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00字范文,内容丰富有趣,生活中的好帮手!
900字范文 > 新课程项目的研究心得体会实用 精品课程建设与开发培训心得体会(四篇)

新课程项目的研究心得体会实用 精品课程建设与开发培训心得体会(四篇)

时间:2023-11-11 22:38:19

相关推荐

新课程项目的研究心得体会实用 精品课程建设与开发培训心得体会(四篇)

体会是指将学习的东西运用到实践中去,通过实践反思学习内容并记录下来的文字,近似于经验总结。心得体会对于我们是非常有帮助的,可是应该怎么写心得体会呢?以下我给大家整理了一些优质的心得体会范文,希望对大家能够有所帮助。

对于新课程项目的研究心得体会实用一

一、我深刻理解义务教育生物学课程核心素养的内涵,主要是指学生通过本课程学习而逐步形成的正确价值观,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是生物学课程育人价值的集中体现,主要包括生命观念,科学思维,探究实践,态度责任。

二、我明白了义务教育生物学课程要求学生达到以下几个目标要求;1、掌握生物学基础知识,形成基本的生命观。2、初步掌握科学思维方法,具备一定的科学思维习惯和能力。3、初步具有科学探究和跨学科实践能力,能够分析解决真实情景中的生物学问题。4、初步确立严谨求实的科学态度,乐于探索生命的奥秘。5、树立健康意识和社会责任感,能够强身健体和服务社会。

三、在教学过程中,要创造性开展教学活动。

1、制定教学目标应体现发展核心素养的要求。

我们要准确理解核心素养的内涵和关系,根据课程目标,内容要求和学业要求等制定教学目标,将培养核心素养的要求具体化,体现核心素养的综合性、发展性和实践性等特点。

2、围绕大概念组织教学内容和教学活动。要围绕大概念组织教学内容,使知识结构化。以大概念的核心内涵为纲,将相关的重要概念、次位概念按照其内在逻辑关系编制成网络化概念体系。

3、重视运用以探究为特点的教学策略。探究活动是主动获得新知的重要途径,在组织学生进行探究活动时,要引导学生从真实情境中提出问题;指导学生主动获取证据,做出判断;重视探究活动报告的完成和交流;在开展实验探究和调查活动时,应注意安全教育。

4、加强科学、技术、社会相互关系的教育。在教学过程中,应重视通过具体事例展现社会需求驱动生物科学、技术和工程学发展,生物科学发展催生新技术的出现,技术工程学进步促进生物学研究的发展,以及科学和技术影响社会发展、应整体规划夸学科实践活动,探索项目化实施。

5、推进现代信息技术与教学深度融合。今后在教学中,要强化信息教育,把信息教育作为培养新时代人才的重要内容,找准生物学信息化教学的发展方向。

总之,新课标,让我明确了今后教学的方向和目标,深化了我对生物学的了解,提高了我的生物学教学的理论水平,我也深深地感受到,生物学课程的学习有利于学生养成科学思维的习惯,形成积极的科学态度,学会学习,提升学生科学素养,让学生能够健康生活、终身发展。

对于新课程项目的研究心得体会实用二

3月27日,县教育局教研室为进一步提升我县中学数学教师的课改理念,转变教学方式,加强教师对新教程的理解,掌握新教程的教学要求,提高教师驾驭新教材的能力,提高课堂教学质量,进一步深化课程改革,举行了中学数学新课程的培训,组织我们学习了七年级数学新教材,有幸听了从北京来的老师对新教材的解读与评析,受益匪浅。经过对教材的疏理,让我对七年级教材有了更深刻的认识,澄清了我对一些数学问题的一些模糊认识,而且对我今后如何践行课改理念,实现数学课堂教学的最优化起到了很好的指导作用。下面就这次新教材培训,如何在教学中创造性地使用新教材谈谈自己的几点体会

