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00字范文,内容丰富有趣,生活中的好帮手!
900字范文 > 福建长泰研学旅行心得体会如何写 怎么写研学旅行的感想(七篇)

福建长泰研学旅行心得体会如何写 怎么写研学旅行的感想(七篇)

时间:2023-11-02 22:00:40

相关推荐

福建长泰研学旅行心得体会如何写 怎么写研学旅行的感想(七篇)

从某件事情上得到收获以后,写一篇心得体会,记录下来,这么做可以让我们不断思考不断进步。大家想知道怎么样才能写得一篇好的心得体会吗?下面我给大家整理了一些心得体会范文,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主题福建长泰研学旅行心得体会如何写一

武夷山之福建省西北部,平均海拔350米,方圆70多平方千米。她有黄山的秀丽,泰山的古老,峨嵋的险峻。我们从星村出发,沿着九曲溪,顺流而下。我们今天以漂流为主,而不是以登山为主,既轻松愉快,又惊险刺激,还能欣赏千姿百态的奇峰和清澈见底的碧水,一曲一个景。我来介绍:我们从一曲出发,注意看四周特有的碧水丹山,水是不是变化多端?前面有许多怪石可以自由照相,风姿绰约的“玉女峰”,雄伟壮观的“大王峰”,威风凛凛的“狮子峰”…… “玉女峰”与“大王峰”遥遥相对,像情人似的感情很深,却被一座“铁板峰”隔着,见不到面。瞧,“大王峰”这岩石像不像火腿?看,那个“汉堡”真诱人。

(第二天,车上)每人手里都有地图了吗?今天要去天游峰,自由活动。天游峰位于九曲溪六曲西部,这是武夷第一峰。山上的妙高台可以去观看一下。妙高台后,有一株罕见的红豆树,现在正有豆荚,要去玩玩。还有妙高台西倾泻而下的雪花泉,站在那儿,武夷的山水可以尽收眼底,要去噢!幸运的话,可以看到彩霞、云海、薄雾,很壮观。注意事项:

1、女士不要穿高跟鞋。

2、景区内不要买较贵食品。

3、不损坏景区的植物、公物。

4、注意天气变化,温差大。

三小时后到山脚下宾馆集合,我就在那里。

主题福建长泰研学旅行心得体会如何写二

各位游客:

你们好,欢迎你们来到鼓浪屿旅游,我是你们的导游。

如果说鼓浪屿是个海上花园,那么菽庄花园可称得上园中之园,它始建于1920xx年,是园主人林尔嘉以他的字“叔臧”的谐音命名的。林尔嘉原籍福建龙溪(现为龙海市)。1874年,他出生于厦门,并在此度过其少年时期。1920xx年起,任厦门保商局总办、厦门总商会总理。他对厦门的贡献是:发起创办了电话、电灯、自来水等公共事业。1920xx年,任厦门市政会会长,曾多次发动华侨及各界人士捐资兴建中山路等市政设施。日本侵占厦门后,自庐山移居香港,1945年以后回中国台湾定居。1951年,病逝于家中,享年77岁。1894年中日甲午战争后,腐败无能的清政府被迫割让中国台湾给日本。林维源父子不愿当亡国奴,遂举家迁回鼓浪屿定居,林尔嘉长大后,因为思念中国台湾的家园,便仿造板桥别墅兴建了菽庄花园。

现在我们已站在花园入口处,花园由藏海园、补山园两部分组成,各造五景。藏海园五景为:眉寿堂、壬秋阁、真率亭、四十四桥、招凉亭;补山园五景为:顽石山房、十二洞天、亦爱吾庐、听潮楼、小兰亭。藏海就是把大海藏入园中,隐含把山河揽入祖国怀抱、切莫再任人宰割的意思;补山就是以人工构筑补缀天然景色之不足,隐含山河破碎、亟待修补之意。在这里,园主人的爱国之情跃然于表,待会儿我们将身临其境去领略其奥妙。

