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00字范文,内容丰富有趣,生活中的好帮手!
900字范文 > 严歌苓作品:一个女兵的悄悄话(附赠限量珍藏版明信片)的读后感大全

严歌苓作品:一个女兵的悄悄话(附赠限量珍藏版明信片)的读后感大全

时间:2019-07-28 08:53:55

相关推荐

严歌苓作品:一个女兵的悄悄话(附赠限量珍藏版明信片)的读后感大全

《严歌苓作品:一个女兵的悄悄话(附赠限量珍藏版明信片)》是一本由[美] 严歌苓著作,陕西师范大学出版社出版的精装图书,本书定价:59.00元,页数:-6,特精心收集的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严歌苓作品:一个女兵的悄悄话(附赠限量珍藏版明信片)》读后感(一):很幸运,这种故事对我们来说,已经是一段历史,虽然它离我们其实并不远

刚开始读,让我觉得是在看一部小波的小说,戏谑中带着真诚,嬉笑中带着严肃,总之我好这口。但看过2/3后,原先的小清新、小文艺渐渐消失,陶小童变了,变得相当彻底,“坚强”得让人害怕,“上进”得让人绝望,“顽固”得让人抓狂。她“升华”成了一位英雄,在那个疯狂的年代,在抛弃亲情、友情和爱情之后,她成了一枚被英雄化了的“恐龙蛋”。 这本写于1986年的作品,在后记中,严老师自称很不满意,我读来也是感觉很特别,这是我看过的她的第三本小说,的确和《扶桑》《金陵十三钗》完全不同,或者说没有一丝丝相同,如果隐去作者,我根本不会觉得这也是严歌苓的作品。小说的后半段总感觉有些突兀,但我仍然很喜欢这本叙事结构跳跃得挺生动的小说,哪怕结尾有那么多悲伤和遗憾。 我女儿曾诘问我:爸爸,你一个男人,怎么可以看人家女兵的悄悄话?我想了又想,还是无言以对,因为这里面讲的是一个她完全不懂,或者目前还不可能懂的故事。

My vote = 8.1

《严歌苓作品:一个女兵的悄悄话(附赠限量珍藏版明信片)》读后感(二):回忆无法舍弃,那是否可以选择

这是我看的第六个严歌苓讲的故事。这是一个女兵负伤后的回忆,在这个故事里,每个人都有着自己的辛酸人生,唯一过得光鲜惬意的怕只有那个开着挎斗摩托的高姓男子了。她们或多或少都与命运抗争过,但都不得不妥协。为了生活,改变不了世界,那只能改变自己。每个人似乎都适应得蛮快,除了突然离世的小周还有女主一直中意到最后承认她深爱着的北方。

女主的改变突兀却也自然,一心向善的她因为年幼而显出不合潮流的傻愣,她一直在做她自己,不愿意有太多的改变。她积极向集体靠近,敛去锋芒,在骨子里却还是她自己,她只是学会了隐藏心事,她以为除了没在简历上填写上最爱她的阿爷以外,她没有做过其他亏心事。但对于阿爷的这份愧疚一直缠磨着她,直到阿爷遗憾离世,她没有回去,自入伍后她再也没有见过阿爷,她懊恼却无法挽回,也无法接受。她只能让自己更“先进”,近乎病态的争取先进,更拼更狠的对待自己和身边的人,甚至因此而丧失了理智。她知道团支书因她而死,那道埋在记忆里的鸿沟,她耗尽一生都将无法跨越。如此存活下来的她的余生,将会是怎样的色彩呢?

不是人人都能像小半拉那样道一句“算了”就能抛下过往,开启新的生活。回忆无法舍弃,过往的经历镌刻在骨髓里,有一些事可以作为经验教训来记忆,还有吃一堑长一智的功效,但有一些空余悔恨,再也没有机会重来。在特定的时期,特定的年龄,走上了特定的路。无法改变,却还得继续前行,无论有多痛,只能前行。怎么才能让记忆变得美好一些呢?忘记那些不快乐,记住那些快乐,说起来容易,做起来似乎真的很难。可是再难也值得试试,试着像小半拉一样,和过往的自己和解,走上新的人生。

