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00字范文,内容丰富有趣,生活中的好帮手!
900字范文 > 是怎么造出来的 – CSS – 前端 css如何用svg

是怎么造出来的 – CSS – 前端 css如何用svg

时间:2021-01-13 15:34:54

相关推荐

是怎么造出来的 – CSS – 前端 css如何用svg

图-4轰炸机也被称为“B-29斯基”,从名字都能看出来,它与美国轰炸机B-29有着几分渊源。

其实图-4就是B-29轰炸机的山寨仿制品,苏联人在获得了B-29机体后,对其进行了逆向研究,最后通过图波列夫设计局制造出了自己的图-4远程轰炸机,为此苏联甚至放弃了原有的轰炸机发展计划——缴获的B-29比他们原方案更先进。

B-29是美国波音公司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中研发的高空远程轰炸机,浓缩了当时最先进的航空技术,因为飞得高、飞得远、载弹大,机身布满刺猬一样的炮火, 波音公司宣称B-29是“不需要护航的轰炸机”,因为B-29组成的编队足以让来袭战斗机吃瘪。

上图.轰炸长崎的B-29“博克之车”号,它投掷了“胖子”原子弹

实际上B-29也的确不负众望,在轰炸日本的过程中,日军战机很难有效对B-29进行拦截,反倒被B-29编队如林的炮火干掉不少。再加上美国人为B-29装备了耗费巨资的“诺顿瞄准器”,使这种轰炸机即便高空投弹,也能获得远超同时代机种的命中效率,广岛、长崎的原子弹就是B-29投掷的。

上图.投弹中的B-29机群

B-29轰炸机从1943年开始服役,美军在二战中疯狂制造这种轰炸机,政府订单数量达到了5000架之多,至1945年9月停产,仅两年就生产了近4000架,这些轰炸机构成了密密麻麻的远程轰炸机群,将轴心国势力轰炸得一塌糊涂,逼得他们只能拼命研发截击机救命。

1944年7月29日,美国陆军上尉霍华德.R.贾雷尔(Howard R. Jarrel)的B-29机组在中国执行对日轰炸任务,目标是摧毁辽宁鞍山的日本“昭和制钢所”。(注:这家企业是鞍钢的前身,1943年时已经具备了年产铁130万吨,钢84.3万吨、钢材49.5万吨的能力,极大的支持了日本法西斯的战争能力。)

贾雷尔上尉驾驶的是一架B-29-5-BW型轰炸机,序列号42-6256,绰号“邋遢流浪汉”(Ramp Tramp 也译作斜坡流浪汉、不刮胡子的糙汉)。

7月29日天气晴朗,能见度也相当好,仅20000英尺处有薄薄云层,但“邋遢流浪汉”号执行任务之后便失去了联系。最后一次见到他们是在满洲开平上空,状态似乎不是很好,但没有明显的引擎、机翼伤情。

“邋遢流浪汉”号之后没有降落在成都机场,因此美国陆军将之定义为“失踪”,这种情况当年比比皆是,许多轰炸机经常会坠毁在半途。

贾雷尔机组选择了迫降苏联,他们的飞机受到了高炮的打击,有成员伤亡,机体也受到了损伤,有台发动机失灵了,还泄露了不少燃料。为了活命,机组决定直飞盟国苏联,飞机飞往成都需要2000多公里,而从鞍山到符拉迪沃斯托克却只需要750公里,一路向东找到太平洋即可。

这项决定拯救了机组成员,他们成功降落在海参崴的Tcentral’naya uglovaya机场,但他们却被苏联海军扣留了。苏方的理由是:美苏虽然是对抗德国法西斯的盟友,但这架飞机是轰炸日本时迫降的,鉴于日苏之间签有《日苏中立条约》,为了不造成苏方的被动……那就不好意思了。

“邋遢流浪汉”号的机组成员们便这样被苏军给控制了下来,直到几个月后才得以释放,而序列号42-6256的B-29轰炸机则被苏联永久扣留。苏联人当时正在计划研制新型大型轰炸机,他们曾希望美国从《租借法案》中提供B-29机型,但美国人拒绝了。这架从天而降的B-29无异于打瞌睡送枕头,令人喜出望外。