一、新时期的教育需要的是一支自身素质高,技能水平过硬的教师队伍。

1、百年大计,教育为本;教育大计,教师为本。一个国家,一个地区的发展关键因素在于人才,当前国内、外教育发展形势使得人才资源已成为最重要的战略资源。我们作为一支培养人才的教师队伍,必须具备综合素质高,业务能力強的本领。

2、开阔了教师的视野,提高了知识素养,激发了学习的积极性。

讲座老师广博的知识,精深的研究,独到的见解,最新的科技信息,打开了教师们封闭的天地,使大家耳目一新,精神振作。有的教师听了讲座后说:“不听不知道,一听才感到自己知识的贫乏,学的东西太少了。”

,对人教版的中学数学教材有了更详细和深刻的理解。

通过讲座老师对教材的详细讲解,使我对教材的编排特点和用途有了全面的认识。之前我总是埋怨课本的练习太少了,以致于没有练习题给学生训练。听了老师的讲解以后,才知道教材的编本是有要求的,甚至对教材的重量都有严格的要求。而且提出了课本的练习题够用,好的教师要根据原来的练习题变通去猜练习,比如: + =5改为 或 + =5或 - =5。

三,对教育教学中的一些常规教学有了新的认识。

应用题新课不要讲过多的内容,一节新课两道题足够。在教学过程中,要两线并行:建模(阅读——分析——找量);练习(学案)。要给学生足够的建模时间,可以通过检查学案给学生独立思考时间。在教学过程中,思维方式也很重要,盖高楼瘦身,不要越讲,内容越多。

总之,通过本次培训我不管是从教材的把握,还是从如何提高课堂的教学等方面都有所提高,收获很大:首先改变了自我认识,了解到了新的教学理念和教材的要点,了解到课任教师所肩负的责任。而且在与各位老师共同学习中,我从他们的身上学到了更多的知识。我相信,通过这次新教材培训,我一定会不断努力学习,提高自已的教学技能,因为只有真正掌握了教学真谛的老师才是一个好老师,才是一个深受学生欢迎的老师,也才是一个对学生帮助很大的老师。

对于新课程项目的研究心得体会实用三

我们在英语课堂教学中经常会发现:不同班级甚至同一班级的学生英语基础参差不齐,他们几乎对英语学习失去了兴趣或信心,其中特别是不少学生在初中阶段英语学习的基础没有打好,加上高中课程难度较大,他们对英语学习失去了兴趣和信心,难以在高中英语快节奏、高密度的课堂上与教师或同班同学保持步调一致,从而给课堂教学的顺利实施带来很大的困难。因此,如果我们在课堂教学中不对学生、对知识、对教学方法等方面进行反思与求证,我们就很难进一步发展和提高学生各方面的能力。

在英语课堂教学过程中,如何改变教师的教学观念,如何进行教师角色的转变,如何运用合作式手段进行教学,如何鼓励学生发挥主观能动性,使学生大脑的功能由单纯的“仓库”变成知识的“加工场”等问题,如果能得以解决,我们就会实现有效教学,达到课堂教学它应有的目的。

1.英语课程改革教师观念的转变

1.1从学习的内涵来看,应该转变“课堂中学英语”为“生活中学英语”。

语言来源于生活,英语是一门语言,因此,英语来源于生活,又必须回归于和生活,语言只有在生活中才能赋予活性和灵性。语言强调“communication and conversation”,因此,我主张在生活中学英语,在活动中用英语,在英语教学中去体验英语,做到“教中做”、“做中教”、“学中做”、“做中学”,“教、学、做”统一的教学思想。即英语教学应该与实际生活结合起来,变传统中“单一的课堂中学英语”为“生活中灵活学英语、用英语”。

1.2从学习的形式上来看,变“传统的灌输式”为互动式“

在传统的英语教学中,教师特别重视学生课堂上英语知识的消化,讲究知识点的掌握程度,教学中重视课内知识的封闭传授而轻视课内外方法的开放学习,这种传统的灌输式使学生缺乏灵活性和创造性。在课堂上极大限度地为学生提供机会,使学生的主体作用得到充分的再现。在听、说、读、写、思维、表达等方面进行训练,力求让学生做学习的主人,凡是学生自己能做的,教师一律放手,使学生能自学、自答、自测、自做、自评;凡是学生能够参与活动的,学生必须参与,如:对话训练、短剧表演等,因此,教师应该改变传统的教学观念,教会学生学习英语的方法,让学生“会学”英语,培养学生和老师互动式学习,这是当今英语教学中重要的方法。

