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00字范文,内容丰富有趣,生活中的好帮手!
900字范文 > qq语音对方听不到我的声音 qq语音通话对方听不到我的声音

qq语音对方听不到我的声音 qq语音通话对方听不到我的声音

时间:2020-02-28 23:33:50

相关推荐

qq语音对方听不到我的声音 qq语音通话对方听不到我的声音

【复盘张文宏:一个正常的、有缺点的、有担当的好专家】

作者:洪广玉

来源:往事陈列馆

转自:怀疑探索者

节选:

有张文宏,远比没有张文宏更好。

张文宏说:即便是最寒冷的日子,也要心怀希望。

主要观点:

1、张文宏有过一些错误观点,比如认为武汉做全民核酸检测不可行,认为新冠并没有降低美国人的预期寿命,这些表明张文宏也会犯错。

2、张文宏的一些误判源于他过于自信,比如误判上海疫情的拐点会到来。他对于“为什么没去武汉”的解释太花哨,其实如实回答是“领导不让去”就行。

3、在最关键的防疫问题上,张文宏有两个代表性的观点,一是走出疫情的关键在于普遍的疫苗接种和有效的药物,二是认为“不能抱着咱就是不过了也要把病毒弄死的心态”,尤其是后者,是其他专家都不愿意讲的常识和底线。后来的事实证明,张文宏这两点都没说错。

4、张文宏真正被攻击的原因,是他几次“展望”如何走出疫情,给普通人鼓劲,而“走出疫情”会被联想为结束动态清零,因此被封控派视为眼中钉。但是,目前的结果恰恰证明张文宏的展望是有对的。很多人怨恨张文宏,是因为不敢正视自己曾经的目光短浅,反而找外部的“替罪羊”。

5、张文宏改变、丰富了专家的形象,证明了专家可以是有血有肉,担负起社会责任的。

6、一个正常的社会,对于专家应该有一定的宽容度。如果专家都诚惶诚恐,不敢说话,社会只会更坏。

……

为什么是张文宏最火?

简单概括,因为张文宏传达了漫漫疫情中最需要的东西:信心和希望。

病毒肆虐而来,会产生死亡,会带来社会混乱,造成人的恐惧。但是,并不会由于你恐惧害怕疫情就凭空消失,大家就能不面对。而怎么面对,需要智慧和判断力。

如果有一个专业人士告诉你,不要怕,虽然很困难,但我们有信心走出困难,希望就在前面。这种鼓舞是弥足珍贵的。

……

除了这些实打实的错误,张文宏其它的一些言论,有些是属于被人断章取义,有些则是直接构陷、污蔑。

比如网上广泛流传, “张文宏说跟流感有什么区别呢?不需要住院”,这是张文宏跟记者交谈,完整语境是他会诊了国外的十多个病例,“他们在打了灭活疫苗后,没有一例生病,没有一例需要没有住院,全在家里就解决了”,随后记者就问“就跟流感差不多?”就张文宏就接话,“跟流感有什么区别呢?不需要住院”。

实际上,很多人并不了解流感,流感并不是感冒,流感所引起的症状也是很让人难受的,而且流感也会导致不少高龄老人死亡。

网上还有一些攻击,是属于无知或恶意。比如,有人认为张文宏为辉瑞的P药“代言”,且不说目前并没有张文宏在任何场合推销P药的证据,更进一步来说,P药是否能够进口,是由国家药监部门审核决定的,张文宏没有任何决定权,他作为医生,只能是使用这些药物,顶多是在上海本地医疗系统建议使用这些药物。

他作为医生的职责是救死扶伤,既然药监部门批准了进口的有效药物,他如果不使用,那不是渎职吗?你去看病,难道希望碰到这样的医生?