这还没完,随着美军对日轰炸力度的加强,越来越多的B-29轰炸机被日军击伤,结果又又两架美军B-29落到了苏联手中。

1944年8月20日,一架从成都起飞的B-29A-1-BN(序列号42-93829 绰号“凯特·包马特 Cait Paomat)在机长罗杰 · 麦格林(R McGlynn)指挥下,执行轰炸北九州八幡市工业区任务。战斗中机体受损非常严重,他们硬撑着飞离了日本,一头闯入苏联境内,飞机坠毁在哈巴罗夫斯克以东的希霍特-阿林山脉(其实就是兴安岭的部分,和哈巴罗夫斯克一样曾经是中国领土),机组人员跳伞逃生,苏军搜寻到幸存者后将他们按例扣留,飞机残骸当然也笑纳了。

上图.阿诺德将军号B-29轰炸机

1944年11月10-11日,一架B-29(序列号 42-6365 绰号 阿诺德将军号 General H.H. Arnold Special)在对日本大村市的突击中受损——它被雷给劈了,仪表变得一团糟,为了不迷航,机长韦斯顿·普莱斯上尉只得让穿越日本海峡飞往苏联。

上图.顶好号B-29轰炸机

11月21日,绰号“顶好”(Ding Hao),序列号为 42-6358的B-29被日本战斗机追逐,被打坏一台引擎后,机长威廉·米基上尉也选择了飞往苏联的逃生之路,实际上他们没多久就遇到了苏联空军,然后被几架战斗机押往海参崴。

(注:“顶好”号的副驾驶约翰K.“杰克”谢弗在回忆录中描写了相当多的细节,这架B-29有个中文名,是因为基地附近的中国人见到美国飞行员都会竖大拇指,嘴里说着“顶好!顶好!”因此美军将这个发音作为了机名。“顶好”号曾经在西部山区执行过8次战斗任务和9次驼峰任务,经验相当丰富。今天已经找不到B-29“顶好”的清晰图像,但相当迷恋这个字的二战美军在战斗机上也写上了“DINGHAO”!)

这些飞机统统被苏联扣留,仅几个月的时间,苏军手中就得到了3架完好的B-29轰炸机和1架残骸;死亡的飞行员被苏军安葬,活着的人则在“配合”一段时间后,于1945年1月安排“逃生”。苏方为了不公开得罪日本,让4个机组的飞行员们全“逃”到了伊朗德黑兰,实际上等于交给了英国人。

上图.被扣在苏联的“顶好”号

被扣下的轰炸机们当然是回不去了,太平洋舰队将一架B-29送往沃罗涅日州罗曼诺夫卡,此地有专门的35独立远程轰炸机中队负责飞行测试。值得一提的是,这个中队还有一架美军B-25轰炸机,这是1942年“杜立特空袭”后迫降苏联的,因此35轰炸机中队很熟悉美国飞机,他们短时间就掌握了B-29的飞行方法,试飞员谢苗上校很快就将它捣鼓上了天。

苏联飞行员一直到同年6月都在测试B-29的飞行,他们需要尽可能的掌握飞机的操纵方法和飞行数据,然而能帮助他们的只有飞机里留下的文件,试飞员与专家们必须依靠手头的俄-英字典去半猜半蒙的了解飞机。最终,三架B-29被苏联飞行员飞到了莫斯科,停留在65海航团的驻地机场。

实际上1945年8月29日美军还有架B-29“野猪”号在执行对朝鲜半岛空投补给任务时,被苏军战斗机误伤击伤,机组人员随后跳伞,机长驾着飞机降落咸镜南道首府咸兴,但苏军这次可能觉得理亏,没有贪墨残骸,而是将之交还给了美军,二战已于8月15日结束。

这时候落在苏军手中的3架美国轰炸机都被部队瓜分了,“邋遢流浪汉”号甚至连美国人绘制的卡通画都没取掉,只是绘上了苏联红星而已;据说这是因为苏联人很喜欢这幅画,舍不得涂掉。还有种说法是苏联人当时生产不出对应的航空铝合金,因此不愿冒着破坏蒙皮的风险做多余的事。

记录显示“邋遢流浪汉”被谢苗机组转交给890飞行团的尤先科机组使用,但作战记录不详,它们估计处于冻结状态。因为1945年5月时,苏联航空大师米亚西舍夫已经注意到了这些美国飞机,他向斯大林建议“复制B-29”,这项建议通过航空工业委员会被递送上去,然后引起了贝利亚的兴趣。

贝利亚1941年以后已经不敢再过多插手内务整治,但他通过对苏联工业、科技研发的管控依然把持着大权,这位二号人物把B-29的研发转给了自己控制下的图波列夫班组之中,并给予了“产品-R”的秘密代号;图波列夫是总工,而贝利亚自己则作为项目的总监。(注:贝利亚曾经把图波列夫从内务部大牢里捞出来,研发出了鼎鼎大名的图-2轰炸机)