菽庄花园有三个显著特点,可归纳为“藏、借、巧”三字。请看我们前面,一堵高墙挡住了我们的视线和去路,眼前只有一些花草盆景,待各位走出圆拱门,看!!我们的视野一下开阔起来,万顷碧波早已静候在眼前,悠悠碧波豁然开朗,颇有“柳暗花明又一村”的感觉,令人心旷神怡。这就是花园“藏”的妙处,原来这堵墙只是个屏障如果进门见海一览无余,便会失去韵味,显得平淡无奇。现在,请看我们左手边的建筑物--眉寿堂,又名谈瀛(ying第二声)轩,门对海滨浴场,过去是园主人品茶吟诗作画的地方,现已辟为商场和餐厅。这里有一个水池,水池右边有一闸门与大海相连,将海水引入园中形成桥畔外池,再经左边那个洞口通向内池,洞口上刻“止水”两字,取海水到此不再扬波之意,这样,藏海园就构成了三个景区:大海、外池、内池,由大到小,由外及内,很自然的把海藏入园中。

现在请往右边看,这座长桥叫四十四桥,可为什么叫四十四桥呢?你看它从亭畔延伸入海,全桥长约100多米,凌波卧海、宛若游龙,设计者能因海构园,就势取景,使小巧的花园一下拓展了数倍,此乃花园“巧”的体现。

好了,各位请随我向前,在我们面前有块天然巨石,上刻“海阔天空”是明代书法家张瑞图所书,背面是园主人林尔嘉亲题的“枕流”两字。

现在我们行走在全园游览主线四十四桥上,各位是否已经猜出四十四桥的来历呢?其实很简单,因建桥时正值园主人四十四岁。各位,这半月形的亭子就是渡月亭,皓月当空,游此最佳,各位若有幸于中秋之际来厦游玩,不妨来此观渡赏月。

这是壬秋阁,因建于1920xx年农历壬戌之秋而得名,他的独到之处就在于一半建在陆上,一半支在水中,垒台建亭,围池砌阶,联以曲桥;其东南两墙各开一个圆拱门,坐政治阁中,可以同时看到两侧的风景。而从窗台眺望,四十四桥蜿蜒曲折,真率亭、千波亭、渡月亭有的呈菱形、有的为扇形,形态各异,别有韵味。

各位团友,我们继续吧!这折扇型的招凉亭地处原来花园的尽头,因招来阵阵凉风而得名。绕过招凉亭,我们就到了补山园,前面这朱瓦别墅式建筑是听涛轩,在此可尽缆天风海涛。现在听涛轩已经改成了钢琴博物馆。它收藏着旅澳华人胡友义先生提供的钢琴73架。胡友义先生出生于鼓浪屿,从小就生活在悠扬的琴声中,与钢琴结下了不解之源。在澳大利亚,他又不惜重金收购古钢琴。1999年,他怀着赤诚的爱国爱乡之心,千辛万苦,远涉重洋,将这些钢琴运回故乡,开辟钢琴博物馆,并于20xx年1月8日正式向游人开放。这些钢琴经历了两次世界大战的浩劫,如今仍完好无损的送到胡友义先生的故乡来,成为厦门人民宝贵的文化遗产,一起融入“钢琴之岛”鼓浪屿深刻的文化内涵之中。大家也都看到了这里除了钢琴以外,还有很多的烛台,其实这些烛台也是胡友义先生从澳大利亚带来的,共有50多盏精致的烛台,这些烛台大多是百年前欧洲出品的,与这些古老的钢琴放在一起,可谓是珠联璧合。前不久,胡友义先生又从澳大利亚运来了四十架的钢琴,也于前不久供游人开放。现在我们看到远处的那幢红色建筑是顽石山房,原为园主人读书的地方,现以开辟为招待所。我们面前的这座假山就是“十二洞天”,它由各种砂石、页岩、火山石构筑而成,是人工凿垒的假山连环洞,俗称“猴洞”,内有12个洞室,以12地支(子、丑、寅、卯、辰、巳、午、未、申、酉、戌、亥)编列在石墙上,各动互相连通,宛如一座迷宫,又称“迷魂洞”,是孩童玩耍的好场所。由于时间关系,我们就不去转了,请各位随我往下。右边这座人物铜像就是园主人林尔嘉先生的全身塑像,这原是私家花园,林先生去世后,他的子孙将其献给国家,我们才有幸得以一见。

