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00字范文,内容丰富有趣,生活中的好帮手!
900字范文 > 《星星离我们有多远》导读作文600字

《星星离我们有多远》导读作文600字

时间:2022-03-19 22:53:25

相关推荐

《星星离我们有多远》导读作文600字

无论在学习、工作或是生活中,作文的形式很常见,但是作文的注意事项有许多,你确定会写吗?以下是《星星离我们有多远》导读作文600字,欢迎大家分享。

第一篇

我是一个实打实的星空迷,星星对于我来说就是很奇妙,仿佛是带着时间的暧昧来的一样。

“这是一本很经典的书,作者把历代天文学家创造“量天尺”的过程娓娓道来,介绍了从近处我们所熟知的月亮到极远处的类星体的距离的量、估,包含了大量的天文知识和历史知识。文笔流畅,故事性强。”这是百度词条对这本书的评价。

那么,我问一个问题“星星,究竟离我们有多远?”别急着解答,我们慢慢来。

读完这本书,让我无意间想到了之前看到的一句话,具体记不清楚了,依稀记得说的点:你看到的星星的光,可能是带着时间的寓意来的,因为当你看到它发出的光亮时,在那个距地球不知多远的星体上,可能已经发出了几百,甚至几万年了。而这本《星星离我们有多远》也就像时间在对我们讲述着人类对太空的探索史一样。

“云母屏风烛影深,银河渐落晓星沉。嫦娥应悔偷灵药,碧海青天夜夜心。 ”也许是从小到大就听着嫦娥的故事长大,也或许是因为对月亮的欲望,一本书看下来,印象最深的却还是前面的内容,有没有一种可能,在以后人类对太空的探索中,慢慢的也会回到最开始的地方,最开始那个,令古人所向往的星球。

或许也是因为嫦娥故事的凄美,所以导致人类对月亮的好奇,才导致人类对月亮永无止境的探索。而月亮上面,到底有没有雪白的玉兔在捣着药,到底有没有嫦娥站在桂树下看着我们,到底有没有传说中那个令人向往的玉寒宫,这都还是个迷,都还等着我们这一代人去继续探索。

在古代,就有过“疑是银河落九天”的幻想,可见星星从古至终都以这它耀眼的光辉和遥不可及的距离吸引着人们,向它靠近,向它迈出那关键的一步。

“纤云弄巧,飞星传恨,银汉迢迢暗渡。”每年七夕,我都会待在窗台前,守着牛郎织女星的相会,他们的故事很梦幻,梦幻到被烙印在星体上,甚至可以在黑夜的夜空中找到他们的梭子、扁担,或许这就是让他们在众多故事中脱颖而出,千古传唱的原因吧。

现在,让我们回到最开始最开始的问题,星星,究竟离我们有多远?没有准确的答案,可远可近,但即使是最近的比邻星,距我们也有着4.22光年的距离,所以说,星星还是遥不可及的,所以我们只能探索,不停的探索和追寻,以此来满足人类对星星的欲望。

或许,在几千年以后,人类到达月球只是一眨眼的功夫;或许,以后人类对太空的探索已经不仅仅是一个空间站的问题了。但是,我们现在应该要注意头顶的天空,是不是少了一些星星点缀的美丽?是的,因为环境的问题,星星对于城市来说,是一个更为陌生的事物,所以,辛苦忙碌的人们,适当的停下来,抬头看看天空中若隐若现的亮光,想想月亮上抱着玉兔的嫦娥,让节奏慢一点,让环境的污染,也停下来吧。

“远远地街灯明了,好像闪着无数的明星。天上的明星现了,好像点着无数的街灯……” 仰望星空,天阶夜色,多么令人陶醉神往呀!世上没有任何一副图景能像美丽的夜空一样灿烂迷人,没有任何一副照片能像天文望远镜拍摄的宇宙背景照片一样辉煌壮丽。

那么星星离我们多远呢?天上的星星其实相距非常遥远,如果一个跟头十万八千里的孙悟空要从地球翻到太阳上,也要翻2700多个跟头才行。牛郎、织女两星若真想相会,就是以光速行进,也要走上。天文学的研究,从古代的“地心说”到“日心说”,从认识银河系到探索河外星系,从使用光学望远镜到运用现代无线电技术,已经把人类的视野推向距地球100多亿光年的宇宙深处。天文知识是世上最迷人的知识,只要你稍有涉猎就会着迷。今天让我们一起走进《星星离我们有多远》,去探索天文学家如何兢兢业业,利用各种巧妙方法测量天体距离的历程。

第二篇

星星离我们有多远?除太阳之外,离我们最近的恒星是比邻星,距离我们约4.22光年(1光年约等于94 605亿千米)。即使是现代每秒1千米的高速飞机,大概也要飞行130万年。太阳系所在的银河系直径长达10万光年,而离银河系最近的星系大麦哲伦云距离我们有16万光年。至于那些更遥远的星系,则需要用10亿光年来计量。那是所有肉体永生都不可即的地方。星星既然遥不可及,我们为何还要一直遥望并追寻着它?