上图.据说这是被扣押的 42-6358“顶好”,苏联人留用了编号

就这样,B-29轰炸机成为苏联的正式研发项目,贝利亚为了让项目更加隐秘,直接取消了之前图波列夫正在酝酿的大轰炸机计划,将“产品-R”计划命名为“B-4”,以掩人耳目。

不过按照斯大林的意思,美国既然有这么好的轰炸机,那么完全可以通过《租借法案》提供给苏联,也省得就靠那3架半战机进行复制。此前苏联在1943年打听到“美国正在研究新型轰炸机”时曾经尝试索取过援助,但美方拒绝了。

1945年时,美国已经生产了几千架B-29轰炸机,苏方认为以“轰炸日本”要来几架不成问题,他们在5月28日要求美方提供120架B-29,结果美国人依旧毫不留情的“免谈”了。

在斯大林看来这是纯粹的打脸行为,苏联人整个二战时都没有真正先进的大型轰炸机,只能靠技术落后的Pe-8撑场子,既然美国不给面子,那么苏联人必须搞出自己的重型轰炸机。由此,贝利亚得到了最高指示的支持,蓝帽子绿灯愈发闪亮,苏联开始了轰轰烈烈的“山寨B-29”项目。

上图.被拆卸的6365阿诺德将军号

逆向测绘B-29是苏联二战末期最大型的一场航空研发工程。当时的苏联虽然有着一大批天才级的航空设计师,却限于发展短板,在绝对的领先技术方面落后于人。通过研发B-29,将让苏联航空短时间就踏上新台阶。

按照斯大林的指示,B-29轰炸机每个部件都被很小心的绘图、拍照后分解,测绘组的工程师们围拢在房间里热火朝天的进行研究;所有的东西都被编号和贴标签,然后按照苏联人的习惯进行理论归纳,继而被放到设计组那儿进行试制;工厂和部队的高级技工都被征召,以临阵加工特殊的零部件。

苏联人完全分解了一架B-29,另外两架一个被作为对照参考,一架被用于飞行试验,他们绘制了40万张草图,复制了10万个零部件。

最大的难度在于公差的区别和苏联落后的制造技术,前者通过逆向测绘和原理替代可以解决,后者则令整个苏联航空界压力重重,B-29的10万个零部件几乎对所有人来说都是从未见过的新产品,即便1:1的克隆,其工艺、材料也是难上之难。所幸5月8日德国已经投降,苏联有更好的条件进行研究了。

苏联人在短时间就取得了突破,图波列夫等大师重新按照苏联思维进行了工艺改进,“山寨B-29”项目越往后推进,就越变得不像B-29,他们采取了“部分分歧,整体配合”的方针,因为苏军高层不愿从美国进口零部件,这在他们看来是危险的行为,B-4必须全部为苏联制造,这也是斯大林同志的指示。

于是“B-29山寨计划”几乎成了一场盗版工艺大会,苏联人甚至没有再去搞技术验证和原型机试飞,反正气动与美机一模一样,发动机也用的是当年引进的美国技术加测绘涡轮,结构都是图波列夫重新设计的,除了电台是美国货外,其它零件全是苏联工厂靠军令状憋出来的精品,飞机如果摔了,是哪个的问题就杀哪个的头。

1946年,被命名为“图-4”的“B-29斯基”就这样直接上线生产了,至1947年春,喀山的飞机制造厂完成了第一架图-4的下线,5月份飞机进行了成功的试飞并完成了转场飞行。

与此同时,喀山飞机制造厂迅速的完善了工艺,当年就生产出了15架图-4,其中2架出厂试飞时坠毁,3架参加了8月份的阅兵,苏联远程航空兵司令亚历山大·叶夫根尼耶维奇·戈洛瓦诺夫就坐在其中一架上。美国人看到这些飞机后的反应是:“嘿!瞧啊,苏联人终于学会开那些被扣下的B-29了。”

上图.图-4轰炸机后来进入中国,一直用到80年代

它们与B-29如此相像,以至于当年试飞B-29的飞行员坐上图-4时笑称:“偶以前爬B-29的座位,被风扇撞了头,现在爬图-4又被那东西撞了,噢……一个上面写着英文,一个写的是俄文”。

本内容不代表本网观点和政治立场,如有侵犯你的权益请联系我们处理。
网友评论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网站立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