好了,我们已经绕了一圈了,想必各位已经领略到菽庄花园她独特的风格,正因为她“藏”、“借”、“巧”的特点,才能在这有限的面积中造出无限的空间。整个花园动中有静,静中有动,相辅相成,和谐一体,辨证统一。林尔嘉对此也颇为满意,这从他写在亭子上的楹联“有襟海枕山胜概,以栽花种竹怡情”可见一斑。美丽的菽庄花园令人品味无穷,流连忘返!

主题福建长泰研学旅行心得体会如何写三

各位团友 大家好,首先代表我们阳光旅行社的全体人员对大家的到来表示热烈的欢迎,同时也感谢大家对我们旅行社的支持和信任。我叫,是阳光旅行社的导游员,大家可以叫我。这位是我们的随队司机刘师傅,刘师傅的驾驶经验非常丰富,相信大家在乘车的旅途中一定会感到既舒适又安全的。今天能担任本团的导游工作,认识这么多朋友,我感到非常荣幸。如果大家在旅途中有什么困难和要求,请您及时的提出,我将竭尽全力为大家服务。也希望大家能积极地支持和配合我的工作,在这里预祝大家旅途愉快!能够高兴而来,满意而归。

今天我们要游览的是有国家历史文化名城福州具有地标意义的“三坊七巷”参观游览。三坊七巷又有 “城市里坊制度的活化石”、“明清建筑博物馆”的圣誉。在20xx年6月揭晓的首届“中国十大历史文化名街区评选”中,三坊七巷历史文化街区与北京国子监街、平遥南大街、哈尔滨中央大街等共同参选,以最高票获得文化部、国家文物局授予的“中国十大历史文化名街”荣誉称号。

今天的“三坊七巷”地处福州市中心,东临八一七北路,西靠通湖路,北接杨桥路,南达吉庇巷、光禄坊,占地约40公顷。“三坊”是:衣锦坊、文儒坊、光禄坊;“七巷”是:杨桥巷、郎官巷、安民巷、黄巷、塔巷、宫巷、吉庇巷,以南后街为中心轴线从北到南排列整齐,纵向有序,形成“棋盘状”的传统街巷格局。在城市变迁过程中,吉庇巷、杨桥巷和光禄坊被改建为马路。因此,我们今天讲三坊七巷实际只有二坊五巷。我们的车已经到南后街门口了,现在请大家拿好自己的随身物品随我下车参观。

现在我们来到了郎官巷,这里是二梅书屋,即现在的福建民俗博物馆。我们往里面走,这里有门槛,大家要小心。

大家看到大厅上的贴金祥云了吗?为什么是金色的呢?因为古时候的房子大多为木质,所以多发生火灾,而五行中,金生水,水克火所以贴金饰纹有防火的寓意。 大厅左边有个小屋,你们知道图中三个人的关系吗?这里可是有三代同堂哦。这源自福州孝文化中很具代表性的“拗九节”,拗九节又称后九节、孝九节和送穷节,即在正月二月廿九日,已出嫁的女儿要带上以糯米、红糖、花生和荸荠等制成的糕点回家看望父母,以求父母平安。

现在我们来上大厅桌子上的这个漆金人物馍盒,大家知道它是用来做什么的吗?看来没有人能说出来哦,它是祭祀用品,古时候只有官员才能用这种长方形的馍盒,寻常百姓是不能用的。

大家再看我们上头的灯杆,它摆放的位置也是很讲究的,如果灯杆在中柱的内侧,说明这家主人的事业在本地发展;如果灯杆在中柱的外侧,说明主人的事业在外地甚至海外发展。福建方言中灯与丁同音,所以横梁上有几个灯杆,就代表这家有几个儿子。大家可以看到上面有三个灯杆,即代表这家主人有三个或三个以上的儿子。