……

世界上不存在永远不会说错话的专家,如果错一点就被批斗,将不会有人敢说话。

张文宏的可贵:守住底线

……

张文宏并不反对动态清零,也不是无脑鼓吹放开,而是在就为将来的“重启”设置了条件,同时告诉公众如何理性看待疫情。

……

张文宏证明了,专家是可以有血有肉的,而不只是板着脸说话的。

张文宏证明了,为了社会责任,专家就应该说话,就算偶尔说错了,就算有风险,也比装死装瞎好。

张文宏证明了,专家是可以说出常识和底线的。

张文宏还证明了,专家可以给予社会人文关照,给予民众以希望和力量。

这3年,感谢张文宏医生的陪伴。

最后,以两位病人对张医生的点评作为结尾,那时他还没红。一位说他“对病人很有耐心,是位好医生”,一位说他“让我看到了希望”。

……

全文:网页链接

【思进免责声明】本号致力于“好文”推送,并对文中观点保持中立,所发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交流之目的。文章来自网络,感谢原作者,版权归原作者或机构所有,若涉及版权问题,烦请留言联系,侵删。

【罗振宇:声望是内容最好的标尺 | 新周刊专访】作者:萧奉 詹世博 转自:罗辑思维

每天早上给读者发一条60秒的语音,罗振宇坚持了;每年做一场跨年演讲,罗振宇进行到了第8年,他打算讲满。有人批评这是“行为艺术”,形式大于内容,但在罗振宇看来,形式就是内容本身,世界上绝大多数东西都是形式大于内容。

今年跨年演讲的前一天,罗振宇还在背演讲稿——一份长达4万字的年终汇报。

“为什么要执着于把它背下来,看提词器不行吗?”

“观众看得出来啊。就像我每天都坚持一口气把 60 秒语音录完一样,很多人说音频可以编辑,但是我知道观众听得出来。有时候拼的不就是一线之差么?”

罗振宇推崇形式,而世界上最有形式感的事物或许就是时间,他把自己的跨年演讲命名为“时间的朋友”,把所有事情安排进时间表,变成像时间本身一样分毫不差。

他还相信持续和习惯的意义。“任何人都不会成为时间的朋友,但你做的事情是有机会的。有的事情持续时间越久,价值就越大。”

今年是“时间的朋友”跨年演讲的第8年,如无意外,罗振宇还要再讲12次,一直到他61岁那年,也就是2035年。说做多少年就做多少年,不会因为读者挽留而延长,也不会因为骂声而中断,这也是罗振宇追求的形式感,也是他处理用户审美疲劳的手段。

12月21日,“罗胖60秒”语音发满十年,罗振宇遵从当初的约定,就此打住。他形容这是“刑满释放”,但他其实很享受这种形式感。“每天一秒不多,一秒不少;十年一天不多,一天不少。它的价值就在这。”

时间回到前,罗振宇离开央视创业,用了4年时间,成功从幕后转到台前,孕育出了一档单人脱口秀节目《罗辑思维》。一开始,他的野心并不大:用5年追上《冬吴相对论》——一档平均点击量在1万多次的脱口秀节目。但《罗辑思维》第一期就达到了800万次的播放量,这远远超出了他的预期。

十多年过去,《罗辑思维》发展成了“思维造物”,罗振宇也把“知识服务”推上了互联网创业的风口。毁誉随之而来,罗振宇一度激烈地蔑视部分人的批评,现在他对骂声似乎看得更开了,“一张嘴就能把所有耳朵哄开心,根本就不是一个凡人能做到的事情”。

站在的开端,罗振宇如何看待当前的知识服务行业?如何回应人们对他的批评?“时间的朋友”满后,他打算做什么?《罗辑思维》推送完最后一条“罗胖60秒”后不久,新周刊记者和罗振宇聊了聊。

01、知识已经不是唯一的命运变量

……

新周刊: 年前后,突然有很多人在网上骂你,这是怎么回事?

