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00字范文,内容丰富有趣,生活中的好帮手!
900字范文 > (哈工大)计算机网络体系结构——OSI TCP/IP 5层模型

(哈工大)计算机网络体系结构——OSI TCP/IP 5层模型

时间:2019-07-15 02:16:20

相关推荐

(哈工大)计算机网络体系结构——OSI TCP/IP 5层模型

计算机网络体系结构

什么需要计算机网络体系结构?

计算机网络是一个非常复杂的系统,涉及许多组成部分:主机、路由器、各种链路、应用…

使用什么结构可以有效描述网络?——分层结构

每层完成一种特定服务(功能)。每层依赖下层提供的服务,通过层内动作完成相应功能。

计算机网络体系结构?——分层结构

网络体系结构是从功能上描述计算机网络结构。每层遵循某些网络协议完成本层功能,计算机网络体系结构是各层及其协议的集合。

体系结构是一个计算机网络的功能层次及其关系的定义,是抽象的,并不关心它的实现。

为什么采用分层结构?

1、结构清晰,有利于识别复杂系统的部件及其关系。

2、模块化的分层易于系统更新、维护,任何一层服务实现的改变对于系统其它层都是透明的。

3、有利于标准化。

分层的不利之处?——分层太多可能影响效率。

分层网络体系结构基本概念

实体:任何可发送或接收信息的硬件或软件进程。

协议:控制两个对等实体进行通信的规则集合,是“水平”的。

任一实体需要使用下层服务,遵循本层协议,实现本层功能,向上层提供服务,服务是“垂直”的。

下层协议的实现对上层的服务用户是透明的,即上层并不care下层协议的具体实现。

同系统的相邻实体(垂直关系)通过接口进行交互,通过服务访问点SAP交换原语,指定请求的特定任务。

OSI参考模型

OSI:开放系统互连,由ISO国际标准化组织提出。

目的:支持异构网络系统的互联互通。

OSI是异构网络系统互连的国际标准,只是理论模型(市场上失败)。

OSI参考模型解释的通信过程

主机实现7层功能,网桥、交换机只用实现2层,路由器需要实现3层

对等层的协议连接是虚线,对等层上并不是物理上直接传输,只是逻辑上连接。

相邻层次(垂直关系)之间是实线连接,是实际的数据传输。

OSI参考模型数据封装与通信过程

发送:加头(数据链路层加头和尾)

接收:去掉相应层首尾

为什么需要数据封装?

有些不添加差错检测控制信息。

物理层

功能:实现每一个比特传输

1、接口特性:

机械特性——接口的形状等物理性质

电气特性——电平、电压等

功能特性——接口引脚功能

规程特性——工作、通信过程是怎样的

2、比特编码:用怎样的信号来表示编码(调制技术

3、数据率

4、比特同步(时钟同步)

5、传输模式

单工:A只能传,B只能收

半双工:可以双向传输,但是时间要错开(对讲机)

全双工:双向,可以同时进行

数据链路层

1、负责结点-结点数据传输,物理链路直接相连的两个结点之间的数据传输

2、组帧(加头加尾,构成数据帧

3、物理寻址

在帧头中增加发送端和/或接收端的物理地址标识数据帧的发送端和/或接收端。

为什么需要寻址?若无物理寻址,下图中发送的数据其他所有主机都能收到,但并不知道哪台主机应该接收。

4、流量控制(避免发送速度大于接收速度,而淹没接收端)

5、差错控制(检测并重传损坏或丢失帧,并避免重复帧)

6、访问(接入)控制(在任意给定时刻决定哪个设备拥有链路(物理解释)控制使用权)

网络层

1、负责源主机到目的主机数据分组交付

可能穿越多个网络(数据链路层的物理寻址不可用了

2、逻辑寻址

全局唯一逻辑地址,确保数据分组被送达目的主机(如IP地址,而不是端/应用

3、路由

路由器(网关)互连网络,完成路径选择。

4、分组转发

S为源地址,D为目的地址,整个过程中不会变化

首尾偏黄色的为数据链路层加的头尾,包含物理地址,会变化

传输层

功能:负责源-目的(端-端)(进程间)完整报文传输

1、分段与重组

2SPA寻址

确保将完整报文提交给正确进程(如端口号)

x/y为SAP源/目的地址(进程)

3、连接控制

传输层连接(一种逻辑连接)的建立、拆除

4、流量控制

5、差错控制

会话层(最“薄”的一层)

1、对话控制:建立、维护

2、同步:在数据流中加入同步点

表示层

处理两个系统间交换信息的语法与语义的问题(两个系统使用的语法语义可能不一样,此时需要转化为编码

1、数据表示转化:转换为主机独立编码

2、加密/解密

3、压缩/解压缩

应用层

支持用户通过用户代理(浏览器)或网络接口使用网络(服务)

遵循应用层协议。

FTP-文件传输

HTTP-Web

SMTP-电子邮件

等。

TCP/IP参考模型

IP可为各种应用程序提供服务;IP可应用到各种网络上。

5层参考模型:

综合OSI和TCP/IP的优点

5层模型数据封装

本内容不代表本网观点和政治立场,如有侵犯你的权益请联系我们处理。
网友评论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网站立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