2.英语教学改革与教师角色的转变

2.1从“知识的传授者”转变为:“情境的设计者、策划者”

在课堂活动开始之前,教师首先应该是一个策划者,他应当确定好教学内容,对于重点和难点做到心中有数;同时他还必须了解对象,并根据教学内容和教学对象来选择适当的教学方法,精心设计好各种教学活动。一般来说,丰富多彩的实践活动比单一不变的灌输更具有吸引力,更易于激发学生的参与意识。教师应该根据学生个性特点和知识水平的不同而给学生设计难度不同的任务,不使基础差的学生因为活动难度太大不能完成而产生挫折感,又不能让基础好的学生因为任务简单而失去兴趣,尽量让所有学生都能从实践活动中受益。应当说,整个教学活动的成败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教师的策划。

2.2从“学习的管理者”转变为“学生学习互动的导演者、参与者、创造者”

在教学中,我们也可以把学生比作演员,教师比作导演。教师的主要任务是领导学习活动。在宏观上要根据教学大纲的精神进行正确的导向;在微观上要在每一个教学步骤上进行演示,保证活动有组织、有计划地进行。

那么,下面谈一下在具体的课堂教学中,具体可实施的策略:

(一)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营造和谐的课堂气氛。

课程改革以人为本的教育观念要求我们确立新型的师生观,即课堂教学要以学生为主体,老师是为了学生的发展服务的。在课堂教学中,师生活动的融洽与否直接影响了教学效果和学生学习效果。

(二)创设“ 我要学”的课堂环境

要发挥能动作用,运用创造性的教学思维,把教材内容激活起来,还原为生活的交际现实,让学生在富有情趣的交际中,体验、领会、接收教材提供的信息,语言强调“language immersion”,让学生在参与、交流、合作中学习和使用。可以是显而易见,教学以学生实际生活和兴趣为出发点,创设了欢快愉悦、情意盎然的教学环境,激发学生“我要学”的浓烈欲望。

3.自主学习的基础上,运用合作式教学手段

在英语课中如何实现“多信息、快节奏、高密度、勤反复”这种优化形式呢?合作教学不失为一种有效形式。合作教学即教师与学生以及学生之间的合作。恰当运用合作的心理承受力,促进学生综合素质的发展。

3.1师生合作。

跨世纪的学生处在一个信息的时代,网络的时代,学生在某些领域拥有的信息量,极有可能超过教师,因此,师生合作是鼓励学生自主学习的良好途径,更是对古训“教学相长”的新发展。例如教一个新单词或新句子前,有些学生己通过其它途径提前接触到,我就先请学生读,当确认他的发音准确无误后,他就可模仿我平日新授方法,使其它学生学会这个单词或句子。这不仅激发了学生的好奇心和创造精神,给学生一个展示自己的机会,也能开拓教师的思路。

3.2生生合作。

在进行英语授课的过程中,我会根据教学内容把学生座位重新布局,组为单位,每组六人,组内实行组长负责制,在英语课堂教学中,教师提出某些问题,要求学生在小组内进行讨论,最后合作解决,让每个学生都有发表自己看法的机会。这样可以增加学生间的练习机会,增大密度,培养学生主动思维、大胆实践的能力。在整个课堂教学活动中,教师既要调动学生个体学习的积极性,又要促进小组组员间的合作,学生在小组合作中进行学习,学习就变得更加愉快,从而激发了学习的兴趣,提高了学习的效率,并且在合作中面向了全体学生,重视了学生的个体差别,满足了学生的不同需要。

