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00字范文,内容丰富有趣,生活中的好帮手!
900字范文 > 原来汉初三杰的张良并非是我们所想的那样忠心仁厚 看完这篇文章这才知道他原来是八面

原来汉初三杰的张良并非是我们所想的那样忠心仁厚 看完这篇文章这才知道他原来是八面

时间:2018-08-21 02:55:52

相关推荐

原来汉初三杰的张良并非是我们所想的那样忠心仁厚 看完这篇文章这才知道他原来是八面

【来源】史记中的尔虞我诈

在历史上对于张良的评价是非常高的,从刘邦说的话就会知道张良在刘邦心中的地位是如此的高:“夫运筹策帷帐之中,决胜於千里之外,吾不如子房。”足以见得张良在汉高祖集团的重要性,为刘邦出谋划策,排忧减虑,从表面上看是非常忠心仁厚的,处处为刘邦着想,处处为汉高祖集团着想,但是从司马迁的史记中,如果我们仔细看,那些若隐若现的细节,可以发现张良并非是忠心仁厚之人,而是八面玲容之辈。下面不妨为大家分析分析,张良的所作所为。

先说说张良这个人的身世吧,他的祖上做了五世韩王的相国:“大父开地,相韩昭侯、宣惠王、襄哀王。父平,相釐王、悼惠王。”等到他父亲死了二十年之后,秦国灭了韩国:“悼惠王二十三年,平卒。卒二十岁,秦灭韩。”当时的张良年纪很轻,韩国灭亡可以说在他心里留下了不可磨灭的阴影,世代作为韩国的相国,他的家族可以说为韩国付出了很多心血,他不甘心,所以他立志要为韩国复仇,要复国:“韩破,良家僮三百人,弟死不葬,悉以家财求客刺秦王,为韩报仇,以大父、父五世相韩故。”他兄弟死了,他却不拿钱来葬他,只为省钱寻找刺客,可以说明他复仇,复国的坚定决心。从博浪沙刺秦王:“秦皇帝东游,良与客狙击秦皇帝博浪沙中,误中副车。”可以看出张良为韩国复仇的心切。

以上都是张良的家庭背景,也可以说就是这样的家庭背景,使得张良成为了一个八面玲容的人。先来看张良刺秦王失败之后做的事情:“良曰:“沛公殆天授。”故遂从之,不去见景驹。”这里我们可以看到,张良跟了刘邦。后来,当项梁立了楚怀王,张良就跑来和项梁说了:“良乃说项梁曰:君已立楚後,而韩诸公子横阳君成贤,可立为王,益树党。”之后,张良就奉项梁的命去找韩王,并且攻下韩国土地:“项梁使良求韩成,立以为韩王。以良为韩申徒,与韩王将千馀人西略韩地,得数城,秦辄复取之,往来为游兵颍川。”既然张良之前说刘邦有天命,要跟随刘邦,之后为何主动向项梁提出复国的请求并且借机离开刘邦呢?这是无疑就是前后矛盾的,所以可以看出,张良辅佐刘邦并非是其真心,他的所作所为都是以复国为前提的,之后的事情就可以说明,谁对张良复国有利,张良就会附和谁!

而更加有趣的就是在刘邦打入咸阳,而后即将开始的鸿门宴了,鸿门宴的具体内幕,之前我已经写了一篇关于此的文章,这里就不多说了。在鸿门宴中,扮演重要角色的,无疑就是张良了。为何这么说呢,首先我们来看,项伯来找张良真正原因是什么呢,并非是有啥交情,难道交情比泄露机密更加重要吗,况且这个交情只有张良自己知道,有没有也是他张良说了算的。说交情只是给刘邦听的,想让刘邦对张良自己放心,而自己可以更好的来帮助项羽。其实很好理解,第一:那就是张良此时是刘邦的客人,还不是从属:“张良曰:臣为韩王送沛公。”这就是张良是韩王送给刘邦的,并非真正的从属关系,而这样的第三方的人物,就非常适合调解楚汉两军的矛盾,换做是其他人,樊哙,卢绾,曹参等刘邦属下,也许有些话就不方便说或者不敢说。第二:张良既然是刘邦的客人,是楚汉军队的局外人,那么,项伯去见他,也就没有太大的风险,不用担心自己被扣留或杀害。以上两点才是项伯去找张良的原因。而我们也可以看到,在刘邦集团中,此时的张良也是没有被重用,首先刘邦入关中之后,让人把手函谷关,张良竟然不知道;其次刘邦在逃离鸿门宴之前,要送啥礼物,张良也不知道,从中我们也看的出,刘邦也是把张良当做外人看待,并没有把张良带入机密权力的核心圈。

那问题又来了,项伯去找张良干嘛呢?此时的张良,我们完全可以猜测,他们两个人是在做了一笔交易。项羽灭了秦国,势力格局将会改变,一心复仇与复国的张良被项羽集团看出了弱点,项伯利用这一点,答应张良,在张良帮助项羽让刘邦主动放弃称王之后,项羽会重新分配天下势力,不仅给韩国复国,还给韩国有利条件。面对这样的筹码,张良完全有理由接受,并且帮助项羽说服刘邦,让他放弃称王关中。所以之后,项伯与张良两个人连唬带吓,硬是给刘邦吓住了,还让刘邦亲自赶往鸿门宴谢罪。

