承焘等人到正白旗39号参观,在看完题壁诗的照片后,当场就指出根据诗文书体、诗格及屋中所存一方兔砚来看,确定是乾隆时人所书无疑。

张伯驹并非红学家,此事于他并没有利益牵扯,所以观点相当可信。

当然,这还不足以证明,这些字就是曹雪芹亲笔。

很巧的,一对神秘的书箱适时出现了。

一个叫张行的北京工人,称祖上传下来一对黄松木书箱,一只盖上刻着“题芹溪处士”;另一只刻着“乾隆二十年岁在庚辰上巳”,这一只箱盖后面还用墨笔书写了五行文字,和一首悼亡诗。

关于这对书箱,故宫明清木器史专家王世襄看过两次后,确定了这是乾隆时期物品。

直到30多年后的,经过一些木器拍卖专家和文物鉴赏专家的进一步鉴定,更认为书箱盖上的墨迹也是两百多前所写下的,毫无伪作痕迹。结论与王世襄一致。

而如何确定这些镌刻和墨迹就是曹雪芹本人呢?

11月24日,这对木书箱被送到北京曹雪芹纪念馆,而1971年文物局剥走的正白旗39号老屋题壁诗已经安静等待在这里,这一天,纪念馆请来的公安部资深文检查专家将对它们进行笔迹鉴定。

此外,《南鹞北鸢考工志》中曹雪芹自序双钩摹本照片,亦将作为重要参考。

经过仔细观看,鉴定专家指出:

正白旗39号题壁诗所有诗文都是同一人所书,而且它们和书箱文字及“曹雪芹自序”笔迹一致。

需要说的是,那些传说中曹雪芹的居所,应该就在现在曹雪芹纪念馆周边的几十间房屋中,而在正白旗39号门票,正好有一颗两百多年的大槐树。

所以,综合所有的线索,可以得知:

正白旗39号老屋,是曹雪芹曾经居住过的居所,而墙壁上的诗文,正是曹雪芹所书。

当然,根据其他信息来看,这里并不是曹雪芹的终老之处,大约是乾隆二十年(1755年),他搬离了这里,住到了镶黄旗北上坡,并在五年后续娶了自己寡居的表妹,直到乾隆二十八年(1763年)除夕,他在饥寒交迫中死去。

【盛京博乐[心]整景83-黄显声公馆旧址】

【探寻历史的故事、寻找城市的印记】

地址:位于沈阳市和平区九纬路连珍巷7号

黄显声(1896年~1949年11月27日),男,汉族,辽宁岫岩满族自治县石庙子镇人19考入北京大学文科补习班,是“五四”运动的积极参加者“五四”运动以后,决心投笔从戎,于19考入东北陆军讲武堂第三期炮科。1930年春得张学良重用,升任辽宁省警务处长兼沈阳市公安局长。九一八事变后,黄显声毅然投身抗日,是东北义勇军的缔造者之一。黄显声是东北军高级将领中最先接受党的领导者,并于1936年8月秘密加入中国共产党。西安事变后被蒋介石国民政府扣押。1949年11月27日被国民党特务杀害于重庆白公馆监狱

1、黄显声住宅是1929年5月11日申请建设,并由时任市长李德新批准的。其占地面积1404平方米。小楼坐东朝西,加地下室共三层,有18间房屋。楼房体积为54立方丈,采用德国人的设计,建筑使用的是德国建材,屋内陆板采用的是松木。原建筑直至末仍基本保持原型,进入就有了很大的变化

2、沈阳解放后黄显声公馆一直由军区负责管理,里边一直住的部队首长,在此期间建筑整体保存较好。由于各种原因未被列入沈阳市不可移动文物名录,也不是沈阳市历史文化建筑。此等重要的历史名人、爱国抗战将领的府邸,以令人费解的方式,别样的存在着。

3、这个特殊的时间节点,黄显声公馆迎来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变成了一家私人会所,目前的状态是没有对外营业,整体建筑风格被极大的改变了。