现在我们来到大厅后面,这是古时候放在女子闺房内用来祭拜祖先的。大家看到左右两边的文字,每个字体都像花瓶一样的形状。我们称之为花瓶文字。从左到右依次写的是,玉堂印春色,朱树发秋香。

我们继续往这边走,大家看,这块地面可不普通哦,它叫“三合土”,建于清朝中期,历经近两百多年后被泥土、砂石覆盖了约五十厘米厚。后来在对二梅书屋进行修复改造时才发现这块保存较为完整的地面。其制作原料为沙、黄土、生石灰,并加入糯米浆以达到粘稠坚固的目的。“三合土”经过反复敲打垒砸,形成光滑平坦的地面后。用绳子在上面压印似草纹的吉祥图案,寓意“连绵不断,生生不息”。 我们整个宅院叫二梅书屋,其实书屋只有面前的这一小部分,因为主人林星章特别喜欢梅树,所以在自己的书屋前面栽种这样两株梅树,于是取名叫二梅书屋。书屋旁边呢是一个洞,林星章将它称为七星洞,我们把它叫作雪洞。它采用的材料是红糖、糯米、生石灰。最大的作用就是冬暖夏凉。二梅建筑中以假山、学雪洞为通道。在全国居民建筑中独居特色,也是福州明清时期典型的民居代表。

我们知道在三坊七巷中居住的人身份地位都是很高的,所以每座宅院都有自己的花厅园林部分,,接下来我们看到的是宅院主人自己设计的花厅园林,大家可以看到整个园林把福州的美景都浓缩在里面了。大家看到的鳌峰和白塔都是福州的美景。旁边是一颗两百多年的荔枝树,它每年都结果,3月到4月是荔枝树开花的季节,那个时候就会看到白色的荔枝花。

出了二梅书屋,我们来到的是塔巷,全长295米。为什么叫塔巷呢?大家顺着我手指的方向,看到巷门坊口上的小塔了吗?塔巷有千年历史,顾名思义,在这挑巷子里曾经有座塔,是唐代闽王 王审知的部下所建,名为“育王塔”福州在五代时有大大小小700多座寺庙和佛塔,宋太守谢泌曾写道:城里三山千簇寺,夜间七塔万枝灯。七塔是当时福州城内的一大奇观,,包括现在的白塔,乌塔以及这条巷子里的育王塔。育王塔被视为福州文运兴盛的象征,但是明代时废弃消失了,到了清代的时候才在巷门上又立起了一座袖珍塔,作为留念。

各位团友,因为时间关系,这一部分的导游讲解到这里先告一段落,在这里我代表阳光旅行社全体人员再次感谢各位朋友的光临,同时非常感谢各位一路上对我工作的支持,途中如果有什么不足之处还请大家多多包涵。希望大家在最后的几分钟里给我提出宝贵的意见和建议,我们将不断提高服务质量。接下来留给大家一段自由活动的时间。最后,祝各位朋友旅途愉快,一路顺风!期待大家下次的光临。谢谢大家。

主题福建长泰研学旅行心得体会如何写四

各位团友,大家好:

现在由我为大家服务。我们现在到达的九鲤湖景区位于仙游县东北隅约25公里的万山之巅,面积29平方公里,平均海拔590米。(因在万山之颠,道路崎岖、陡峭大家要注意安全,互相帮助。)这里以湖、洞、瀑、石四奇著称,尤以飞瀑为最,自古以来有“鲤湖飞瀑天下奇”之誉;明代大旅行家徐霞客把它与武夷山、玉华洞并称福建“三绝”。

九鲤湖的由来,还有一段传说:相传汉武帝时,安徽芦江有一个叫何任侠的人生了九个儿子,但除了老大额中间有一只眼睛外,其余八人双目失明。他们不肯参加淮南王刘安的叛乱,而被刘安派人追杀,历尽千辛万难,来到今天九鲤湖所在的山峦之颠,并在此隐居下来修道炼丹、普济众生。有一天风雨大作、雷电交加,突然从湖中跃出九条鲤鱼,身的两侧长出翅膀,九兄弟知道鲤鱼吃了他们的仙丹要升天了于是各乘一条鲤鱼冲天而去,成了神仙。九鲤湖因此而得名。

