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00字范文,内容丰富有趣,生活中的好帮手!
900字范文 > 一种建筑智能调控消防灭火装置的制作方法

一种建筑智能调控消防灭火装置的制作方法

时间:2019-07-19 08:04:08

相关推荐

一种建筑智能调控消防灭火装置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建筑灭火装置技术领域,具体为一种建筑智能调控消防灭火装置。

背景技术:

现城市高层建筑大规模居住区越来越多,人口密集程度也在逐渐增加,在城市有限的空间内,楼层之间的间距也在逐渐减小,因此,建筑物消防设施也尤为重要。现如今,大多数高层建筑中,每层楼都会配备有一组消防栓,以防火情发生后,及时扑灭大火,但是,现有的消防栓灭火能力有限,且灭火器的容量较小,当大规模火情出现后,不能够及时扑灭火灾,往往会造成巨大的财产安全损失,为此,本实用新型提出一种建筑智能调控消防灭火装置用于解决上述问题。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建筑智能调控消防灭火装置,以解决上述背景技术中提出的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建筑智能调控消防灭火装置,包括推车,所述推车的顶端一侧设有贮罐,推车的顶端另一侧设有下支撑管,所述下支撑管垂直于推车的顶端表面,下支撑管的内部套嵌有上支撑管,下支撑管的内部底端固定安装气缸,且气缸的活塞杆顶端竖直向上并法兰连接在上支撑管的底端上,所述上支撑管的顶端铰接设有过渡箱,所述过渡箱为圆弧状中空结构,其外侧面等距设有喷射管,其内侧面上贯穿设有第一进料口,其顶端倾斜设有把手,且所述喷射管的数量不少于五个,所述第一进料口与过渡箱为一体成型结构,所述贮罐的顶端一侧设有第二进料口,贮罐的顶端另一侧设有出料口,所述出料口与第一进料口之间连接设有软管,所述软管的两端分别与出料口以及第一进料口固定连接,且软管的长度大于出料口与第一进料口的间距。

优选的,所述上支撑管的顶端两侧均设有弹性柱,所述弹性柱的上下两端分别铰接在过渡箱的底端以及上支撑管的顶端上,且弹性柱的自然长度等于过渡箱与上支撑管的间距。

优选的,所述过渡箱的外侧面上贯穿设有贯通管,所述贯通管的数量与喷射管的数量相同,且贯通管与过渡箱为一体成型结构,贯通管的内侧壁上均贴合设有密封圈。

优选的,所述喷射管均穿插在贯通管内部,且喷射管的外侧壁与密封圈的内侧壁紧密贴合,所述密封圈的内侧壁上开设有环形凹槽,所述喷射管的外侧沿圆周方向设有鼓包,所述鼓包为环状结构,其数量与环形凹槽的数量相等,且各鼓包均嵌入在各环形凹槽中。

优选的,所述贯通管的内外两端分别位于过渡箱的内外两侧,且贯通管的外端上设有加固圈,所述加固圈为圆柱形管状结构,其外径以及内径分别小于贯通管的外径以及内径,且加固圈的内侧壁与喷射管的外侧壁紧密贴合,二者固定连接。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

1、本实用通过贮罐来存贮干冰或干粉等灭火物质,并在推车的前端设置有过渡箱以及喷射管结构,其中喷射管数量众多,且呈发散状分布,相比传统技术,本实用可大大提高灭火能力以及灭火持续时间,及时扑灭火灾;

2、本实用通过下支撑管以及上支撑管来升降过渡箱,且过渡箱自身可围绕上支撑管的顶端旋转,以此调整喷射角度,用户通过手握把手即可轻松转动,结构简单,操作方便。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喷射管结构俯视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a处结构放大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b处结构放大示意图。