4、对于历史古建、名人故居在新时代的背景下,进行一些开发性的保护和利用,整体上是一件积德利民的大好事。但是古建保护开发的基本原则乃修旧如旧,最小程度降低对于原有建筑风格的改变和破坏。可是面对此情此景,我的内心感受还是五味杂陈的。对于文保爱好者来说是一件痛心疾首的事情,当然了对于房屋持有方,更好的最大化房产收益,站在经营角度也无可厚非,对于两种情况的碰撞,我们是否可以思考,能够想出一条各方都能接受和拍手叫好的新思路,即可以保护古建筑,同时又可以最大化开发利用提高收益。我相信这样的方式一定是大家最愿意看到的局面……

“一个失去文物古迹的民族是一个漂浮的民族、一个丧失记忆的民族、一个没有根基的民族。它就不会明察自己的昨天,正确认识今天和把握明天。”。名人故居是前人留下的宝贵资源,保护好名人故居是我们每一代人必须秉承的理念和努力坚持的业务,开发和利用好这一有限的宝贵资源,研究发掘出它的文化内涵和价值,宣扬和传承优秀的民族精神,充分发挥它的社会和经济效益,也是我们必须认真对待,不可推卸的责任。

#诗词# #阅读的温度#

她遵从父母之命媒妁之言嫁给他之后,却始终无法得到他的欢心

——《诗经·竹竿》到底说了点啥?

古时,都是父母包办婚姻,婚姻生活是否和谐,得看命。《诗经·竹竿》说的就是一位卫国少女,她遵从父母之命媒妁之言嫁到别国之后,始终无法得到丈夫的欢心的悲伤故事:

竹竿在握,垂钓于淇水之畔。正如我有父母之命媒妁之言,来到你的身边。怎会不想和你琴瑟和谐,奈何你一直拒我于千里之外。泉水在左,淇水在右,泉水终究要流入淇水的河流。正如女子为人,终究要远离父母兄弟,而陪伴在夫君左右。纵然你拒我于千里之外,我也只能做君家之妇。

泉水在左,淇水在右,泉水终究要流入淇水的河流。正如女子为人,终究要远离父母兄弟,而陪伴在夫君左右。纵然你拒我于千里之外,在我眼中,你笑起来如阳光驱散阴霾,你的举止如美玉般典雅雍容。

淇水悠悠,我是依照礼仪嫁给了夫君啊,正如桧木之楫配松木之舟。奈何得不到夫君的欢心,只有出游来疏散思乡之忧。

参考文献:《十三经注疏》整理委员会 整理,李学勤 主编:《毛诗正义》,北京大学出版社,1999年第1版

图片是我拍摄的花朵,希望各位喜欢。

她12岁在父亲指导下开始练习滑雪,16岁入选国家越野滑雪队,17岁远赴挪威参加为期三年的外训。

18岁在国际雪联认证的国际比赛中,获得银牌,实现中国越野滑雪零的突破,之后又在世界越野滑雪分站赛中创造佳绩。

20岁,作为北京冬奥会主火炬手点燃圣火,令全世界瞩目。迪妮格尔·衣拉木江就这样成为了热搜人物。

迪妮格尔故乡在新疆阿勒泰,被称为”中国雪都“,这里地处北纬45至47度的世界滑雪黄金雪域。也是世界公认的”人类滑雪起源地“。

在阿勒泰敦德布拉克洞穴彩绘岩画上,已经出现了人类滑雪的最早形象。据考证,这些岩画的绘制时间为距今1.2万年前。

想象一下,在万年之前,我们古老的祖先用动物毛皮和木板制成滑雪板,在白雪皑皑的深山密林之间,手持单杆,滑雪狩猎。

至今,这里还保留着利用松木和马腿毛皮手工制作古老“毛皮滑雪板”的传统技艺,传承着当地民众独特的雪地生产和生活方式。人类滑雪的太阳从阿勒泰升起,人类关于冰雪的梦想在中国新疆发芽。

不得不说,当来自新疆阿勒泰的运动员擎起奥运火炬点燃圣火的那一刻,真是一场跨越时间和空间的“冰雪奇缘”,人类古老的生存智慧与奥林匹克的伟大精神在这里交汇、融合、熠熠生辉!