4.不断提高教师个人综合素质,适应新形势下的英语课堂教学

在英语课堂改革中,对老师的要求也是比较高的,因此教师要努力做到以下几点:

4.1教师要不断提高自身的情感素养。

要使学生有饱满的热情和乐观向上的学习态度,,教师就应该注重自身情感素质的培养,不能把自己生活中的烦恼和不如意带到课堂中,从而影响了学生的学习效果。

4.2灵活运用教材,活化教材内容。

新课程标准与以往的教材不同,一是课本量大面广,灵活性强。要求师生的配合性强,以单元为单位,听、说、读、写较以往皆有较大幅度的提高,若按以往教法是很难在预定的课时内完成教学任务的。二是难度增大,生词量,阅读量增加近一倍。针对这一新变化,如何保质保量地完成教学任务,需有新举措。须将其内容活化,按交际原貌活化于课堂,形成不同层面,不同形式的教学活动,让师生互动,共同投入。

4.3教无定法,活化教学手段。

学知识,如登山,越往上,越困难。降低学习坡度,化难为易,需活化教学手段,新教材的每个单元都贯彻听、说、读、写四个方面的技能以及这四种技能的综合运用能力,通过实践表明:可采用探究性学习,因为疑问最容易引发探究反映,没有提出问题的意识和热情,不会提出问题,缺乏对知识的理解和批判意识,就谈不上有创新。

4.4扩大知识面,使知识融汇贯通。

面对教材中的知识量大,知识面广这新要求,教师应适当扩大自己的知识面,就得适当的查找一些与教材有关的材料,可称之为收集资料。当然,另一方面也可让学生通过不同渠道收集资料,通过收集资料以求得问题的完满解决,并将之与己有的知识进行联系,锻炼学生探求新知识和批判思维的能力。

因此,我们要细心地教学生学会学习,激励他们的自信心,提高他们的自学能力、思维创新努力、语言表达努力、互助合作努力等诸多努力。让我们不断努力,不断探索,不断创新,塑造我们自己的教学模式,打造我们高中英语教学美好的未来。

对于新课程项目的研究心得体会实用四

《大堰河——我的保姆》

【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能力

1、领会诗歌抒情性的特点,了解诗歌常常借助于鲜明生动的形象来抒发感情。

2、理清诗的抒情结构,把握保姆大堰河的形象。

3、了解排比、的运用和作用。

二、过程与方法:

1.通过典型细节的分析,认识大堰河的形象。

2.反复朗读,体会修辞方法(对比、反复、排比)的作用。

三、情感态度价值观:

通过贯穿全诗的思绪和激情,理解诗人对大堰河的赞美怀念之情,实质是对旧中国广大劳动妇女的赞颂。

【教学重点】

1.学习排比、反复、对比等修辞手法在诗中的运用和作用。

2.了解并学习诗歌所采用的抒情方法。

【教学难点】感知作者包含在诗歌中的真情实感,体会作者用情作诗的方法和重要性。

【教学方法】朗读法、阅读探究法

【教具准备】朗读带

【教学课时】3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二、解题

作者艾青,原名蒋海澄,19出生于浙江省金华县皈田蒋村。他母亲生艾青时难产,48小时才把他生出来,他的父亲非常迷信,认为这是一个不详之兆,并找来了一个算卦的先生,说,他生下来就是克父母的。艾青一生下来就成了这个家庭里的不受欢迎的人。因此,艾清被送到本村的一家寄养,后来又被送到大堰河家,成为了他的乳儿,在保姆的怀里,艾青生活了难忘了五年,艾青与劳苦大众血肉般的亲情,与这段经历有着莫大的关系。那纯朴、善良、勤劳的品性和劳动农民的情感与美德,都在艾青幼小的心田上留下深刻的烙印。艾青常说,他在地主家庭里感受的只是“岐视与冷漠”,“只有在大堰河家里,我才感到温暖,得到宠爱”。

