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00字范文,内容丰富有趣,生活中的好帮手!
900字范文 > 玄奘大师观后感通用 玄奘大师电影观后感

玄奘大师观后感通用 玄奘大师电影观后感

时间:2021-09-27 06:20:06

相关推荐

玄奘大师观后感通用 玄奘大师电影观后感

玄奘大师观后感是对该影片的观后感受和思考。该影片以唐代高僧玄奘大师西天取经的故事为背景,讲述了玄奘大师的传奇经历和佛教文化的传承。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玄奘大师观后感通用,欢迎大家阅读!

玄奘大师观后感通用1

公元627年的秋天,大唐帝国的都成-长安,一个僧人走车了城门。他要前往遥远的西方,寻求佛法…他就是玄奘。影片《玄奘大师》以历史记录片的形式,展现了一代法师玄奘坎坷曲折却又波澜壮阔的一生

在他身上我亦看到了勇气与执着。荒无人烟的沙漠,几天几夜的滴水未进;杀人不眨眼的强盗,自私自利的同伴;富贵奢华的生活,至高无上的礼遇;这所有都不能阻挡玄奘一心求正法的行动。他一心求佛,一意西行。 我的心中充满了无限的震撼。是什么让玄奘不辞辛苦,一次次冒着生命危险千里跋涉到印度,是什么让玄奘在死神的面前变得如此顽强而坚定,又是什么能让他一次次地放弃权贵与安逸的生活,在我看来,是信仰。玄奘的执着与坚韧,他所做的一切,均因他以信仰为重。信仰之重,给予玄奘无限的能量与勇气,使其百折不饶,一生为佛。 玄奘并不是神,他也不过是一个平凡的人,然而他却能做到不平凡的事情。西行求学已然耗费了他毕生的心力,但他依然执着前行,不畏生命的流逝,为佛学的传播而开始伟大的翻译工程,为自己的信仰而努力。 信仰或许只是两个字,但在人生旅途上,却能如灯塔,指引前行的路;如盾牌,抵挡一切妖魔鬼怪。平凡如你我,也能因信仰而伟大。

玄奘大师观后感通用2

片子是六年前就看过的,只是凑巧最近才找到配乐集《大乘天》,于是六年前的影像便随着音乐仿佛历历在目,也实属意料之外。原来信仰是可以这样被聆听的,我在想,如果我没有看过纪录片,只是听到这样的曲子,还会不会掉眼泪。

六年过去了,叙述中的故事只能忆起一个大概轮廓,确凿的话只记得一句,玄奘历经生死穿越莫贺延碛,到达西域的第一个小国伊吾,他见到的第一个人却是来自大唐的僧人。如果不是这句话,恐怕很多人会一直认为玄奘是第一个西行求法的和尚,实际上他不是第一个启程的,也并不是第一个到达的。原来那时候还有很多很多的人有这样的理想和信仰,只是他们没有玄奘这样幸运,当玄奘在沙漠深处漫无边际的寂寞长夜里打坐时,他们是陪伴一旁的点点磷火。

玄奘的幸运是一个小概率事件,以至于种种传说里讲,他的坚定和毅力感动了佛祖,才让他一次次死里逃生,得偿所愿。而我觉得这一切是他应得的,他不是一个人,也代表着那些死去的失败的籍籍无名者。冥冥之中,玄奘的身上延续着他们的意志,他们也将理想中的光环寄托于玄奘之身。他不是一个人,西行之路上他也曾遇到许多身份各异的佛教信徒,平民、官员、将领、国王等等,怀着对佛的崇敬,对玄奘的感佩,他们帮助这个大唐僧人度过了重重难关。

有人会说,羡慕那样的时代,还可以有理想和信仰。人总以为自己所处是最坏的时代,是因为我们只能经历自己的时代。其实任何时代都大同小异,以政治的戏码上演历史的剧透,而时间、命运也从不会偏袒任何人。我们说相比那些消失在沙漠中的朝圣者,玄奘是幸运的,可这份幸运,又是他付出怎样的代价换来的呢。乱世孤旅,绝域逢生,相比于安乐舒适,理想与信仰确实更青睐恶劣的环境与不幸的遭遇,经受磨砺与考验,理想和信仰的光辉才得以彰显、弘扬。可是说到底,理想、信仰还是要靠自己去坚信、坚守。