#冬奥会鸟巢开幕式#

#冬奥#

天安门城楼上现在挂的国徽是第四枚国徽,你知道吗?

是6月13曰为迎接新中国成立70周年伟大历史时刻而挂上的新国徽。新国徽高度确定为2.67米,宽度确定为2.48米,是在对1970年木质国徽精准测量后原规格复制的。新国徽工艺精湛,使用期可达50年以上。

1950年9月20日,几经讨论、反复修改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徽设计方案最终确定,于国庆一周年纪念日悬挂上去,是一枚木制国徽。也是第一枚国徽。

1951年5月1日新中国的第一枚金属国徽 ,庄严地悬挂在了北京天安门城楼上,熠熠生辉。这枚金属国徽是有沈阳第一机器厂(今沈阳第一才机床厂)铸造旳。是唯一的一枚金属国徽。也是第二枚国徽。

1970年,天安门大修时,用纯松木重新制作了一枚新国徽,替换下悬挂了近的金属国徽。这是第三枚国徽,也是木制国徽。

姥姥的离世

刚过完正月,姥姥给母亲打电话,说她喘气费劲,吃药几天了不见好,母亲和再婚对象马上开电动车去养老院了,一看觉得姥姥状态不好,马上就找车把姥姥拉到了县医院,检查结果是感冒引起的心衰,当时就说年纪大了很严重治不好了,只能花钱住院维持,维持多长时间不确定。母亲就把这个情况和大姨,大舅和二舅说了,他们都表示照顾不了,也没钱给姥姥治病,请个护工吧,姥姥说花她自己的钱,姥姥手里的10万块钱在养老院期间花了1万,还剩9万就交给了母亲,让她帮自己交治疗费,自从住进养老院,姥姥最信任的是母亲,母亲在姥姥住院期间白天在医院照顾姥姥,送饭喂饭,擦洗身体,换衣服床单等,母亲有高血压,不能熬夜晚上就找的护工,在医院住了大半个月,姥姥的病情就越来越严重了,开始吸氧,后来吸氧都不能躺下来睡觉,憋得慌。医院告诉母亲,姥姥的时间不多了,出院吧,在医院也是白花钱。我母亲就把这个情况和姥姥如实说了,母亲和姥姥抱头哭了起来,母亲说:我对你有怨言,小时候把我送到我姥姥家,没有人疼爱,结婚的时候一言堂,不好好帮我挑挑对象,我过得不好的时候不让我离婚……姥姥说,二闺女,我这辈子是对不起你,当初万万没想到老了能得你力,你是我最看不好的一个。母亲听了就释然了,然后问了问姥姥怎么想的,姥姥说不想在医院走,想回舅舅那里,母亲理解姥姥,姥姥是想光明正大的从儿子家发丧,让老街坊邻居们知道她回家了,想和姥爷合葬,到了那边不孤单,儿子还可以在过年过节的时候给烧烧纸,所以我母亲就去找大舅二舅,把姥姥的情况和想法和他们说,他们媳妇死活不同意姥姥回家,我母亲就想各种办法,然后和姥姥商量,要不给她们点钱吧,当辛苦费,姥姥同意了,说一家给2万块钱,然后把姥姥接回家,等姥姥去世了,从谁家去世就从谁家发丧,两个儿媳妇答应了,就在答应的那天下午,母亲马上点钱给她们,马上办理出院手续,母亲担心她们反悔,姥姥的时间已经不多了,母亲把姥姥送到了大舅家,临走的时候姥姥又哭了,因为姥姥知道,两个儿媳妇不会好好对待她,姥姥想和母亲回母亲家,母亲和姥姥说,你想回家想光明正大的在这里让儿子发丧,就得在这里待着呀,我白天就过来看你,姥姥没有办法呀。那段时间母亲就白天去看姥姥,晚上回家。姥姥的情况越来越糟糕,尤其离开医院,治疗条件也不好,除了脑子心里明白,其他的什么身体功能都不行了,出院21天,4月9日,母亲给我打电话说姥姥走了,走完了76岁的一生。我第二天赶过去已经火化完了,骨灰装进了棺材。我上大学的时候,有次暑假,姥姥和我说,人都有下辈子,等她有那一天的时候想要睡着松木棺材。所以我委托母亲帮我订一个松木棺材给姥姥,当我赶回去的时候,望着那个松木棺材,姥姥的音容笑貌就浮现在脑海,我上大学每次回姥姥家,姥姥都给我打电话问我坐哪趟车,几点的,告诉我怎么坐车去她的村,每次姥姥都在她的村口站着等我,很远就能看见她,然后很自豪的和别人介绍,这是我外孙女,985重点大学的大学生,自豪之情溢于言表,我开学的时候也在村口看着我坐的班车,很远了她还在路口看着我,这么一个鲜活的人就没了。那么要强要面子的一个人,最后的时光被难为,真的好心疼,要是我有能力,有钱是不是就可以带着姥姥去北京看病,是不是就可以给舅妈们很多钱,她们就会好好对待姥姥,不让姥姥在最后的时候为难,或者我早点接姥姥去我家里照顾,自责和悔恨……泪如雨下。

