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00字范文,内容丰富有趣,生活中的好帮手!
900字范文 > 小孩呕吐吃什么药 权威专家为你推荐

小孩呕吐吃什么药 权威专家为你推荐

时间:2018-07-16 02:40:08

相关推荐

小孩呕吐吃什么药 权威专家为你推荐

一、小孩呕吐吃什么药较好

①伤食呕吐:小儿胃小薄弱,若喂养不当,乳食过多,或进食过急,较大儿童因过食生冷油腻等不易消化食物,蓄积胃中,致中焦壅塞,以致胃不受纳,脾失健运,升降气机失调,其气上逆而呕吐。

主证:呕吐物多为酸臭乳块或不消化食物,不思乳食,口气臭秽,脘腹胀满,吐后觉舒,大便秘结或泻下酸臭,舌质红,苔厚腻,脉滑数有力。

治则:消食导滞、和胃降逆。

方剂:保和丸加减。

常用药:藿香、陈皮、焦三仙、砂仁、莱菔子、茯苓、连翘、半夏、生姜。便秘:加熟军。烦躁不安:加钩藤、珍珠母。腹痛:加木香、白芍、元胡。

②外感呕吐:因护理不当,感受外邪,伤及胃肠,胃失和降而发生呕吐。

A.风热呕吐:

主证:卒然呕吐,其呕吐物酸臭不化,伴流涕、喷嚏、恶风发热、头身不适,口干而渴,咽红肿痛、舌淡红、苔淡黄,脉滑数。

治则:疏风解表、和胃降逆。

方剂:银翘散加减。

常用药:银花、连翘、豆豉、牛蒡子、薄荷、桔梗、芦根、半夏、生姜、竹茹。腹胀,大便酸臭:加焦三仙、木香。

B.暑湿呕吐:多见于夏季。

主证:恶心呕吐,发热无汗,头痛,鼻塞,身重困倦,胸闷,恶风寒或腹泻便溏;舌淡红,苔白腻或淡黄腻满布,脉滑数。

治则:清暑解表、和胃止吐。

方剂:藿香正气散加减。

常用药:藿香、佩兰、陈皮、滑石、茯苓、金银花、鱼腥草、半夏、生姜。高热:加生石膏、柴胡。

③胃热呕吐:临床表现为急性胃炎。

主证:呕吐频繁,食后不久即吐,吐物酸臭,口干口渴,喜冷饮,便秘,尿黄。舌红苔黄,脉滑数。

治则:清泻胃热、和胃止呕。

方剂:胃苓汤加减。

常用药:陈皮、半夏、茯苓、竹茹、厚朴、黄连、黄芩、焦三仙。发热重:加藿香、生石膏。湿重:加六一散。腹痛:加川楝子、木香、白芍、甘草。便秘:加熟军。

④胃寒呕吐:相当于有些慢性胃炎,病程较长。

主证:病起较缓,病程较长,食久方吐,或朝食暮吐,吐物清淡,不酸不臭,面色苍白,精神疲惫,四肢欠温,或腹痛绵绵,大便稀,小便清澈。舌淡苔白,脉细弱。

治则:温中散寒、和胃降逆。

方剂:丁萸理中汤加减。

常用药:党参、白术、干姜、甘草、丁香、吴茱萸、陈皮、半夏、茯苓。腹痛便溏、四肢欠温:加熟附子、高良姜、肉桂。

二、引起小儿呕吐的6种常见疾病

1.肠套迭

当小肠远端被套入小肠近端的管腔里,就会发生肠套迭现象。这种现象最容易发生在1岁以内的小儿中,特别是天气寒冷时。一旦发生肠套迭,小儿除了剧烈腹痛和哭闹外,还会伴有呕吐和低烧症状。

2.疝气

由于小婴儿的腹壁肌肉很薄弱,过多哭闹时会使腹腔里的组织从脐部突出于腹壁,形成脐疝;或是从男婴的腹股沟下降到阴囊里形成腹股沟疝。一旦肠管嵌入疝囊,小儿就会剧烈地腹痛和哭闹,并发生呕吐现象。

3.胃幽门狭窄

伴有呕吐症状的先天性疾病,最常见的就是胃幽门狭窄。少数婴儿天生胃幽门环肌肥厚,导致胃幽门管腔狭窄。随着婴儿的进食量增加,大量食糜积存在胃里,很难进入肠道,导致小儿进食后出现喷射状呕吐,一般在出生后1个月左右时发生呕吐。