由于艾青积极参加一些爱国运动,在1932年被捕入狱,1933年1月14日早晨,天空飘着雪花,诗人站立在铁窗前,思绪波动,不禁展开了广阔的联想,他想起了自己的家乡,想起了曾经给予过他母爱的农民保姆大堰河。由雪寒,联想到乳母给予自己的温暖,由囚禁自己的铁窗,联想到死者长眠的墓地。诗情汹涌,不能自己。于是,诗人借助从铁窗里反射进来的雪光,头抵着墙壁,写下了《大堰河——我的保姆》这首脍炙人口的著名诗篇。

三、整体感知

1、播放朗读录音。

2、注意读准字音。

大堰yàn河 檐头 yán 瓦菲 fēi 灶zào火 荆棘 jīng jí 掐死 qiā 火钵bō 碾niǎn 冰屑xiè 团箕jī 忸怩 niǔ nì 凌侮wǔ

叱骂chì 咒语 zhòu 匾biǎn

3、自由朗读,准确把握情感。

4、读了这首诗后你知道了一些什么事?有什么感受?抒发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学生讨论明确:

读了这首诗后我知道了大堰河是“我”的保姆,“我”是吃了她的奶长大的。她心地善良、一生辛苦勤劳。她爱“我”如自己的儿子。她只活到四十年就离开了人世。

感受:这首诗不仅坦露了诗人深沉的内心积郁而且为我们中国的农村妇女树立了一尊朴素庄严的塑像。那种积郁首先来自现实生活中那些不公正的事物,来自他对农民命运的关切。

作者以深沉、真挚的感情,歌颂了贫农妇女大堰河勤劳、善良的美好品质,描写了她的悲惨命运。并诅咒和揭露了造成她悲剧命运的黑暗社会。

5、理清结构层次。

第一部分(1─2节)写大堰河得名的原因及大堰河与自己的关系;

第二部分(3─8节)集中刻画大堰河勤劳、善良的品质,抒发诗人对大堰河的怀念与尊敬。

第三部分(9─10节)写大堰河死后的凄凉和家人的悲惨遭遇。

第四部分(12─13节)是诗人呈给大堰河的挽歌和献诗。

6、体会感情

诗是诗人感情的载体,这首诗歌中表现出来的情感又是怎样的呢?

全诗13个诗段,概括每个部分所抒发的思想感情。

第1部分:怀念与痛悼

第2部分:眷恋与感激

第3部分:同情与控诉

第4部分:讴歌与赞美

四、课堂小结

今天,我们一起学习了这首诗,作者通过对自己的乳母的回忆与追思,抒发了对贫苦农妇大堰河的怀念之情、感激之情和赞美之情,从而激发人们对旧中国广大劳动妇女悲惨命运的同情,对这“不公道的世界”的强烈仇恨。 理清了诗人由现实到回忆,再到现实的抒情结构,体会诗人起伏跌宕的感情旋律。

三十年代末的上海,一位著名诗人见到了艾青,曾激动的说,德国有莱茵河,法国有塞那河,埃及有尼罗河,那么,我可以骄傲的说,中国有大堰河。是的,如果把诗人半个世纪的创作看成是一条巨大的河流的话,那么,大堰河就是他永不枯竭的源头。

五、布置作业:

第二课时

一、复习巩固、导入新课

二、品读鉴赏

(一)研习第一部分

1、指名朗诵

2、看前两节诗,一共十行倒有三行重复,这样写有什么作用?请学生发表看法。

明确:反复,突出诗人永难忘怀大堰河的养育之恩,浓浓托出深深怀念之情。

3、这三段中,大堰河是个什么样的人?请学生谈谈。

明确:连名字姓氏也没有,以她村庄的名字作名字,大堰河又是一个童养媳,后来又是地主儿子的保姆,在养活地主儿子的前提下养活自己。是生活在社会最底层的农村妇女的典型。)