在鸿门宴上,项羽和刘邦很可能交换了关于把刘邦分封在哪里的问题,而且双方在是否把汉中地分封给刘邦的问题上出现了僵局场面,此时,范增看到这场面,于是让项庄来舞剑,以此来震慑刘邦,而后项伯开始了他红脸的扮演,张良意识到了场面的紧张性,于是就出去请了樊哙,樊哙进来之后:“樊哙曰:“臣死且不避,卮酒安足辞!夫秦王有虎狼之心,杀人如不能举,刑人如恐不胜,天下皆叛之。怀王与诸将约曰‘先破秦入咸阳者王之’。今沛公先破秦入咸阳,豪毛不敢有所近,封闭宫室,还军霸上,以待大王来。故遣将守关者,备他盗出入与非常也。劳苦而功高如此,未有封侯之赏,而听细说,欲诛有功之人。此亡秦之续耳,窃为大王不取也。””就说了一大段大道理,试问一个如此大大咧咧的屠狗者,哪里来的这一大段好口才,无疑就是张良在外出的时候教他说的(而且樊哙这人也特别听张良的话:“樊哙谏沛公出舍,沛公不听。良曰:“夫秦为无道,故沛公得至此。夫为天下除残贼,宜缟素为资。今始入秦,即安其乐,此所谓‘助桀为虐’。且‘忠言逆耳利於行,毒药苦口利於病’,原沛公听樊哙言。”沛公乃还军霸上。”这里樊哙劝谏刘邦不要在秦宫享受,刘邦不听,之后,好巧,张良就出现在樊哙后面,替樊哙补充了其意思,这里也可以看出张良教樊哙说出了这个道理。所以可以看出,樊哙是很听张良话的)。在听到樊哙说出这一段道理之后,范增就敏锐的意识到了,这是张良想告诉项羽,这件事情还是由他张良解决吧,所以樊哙进来只是张良的一个抽象传话筒,范增知道这一点,所以项羽集团并没有为难樊哙。

在外面,张良很有可能和刘邦说,让刘邦先走,汉中这一块土地由他来解决。当刘邦跑走之后,刘邦就让张良留下来给自己送礼物,并且解释为何出逃,在这里试问,难道刘邦不关心张良的死活吗,不是的,因为刘邦也知道,张良的位置是特殊的,不是樊哙这些人可以比的,所以他认为项羽集团不会为难张良。当张良重新走进项羽面前的时候,大家的表现是什么呢,当然是大家都哈哈大笑,因为刘邦的逃走意味着项羽的目的已经达成,刘邦向项羽送礼物意味着刘邦已经放弃称王并且是否给汉中这个主动权也已经拿到了。那史记中记载范增的砸碎礼物是怎么一回事呢?完全可能是张良回去向刘邦汇报时候说的谎话了,以此来震慑刘邦,来达到自己之前和项羽之间的约定。

那张良又是如何解决刘邦与项羽之间的事情的呢?汉中这块土地又是如何解决的呢?这于是关系到项羽集团的权谋问题了,俗话说越想得到的东西就越不让你轻易得到,这样你才会听我话。汉中这土地就是这样,刘邦要汉中,我哪里就会让你轻易得到,你得到你就得付出代价,这代价就是烧掉栈道:“汉王之国,良送至襃中,遣良归韩。良因说汉王曰:“王何不烧绝所过栈道,示天下无还心,以固项王意。””这里从表面上看,是张良为刘邦好,其实不然,烧了栈道,好是好,但是也真的断了回去之路,而之后刘邦找到的那条通往关中的道路也并非是张良告诉刘邦的。张良走了之后,为何还要去项羽那里和项羽说此事:“良说项王曰:“汉王烧绝栈道,无还心矣。””试问,项羽密探难道还不知道刘邦烧栈道,还需要你张良说吗,这无非就是向项羽献媚罢了。之后张良还向项羽汇报了齐王造反:“乃以齐王田荣反,书告项王。”张良这么做,无非就是要取得项羽的信任,让项羽放韩王回来:“良至韩,韩王成以良从汉王故,项王不遣成之国,从与俱东。”而此时的项羽把韩王扣押在自己身边,无非是想以此来制约张良的。可是张良也没有想到的是,刘邦集团尽然明修栈道暗度陈仓,夺取了关中,这让项羽和张良都大吃一惊,项羽发怒,因为听信张良才决心向东对齐国进行进攻的,今天我人在东边,西边的事情不可以解决,这都怪张良,于是就杀了韩王,张良见势不妙,就又逃回了刘邦身边:“项王竟不肯遣韩王,乃以为侯,又杀之彭城。良亡,间行归汉王,汉王亦已还定三秦矣。”也正是此事,张良才对复国失去了信心,之后才开始辅佐刘邦。

从张良遇到刘邦到张良逃回刘邦身边的这一段过程中,张良始终在玩人前一套人后又一套的手段,他所做的之前所做的一切,都是为了复国,所以这段时间,张良可以说是讨好任何一个对复国有利的人。

欢迎加入

原来汉初三杰的张良并非是我们所想的那样忠心仁厚 看完这篇文章这才知道他原来是八面玲

本内容不代表本网观点和政治立场,如有侵犯你的权益请联系我们处理。
网友评论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网站立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