当玄奘混迹在逃难的人群中离开长安的时候,当他作为一个偷渡者穿越大唐边境的时候,他的长安,他的大唐并不知道他是谁。当他孤独被困在莫贺延碛,没有人理会他,在意他的生死,一切都凭他自己的选择。当他坚守誓言,不惜性命决然西行的时候,是命运让他活了下来。当他历尽万千劫难,朝拜佛祖圣迹,却发现佛教已然衰落,即便如此,他依然锲而不舍地追寻。

在那烂陀,枝头的树叶是红色的,仿佛时间停留在伤感的秋季。佛陀在梦里告诉玄奘,这里的辉煌即将逝去,该是回家的时候了。枫叶树丛,如佛陀圣洁的袈裟,似恒河上壮丽的晚霞夕照,更像是在灯炬渐熄之际玄奘带回大唐的佛教文明的火种。

十九年西行求法,十九年译经传道,人生有几个十九年,光阴短暂又容易蹉跎,实在经不起变故和耽搁。也许玄奘的故事让我最感动的一点在于,哪怕用尽一生专注去做一件事,却还是远远不够。时间给予每个人的机会都是平等的,而有的人却能用勤奋、毅力和信念,呕心沥血创造奇迹,为什么不能多给他一些时间,为什么他不能活得再久一点。

传说佛祖曾化身大雁,玄奘按照印度佛塔的样式在长安建造了大雁塔。毅然舍弃在佛国的圣誉,返回大唐完成他未尽的佛学理想回报故土,玄奘,是东归弘法的大雁,这座地标式的建筑把玄奘的名字永远和长安联系在一起。一千多年后,印度的佛塔已经消失,而中国的大雁塔依然矗立,成为了玄奘精神的永久纪念。

忘却自身作为一个凡人的痛苦,去悲悯众生,去见证、纪念、救赎自己的时代,这样忘我的理想主义者是极少的。但我们依然看到,不管任何时代,都有这样的人存在。似乎总有一种天真赤诚,勇敢无畏的精神穿越历史的长河时时在我们眼前闪现,像暗夜里的星光,像迷雾中的灯塔。理想主义者从哪里来?而为什么会是他呢?在没有答案的时候,人们会说,这是神的旨意,是佛陀的授命。

玄奘在西行途中,遇见一个偏僻的石窟,传说洞窟之中可见到佛的影子。玄奘不辞劳苦,虔诚礼拜,不见佛影,誓不离开:“一百多次礼拜,不见佛影;又一百多次,佛影一闪即灭;再二百多次,洞窟大明,佛影皎然出现。在世俗世界里,玄奘是一个非常理智的人,他坚韧不拔,很少流露自己的感情。但是在佛祖面前,他却像婴儿一样天真坦诚。”佛光佛影皆是幻象,那什么是真实?唯有你愿意相信并付诸信仰的才是真实,我想这就是佛语说的“心诚则灵”。有信仰的人,眼睛里会有光。

僧人清苦朴素的生活培养了玄奘淡泊的心性,磨炼出他顽强刚毅的品质。正是因为远离世俗尘嚣,他才能执着专注于自己的事业与理想。有关宗教虔诚的意志和信念,也许做为凡人我们很难以想象那种舍身求法,无私忘我的精神,我们所感受到的,只是极致的信仰带来的巨大震撼与感动。然而,那样的谦恭与温雅作为凡人我们同样无法企及,玄奘不仅是大德高僧,更是古代世界首屈一指的伟大旅行家、文化使者、语言大师,他的事迹与贡献在中国文化史乃至世界文化史上都留下了不可磨灭的印迹。可是,他从不提及自身,提及虚妄的功名。在他眼里,只有未尽的佛学事业,他为此奔波操劳一生,从未懈怠,从未止步。

我从来不觉得自己有什么理想和信仰,可能我的理想和信仰就是追随那些曾经的理想主义者们去感受、体会他们的信仰。我总是想看到他们,好让我在平庸、贫乏的时候不至于颓丧沉沦,让我觉得总还有一些事是我想做的、能做的,虽然我也不知道有什么用。比如此刻,我默默写下这些文字。