姥姥在二舅家去世,就从二舅家发丧,二舅家是原来姥姥和姥爷住的地方翻盖的,姥姥肯定很如意,姥姥的葬礼用姥姥剩下的钱办的,舅妈们想省钱剩下的她们两个分了,可是母亲一直在监督给姥姥办的尽力风光,姥姥是一个很要面子的人,葬礼有唱的有吹乐器的,很热闹,老街坊邻居也知道是谁去世了,都来送行,姥姥也应该满意。母亲已经尽全力满足姥姥的愿望护姥姥周全了,母亲说她对得起姥姥没有遗憾了,问心无愧。

姥姥出殡的那天,当吊车把棺材吊起来放到车上的时候滑了一下,左右晃了晃,我的心就跟着疼,心疼姥姥在里面被碰到,师傅你轻一点呀,那里面是我的亲人呐,我又一次眼泪止不住的流出,汽车启程以后去往墓地,她的四个儿女,大姨家一个儿子一个闺女,母亲就是我和弟弟,大舅家一个儿子,二舅家两个闺女,一帮孙子孙女披麻戴孝,一起为姥姥送行,这应该是姥姥最希望看到的离开世界的方式了。一路上我望着姥姥的棺材,心中默念,姥姥,这是外孙女送您的最后一程了,1989年姥爷去世到,姥爷等了您30年,到那边有姥爷照顾,您不孤单,还会被照顾的很好,谢谢姥姥对外孙女的爱,温暖了我的生命,我会感念一生。从此您长眠,我长念。

谨以此回忆纪念姥姥的一生!

男子带儿子去山里割松塔。儿子在树上割,男子在地上捡,往背篓装,再往车里倒。男子倒完松塔返回林子,听见野猪的嚎叫。儿子骑在野猪身上,抓住野猪耳朵,用镰刀往野猪身上砍。野猪身上滚满松脂,刀砍在它身上如同挠痒痒。男子想了个办法,救了儿子的命。

爷爷说他参加工作那年,北京来信说要建人民大会堂,急需松木。家乡人立刻到深山老林伐松木,用马匹往山下拉,俗称“倒套子”。

爷爷告诉四丫,倒套子是吃阳间的饭,干阴间的活儿,九死一生。有一次他差点死在倒套子的路上。

倒套子时,先把树根部分抬到车上,捆扎牢固,剩余部分全搭在车后的雪地上。

山里的雪大,利用积雪的润滑度,才能把松木拉下山。在乡亲们的合力下,把松木抬到车上,爷爷检查好车闸,才跳到车辕子上,喊声“驾”,4匹马把2吨多种的松木拉动了,顺着山坡往下溜。