《严歌苓作品:一个女兵的悄悄话(附赠限量珍藏版明信片)》读后感(三):一个女兵与一个时代

对“严歌苓”这个名字并不陌生,听说过她的很多作品,但是,也仅仅限于听说过罢了。第一次认真读完她的书,这还是第一本。

我对严歌苓的印象是,她的身上有着深深地时代标签,这与她的个人经历是分不开的。当然,我的这个印象也许是狭隘的,或者可以说本身就是狭隘的,足不够全面理解这个作家和她的作品。不过,我就是带着这个印象去阅读她的这本书的。

所以,我自动把“陶小童”约等于“严歌苓”,认为严歌苓写“陶小童”其实就是在写自己。

《一个女兵的悄悄话》这本书通篇都采用了倒叙的方法,所以小说的开头便交代了陶小童的生死关头的处境,从她面对死亡时各种心思和想法为切入点,回忆她这一生过往的种种。而且,这本书是第一人称和第三人称交替使用。读完本书我始终想不出来作者这样写作的目的是什么,仅仅考虑是为在“我”的视角和“旁观者”的视角中来回切换这样的想法有些浮于表面。但是,我感叹作者对高超写作技巧的把握和运用。从刚开始阅读时的不咸不淡,逐渐到后来的停不下来,我已经不再认为“陶小童”就是“严歌苓”,“陶小童”就是“陶小童”,她是一个有独立意义的人物,她生活在这个特殊的时代,聚焦了众多文工团女兵的缩影,也显现了那个时代的特点。

在陶小童对自己过往的回忆中,文工团的很多人都对她产生了影响,并且这些人在无形中改变了她。书中的每一个人物形象丰满,意义独立,他们不是飘在半空中的,而是实实在在能够被触碰,能够被品味。

孙煤、陶小童和徐北方三人之间的感情线串联起了整本书中的感情线索。孙煤和陶小童对徐北方的感情既有相似之处,也有不同的地方。我认为,孙煤对徐北方的喜欢不是单纯的喜欢,带着一点儿喜欢一点儿崇拜一点儿自私可又不是完全占有,有一股说不清道不明的感觉,可以对陶小童和徐北方的亲近接触而不快,但有的时候又让人觉得孙煤仿佛更在意与陶小童之间的革命友谊。而陶小童呢,喜欢就是喜欢,热恋中的爱情在一切之上,心爱的人占据了整个心脏。

我知道,此刻孙煤的目光在我的身上轻轻地掠来掠去。

孙煤是这本书中除了陶小童之外人物刻画篇幅居多的形象,这是一个活生生的人物形象,鲜活生动,充满了生气,有人的两面性和矛盾性。一方面在感情中视陶小童为敌人,另一方面作为陶小童的班长,对陶小童的关心爱护也很真实。我觉得孙煤其实是打心眼里对陶小童好,但是她又是羡慕嫉妒陶小童的,所以对陶小童的批评是刻意地,充满了酸味。当陶小童出危险的时候,孙煤能够挺身而出,毫不犹豫的拼尽全力救她,可是打量她的目光却是“掠来掠去”。

我认为,“陶小童”是可悲的,她被文工团改变,被这个时代改变,从一个单纯的少女变成了一个冷漠的人。但是这个改变是必须的,如果不这么改变,仿佛就不会被这个社会所接受,仿佛与周围的人格格不入,成为别人眼中的异类。相比于陶小童,孙煤其实是幸运的,即使她在感情上选择了更有背景的高力,即使是为了自己能够去实现电影梦,即使最后又被高力抛弃,这些全都看起来充满了利欲的味道,但不得不承认,孙煤最后是守得住自己的。

在阅读这本书的时候,我一直不明白为什么会有参观博物馆的情节,起码在当时的我看来这一情节有些与本书不融入。直到最后我才明白。

这个庞然大物竟是用纸浆做成,涂上颜色、上了釉料,再像拼装玩具一样拼起来的。

这是一个纸老虎一般的事物,看似强大坚固,实则一碰便破,脆弱不堪。而如此的纸老虎在当时又岂止这一个呢?

后记:严歌苓对人物的刻画和描写似如鱼得水一般游刃有余,书中还有团支书、高力、刘队长、小半拉儿等等,每一个人物都是丰满立体的。初次认真读严歌苓的书,对她的人物描写技巧膜拜不已,这篇书评的表达简直微如尘埃。

以上皆具个人化。

本内容不代表本网观点和政治立场,如有侵犯你的权益请联系我们处理。
网友评论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网站立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