罗振宇:对,当时有一篇稿子,叫《罗振宇的骗局》,一下子颠覆了我的心态。开始我们还觉得委屈,但是后来意识到我们确实德不配位,享受了过高的社会声望,所以自然就会有人看不惯。这件事也让我们意识到,一个创业公司不能只有油门,必须得有刹车。

所以我当时回应“不骂人是修养,不被人骂是修行”。如果你觉得别人骂你没有道理,先别跟他杠,这没有意义。你先看看自己的修行是不是真的无瑕到了不被人骂的程度,如果没有,那就继续修行。

……

02、我们这代人确实很幸运

新周刊:你是1993年到北京的,贾樟柯在北京电影学院读书,窦唯加入魔岩文化,中国电影进入了最辉煌的时期。你当时感受到的氛围是什么样的?这段岁月对你有什么滋养和影响?

罗振宇:当年我读的是北京广播学院,它的很多专业设置跟电影学院都是通的,所以我对那个时代电影圈活跃的一些人印象特别深。那个时候的北京,像武侠小说里描述的江湖,一个和尚、一个道士、一个女子、一个长相丑陋的人、一个乞丐,各种各样的怪人在身边都能看到,你都不知道他是哪门哪派的,修为到底有多高。

……

03、任何人都不会成为时间的朋友

新周刊:“罗胖60秒”的语音坚持了十年,在结束的那天,你是什么感受?

罗振宇:刑满释放了(笑)。我说过了,“罗胖60秒”它就是个行为艺术,所以它必须是起始高潮,结尾余韵。这就要求它:每天一秒不多,一秒不少;十年一天不多,一天不少。因为我知道它的价值就在这。

新周刊:但是有些网友就会说,这个东西的形式大于内容。

罗振宇:当然,这个世界上绝大多数东西都是形式大于内容。杂志可以一本出很厚吗,就因为这一期内容好?不,《新周刊》一期就这么多,封面就那风格,每期就一个话题。杜甫一首诗写8万字,你看吗?五绝就是20个字,形式就是内容本身。……

新周刊:疫情对于知识服务有什么大的影响?

罗振宇:有人会以为我们在疫情期间受益,但知识服务这一行的命根子并不在于大家的时间,而是大家的问题……

……

全文:网页链接

【思进免责声明】本号致力于“好文”推送,并对文中观点保持中立,所发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交流之目的。文章来自网络,感谢原作者,版权归原作者或机构所有,若涉及版权问题,烦请留言联系,侵删

【当“兼职配音员” 岂料被骗数万元】你相信动动嘴说说话就能挣钱吗?其实,这可能是一个骗钱的套路。近期,厦门一市民就陷入了“兼职配音员”的“坑”,被骗数万元。

5月13日,市民屈女士在某听书软件中收到陌生网友信息,询问她是否有兴趣做“平台兼职配音”,屈女士同意并添加了“客服”的QQ。在QQ上,对方先向屈女士介绍“声播”工作内容和薪酬标准,即做“声播”需先从“体验单”(试音单)做起,合格后就可以接“长篇单”,其中“长篇单”每单佣金120-600元。

随后,对方让屈女士下载一款叫“声优音频”的APP进行相关操作。注册完个人信息后,一个叫“芳芳”的“平台客服”与屈女士联系,屈女士按“芳芳”发来的文字内容试录了一条音频,并上传该APP。不一会儿,屈女士就收到了“芳芳”发来的“好消息”——试音通过,她可以领30元“佣金”。

通过“试音”后,“芳芳”以“长篇单可以领取高佣金”等理由不断“蛊惑”屈女士尝试“长篇单”。经不起“芳芳”的“一再推荐”,屈女士决定接“长篇单”,从此也开启了她的“代购”操作。接下来三天,屈女士按“芳芳”的指导,到该平台做“海外代购任务”以赚取做“长篇单”的“信誉积分”。但当屈女士一次通过手机银行转账29700元到指定账号后,平台提示她还得再做一组“联单”才能提现,她向“芳芳”表示自己准备退单时,却被告知“团购订单无法退”。经家人提醒,屈女士才意识到自己遇上诈骗了,赶紧拨打110报警。目前关于此案,警方还在进一步侦办中。