4、诗中,称呼时而用“她”,时而用“你”,这怎么理解?你换一下试试。

明确:用“她”是客观的交待,用“你”是表达亲切的深情。

教师小结:第一部分交代大堰河的悲苦身世及与我的关系,表现诗人对乳母的怀念之情。

(二)研习第二部分

1、第三节有几个镜头?这些镜头给你什么印象?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学生试答。

明确:诗人看到雪,想起了保姆大堰河。通过想象和联想,描绘了一组冷落凄清的画面:荒凉的坟墓、冷落的故居、典押了的园地、长了青苔的石椅,通过一连串的排比,在对悲惨凄凉气氛的浓重渲染中,深切地抒发了诗人对保姆大堰河的思念和哀悼之情,并由此自然地引出第二部分对大堰河悲惨一生的回忆。

2、问:诗人是怎样想起大堰河的?为什么艾青说“我看到了雪使我想起了你”?而不是看到春雨,听到秋风萧瑟的声音使我想起了你呢?

明确:大堰河纯洁无私的内心世界如同雪一样的洁白无暇,而白雪覆盖大地的庄严肃穆的景象正好表达了诗人深切的悼念。正因为这许多原因,艾青想起了这个给过他无限温暖的大堰河,想起了她悲苦的身世(她的名字就是生她的村庄的名字),想起了她低下的社会地位(她是童养媳,以养育我而养育她的家),想起了她死后草盖的坟墓,枯死的瓦菲,长了青苔的石椅,这一切在我们的心中构成了凄凉、衰败、荒寂景象,寄托了诗人深深的哀悼和怀念之情。

3、我们在读这几节时,该用怎样的语气去朗读呢?

明确:低沉、舒缓

4、诗人以诗来概括大堰河一生的遭遇。大堰河一生干过两种活,在诗人小时,他是乳母;诗人五岁后她便做了佣工。哪一节突出她的“乳母生涯”,哪一节突出她的“佣工生涯”?

明确:4节,7节。

5、艾青因为生他时母亲难产,后来又因为一个算命先生说他克父母,而被送到大堰河家整整抚养了5年。如果说第一层是作者站在现实的牢房里,那么,从第四节开始,作者就转入了对大堰河深情的回忆了。 诗人回忆了在大堰河家里生活的几个分镜头?主画面又是什么呢?

明确:八个镜头,主画面是“抱在怀里,抚摩我”。

6、诗人运用这样的手法,是为了突出她怎样的品质?

明确:勤劳、慈爱。

7、这些排比句有什么作用?

明确:这些排比句一方面了具体地铺叙了大堰河的极度贫穷和繁重的家务劳动,另一方面表明大堰河无时无刻不在关心照料养乳儿,时时给他以温暖, 处处给他以爱抚, 充分表现出大堰河的勤劳及对乳儿无私的爱。我们感到,这里尽管贫穷尽管粗陋,但这里有母爱的拥抱和抚摸。

8、第七节,在具体描写大堰河的佣工生活时,为什么每一句都用“她含着笑”开头?大堰河为什么笑?这表现了她什么品格?

明确:用了六个排比句,描写大堰河不论冬夏不分寒暑,年复一年地承担着如此繁重的劳动:洗衣、做菜、喂猪、熬汤、收麦、晒豆……但又始终含着笑,这突出了她勤劳、淳朴、宽厚、善良、本份,也渗透着诗人对她悲苦命运的同情。她以自己的双手换取自己和一家最低的生活需求,她为此感到满足——她对生活的要求就那么低!

首尾的反复,表现了大堰河用她的一切,先是乳汁,后是双手,为“我”和我的一家所作的牺牲,表现了一个社会底层劳动妇女的伟大。

9.作者一方面表现大堰河的勤劳、淳朴、宽厚,另一方面也表现了大堰河对乳儿的爱,诗中写大堰河对乳儿的爱采取了多种方法,第四节通过大堰河的乳母生涯浓墨重彩、反复铺陈正面抒发大堰河的爱的的话,那么笫五段是用什么方法?第六段呢?