图中:1推车、2贮罐、3下支撑管、4上支撑管、5气缸、6过渡箱、7喷射管、8第一进料口、9弹性片、10把手、11第二进料口、12出料口、13软管、14贯通管、15密封圈、16鼓包。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请参阅图1-4,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技术方案:一种建筑智能调控消防灭火装置,包括推车1,推车1的顶端一侧设有贮罐2,推车1的顶端另一侧设有下支撑管3,下支撑管3垂直于推车1的顶端表面,下支撑管3的内部套嵌有上支撑管4,下支撑管3的内部底端固定安装气缸5,且气缸5的活塞杆顶端竖直向上并法兰连接在上支撑管4的底端上,上支撑管4的顶端铰接设有过渡箱6,过渡箱6为圆弧状中空结构,其外侧面等距设有喷射管7,其内侧面上贯穿设有第一进料口8,其顶端倾斜设有把手10,且喷射管7的数量不少于五个,第一进料口8与过渡箱6为一体成型结构,贮罐2的顶端一侧设有第二进料口11,贮罐2的顶端另一侧设有出料口12,出料口12与第一进料口8之间连接设有软管13,软管13的两端分别与出料口12以及第一进料口8固定连接,且软管13的长度大于出料口12与第一进料口8的间距;下支撑管3与贮罐2均固定安装在推车1的顶端,贮罐2的顶端两侧分别设置有第二进料口11与出料口12,其中第二进料口11用于向贮罐2内部添加灭火材料,出料口12用于输出灭火材料,且出料口12上设置有旋转阀,用于启闭以及调整流量大小。

上支撑管4的顶端两侧均设有弹性柱9,弹性柱9的上下两端分别铰接在过渡箱6的底端以及上支撑管4的顶端上,且弹性柱9的自然长度等于过渡箱6与上支撑管4的间距;弹性柱9为弹性材料制成,如硬橡胶材质,如图3中所示,此时两弹性柱9均处于自然长度状态,喷射管7保持水平状态。

过渡箱6的外侧面上贯穿设有贯通管14,贯通管14的数量与喷射管7的数量相同,且贯通管14与过渡箱6为一体成型结构,贯通管14的内侧壁上均贴合设有密封圈15;贯通管14以及密封圈15均为圆柱形管道结构,且密封圈15为弹性材料制成,其外圈与贯通管14的内圈通过胶水粘贴连接,密封圈15的长度与贯通管14的长度相同。

喷射管7均穿插在贯通管14内部,且喷射管7的外侧壁与密封圈15的内侧壁紧密贴合,密封圈15的内侧壁上开设有环形凹槽,喷射管7的外侧沿圆周方向设有鼓包16,鼓包16为环状结构,其数量与环形凹槽的数量相等,且各鼓包16均嵌入在各环形凹槽中;鼓包16与喷射管7为一体成型结构,且鼓包16与环形凹槽均为环状结构,二者尺寸相同,即当鼓包16嵌入到环形凹槽中后,可以保持过渡箱6的密封状态。

贯通管14的内外两端分别位于过渡箱7的内外两侧,且贯通管14的外端上设有加固圈,加固圈为圆柱形管状结构,其外径以及内径分别小于贯通管14的外径以及内径,且加固圈14的内侧壁与喷射管7的外侧壁紧密贴合,二者固定连接;加固圈与贯通管14为一体成型结构,加固圈的内圈直径与喷射管7的外侧直径相同,且加固圈的内侧涂有胶水,二者紧密连接。

工作原理:本实用新型使用时,打开出料口12上的阀门,贮罐2内的灭火物质经出料口12、软管13流向过渡箱6内,并最终从喷射管7中射出,用于灭火。其中上支撑管4套嵌在下支撑管3内,利用下支撑管3内的气缸5可推动上支撑管4,以此调整过渡箱6的高度。用户手握把手10转动,使过渡箱6围绕上支撑管4的顶端旋转,用于调整过渡箱6的角度以及喷射管7的喷射角度,便于用户灭火。过渡箱6的前侧面设置有多根喷射管7,且各喷射管7呈发散状分布,有利于扩大灭火范围,有效降低火情蔓延,整体结构简单,操作方便。