玄奘大师观后感通用3

两个场景让我产生了思考,第一个是玄奘单枪匹马独过800里沙漠,备足的水在刚踏上行程的时候不小心掉落马背滴水不剩,往前可能必死无疑,没有生命之水玄奘在那一刻也深知绝不可能走过800里沙海,但是此时返程便是意志上的放弃,在返程了10来里路后,玄奘毅然因为最初踏上征程许下的诺言:次行若不达印度,绝不东归一步,宁可西行而死,绝不东归而生。看到这里的时候,我内心有疑惑,这难道不是一种牛角尖吗?只走了100多里为什么不可以返程再备足了水再出发,而是向死而生,背负上必然有可能出现的巨大生理的挑战呢? 如果说此时往前400里往后400里,继续前行我觉得情有可原是深思熟虑的孤行,甚至往前500里,往后300里,选择继续前行我也觉得是深思熟虑的明知山有虎偏向虎山行的勇猛。但是往后是100多里的自救,往前是还有700多里的凶多吉少,为什么呢 ?我带着思考继续向前看。

第二个场景是到达高昌国,国王盛情邀请玄奘停留以举国供养,玄奘说:你只能留下我的躯体却无法留下我西去之心,然后以绝食来应对高昌国王的胁迫。

第一个场景下如果生还便是故事,如果死在了路上就会是被历史忘记了的事故,那么问题来了,玄奘800里沙海前行到底会不会死?奇迹真的会眷顾虔诚者吗?佛真的会保佑一心向佛的人吗?或者说一切是定数?前行或后退,坚持或放弃,生或者死,每一个环节都是定数?

关于这个问题的纠结,我不愿意相信仅仅是舍身求法四个字就能概括形容,是什么力量让玄奘有着宁可西行而死,绝不东归而生的坚定?这其中除了舍身求法的意志力之外,是否存在着一个力量,这股力量是推动者,而不仅仅是肉身的意志。这股力量是什么?是佛法发展的必然之力,是社会向前的驱动力,是人类文明的洪流?还是说仅仅是无常,是无常中万千可能中的其中一个可能?

或许是因为人总是想要找到答案,找到一个确切的答案,就如喜欢与不喜欢那么具体,就如在左边还是右边那么具体。所以把一切在无常中的万千可能里所出现的某一个具体的确定的结果串联出一份确定性。每每在这个时候,我就想起一句犹太谚语:人类一思考,上帝就发笑。

或许就是那么简单,归纳为四个字“舍身求法”,在那一个当下,宁死向前是因为内心的信念,正如但行好事,莫问前程,有一股势必去做的力量,就正如要去与想去会去是两个不同的体验,要去是当下立马去就对了,对终点与过程没有任何的疑虑和想法,想去和会去多少带着些犹豫不定。我想,我可能是在确定一件事情,是否存在一股力量在指引着玄奘?正如玄奘在一个传说可以看到佛影的石窟中发出誓愿:“不见佛影,势不离开。”

三藏法师传记载,一百多次礼拜不见佛影,又一百多次佛影一闪即灭,再二百多次洞窟大明,终见佛影。我们暂不说用世俗的眼光很难相信佛影的真实性,也不去疑虑玄奘大师终于见到的是自然现象还是真实的佛光普照,在那个时候是怎样的笃定能够发出不见佛影势不离开的誓愿,在他从长安出发的时候发出的誓愿是,次行若不到达印度,绝不东归一步,那么在还未达到印度的路途中又是怎样的力量让他相信佛影必然的存在而驻足呢?

是怎样的力量,让玄奘大师生出实信?是因为实信而洞见真实吗?而我们世俗眼见就是娑婆世界,而身处娑婆正如蚂蚱一生只活春夏秋,又怎么能够对冬生出实信?

我一直有一个大胆的想法,但是还未完全深信,所有的伟大,所有的舍身奔赴都会到达一个极致,一个意识层面的极致链接,无论是正念还是“非正念”,我们无比相信,生出实信便会创造一个世界。而我们的舍身这一个态度就是蚂蚱粉碎了自己只有春夏秋的意识,而去向冬天奔赴,于是它到达了冬,认知到了冬,并且与所有认知到冬的蚂蚱彼此连接。那么问题来了,这个冬是意识创造出来的冬?还是真实存在的冬?

佛是教化人类解脱,得大圆满,我们只有相信了佛的存在,证得实信,便会获得解脱。正如蚂蚱如果享受三季,没有悲苦何必去寻求冬的存在?如果蚂蚱在三季里悲欣交集,它执意的认为证得了冬便会得到此生的解脱,于是向死奔赴,瓦解所有娑婆认知,终证得冬。于是获得解脱。而冬是否真实存在已经不重要,最终的解脱才是目的。那么冬到底存在吗?