刚开始速度还比较慢。可拉动起来后,速度就越来越快。爷爷只觉得耳边生风,两边的树往后闪。

爷爷紧紧扳着车闸,尽量控制车速。突然听到一声响,车闸被拉断。马车失去控制,箭一般地往下蹿。

爷爷见大势不好,往前一蹿,抱住辕马的脖子,嘴里嚷着“老伙计,快救我!”辕马好像听懂爷爷的话,回头一口叼住爷爷的腰带,把爷爷叼起来,跑到山下。

爷爷吓昏了,辕马把他放到地上时,仍然毫无知觉。不知过了多长时间,爷爷苏醒过来。见车马平安,才舒了一口气。

爷爷再看救他的辕马,累得浑身是汗,四腿不停地颤抖。爷爷给辕马叩了三个响头,感谢救命之恩。

转过年的春天,县领导决定建林场。爷爷成了林场第一批工人,家属也跟着上了山。当时住的是临时搭建的窝棚,厂领导决定带领全场职工盖房子。砂石运不上来,只能就地取材,用红松造木刻楞。

木刻楞是用松木垛起来的木屋,不出一个月,一幢幢木刻楞建成了,散发松香味。

从临时窝棚到场部大约六里路,大人造木刻愣,老人和孩子留守窝棚。

这时节冬眠的黑熊苏醒了,出洞觅食。那年爸爸6岁,独自一人在窝棚睡懒觉,迷迷糊糊地觉得有人推他也没睁眼,翻个身又睡着了。中午爷爷奶奶回家一看,屋里盆朝天碗朝地,锅里的饭里一半外一半,蜂蜜被抓挠得淌了一地,炕上两头黑熊正搂着爸爸酣睡。

爷爷奶奶不敢惊动黑熊,偷偷地抱起爸爸,才敢喊人。一阵吆喝,把两头黑熊赶跑了,问爸爸黑熊是咋进来的,爸爸却全然不知。

第二天早上,爷爷把院子的松木劈开一半,又砍一根一米长的木桩,蘸上蜂蜜,插在劈开的木缝里。

中午爷爷回家时,看见爸爸拿鞭子抽两头熊,抽得黑熊张牙舞爪地抓挠,就是不挪窝。奶奶感到奇怪,问爷爷咋回事。爷爷笑着说:“它俩的尾巴夹住了,想跑也跑不了!”

爸爸9岁那年,爷爷领爸爸去山里打松子,林场大量收购松子。爸爸练就爬树功,20多米高的松树,嗖嗖就爬上去了,用镰刀割松塔。爷爷在地上捡,往背篓装,装满了再往车里倒。

爷爷倒完松塔,刚返回林子,就听见野猪的嚎叫。爷爷跑到近前一看,爸爸正骑在野猪身上,一手抓住野猪耳朵,一手用镰刀往野猪身上砍。

野猪身上滚满松脂,刀砍在它身上如同挠痒痒。爷爷冲上前,把背篓罩在野猪头上。爸爸把背篓的绳子系在野猪脖子上。野猪被戴上蒙眼,一会撞这棵树,一会撞那棵树,慌不择路地逃走了。

没有盛松塔的工具了,爷爷傻眼了。爸爸脱下裤子,用腰带扎紧裤腰,往裤子里装松塔。

爷爷笑着说:“亏你想得出来,咱家就你鬼点子多。”

学校放暑假,爷爷打来电话,要领四丫进山采松茸。她答应了。

四丫和爷爷走在松林里,一会儿问:“这棵树下有没有松茸?”爷爷告诉她:“越老的松树才会有大松茸。”

走了一段路,她发现一棵缸口粗的松树,喊爷爷。爷爷说:“你看那层浮土,早被人挖走了。越是没人去的地方,才能采到大松茸!”

他们越走林子越密,尽是抱不过来的老松树,抬头看不见天。

爷爷说:“这儿哪棵松树下都有松茸。”

四丫剥开松针叶,真的见到松茸。爷爷让四丫捡大的挖,别伤着小的,挖完再用松针叶盖好,来年小的又长大了。

突然她听到鸟叫,爷爷告诉四丫:“这是棒槌鸟。跟它走就能找到棒槌,也就是人参。”

四丫和爷爷跟棒槌鸟走了一段路,翻过一座山,棒槌鸟不叫了,站在一簇红果上啄着吃。

它发现爷俩,边叫边飞走了。爷爷来到人参前,喊声“棒槌”,折根松枝,用了两个钟头,才把人参挖出来。

小拇指般大小的人参,瘦瘦的,有点像人形。爷爷用树皮包好,还抓了苔藓盖在人参上,藏在盛参茸的背篓里。

四丫问他:“值多少钱?”