明确:第五节是淡笔点染,侧面烘托。用设问句“大堰河,你为什么要哭?”间接地表现出她对乳儿离开的依依不舍和对乳儿内心的疼爱。第六节跟第四节形成一种强烈的对比:第四节说在大堰河家虽然物质条件很差,但蒙受的是深挚的爱。第六节说虽然物质条件很优裕,但精神上极其痛苦。在大叶荷家中,在将近五年的寄养中,他承受了乳母超越生母的爱,感受了亲人般的温暖,离开了乳母,便离开了母爱,这在幼小的孩子来说,是最最痛苦的事。尽管新家中挂着“天伦叙乐”的匾,实际上孩子失去了天伦叙乐。通过对比,反衬出大堰河家中虽然贫穷却充满欢乐充满爱。

10、第八节,又一次正面写大堰河对乳儿挚真的爱,在年节里,大堰河为了她的乳儿“忙着切那冬米的糖”把他乳儿画的关云长贴在灶边的墙上,对她邻居夸奖她的乳儿。这些描写,已经尽至了,但作者又深挖一层,把大堰河心底里的深情展示了出来:

大堰河曾做了一个不能说的梦

在梦里,她吃着乳儿的婚酒

坐在辉煌的结彩的堂上

而她娇美的媳妇亲切地叫她“婆婆”

11、这样写有何作用?

明确:大堰河对她乳儿的爱原来如此深切真挚,就连梦中也念念不忘!她乳儿幸福就是她最大的满足!这个梦,把大堰河对乳儿的爱推向了高潮,倾注了她那慈母的深情。但是这个梦是不能说的,因为这个梦对大堰河来说是非份的,是一种执着的明知不可能实现却始终不能忘怀的期待。

三、教师小结

四、布置作业

第三课时

一. 齐读9-13节,导入新课

二. 研读鉴赏诗歌

(一)研习第三部分。

1.然而就是这样一个人,命运所给予她的,却有贫困和苦难。她活着,对于世界是无私地赠予,不停的劳作,毫无保留的贡献她的一切——从血汗、乳汁、到赤诚的心,而直到她死,世界给予她的,是什么呢?(朗读)

大堰河,含泪的去了,

同着四十几年人世生活的凌辱,

同着数不尽的奴隶的凄苦,

同着四块钱的棺材和几束稻草,

同着几尺长方的埋棺材的土地,

同着一手把的纸钱的灰,

大堰河,她含泪的去了!

2、问:大堰河死后得到的是什么?(微薄的葬礼)

她生前付出的何其多,而死后得到的又何其少啊,想到这里,诗人的心一阵阵发痛,他的心中充满了对她悲苦命运的深切同情。

3、问:这里,用了一连串的数量词,有什么意义?

明确:数量词组“四十几年”、“数不尽”跟“四块钱”、“几尺长方”、技术“几束”、“一手把”的尖锐对比,突出了诗人对“不公道的世界”的揭发和控诉:大堰河只活了“四十几年”,可是她却受了“数不尽”的奴隶的凄苦;给她送葬的,只是“四块钱”的棺材,“几束”稻草,“一手把”的纸钱的灰——这就是她辛苦一生所得的最后报偿!诗人强烈的愤慨包含在这数量词组的对比之中。

她死后,丈夫也死去,儿子除了做土匪当炮灰,便只能做伙计当奴隶。真实的笔触,包含着控诉的心声。诗人自己,终于彻底背叛了他出生的那个阶级,而与养育他的那个阶级结成了真正的兄弟。所以大堰河不仅滋养了诗人的身体,更重要的是滋养了诗人的精神。

4、问: 是什么造成了她的悲剧?诗人对这个社会怀着怎样的感情?齐读11节,读出诗人的憎恨之情。

5、第四部分是诗的结束,作者从对往事的回忆又回到眼前的现实,与开头相呼应。诗人用六个“呈给你”和两个“呈给”的排比、反复,饱蘸激情,盛赞大堰河的灵魂乃至亲抚过自己的手、唇、脸颊、乳汁,情感奔放通畅,是抒情高潮。最后一节回应开头,重现诗的主旋律。整首诗结构严谨,一气呵成。

思考:如何理解“紫色的灵魂”?