440年,宋文帝刘义隆依依不舍地拉着袁皇后的手问:“还有未了的心愿吗?”袁皇后竟用被子蒙住了自己的脸,咽下了最后一口气。刘义隆悲痛地感叹:“你难道至死都不愿和我说句话,也不愿再见我。”

刘义隆是南北朝时期一个有作为的皇帝,他创下过“元嘉之治”,而他的皇后却因为钱被他气病,并至死不肯见他。

皇后名叫袁齐妫,出身士大夫家。

她出生时,家族已经没落,空有名望却不富裕。她的生母是个妾室,奇怪的是,她出生后父亲却一直不肯认她。

直到她长到5岁,才和母亲一起回到袁家。幼年的遭遇,让袁齐妫记忆深刻,为人处世也极容易敏感。

长大后,袁齐妫出落得美丽动人,竟嫁给了宋文帝刘义隆。

刘义隆也很喜欢她,两人不久就诞下了太子。

然而一见到太子面容,她就心生厌烦,还令人传信给刘义隆说:“此儿相貌异常,必破国亡家,不可举。”

还没等刘义隆回复,她就动手把儿子弄死,还好刘义隆来得及时,他们的儿子才捡了一条命。

从今天的角度来看,生性敏感的袁齐妫或许是患上了产后抑郁症,但她还是从此认定儿子就是灾星,对他并不亲近。

此时的袁齐妫不但嫁给了神勇的刘义隆,当上了皇后,还诞下太子,过上了当时众女子梦寐以求的生活。她却常困顿于心,过得很不开心。

更加令袁齐妫难堪的是,因为娘家穷困,她不得不操心家中生计,很多时候,不得不向刘义隆开口讨要。原本敏感的她开口一次,就会觉得很是羞愧。

但刘义隆每次总是只扣扣搜搜地拿出三五万钱并几十匹布赏赐给袁家,并义正言辞地说:“如今朝廷困难,需要处处节俭。”