各位团友,现在展现在我们眼前的这座颇具中华民族特色的桥,被称为“通仙桥”,意为通往人间仙境之桥。也是为风景区的路口。

请大家往下瞧,溪床上那些奇形怪状的溶洞,大家看这些溶洞像什么形状?是不是像仙人炼丹时用的物品形状呢?传说这是仙人炼丹是留下的遗迹。有人曾经把染上颜色的稗谷倒进溶洞里,后来在莆田三江口林兰溪入海处发现了这些稗谷,你们说奇特不奇特?那这些溶洞究竟是什么原因造成的呢?其实这些溶洞乃是大自然的杰作,距今大约7000万年的燕山晚期,由于地壳深部的岩浆侵入,形成了花岗岩体,而花岗岩所含的矿物,经过发育后形成各种形态,在漫长的地壳变迁过程中,在外力的作用下,才形成如今这些溶洞。

团友们,眼前就是“九鲤湖”。整个湖呈圆形,直径67米。面积不到杭州西湖的十分之一,却可用“小巧出雅”四个字来形容。清晨、旁晚、入夜都有它的特色美景。

为了纪念何氏兄弟而修建的这座祠宇,称为“九仙祠”。重建于宋淳熙年间,距今已有800多年的历史了。九仙祠又名“显灵庙”。据说,九鲤仙人十分灵验,会给虔诚的人托梦指点迷津。因而历代以来,香客络绎不绝,连自称”江南第一才子”的唐伯虎在考场失意后,千里迢迢来到九鲤湖祈梦。据说,他在此梦得九鲤仙人赠给他一个装有一万条墨锭的囊袋。自此以后,他写的诗更加清新明丽,画的画更为传神。

各位团友,九鲤湖的湖水虽迷人,何氏兄弟的故事虽然动人,但我们的九鲤飞瀑却更为吸引人。你们瞧,那石湖上方的进水处,就是第一祭—-“雷轰祭”。此祭落差最小,但由于河床奇特,又不满溶洞,以致水流冲下的时候,发出深沉的轰鸣,声如洪钟,故称雷轰祭。

现在请看,这就是石湖的尽头,由于巨石横卧,挡住了湖水的去路。湖水就怒气冲冲向前撞。因而这祭人们称之为“瀑布祭”。

各位团友,这便是“珠帘祭”和“玉柱祭”。大家知不知道黄山有个“人”字瀑?水在下落时被石脊分为两股,极像一个人字,古人称“人字瀑”。而玉柱祭的水向下流时,被一块突出的巨石截断。水下落时被溅起来的水珠在阳光的照耀下,像万穿断了线的珍珠飞落下来,珠帘也就因此而得名。

玉柱祭以下,尚有五祭瀑布,“石门祭”怪石嶙峋,一水斜回,有二石亭亭如门,欲合不合,欲开不开,下涌奔泉上凝云影。“五星祭”有五块巨石相拥如星,惟妙惟肖,因此得名。“飞凤祭”因泉水声如鸟语且有飞凤峰而得名。“棋盘祭”中有一巨石如棋盘,盘有一石如童子在观棋而名之。“将军祭”中有二石酷似两位勇士当关,故名之。

九鲤湖讲解到此结束,大家自由活动,30分钟后在此集合

主题福建长泰研学旅行心得体会如何写五

大家好!一路辛苦了!首先,我代表旅行社欢迎各位来到福建省会---福州市旅游观光。我是中旅的导游。我姓×,大家叫我小×或×导都行。我旁边这位是我们的司机陈师傅,这两天都由我和陈师傅为你们服务,我们会尽最大的努力。希望我的工作能得到各位的大力支持,希望我们的服务,能使您的福州之行留下美好的回忆。

福州是一座拥有2200多年历史的名城。唐开元十三年设福州都督府始称福州。五代梁开平二年闽王王审知扩建城池,将风景秀丽的乌山、于山、屏山圈入城内,从此福州成为“山在城中,城在山中”的独特城市。“三山”成了福州的别名。