而我们这一切的思考,到底是否有着实在的意义?不如归去,认真的一日三餐,但又确实,佛法的大智慧或许必将让娑婆世界里想要寻求解脱的人生出实信来,毕竟在世俗的眼界里,生活必然悲欣交集,三千烦恼,生老病死终想要获得解脱。于是,继续一日三餐,继续修行,继续学习,直到生出实信。

玄奘大师观后感通用4

人在成熟之际,或许感性的一面要占于理性之多,观看影片途中我不禁几次落泪。

还记得小时候看过的电视剧《西游记》至今印象深刻。在取经的路程中,最令人难忘的是手持金箍棒72变的孙悟空,好色贪睡的猪八戒,千变万化的妖魔鬼怪,和千奇百怪的神仙宝物。而这个四人团队领袖唐三藏,只不过是一个可有可无的“主角”而已。到后来90年代中旬周星驰的《大话西游》更是把唐僧塑造成了一个罗嗦搞笑又搞怪的角色。可是那时从来没想过,吴承恩为什么写一个僧人要西天取经?在那个交通不便,通信闭塞的年代,为什么有人要取经?而吴承恩的灵感究竟来自于哪?

初闻历史上真实的玄奘是在初中时期,那时偶然从一位邻居(净土居士)的手中借取一本《中华上下五千年》阅读。

里面提到在隋末唐初,一位僧人徒步穿越沙漠。领着一匹赤色的老马置身去往印度求取佛经。

而后据悉玄奘大师是中国佛教法相唯识宗创始人;俗姓陈,名袆,出生于河南洛阳洛州缑氏县,所译佛经,多用直译,笔法谨严,所撰有《大唐西域记》,心中的佛学经典《瑜伽师地论》是毕生的最爱和追求。

如果不知道玄奘大师这其中九死一生的路程,你就不知道真实的玄奘大师究竟有多么伟大!

影片中玄奘西行的一些难忘的片段真想在回味一下。

玄奘大师从长安启程,在西行的路上走进了很关键的一站–凉州。公元627年,大唐和突厥的战争一触即发。军队戒备森严,由于当时唐朝施行禁令,任何人不得向西而行。而他也在疑惑怎样能走出凉州?疑惑的同时设立道场讲经等待时机,寻求机会。然而玄奘的壮举感动了当时凉州的佛教领袖,在僧人的掩护下,他终于走出了凉州城,但此后只能隐姓埋名,昼伏夜行。

沿着河西走廊,玄奘来到了瓜州-唐朝边境的最后一个军事重镇,然而这里的战争气氛比凉州更为浓厚,他又陷入忧虑中。该怎么办?据影片介绍,自公元四世纪以来中国僧人就开始结队前往印度,是人类历史上规模最大的宗教活动之一,绝大多数朝圣者不是没有记载,是死在了西行的路上。

无奈之下,作为一个违法西行人,他只能偷渡边境。

太阳即将升起,玄奘孤身一人走进大漠,走向无法预知的未来。从瓜州往西,有一条无垠的沙漠和戈壁,他必须自己穿越这片死亡之地。

在走过了一段路以后,他看见了唐朝边境的第一座烽火台,而自己在夜间取水时险些被边关将士射杀,而幸运的是,边关将领竟然也是一个信佛之人。在校尉王祥的帮助下,玄奘补充了粮食和饮水,又毅然的踏上了西行之路。

玄奘面临的第一次生死考验,是在一片800里的大沙漠–莫贺延碛。

莫贺延碛是通往西行的必经之路,极为凶险。在他走了很远以后,发现自己迷路了,就在这时,他又犯下了致命的错误,饮水的大皮袋掉入了大漠的深处。

他已不可能在走出这边大沙海,他已经绝望了,但可以还生的办法就是回头东行,但他曾经发过重誓,宁可死在西行路上,也绝不东归而生!

他明知死神正向他招手,但仍然前进不止!为了一种信念,他不惜抛却自己的生命!这是影像中最令我感动的一幕!玄奘用一种超越常人的执着精神,支撑着他快要灵魂出窍的躯体仍然前行!

