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00字范文,内容丰富有趣,生活中的好帮手!
900字范文 > 山西省沁水县依托八条路径促进农民增收

山西省沁水县依托八条路径促进农民增收

时间:2022-11-04 08:02:24

相关推荐

山西省沁水县依托八条路径促进农民增收

去年以来,沁水县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认真贯彻落实中央、省市一系列强农惠农政策,始终把促进农民增收作为“三农”工作的重中之重,以打赢打胜农民增收硬仗为抓手,依托八条路径,逐步建立完善促进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农村发展的长效机制,取得了明显成效,先后被省政府授予“省级百万肉羊产业化工程建设先进县”、“山西省农机化综合工作先进县”、“山西省林业生态县”等荣誉称号。,全县农民人均纯收入完成6088.5元,比上年增长20.4%。

路径一:培育主导产业,强化增收核心。坚持把畜牧、蔬菜、林果、苗木花卉四大产业作为增加农民收入的重要载体,实施农业产业十大项目,完成6个省级规模健康养殖项目和120个标准化养殖园区的配套建设,出栏各类畜禽53.5万头(只),羊饲养量达到34.27万只;新增设施蔬菜面积740余亩,全县优质蔬菜基地面积达到2.1万亩,总产量4.2万吨;编制完成《沁河流域苗木花卉产业发展规划》、《沁水县经济林产业发展规划》,新增核桃干果、连翘等经济林3.91万亩;建成优质桑园3000亩,蚕茧产量突破140万公斤。同时,充分发挥自身优势,加大招商引资力度,紧锣密鼓的促成了新希望大象集团――肉鸡产业化项目、嘉沁公司――食用菌工厂化生产项目、上海枫彩集团――彩色苗木产业发展项目的成功落地,总投资将达到26.5亿元,全县农业产业规模化、集约化发展步入了快车道。,全县农民人均家庭经营性收入2469.2元,增长39.1%。

路径二:落实扶持政策,强化增收保障。全面贯彻落实中央、省市有关促进农民增收和推动农村发展的各项政策。一是认真落实粮食补贴、良种补贴、农机具购置补贴、生猪生产及家电下乡补贴等政策,为9万余户发放各种补贴3000余万元,其中粮食直补资金达到2300余万元;二是健全完善农业风险保障体系,深入推进种植业保险制度,办理种植业保险11万亩,全面落实能繁母猪保险政策,增强了抵御自然灾害的能力和水平;三是强化政策扶持,制定出台《发展现代农业,促进农民增收扶持办法》,明确粮食、蔬菜、畜牧、林果、蚕桑、苗木花卉等产业37个项目扶持标准,预计扶持资金5649万元;四是创新土地流转模式,健全土地流转保障机制,根据产业发展需要,累计实施土地流转面积2.5万亩,进一步激活了土地资源,筑牢了增收基础;五是全面落实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医疗保险、五保低保户生活补贴、农村冬季供煤等各项惠农政策,强化了农民增收保障。,全县农民人均转移性收入721.2元,增长79.7%。

路径三:坚持以工补农,健全增收体系。始终坚持以工补农政策,多方筹措扶持资金,进一步建立健全长效增收扶持政策体系。一是建立以工补农、以城带乡长效机制,融通和集聚更多的资金和技术反哺“三农”,为农村公共产品的建设和农业产业的发展提供支撑。二是深化企地共建,实施“一矿建一企”战略,鼓励资源型企业发展地面企业,发展接替产业,吸纳农民本地就业,为剩余劳动力转移提供机会,积极帮扶农业产业发展壮大,积极鼓励驻沁企业参与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公益事业和产业发展。比如:沁和集团五年累计拿出1000万元资金,专项用于全县农业生产、农村发展。

路径四:鼓励自主创业,拓宽增收渠道。鼓励全民创业、自主创业,制定出台《加快微型企业发展若干意见》、《微型企业创业扶持管理办法》和《创业小额担保贷款管理办法》等政策措施,从信贷、税收、规费等方面予以扶持和补助,激发全民创业、自主创业热情,促进各类生产要素化组合,加速民间资本、技术、人才整合,催生出“小老板”“小企业家”“小经理”,带动乡亲邻里增收致富。目前,全县拥有小商贸、小加工、小制造、小修理、小服务、小农场等微型企业1万余家,成为农民增收的重要渠道。

路径五:扩大劳务输出,拓展增收空间。进一步创新劳务输出服务管理体系,扩大劳务输出规模、层次、领域,拓展增收空间。首先,健全服务协调机构,加强劳务输出服务咨询,由县人社局牵头,积极与富士康集团等大型企业取得联系,主动获取用工信息,及时向社会发布,并协助企业做好招录工作。其次,积极搭建劳务输出推介平台,通过网上推介组织异地推介会,进一步拓宽劳务输出领域。第三,统筹城镇规划与产业发展,加快小城镇建设,重点突出县城、端氏、嘉峰、中村等中心集镇辐射带动功能,推进产业集聚和人口集聚,提高小城镇的承载力和吸纳剩余劳动力的能力。,全县新增劳务输出4000人,在外务工人数达到2.3万人,中劳务收入占到农民纯收入46.1%。

路径六:提升农民素质,强化增收支撑。坚持把加强农民教育培训,全面提升农民素质作为农民增收的一项重要措施,拿出150万元培训专项资金,开展农民培训工作。一是加强技术培训。组织农业专业技术人员,通过举办集中培训班、农民夜校、田间地头指导等形式,使他们真正掌握高产栽培、科学饲养、病虫防治等种养知识。二是开展技能培训。联合县职中、立达、科技先锋等技术学校,开办冶炼,铸造、建筑、修配、电焊、计算机、市场营销等课程,提高他们外出务工的能力。三是开展引导性培训。依托阳光培训、新型农民培训等,培养了一批懂经营、会管理的技能型人才。,共组织农民科技培训30期,培训3.3万人(次),技能培训24期,培训985人(次),使大部分劳动力普遍掌握了1-2门实用技术和脱贫致富技能,为增加农民收入提供了人才保证和智力支持。

路径七:实施扶贫移民,筑牢增收基础。按照属地扶贫搬迁与产业开发相结合,与城镇建设相结合,与退耕还林改善生态相结合的原则,制定出台扶贫移民五年规划,投入2000万元,实施易地扶贫移民、整村推进开发、产业扶持、劳动力转移培训四大扶贫攻坚工程。投资1500万元,完成扶贫移民125户,400人;实施龙港镇青龙、土沃乡中沃泉、张村乡板桥、固县乡上梁、南山五个村整村脱贫工程,投资540万元,发展核桃1500亩,蔬菜大棚20栋,牛50头,羊500只;完成40个贫困村的产业扶持项目,发展核桃5690亩,建羊舍、猪舍5000余平方米,新增羊1800只、猪550头、牛60头,栽桑76万株800亩,种植药材530亩,使大多数贫困村都有支柱产业,奠定了增收基础。

路径八:抓好结对帮扶,形成增收合力。按照省委要求,在全县深入开展了领导干部下乡住村、县直单位结对帮扶、党员干部帮贫到户活动,成立了帮扶工作领导组,制定出台了《实施意见》和《工矿企业结对帮扶贫困村的实施办法》等一系列政策,对“单位包村、企业帮困、干部包户”的目标、任务、措施、考核提出了具体要求,明确了责任,量化了任务,全县25名县级领导全部下乡住村,98个县直单位、26家规模以上工矿企业、400余名副科以上干部进行了结对帮扶,为实现农民收入翻番奠定了基础。

本内容不代表本网观点和政治立场,如有侵犯你的权益请联系我们处理。
网友评论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网站立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