4.胃肠炎

胃肠炎主要的症状是恶心、呕吐、腹泻、腹部疼痛等,有时还会伴发烧。它可以由多种原因引起,如饮食不周、吃了不洁食物、呼吸道病毒感染等。

5.上呼吸道感染

小儿被呼吸道病毒感染后,不仅出现呼吸道感染的一系列症状,而且还会呕吐。体质较弱的小儿被病毒感染后,抵抗力就会下降,包括胃肠道的抵抗力,加之病毒的毒素刺激作用,导致呕吐现象发生。

6.中耳炎

小儿由于通向中耳的咽鼓管短而直,加上躺卧时间较多,所以在上呼吸道感染时病毒容易由这个通道进入到中耳,引起中耳炎。要知道,耳部不仅只是个听觉器官,而且还与身体的平衡功能有关。当中耳发生炎症时,就会引起呕吐症状。

三、导致小儿呕吐原因有什么

呕吐是由于食管、胃或肠道呈逆蠕动,并伴有腹肌强力痉挛性收缩,迫使食管或胃内容物从口、鼻腔涌出。严重呕吐会导致患儿呈呼吸暂停的窒息状态,如呕吐物吸入,可发生肺部感染。反复呕吐会导致水、电解质紊乱。长期呕吐影响营养物质摄入,可致营养不良和维生素缺乏。有二种与呕吐近似的病态,往往被家长诉为“呕吐”,应注意鉴别。

①溢乳,这在婴儿非常常见,常在生后半年内发生,因小婴儿贲门松弛、下食道括约肌压力低下,或因喂奶方法不当,吃奶后少量奶汁反流至口腔,大多无需治疗,随年龄增长或改进喂养方法可以纠正或自愈。

②反刍,指刚吞进去的食物后腹肌、横膈和舌反复收缩运动,胃内容物反流至口腔、再咀嚼咽下,不伴恶心、无痛苦。很少见。

导致儿童呕吐的原因如下:

1.消化道器质性梗阻:小婴儿多为先天性消化道发育畸形(不同部位狭窄或闭锁),较大儿童则多为后天性肠扭转、套叠、梗阻。常伴其他梗阻症状:腹胀、血便、无大便等。

2.消化系统感染性疾病:胃炎、消化性溃疡、肠炎、阑尾炎、腹膜炎、胆囊炎胆石症、胰腺炎等。常伴腹痛、恶心、腹泻、腹胀。

3.消化道功能异常:各种全身性疾病和代谢异常。常伴发热、恶心、腹胀等。

4.神经系统疾病:不同原因发生颅内高压(脑炎、脑膜炎、颅内占位性病变),引起中枢性呕吐,喷射性不伴恶心,而有其他神经系统症状体征(头痛、嗜睡、昏迷、惊厥)。

5.小脑或前庭功能异常:随体位而变动,伴共济失调、眩晕、步态不稳等。

6.中毒:毒物中毒或食物中毒可表现为呕吐,起病急。

7.再发性呕吐:又名周期性呕吐,发病多在学龄前期和学龄期(3-10岁),突然发作性呕吐不止,反复发作,可引起水电解质紊乱。该病可有家族史,过食、劳累、精神紧张、情绪波动是发病的诱因。消化系统和神经系统体检和辅助检查无异常。脑电图偶见癫痫波形,但抗癫痫药物无效。一般于青春期后可自然停止。由于呕吐原因很多,建议到医院进行详细检查,以便确诊,并对症治疗。

四、呕吐者不同的表现形式

不同原因引起的呕吐,不同年龄段发生的呕吐,在表现形式上有所不同,大致可有以下几种:

1、一般呕吐:

呕吐前常有恶心,可吐出一两口,或连续呕吐数口。这种情况多见于胃肠道感染性疾病、胃肠炎、细菌性痢疾等;不少呼吸道感染患儿,如咽炎、气管炎或肺炎患儿,也可因剧烈咳嗽引发呕吐。

2、喷射性呕吐:

往往呕吐前无任何感觉,食道或胃部的食物突然喷射状自鼻腔或口腔大量喷涌而出。大部分是由于婴儿吃奶时吞入大量空气;胃肠道先天畸形(胃扭转、胃幽门梗阻或中枢神经系统感染性疾病);脑炎、脑膜炎,或因颅内出血或颅内肿物呈现颅内高压状态时会发生这种呕吐。

3、溢乳:

又称漾奶,多见于出生后6个月内的小婴儿,常见的是吃奶后从口角溢出少许奶汁,这是因为小婴儿的胃与成人不同,呈水平位置,而且胃部肌肉发育不完善,食管等胃部连接处的贲门比较松弛,吃奶过多或咽下大量空气时,就会出现溢奶。

4、反刍现象:

是与呕吐相似的病态,较少见。多在出生后6个月后发病,患儿生长发育明显落后于同龄小儿,常呈重度营养不良。

本内容不代表本网观点和政治立场,如有侵犯你的权益请联系我们处理。
网友评论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网站立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