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00字范文,内容丰富有趣,生活中的好帮手!
900字范文 > 黑龙江肇州50万亩绿色食品原料基地带动近3万户农民增收

黑龙江肇州50万亩绿色食品原料基地带动近3万户农民增收

时间:2020-06-04 05:22:45

相关推荐

黑龙江肇州50万亩绿色食品原料基地带动近3万户农民增收

“不出大的意外,应该没问题,我们的50万亩基地将继续带农增收,助企发展。”尽管心里有底,但王艳艳嘴上还是很“谦虚”。

王艳艳是肇州县农业局绿色食品办公室主任,她的工作重点,就是“照顾”好县里的50万亩绿色食品原料玉米标准化生产基地。

她为何有上述话语?原来,国家绿色食品原料基地是5年一个审批周期,今年肇州的基地需要再次进行申请和审批。

新的起点,意味着以往的总结。回头看看过去的5年,王艳艳用“双赢”来形容,近3万户农民因为绿色种植实现了增收,企业因为原料充足而得以大跨步发展。

也正因为如此,她对今年的继续申请审批才信心十足。

说受益,先来看看基地上的农民们。50万亩基地,分布在三个乡镇,兴城镇、二井镇、朝阳沟镇,分别是20、20、10万亩,涉及30个村,近3万户农民。

农民怎么增收?简单说,基地是订单式种植,农民种出的玉米,由企业直接收购,不用担心销售问题,而且卖价高出普通玉米三四分钱,平均每户每年多赚三四千元。

再说立足于基地的两家企业,成福集团和兴和农牧公司,借助源源不断的绿色原料,不断发展壮大。

怎么个壮大法儿,看看他们的“食量”就知道了。以前,面对基地的原料,两家公司敞开“肚子”,张大“嘴巴”使劲吃,也消化不完。如今,一年几十万吨的玉米,对于他们来说,已是“小菜一碟”。

“我们能快速发展,老百姓能多赚钱,是借了基地的光,是县里的工作做得到位。”兴和公司的负责人“喝水不忘挖井人”。

要说用在基地上的心血,凡是涉及到的各部门以及个人,都毫无保留地在付出。

首先说在重视程度上,从县政府到乡政府、村委会,责任明确,层层落实。“三级责任书摆在那,谁的环节出了问题谁负责。这是关系到千家万户的事,必须得整好了。”涉及到的乡镇和村屯负责人明白肩上担子的轻重。

再说主要负责的县农业局,从领导到具体负责的科室,人人备感责无旁贷,相关人员一马当先,田间地头指导,组织人员培训,实事儿一件接着一件。

我们知道,绿色原料基地种植是有标准的,所以肇州在生产管理上抓得那叫一个严格。

他们结合玉米膜下滴灌项目,以优惠的补贴政策为引导,建立了“统一优良品种、统一生产操作技术规程、统一投入品供应和使用、统一田间管理、统一质量标准、统一收购”的“六统一”生产管理制度。

不仅如此,在良种应用上,选择适合本地的优产品种,普及率超过了95%;在技术应用上,重点推广了玉米膜下滴灌和通透密植等栽培技术,基地的所有地块实施测土配方施肥;在病虫害防治上,积极推广综合防治技术,重点实施了以汞灯、赤眼蜂防治为主的生物防治技术;在生产管理上,建立健全了县乡村三级生产管理体系,实施了产品质量追溯制度。

绿色原料基地生产,重点在绿色二字上,怎么做?投入品是关键。肇州制定了投入品管理办法和公告制度,定期出现在媒体、农村集市、小卖部、村委会等处。公告“上墙”,农民不“盲”,啥农药可以用,啥不能用,大家伙儿心里有数,种地就有准儿。

另外,县农业局还通过调查走访、群众推荐,确定了几家信誉好、有一定经济实力的农资经销店作为基地种子、化肥、农药专供点,方便了农户,也保证了质量。

“光靠农民自律还不行,监管也得跟上。”于是,每到备春耕和生产管理时期,由县农业综合执法大队牵头,组织工商、质监、公安、物价等部门,对投入品市场进行监督检查和抽查。专供点一家不落,基地周围的农资经营网点更是实行拉网式检查,确保从源头上控制投入品,让基地使用放心农资。

基地的好与坏,相关部门的监管重要,但归根结底主体还是辛勤耕作的农户。他们的水平高低,起着决定性的作用。所以,在对农户培训上,肇州也是下了大力气的。

各种技术培训不断开展,学生是固定的,而教师却是时常更换,县里的农业技术人员、市里的农技专家、专业院校的教授。一次次登门授课,让基地的农户慢慢成了行家里手,如今,进行绿色种植已是“手拿把掐”。

“不白折腾,咱们的苞米比普通的一斤多卖三四分钱,算下来不少钱啊。”尝到甜头的农户们很满意。

农户这头满意了,另一端的加工企业也得到了实惠。肇州以成福食品集团和兴和农牧公司为依托,把玉米的生产、加工、销售联成一体,延长了产业链条,提高了农产品附加值和综合效益。

过去的5年,是一个收获的时间段,农户成熟了,企业成长了。肇州农业人相信,下一个5年,将是一个继续攀升的阶段。

本内容不代表本网观点和政治立场,如有侵犯你的权益请联系我们处理。
网友评论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网站立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