据记载此时玄奘已经5天4夜滴水未进。他已昏迷在沙漠中等待死亡的降临。然而他的诚意感动上天,死神大门没有收留这个虔诚的僧人,不禁在绝境时沙漠给予他凉风,还给予那匹老马以奇妙的启示,在沙漠里中看到水源,生命得以延续。

俩天以后玄奘走出沙漠,在伊吾的第一所寺庙与故国的老僧相遇,绝处逢生之后的玄奘第一次感情外露也不禁流出了真诚的泪水。

记得前几天,我与一位好朋友聊天时,谈到玄奘,他给我讲了一段往事,在余秋雨先生写千年一叹时曾经提到过一个千禧之旅,在补给充足,全副武装的前提下,来穿过西域,穿越沙漠。但他们仍然觉得很冒险,甚至可以说顾虑重重。

而玄奘的所做作为,绝不同于他们,更不同于今天人们登山旅游或者是去冒险,他们更多的是一种娱乐。而玄奘,是舍身求法。为了探求佛法的真谛,不惜一切代价!

在玄奘到达印度之前经过了无数次生死考验,这其中遭遇过土匪,拜火教教徒,翻越世界屋脊帕米尔高原,在翻阅高原雪山时。恶劣的天气,使着自己结伴的伙伴冻死了一半以上,但他仍然没有退缩,可想眼睁睁看着自己的同伴冻死,那会是一种怎样的心情?然而贞观五年,玄奘终于到达了他的目的地—印度那烂陀寺。

当梦寐以求的佛教圣地出现在他面前时,当100多岁的戒贤老法师抚摸玄奘的头时,他又不禁流下了真诚的泪水。皇天不负苦心人,曾经的苦难磨练终于都已经成为往事,当玄奘流泪时是怎样的一种感觉?只有他自己的内心深处才能体会吧。

鲁迅先生曾说过,“我们这个民族从古以来,就有埋头苦干的人,有拼命硬干的人,有为民请命的人,有舍身求法的人,……虽是等于为帝王将相作家谱的所谓“正史”,也往往掩不住他们的光耀,这就是中国的脊梁。

《西游记》不重要,《大唐西域记》《大慈恩寺三藏法师传》这些都不要重要,重要的是玄奘用了短暂的几十年光阴诠释了信念的力量。

玄奘大师,你便是中国民族的脊梁 !!

玄奘大师观后感通用5

公元627年的秋天,大唐帝国的都城—长安,一个僧人走出了城门。他要前往遥远的西方,寻求佛法……他就是玄奘。影片《玄奘大师》以历史记录片的形式,展现了一代法师玄奘坎坷曲折却又波澜壮阔的一生。

玄奘10岁踏入佛门,13岁正式剃度,23岁时为寻求佛法而西行,十九年孜孜不倦的学习,十九年呕心沥血的翻译,完成了大唐西域记、大般若经的翻译,建造了大雁塔,他生命的每一分钟都是在为自己的信念而奋斗。直至公元664年,玄奘逝世。在他下葬时,长安城万人空巷,全城百姓为他护送。高宗皇帝甚至感叹:“朕失国宝矣。”

看完整部后,我对玄奘大师有了更加全面而准确的认识,不再只是西游记里只会念紧箍咒,一味慈悲怜悯的唐僧形象。我看到了一个大师,智慧而执着,感恩而勇敢。他的人生是不断进取的人生,他的生命是追求信念的生命。

在他身上我看到了感恩。玄奘幼时便失去了父母,是寺院收留了他,是僧人养育了他,是佛法教育了他。而他用十九年舍身求法,十九年孜孜不倦译经来回报一直有恩于他的佛陀。

在他身上我亦看到了勇气与执着。荒无人烟的沙漠,几天几夜的滴水未进;杀人不眨眼的强盗,自私自利的同伴;富贵奢华的生活,至高无上的礼遇;这所有都不能阻挡玄奘一心求正法的行动。他一心求佛,一意西行。

我的心中充满了无限的震撼。是什么让玄奘不辞辛苦,一次次冒着生命危险千里跋涉到印度?是什么让玄奘在死神的面前变得如此顽强而坚定?又是什么能让他一次次地放弃权贵与安逸的生活?在我看来,是信仰。玄奘的执着与坚韧,他所做的一切,均因他以信仰为重。信仰之重,给予玄奘无限的能量与勇气,使其百折不饶,一生为佛。