拿别人的手短,袁齐妫虽然觉得刘义隆小气,但也不曾说过什么,她还以为或许朝廷真的缺钱。直到有一天,她看到了潘淑妃所得的赏赐。

潘淑妃是新晋的妃子,为人聪慧,特别善于察言观色。

她闻听刘义隆喜欢驾着羊车在宫中奔跑,就故意在地上撒上盐水,喜欢咸味的羊群每次都要低头舔舐,刘义隆见此,还道是天意,就宠幸了她。

得宠后,她更是取意奉迎,刘义隆对她也是有求必应。

一些宫女看不惯,常在袁齐妫处抱怨,日子久了,袁齐妫对能博刘义隆欢心的潘淑妃越来越嫉妒。

这天,她决定试探一下刘义隆,故意以潘淑妃的名义向刘义隆索钱30万钱,没想到对着她抠搜的刘义隆很快同意了。

回想自己的遭遇,袁齐妫又气又羞,从此再不肯见刘义隆。

刘义隆听说后,也自觉愧对皇后,特意寻找机会想要和她和好。然而,袁齐妫总是避而不见。

刘义隆知道她的性情,为了不让她避开自己,故意有几次不通知就突然到了她宫中。

然而她一听到风声,就立马躲进屋中,一点台阶也不肯给刘义隆。

自讨了几次没趣后,刘义隆渐渐不来了。

然而,袁齐妫更加生气了,她每日茶饭不思,回顾儿子出生时的模样,想起刘义隆的薄情,以及自己的身世,常常暗自垂泪。忧思过甚的她从此不断生病。

36岁那年,心情沉重了一辈子的袁齐妫病重,刘义隆闻讯前来探望她。

袁齐妫见他来了,一把将被子蒙在头上,任凭刘义隆拉着她的手哭诉衷肠,她依旧不肯放下被子。刘义隆问她可有什么心愿,袁齐妫也不说话。

在她离世后,刘义隆甚是自责,特意文学家颜延之为她写策文悼念,文辞华丽,情真意切,而纵使袁齐妫当时还能有知,怕是也不能相信吧。

袁齐妫生来命苦,不但父亲厌弃,家境贫困,身为皇后,却生活拮据,不如一个嫔妃受宠。

用今天的话来说,是原生家庭带来的不幸。只是,原生家庭虽然不幸,但任由不幸延续一生的,是她自己。

人生是自己的,如果只是束手旁观,那么命运的车轮就不会向你想要的方向运转。

值得一提的是,被袁齐妫认定为生来不详的儿子,在她去世后,果然杀了父皇刘义隆,应了袁齐妫的猜测。有人说,这是袁齐妫的一语成谶。

但有没有这种可能:一个被打了标签的人,可能就会活成标签本身。除非他有撕破标签的勇气。

可惜的是,他和他的母亲袁齐妫一样,没有跳出宿命的安排。

1、发小博士毕业后,去大北京当了北漂,奈何连续三年回家过年穿同样一件破外套。他妈妈心疼,问儿子:“儿啊,博士毕业工资很低吗?”“不低,一个月两三万。”“那你为什么总穿这一件外套啊,都磨漏了。”“妈,我买的就是破洞的,而且买了5件一模一样的。”

2、寒冬的一天,音乐爱好者决定学习演奏一些真正的乐器。他到了一家乐器店,对店员说:“我要买墙边那个红色的小号,还有那部手风琴。”店员神情古怪地看着他,答道:“好的,那个灭火器您可以买走,不过暖风机得留下。”

3、今天下午跟新手女司机同事出去,她开车,到一个路口,绿灯了,起步N次熄火N次,后面就跟一辆车,那家伙喇叭摁的,我正准备把她换下来的时候她默默的打开了前后雨刮器,后面喇叭声瞬间停止。。。。

4、老鼠买了个包,开着跑车在路上溜达,突然一只母猫发现了它。老鼠连猛踩油门逃跑,哪知道母猫拼了老命,穷追不舍,眼看就追了上来,老鼠心想今天死定了。这时母猫打量了一下老鼠,哼了一声:“我还以为是什么名牌包呢,这么个破包也好意思出来溜达。”说完转身扬长而去。

5、今天下午我们正在上网课,QQ语音,有个后进来的同学可能是一直没关麦,过了一会儿,一片寂静中就听到了“咣当”一声。老师问:怎么了?那同学说:睡着了,做了个噩梦。老师说:别怕,噩梦才刚刚开始。

6、闺女上小班,教她算数:24减0等于几?摇摇头告诉我算不出来,正当郁闷时忽然想到可以用比喻的形式让她理解,然后就说,假如妈妈一次性给你买了24支铅笔,你一支都没用,还剩几支?闺女做出了惊人的回答,还剩一大把!我……

7、晚上下班后,我去超市买了两个鸡蛋,返家后让媳妇给我煮茶叶蛋吃。妻子煮好随后,问我:亲爱的,为怎样和外面吃的不一样?我去厨房看了一眼,好好的鸡蛋变成茶叶鸡蛋汤。我好奇的问媳妇这咋煮的,她说:网上说要打破壳才干进去味道。

8、妻子正在称体重,发现丈夫在一旁偷笑。妻子很生气,大吼到;你是不是嫌我胖。丈夫收起笑容,一脸严肃的说;‘按你的体重来说,身高应该在一米八左右。所以不是胖了,而是矮了。’

9、一个人举办了一场宴会,当地所有的富人都来参加。他家有一个池塘,里面养了很多鳄鱼,他宣布,如果有谁能够游过这个池塘活着上岸的话,他将满足他三个愿望。但没有人愿意接受这个挑战。突然,池塘飞溅起一大团水,一个男子像在地狱里似的拼命游着,终于活着上岸了。于是,主人问:“你的三个愿望是什么?”这位男子答:“我要一把枪、20发子弹,并告诉我,是哪个白痴把我推下去的……我要把他打成马蜂窝。”