明确:一种看法,紫色是高贵、神圣的象征,“紫气东来”、“紫禁城”。大堰河身份虽卑贱,但她慈爱、善良、勤劳,集中了人之美德,她的灵魂最高贵、最伟大。

另一种看法,紫色是伤痕的颜色,是凝血的颜色,是因窒息而死的人的颜色,代表了不幸、苦楚、伤痛和死亡,大堰河苦难一生,结局悲惨,因而称之为“紫色的灵魂”。)

6、教师小结:这一节,诗人的感情并没有停留在大堰河一个人身上,艾青正是通过对大堰河勤劳、善良、宽厚、淳朴的形象的塑造,写出了整个旧中国农民的悲惨命运,不是吗?正是这些像大堰河一样的人类社会的保姆,用他们勤劳的双手创造了人类世界,创造了供统治阶级和剥削阶级享乐的物质财富,用宽厚、善良的心给人以温暖;正是这千千万万的劳动群众,挤干了乳汁,流尽了血汗,养活了别人,自己却一无所有,过着悲惨的生活。所以,诗人把诗“呈给大地上一切的,我的大堰河般的保姆和他们的儿子”,就使诗的主题思想有了更深广的社会意义。

三、讨论分析大堰河形象

学生讨论回答,教师明确:

1、通过精细描写大堰河怎样在地狱般的环境里,默默进行无休无止的各种劳动;劳作之后,体现对诗人慈母般的爱,在流尽乳法后,又到地主家承担各种繁重的劳动;排比句式,像特写镜头,写出她的勤劳、纯朴和善良的品质,她劳作时含笑,说明她为了自己一家而活着,不计较劳累、辛苦,深爱自己的乳儿,一种宽厚品格跃然纸上。在表现她蒙蒙善良宽厚性格的同时,渗透着对其命运的深切同情(指导研读4.7小节。)

2、不仅如此,还着力描写她丰富美丽的内心世界:疼爱乳儿,一往情深(作者也带着深情记叙)研读8小节

3、诗人对大堰河的歌颂,也是对旧中国千千万万劳动嫂嫂品德的歌颂,揭示她们的悲惨命运(12小节),

4、通过这一形象,要表达的主题。

这首抒情长诗,以深沉、真挚的感情,歌颂了贫农妇女大堰河勤劳、善良的美好品质,描写了她的悲惨命运,并诅咒和揭露了造成她悲剧命的黑暗社会。

四、分析诗歌表现手法。

1、是抒情诗,但在叙事中抒发强烈的感情:如第4、7、8、11小节的叙述,抒发了同情、怀念、赞美、爱戴的感情。

2、修辞手法:

妙用对比:两个家庭生活对比,体现社会制度不合理;两家的不同待遇对比,显示诗人的爱憎;生前的操劳和死后的凄惨;美丽梦境和凄惨死亡对比,深刻表现了文章主题

大量反复:表现特有的感情,使诗句一唱三叹,增强表达效果。

多次排比:既使内容凝炼,形式整齐,也有助于表达强烈的感情。

总之,反复、排比更有助于表达强烈浓厚的感情。

3.诗歌风格

艾青的诗作在形式上一个显著的特点,就是自由奔放的诗体。也有人把它称为“散文化”而加以指责。但是,应该说,这并不是缺陷。艾青也曾尝试过各种形式,尝试的结果证明,对于他来说,这种带有“散文化”的倾向的自由诗体比较得心应手,他用这种形式写出了成功的诗作。他的诗脱去了格律的外壳,不押严密的韵脚,但是并没有抛弃诗的内核。在这首诗里,诗并没有因散而失去诗味,而是诗意更浓,抒发的更自由,表达的更充分。用排比、反复来体现格律,收到了良好的效果,大量的排比,层层递进,不仅展现了多种画面,增强了抒情气势,也增强了诗的内在旋律。

本内容不代表本网观点和政治立场,如有侵犯你的权益请联系我们处理。
网友评论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网站立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