玄奘并不是神,他也不过是一个平凡的人,然而他却能做到不平凡的事情。西行求学已然耗费了他毕生的心力,但他依然执着前行,不畏生命的流逝,为佛学的传播而开始伟大的翻译工程,为自己的信仰而努力。

信仰或许只是两个字,但在人生旅途上,却能如灯塔,指引前行的路;如盾牌,抵挡一切妖魔鬼怪。平凡如你我,也能因信仰而伟大。信仰之重,重于生命。

玄奘大师观后感通用6

《西游记》是一部家喻户晓的影视作品,它讲诉的是大唐和尚唐僧去西天取经的故事,在经历了九九八十一难后终于将真经带回大唐。西游记里面的唐僧是根据玄奘这个形象进行艺术改造,添加了商业的因素在里面。而真实的玄奘并没有唐僧这样传奇,也没有收了四个徒弟,一路护送他西天取经。

《玄奘大师》是第十七届大学生电影节入围作品之一,该影片用历史记录片的形式展现了一代法师玄奘坎坷曲折却又波澜壮阔的一生。

我认为一个伟大的时代,必然是有传奇浪漫的人物,玄奘不但是倔犟的求法者,更是伟大的冒险家,当画面呈现出无际的黄绸沙漠,玄奘大师手牵嬴弱的瘦马,狂风吹得沙尘四起,在逆风中徐徐缓步的玄奘,给予我的是一种启示,即人类在宇宙中的定位与存在,到底是虚无绝望和孤独,还是存着一丝渺茫的希望前行?

这部电影带给我的最大的感触是对生命价值的思考。回头想想我们的身边发生过的事情,就会想到一句古话“死有轻于鸿毛,有重于泰山”。那些为了个人的利益而伤害别人的做法是否应该被人们所鄙夷,那些轻易就选择结束生命的人,是不是应该在上帝面前忏悔。也许死的意思对于每个人来说都不一样,做不到死的重于泰山,就只能轻于鸿毛。身体发肤受之父母,我们都只是一个平凡人,遥远的宏愿不去提及,但如果连我们自己的父母都无法报答,那么生的意义就会让人质疑。

在玄奘的身上我还读到了两个字—坚持,两个字对我来说是说起来容易做起来难。在上大学之前我有过很多的理想,要过英语过级,计算机过级,普通话过级,甚至有过考研的念头,虽然我自己并不是很愿意考研,但这一直是父母的梦想。其实想想他们有这样的梦想是挺正常的,生活在穷苦的年代里,无法享受受教育的权利,只能一辈子面朝黄土背朝天的勤奋劳作着。于是把全部的希望寄托在子女的身上,希望我们去完成他们年轻时候的梦想。

那么我类?开始的时候一直很努力的去实现这些理想,但是到后面我发现是自己把理想定的太高了,还是自己不能坚持下去?浑浑噩噩的过了几年,曾经的理想却遥不可及。归根结底还是自己的问题,都说大学是一个染缸,跳进去的人没有几个能真正的洁身自好。我做不到向玄奘一样,的舍身求法,孜孜不倦译经,所以我到现在还是处于一种迷茫的状态,虽然不能说一事无成,但也一直庸庸碌碌, 我想着就是所谓的高不成低不就吧。

勇气和锲而不舍是非常佩服和羡慕玄奘的地方。荒无人烟的沙漠,几天几夜滴水未进;杀人不眨眼的强盗,自私自利的同伴;高贵奢华的生活,至高无上的礼遇,这些都无法阻挡他一心求正法的行为。而现在的我们又是怎样的?胆小、自私是现代人的通病,现在推崇一切向钱看齐。所以古时候的得到高僧都称这个世界为凡尘,大概也知道了和尚们为什么会有这么多的清规戒律了。无论是“戒色”“戒肉”“戒酒”,因为这些东西都可能让大家对佛法产生不良的印象,妨害着佛法的弘扬,所以为了更好的弘扬佛法,僧侣们牺牲了自己的诸多享受。他们的“舍”却不仅仅是“施舍”,他们的“舍”是为了“得”,舍弃了世间的俗事纠缠,得到充裕的时间研究佛法弘扬佛法。

在我认为有目标的人是很有魅力的,他们会给人一种安全感,执着他们所追求的东西去克服自身的障碍。困难在他们面前显得这样微不足道,把自身的能力得以升华。人们常说的人最强的敌人不是别人而是自己,能战胜自己的人不管是为国还是为私都能站在一个新的高度。如果中国能多几个这样的人,中国的发展在清朝末期的时候就不会停滞不前,那么现在的中国的经济,军事,科技就肯定不是现在这样了。

看完这部影片,内心受到很大的鼓舞,同时也坚定了自己的一个理想。然后默默的对自己说:孩子,加油吧!