尽管已经示出和描述了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理解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的原理和精神的情况下可以对这些实施例进行多种变化、修改、替换和变型,本实用新型的范围由所附权利要求及其等同物限定。

技术特征:

1.一种建筑智能调控消防灭火装置,包括推车(1),其特征在于:所述推车(1)的顶端一侧设有贮罐(2),推车(1)的顶端另一侧设有下支撑管(3),所述下支撑管(3)垂直于推车(1)的顶端表面,下支撑管(3)的内部套嵌有上支撑管(4),下支撑管(3)的内部底端固定安装气缸(5),且气缸(5)的活塞杆顶端竖直向上并法兰连接在上支撑管(4)的底端上,所述上支撑管(4)的顶端铰接设有过渡箱(6),所述过渡箱(6)为圆弧状中空结构,其外侧面等距设有喷射管(7),其内侧面上贯穿设有第一进料口(8),其顶端倾斜设有把手(10),且所述喷射管(7)的数量不少于五个,所述第一进料口(8)与过渡箱(6)为一体成型结构,所述贮罐(2)的顶端一侧设有第二进料口(11),贮罐(2)的顶端另一侧设有出料口(12),所述出料口(12)与第一进料口(8)之间连接设有软管(13),所述软管(13)的两端分别与出料口(12)以及第一进料口(8)固定连接,且软管(13)的长度大于出料口(12)与第一进料口(8)的间距。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建筑智能调控消防灭火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上支撑管(4)的顶端两侧均设有弹性柱(9),所述弹性柱(9)的上下两端分别铰接在过渡箱(6)的底端以及上支撑管(4)的顶端上,且弹性柱(9)的自然长度等于过渡箱(6)与上支撑管(4)的间距。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建筑智能调控消防灭火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过渡箱(6)的外侧面上贯穿设有贯通管(14),所述贯通管(14)的数量与喷射管(7)的数量相同,且贯通管(14)与过渡箱(6)为一体成型结构,贯通管(14)的内侧壁上均贴合设有密封圈(15)。

4.根据权利要求1和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建筑智能调控消防灭火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喷射管(7)均穿插在贯通管(14)内部,且喷射管(7)的外侧壁与密封圈(15)的内侧壁紧密贴合,所述密封圈(15)的内侧壁上开设有环形凹槽,所述喷射管(7)的外侧沿圆周方向设有鼓包(16),所述鼓包(16)为环状结构,其数量与环形凹槽的数量相等,且各鼓包(16)均嵌入在各环形凹槽中。

5.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建筑智能调控消防灭火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贯通管(14)的内外两端分别位于过渡箱(6)的内外两侧,且贯通管(14)的外端上设有加固圈,所述加固圈为圆柱形管状结构,其外径以及内径分别小于贯通管(14)的外径以及内径,且加固圈的内侧壁与喷射管(7)的外侧壁紧密贴合,二者固定连接。

技术总结

本实用新型涉及灭火装置技术领域,具体为一种建筑智能调控消防灭火装置,包括推车,推车的顶端一侧设有贮罐,推车的顶端另一侧设有下支撑管,下支撑管垂直于推车的顶端表面,下支撑管的内部套嵌有上支撑管,下支撑管的内部底端固定安装气缸,且气缸的活塞杆顶端竖直向上并法兰连接在上支撑管的底端上,上支撑管的顶端铰接设有过渡箱,过渡箱为圆弧状中空结构,其外侧面等距设有喷射管,有益效果为:本实用通过贮罐来存贮干冰或干粉等灭火物质,并在推车的前端设置有过渡箱以及喷射管结构,其中喷射管数量众多,且呈发散状分布,相比传统技术,本实用可大大提高灭火能力以及灭火持续时间,及时扑灭火灾。

技术研发人员:张婷云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张婷云

技术研发日:.03.10

技术公布日:.02.28

本内容不代表本网观点和政治立场,如有侵犯你的权益请联系我们处理。
网友评论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网站立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