福州位于福建省东部闽江下游,是全省政治、经济、文化中心。全市总面积11,968平方公里,其中市区总面积1043平方公里;总人口480多万,其中城区人口116万。“因州北有福山”,故名福州,又因九百多年前就遍植榕树,“绿荫满城,暑不张盖”,故又有“榕城”的美称。现辖鼓楼、台江、仓山、马尾、晋安五个区和福清、闽侯、罗源、连江、长乐、平潭、闽清、永泰等二市六县。居民以汉族为主,还有畲、满、苗、回等二十多个少数民族。福州依山傍海,气候宜人,绿树长青,属暖湿的亚热带季风气候。年平均气温为19.6℃,最冷一月平均气温为10.5℃,最热七月平均气温28.6℃,年均降水量1342.5毫米。最佳旅游季节为每年4-11月。市区内有闻名全国的温泉。

各位团友,今天我讲解的内容是福州明清时期古建筑瑰宝----三坊七巷。

三坊七巷地处市中心,东临八一七北路,西靠通湖路,北接杨桥路,南达吉庇巷、光禄坊,占地约40公顷,现居民3678户,人口14000余人。三坊七巷是南后街两旁从北到南依次排列的十条坊巷的简称。三坊是:衣锦坊、文儒坊、光禄坊;七巷是杨桥巷、郎官巷、塔巷、黄巷、安民巷、宫巷、吉庇巷。由于吉庇巷、杨桥巷和光禄坊改建为马路,现在保存的实际只有二坊五巷。即使如此,在这个历史悠久的居民区内,仍然保留着丰富的文物古迹,保存一批名人故居和明清时代的建筑。在这居民区内,坊巷纵横,石板铺地;白墙青瓦,结构严谨;房屋精致,匠艺奇巧,集中体现了闽越古城的民居特色,是闽江文化的荟萃之所,被建筑界喻为一座规模庞大的明清古建筑博物馆。

“三坊七巷”是国家历史文化名城----福州的主要标志,被誉为明清古建筑博物馆。近代诗人陈衍诗云:“谁知五柳孤松客,却住三坊七巷间。”这大约就是“三坊七巷”的由来。

三坊七巷的民风民俗也是福州民风民俗的代表,许多节俗活动中心常集中在三坊七巷,它包括民间信仰、岁时节庆活动、建筑物中的民俗等。

“月光光,照池塘;骑竹马,过洪塘;洪塘水深难得渡,等妹撑船来接郎。问郎长,问郎短,问郎几时返?”这是唐朝观察使常衮作的一首民谣。它曾给居住在三坊七巷的几代百姓带来多少童年的回忆。直到现在,特别是老一辈人听到这首琅琅上口的民谣仍激动不已。

三坊七巷,以她近三百座的明清民居古建筑物闻名于世。古老的街巷,完整的坊里,配以古河道、古桥梁、古榕树,形成了古朴而富有特色的传统风貌,引起了国内外许多文物考古专家的广泛兴趣,成为游客前来福州的必到之处。可以说,她是“全国少见,江南仅有”。而老家在福州的海外游子,三坊七巷是他们魂牵梦绕、难以忘怀的故园乡土。

“三坊七巷”的路,绝对是小路,也许几百年来就是这样小,小得只能并排走两顶轿子吧!然而“山不在高,有仙则灵!”路不在大,有人则名。就是从这样的小巷里,历代走出了多少风流人物,多少英雄豪杰?他们走出幽深的坊巷,走向八闽大地,走向五湖四海,成就了一番大事业。他们为“三坊七巷”增光,“三坊七巷”也为有他们而骄傲。

三坊七巷的古建筑风貌主要表现在:石板深巷,青瓦粉墙,各式精雕细刻的门罩,风火墙式的多进院落,从高处府视犹如海上层层波浪,那此起彼落的万倾波涛既无比壮观又震撼人心。