玄奘大师观后感通用7

《西游记》是中国古代四大名著之一,讲述了孙悟空等人的西天取经的故事。而在这个故事中,一个重要的角色就是玄奘大师,他是唐朝时期一位著名的高僧,也是真实历史人物。近日,我有幸观看了一部关于玄奘大师的影视作品,深受其影响,感悟颇多。

玄奘大师出生于一个世家,但他并不满足于物质享受和世俗追求,而是追求一种更高尚、更宏大的目标。他怀揣着对佛法的追求,离开了舒适的家庭环境,踏上了求真之路。在取经的过程中,玄奘大师经历了无数艰辛和困难,但他始终坚定地向前走,在不达目的不罢休的信念下,终于成功取得真经。

影视作品中的玄奘大师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他身着黄袍,面带慈悲的微笑,看似和蔼可亲,但内心却蕴藏着坚定的决心和对佛法的执着追求。我喜欢他那双慧眼,透过尘世的繁华与浮躁,看到了人性的真实和无常的本质。他的眼神中蕴含着对众生疾苦的洞察和对智慧的追求,那是一种超越世俗的境界。

在观看影视作品中,我深深地被玄奘大师的智慧和勇气所震撼。取经路上,他遇到了各种各样的妖魔鬼怪和世俗的阻碍,但他始终保持着平静和勇敢,用智慧和慈悲来面对一切困难和挑战。他用他的言行和心灵的力量,感化了身边的人,将爱和善的力量传递给了更多的人。

玄奘大师通过西天取经的旅程,不仅带回了真经,也改变了自己的心境和观念。他曾经将人间看成是一个痛苦的世界,但通过西天取经的历程,他认识到人间还有美好和光明。他描述佛法的含义,让人们明白了人生的真谛和意义。他提倡慈悲和智慧,通过正念和修行,使人们走上一条有益身心的道路,世间怨恨沉浮,但他却教导人们学会原谅与感恩,用爱和包容去拯救自己和他人。

观看这部影视作品,我深深体会到玄奘大师的无私和慈悲,他用自己的言行影响着世界,用他的力量温暖了众生。他不顾个人的安危和利益,将自己的精神寄托于对佛法的追求,他用自己的实际行动诠释了什么是真正的大爱。他在佛法的指引下,超越了个人的狭小视野,将世间的痛苦和苦难看得更加深刻,他倡导不以己悲,而以众生之悲悯。他的境界之高、智慧之深我感到钦佩和震撼。

通过观看这部影视作品,我对玄奘大师的敬佩和仰慕之情更加加深。玄奘大师是一位真正的智者和伟大的慈悲之者,他用自己的一生践行了佛教的真谛,用自己的实际行动启迪了更多的人。玄奘大师不仅取得了真经的归来,更重要的是,他用自己的智慧和行为散播了爱和慈悲的种子,改变了世界。

在我看来,玄奘大师是一个伟大的灵魂,他用自己的一生诠释了人生的真谛和意义。他教会了人们慈悲和智慧,以及如何通过正念和修行,达到心灵的净化和解脱。他的生平经历和教义对于我们今天仍然具有重要的意义和启示。

通过观看影视作品,我从中领悟到了玄奘大师对于修行道路的坚守和不懈努力。他在取经路上遭受了很多磨难,但他从未放弃,一直坚信真理和善意最终会战胜一切。他的故事让我明白了一个道理,那就是克服困难和挫折,需要有坚定的信念和毅力,只要我们心怀善良,追求真理,就会找到前进的力量。

总而言之,观看玄奘大师的影视作品,让我受益匪浅。玄奘大师散发出的智慧和慈悲让我深受感动,他为我们树立了一个典范,一位真实而伟大的佛教僧人。他的一生教会了我们慈悲、善良和追求真理的重要性。愿我们能够在实际行动中学习玄奘大师的精神,用我们的善意和智慧,为这个世界带来更多的爱和和平。

玄奘大师观后感通用8

⼀开始以为只是⼀篇纪录⽚。没想到却是流着泪看完的。

⽞奘⼤师是⼀个极其有毅⼒的⼈,⼀个不怕死的⼈,对⼀件事情的执着超越⽣死,那么还有什么事不能成功呢?