“少说也值40万,足够供你上大学了。千万别对旁人说,咱要露富,贼就盯上了。”

四丫惊得大气不敢出。

故事改编自《爷爷的往事》,本文和图片来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及时联系我删除,谢谢!

环环想说,

北大荒到处都是宝。蓝莓、松子、飞龙鸟、人参,还有狼虫虎豹和獐狍野鹿,数不胜数,美不胜收!

#我要上微头条# #情感# #故事#

(史海拾贝1)《人民英雄纪念碑碑心石由来》

在天安门广场中心建立人民英雄纪念碑的决定,是在开国大典前一天的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全体会议上通过的。经过两年的精挑细选和精心修改,1952年8月,人民英雄纪念碑确定了建造方案,正式开始修建。

为了找到最合适的碑心石,兴建委员会在全国范围进行了征集,并派出专家对全国各大山脉岩石情况进行考察和实地勘测。经过反复采样分析、比对,山东青岛崂山最西端山峰浮山大金顶上的石料脱颖而出。此处石料石质均匀,石英多、云母少,石质坚硬,耐风化、颜色素雅,物理化学检测,最符合纪念碑石材要求。

碑心石首先绝对不能有裂纹,哪怕是细小的也不行。在确定巨石开采大体位置后,30多名经验丰富的石匠历时3个多月,围着它凿了一条“护城河”,并将里面灌满了水,巨石上面也浇了好几遍水,以此来检查石头有无裂纹。当时观察了六天六夜,既没发现裂缝导致的水泡,“护城河”里的水位也没有降低,大家悬着的心才放下。

这块石料重达300多吨,是中国建筑史上鲜有的一块完整花岗岩,可以说,这块花岗岩完全可以满足人民英雄纪念碑的打造要求。可是问题来了,怎么样才能将这块石料从山体中取下,并运到北京?虽然委员会的技术人员从1953年4月11日便着手进行石料的开采,但无一例外地,都在技术上行不通,每个人都怕一时不慎,损坏了这块巨石。

幸运的是,在崂山脚下的清石峪里,住着一位人称“石神”的老石工,名字叫李开山。他被委员会专家请到现场之后,决定用放闷炮的方法,炸出这块300多吨的花岗岩。他让工人在石料四周挖个四米深的沟槽,再沿沟槽凿上几十个对称的楔子眼儿,然后再在石料的两个长边对称凿出八个窝龛,在每个窝龛里放上起重量为200吨的千斤顶。就这样,经过3个月的不懈努力,这块重达320吨的花岗岩被剥离了出来。

然而,浮山采石场距青岛火车站约有30公里路程,其中绝大多数都是丘陵地形,沿途还要经过一个山岭、四个村庄和十几处桥梁。为了方便转运,有人曾提议修一条临时重轨铁路,但这个想法显然不现实,当时的国家百废待兴,建设条件和技术条件都不允许。

于是,工人决定对石料进行打磨加工,减轻它的重量。将石料加工至280吨后,技术人员又铺上了枕木和铁轨,利用六组大滑轮将其缓缓下放到半山腰,然后又进行了第二次加工,将石料重量减为103吨,两边略薄,中间略厚。在此基础上,工人又将石料放在个6吨重的卷扬机钢骨架上,并以松木、钢管作枕木,沿途铺设了一个移动“铁轨”,靠着推土机牵引滑轮组钢索缓慢前进。34天之后,石料被运送到了青岛火车站。

然而,火车车皮最大载重量为99吨,拉不了103吨的石料,于是,技术人员又对巨石进行了第三次减负。此次之后,石料的重量被缩减到94吨,这才被装上了火车。为了防止石料在中途折断,火车只能以直线20公里/小时、弯道及进站10公里/小时的速度行驶。就这样,这块碑心石终于在1953年10月16日,被安全送到北京。

本内容不代表本网观点和政治立场,如有侵犯你的权益请联系我们处理。
网友评论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网站立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