从古至今,便流传着牛郎与织女、星座与神话传说的种种故事。它们是距离产生的美,正如世界上几乎没有一个民族不对月亮抱有浓厚的感情。对于科学来说,感觉审美主要集中在第一步和最后一步,“想对他人有益,必须着手于细枝末节。大体不错是无赖、伪君子和马屁精的托词:因为艺术和科学只存在于组织精密的细节之中”。如果不知天体的确切距离,我们肉眼所能看到的只是它们的表观现象而远非实质。科学的意义在于事实的确定,提供使人信服和得以依赖的力量。

凭着这种科学精神和不自觉抬头仰望的本能,天文学家已经测量出近到月球、远至河外星系的各式各样天体的距离:从几十万千米直至几十亿光年。知识的果实就在眼前,我们如何克服习惯于数以百计的感官神经,以便毫不心虚地握住100亿光年的尺子?它远超日常经验,不真实的虚幻感又容易使人心生迟疑。正是依靠这本书,我们才能一步一个脚印地将它化为实感,而不是一步登天。

测量地球本身的大小是我们迈出的第一步。早在公元前240年左右,古希腊的埃拉托色尼就利用太阳偏角准确地测量出大地的尺寸。接下来是月亮,古希腊的阿里斯塔克在公元前3世纪就接受了挑战,不过直到近代天文学的兴起,法国天文学家拉卡伊和他的学生拉朗德于1752年在好望角和柏林同时观测月亮,运用三角测量法才测出与真实数值相近的结果。地球到太阳的距离不方便直接测得,天文学家便转向火星、金星和小行星。1672年,意大利天文学家卡西尼测出火星的距离,再运用开普勒第三定律推算出日地距离。至于测量其他恒星的距离,它是哥白尼时代之后3个世纪内所有天文学家的难题。直到19世纪初,得益于天文测量仪器的改进,德国天文学家贝塞尔才在1838年率先测出近邻恒星天鹅61星的距离。由于测量误差的存在,超过300光年的遥远恒星无法用三角视差法直接测得,人们便转向用恒星的亮度来间接测定。它的基本原理是进入人眼的亮度与光源离我们距离的平方成反比,加上20世纪初对恒星光谱分类的研究成果,天文学家发现了恒星表面温度与发光能力相关的“赫罗图”,从而用“分光视差法”测出了距离我们上万光年的恒星。当天体的距离远达30万光年以上,由于恒星光线太暗而难以拍摄光谱时,天文学家又发现了新星、超新星和变星的亮度规律,利用“造父变星”的“周光关系”可以测出1 500万光年的星际距离,而超新星的测距达到50亿光年左右。再后来,星系的普遍“红移”又送来了100亿光年的巨尺。虽然“距离”一直都充满挑战,因我们的脚步从未停下,沿途留下的许多里程碑式的足迹。

这本书的主旨在于介绍测量天体的各种方法。在方法论层面,天体测量可分为直接测量和间接测量。“视差”是直接测量的基本原理,它依据于确切的基线与两点视线所构成的三角关系,能准确计算出较近恒星的距离,观测的角度需要远大于误差级别。“数理统计”是间接测量的基本原理,它依据于各种天体类型亮度的共性规律以及亮度与距离的关系,推理估算出较远恒星的距离,需要大量样本的累积。

当我们心怀“天尺”踏上星际旅程之后,就拥有了一种全新的宇宙世界观。肉眼所能看到的满天繁星实质上只有6 000多颗,透过望远镜,才发现那只是冰山一角。星空亘古不变的静止假象随着恒星的自行变幻出新的图景,星星不仅离我们有远有近,它们的种类也各不相同,有白矮星、主序星、巨星等不同年龄阶段的天体,也有双星、三合星、四合星等不同组合的天体。地球不是宇宙中心,太阳不是,透镜状的银河系也不是。我们的脑洞随着宇宙的膨胀而不断扩容,内心的“小宇宙”充满了实景和实感。

在茫茫黑夜中,闪烁的灯火很暖人心,而星星就是一盏盏不灭的天灯。它那看似微弱摇曳的“烛火”,在不停地传递光的希望。在黑暗的路途上,星星是心灵的陪伴,指引着我们不断向前。

本内容不代表本网观点和政治立场,如有侵犯你的权益请联系我们处理。
网友评论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网站立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