第⼀次,他⽔撒完了,以为他真的就回去了,可能准备好再去的。当他停下来,继续西⾏的时候,被感动了,多少时候我们也曾犹豫过做不做⼀件事的时候,最后都会找理由,时机可能不成熟,就拖了下来。然后,就没有然后了……他没有放弃,⽽是赌上了⾃⼰的姓名。看到他昏倒的时候,⼼⾥边特别难过,当黄沙快要掩埋他的时候,⼼情有点⼉低落和紧张。后来,他⼜醒来,继续⾛,临死发现⽔源,他奔向⽔源,把⾃⼰泡进⽔⾥那⼀刻,喜悦的泪⽔⼜是⽌不住的流。

后来,⼜经历种种关卡。都是有惊⽆险的度过。在⼀个国家,被国王留住的时候,他竟然选择了绝⾷,他的倔强与坚持,感化了国王,与国王结义,这是多么传奇的事情啊。国王举全国之⼒,去帮他。真正的仁义啊!也是对信仰的崇敬。

后来,他⼜经历重重磨难,在雪⼭徒弟死了,他也哭了,为了他的梦想,别⼈的牺牲,相信也会成为他更坚强的动⼒。那些⼈,⽆名⽆姓,却成就了⼀位前⽆古⼈后⽆来者的⼤师。他们的⽣命也是圆满的了。

终于到了印度,到了佛陀涅槃的地⽅,却并没有往⽇的⿍盛,佛门凋敝,⽞奘⼤师也开始迷茫了,他千⾟万苦的来到这⾥,却被狠狠地泼了盆冷⽔,他依然没有对佛法失去信⼼。

在途中,他还被驱逐过,还被差点⼉烧死。那个场景,再⼀次让我想到“天不亡此道,匡⼈其奈我何!”也真的是⽼天的庇佑,才逃过⼀劫。

最后,⼜去到那烂坨,终于迎来了他最渴望的时刻。当他顶礼膜拜印度⼤师的时候,⼤师把⼿放在他头上那⼀刻,眼泪再⼀次涌了出来,说不出的感动,看到⽞奘⼤师抬头满眼热泪,像是久别重逢⼀位故⼈⼀样。⽞奘⼤师,在那⾥学习了五年,学到了精深的佛法,国王邀请去辩法,竟⽆⼈敢辩。在场⼈,尽数皈依。这是何等的影响⼒。

回到⼤唐,有⼀件事,⽞奘⼤师弟⼦跟⾼阳公主私通,败坏了佛教,也败坏了⽞奘⼤师弘扬佛法的道路,回到⼤唐,⽞奘⼤师竟然没有再讲经法,⽽是翻译佛经,其实,对于当时的国家来说,是⼀种巨⼤的损失。感悟:作为⼤师的弟⼦,⼀⾔⼀⾏都代表了师⽗。所以,要谨⾔慎⾏。万不可为师⽗抹⿊。

⽞奘⼤师,最终选择舍弃了弘扬⾃⼰的佛法,⽽去翻译带回来的佛经,取经,翻译,为后世留下来巨⼤的精神财富,这种贡献,⾮⾔辞可以表达的,只能⽤膜拜吧。不禁想到茶圣陆⽻,也是⼀⽣持之以恒的做了⼀件事。凡是有所成就的,都是⼼有所动,有执念,坚持到底的⼈。若⼀个⼈,为了想做的事,连命都可以豁出去,天地也会被感化,⽽去帮助他的。

做事再不可半途⽽废。⽬光要看的远,看的⼴,这⼀⽣,我能为这个世界做些什么?这⼀⽣,我能为⾝边的⼈做些什么?这⼀⽣,我能为⾃⼰做些什么?

观看该影片后,观众可以深入了解佛教文化的内涵和精神,同时也可以思考如何传承和弘扬佛教文化,为社会的和谐发展做出贡献。

本内容不代表本网观点和政治立场,如有侵犯你的权益请联系我们处理。
网友评论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网站立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