10、我们公司的财务室里有个保险柜,因为现在不接触现金了所以就是个摆设。财务室的妹子拿来存放她的零食,防止老鼠咬。昨晚办事处遭了贼,保险柜被偷走,我在想象他们费了九牛二虎之力撬开保险柜,发现里面都是妹子的瓜子、锅巴、牛肉干和肉松饼的表情。

11、早上出门买早饭,听小区保安说最近小区有一群人专偷女性钱包,听着怪吓人的,我赶紧跑回去想告诉女朋友:“我告诉你一个大新闻……”刚开口,看见女朋友扛着一桶水站在饮水机前对我说:“什么新闻?”我:“哦,没什么,小区来了几个小毛贼,你有空收拾下他们!”

12、数学系女友要分手,男友问原因,女:你经济一穷二白,性格不三不四,在人面前总装的人五人六,多爱学习似的,可成绩却乱七八糟!男:你太夸张了!女:我说的八九不离十!

13、夏天的时候女生穿的都少,肉隐肉现的。有一天在图书馆学习,闲着没事拿手机跟一个哥们聊得正嗨皮呢,老婆发信息问我,干啥呢。我顺口一说图书馆看大腿呢,然后就没有然后了。

14、昨天在学校,自习课尿急,去厕所,(男厕所,没走错)进去之后,正解开裤子,突然一个女的走进来,看到我之后给了我一巴掌,说:”流氓!“然后转身就出去了,我还正迷糊呢,那女的又红着脸进来了,又给我一巴掌,说:”我走错的事不许和别人说。“卧槽你特么谁啊!!

15、本人是银行基层工作人员。一次一大爷来取低保,折里二百六十元,楼主库里没零钱,遂问总共二百六,你有四十吗?我给你三百。大爷说有,我就等着大爷给我钱,结果他也看着我没动静,我又问一遍,大爷说有有有,我属马的,都五十多了。

你说的啥?什么他哥,亮亮哪有哥?你也有QQ,为什么不在QQ里面说话,短信还要要钱

妙珠思维

#粗盐的好处 #粗盐碟置于家中角落受益无穷 #传递正能量

00:07

今天的你,由无数个过去的你组成,翻看过去,常常有意外惊喜。

part1:​,我还没有学心理学,当时在QQ空间,我的一位现在已经去世的前同事发表了一段碎碎念,大意是她小的时候吃苦,所以现在比较宠她儿子,我当时在底下评论时,竟然用到了“心理投射”这样的词——今天回头去看好奇怪啊,那时候我怎么就知道有这个词?这让我想到那句话,潜意识正在操控你的人生,而你却误以为那是命运。很多时候你在今天绽放的结果,其实早就在多年前就埋下了种子。

​part2:的这一天我发了N条动态,第2条,我恶狠狠的怼了我的同学,第3条,我用同样的方式调侃了同学和小伙伴。

“怼”一直是我的说话方式,隐隐中,包含着无意识的压抑和怒火,我用它表达攻击,也表达亲密。

part3:,关于“工作把我变成鬼”的说辞,在两个月后成为历史(我滚了),“要么忍要么滚”——这就是对于当时工作我的感受。痛恨又不敢离开,愤怒又无法言说。今天看,与工作的关系,也像极了人与人的纠缠。

在这条说说下,我的同学评论我,说抗压能力差,她说的是事实。但我想说的是,知道事实或贴个标签,其实不能解决问题。

从这条说说中也可看出来,焦虑、躁狂、痛苦是我长期的心理感受。

当一个人痛苦到极致,结果只有两个,要么在沉默中爆发,要么在沉默中死亡,前者是旺盛的生本能,后者是同样有力的死本能。

最终,我的生本能战胜了死本能,走上了一条觉察和疗愈之路。所以走上这条路,原本就是必然

回看过去, 会发现,冥冥之中一切都有安排,也许当时的你意识不到,但种子早就已经埋下了。

命运就是迷人,扑朔迷离 但却暗藏神机。

本内容不代表本网观点和政治立场,如有侵犯你的权益请联系我们处理。
网友评论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网站立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