三坊七巷不仅以她的古建筑闻名于世,她还代表了福州人重教育,好读书的优良传统,科举之盛,在全国也属罕见。南宋著名学者,被称为与朱熹、张轼齐名的东南三贤之一的吕祖谦,在福州写下了一首脍炙人口的诗篇:“路逢十客九青矜,半是同袍旧弟兄。最忆市桥灯火静,巷南巷北读书声。”这首诗也是三坊七巷的生动写照,说明了福州读书人之多,以及深夜苦读的生动景象。

“三坊七巷”是福州历史的的见证;“三坊七巷”是闽江流域人民智慧的结晶;“三坊七巷”更是福州人文荟萃的缩影。它记录了唐末五代时闽王王审知立国的史实,记录了宋末端宗南明隆武皇帝在福州称帝的经历。它吹洒着辛亥革命的风雨,传播着北京“五四”运动在福州的影响。这些坊巷内曾经居住过上百名高官显贵、学者名流,唐著名学者黄璞,宋理学家陈襄、晚唐诗人陈烈、状元郑性之、明抗倭名将张经、清巡抚沈葆桢、近代启蒙思想家严复等等都曾在三坊七巷居住过,还有黄花岗著名烈士林觉民。说到林觉民我们不能不提到他的《与妻书》。

主题福建长泰研学旅行心得体会如何写六

各位团友,早上好!欢迎来到历史文化名城泉州,我是旅行社的导游员,我们的司机师傅姓杨,他是一位很经验的司机,他可以做到钥匙一插马达就响,车轮一动平安送到。今天我们将共同游览泉州开元寺,我们在这里游览的时间为1个小时,请大家11:00上车,请大家随我下车,关好车窗,代好您的贵重物品,请记住车号为闽d12345。

今天我们所到的泉州市是一座有20xx多年历史的文化名城,泉州被誉为“世界宗教博物馆”,在这里,道教、伊斯兰教、儒教、基督教、佛教和平共处,这也体现了泉州人兼容的气度和宽阔的胸怀。今天我们参观的开元寺是一座最为突出、最具代表性的千年古刹。而开元寺的东西塔则是泉州古城的标志,我们泉州人常说:站着要像东西塔,躺着要像洛阳桥。可见东西塔在泉州人们心目中的重要地位。

开元寺始建于唐垂拱二年(公元686年),距今已有1300多年的历史占地面积7.8平方米,是福建省最大的寺庙之一。好,各位团友,已经来到了开元寺内,在这里我想问问大家,远看这两座塔,大家猜它是用什么做的,啊!刚刚有人说像是木头做的,又有的说是像砖做的,也有的说是铜做的,那还是让我们到近处瞧瞧去,啊!大家都跑去摸呀,应该知道答案了吧,对它是用石头做的,但非常像木头做的,这座塔是仿木结构,特别是用花岗岩石表现仿木斗拱结构,是最具权威性的成就。这对姐妹塔,也是我国现存最高大的宋代石塔,也是泉州古城的标志,他可是一位历经风雨的老者,两塔最初皆为木塔,后毁于火灾,后又用砖,最后改建成现在的五层石塔,东西塔历经740多年风雨雷电以至8级大地震的摧撼,至今依然巍然,堪称石塔之冠。东塔“镇国塔”高48米多,西塔“仁寿塔”高45米多,当年,建塔的工匠们把东西塔,特别是东塔,每一层的八个面壁上,都嵌刻了如同真人一般大小的佛教人物浮雕。表面佛法的庄严。大家看东塔的的人物浮雕从他们的表情、发型、服饰、兵器、手势是如此形象,及细微处的衣服上的绦带都有有数十种花样,如果不是对生活的熟知,凭想象是设计不出来的。大家可以仔细地看塔身,我们可以看见菩萨、高僧、罗汉、神将、金刚等琳琅满目的人物浮雕,而今天我想给大家介绍不引起我们注意的在东西塔的须弥座转角位置上的16尊侏儒,别小年这些貌不惊人的畸形人,但他们智力不亚于常人,而且又有体力,所以古代的达官司贵人常把他们当作苦力来役使。中国的古建筑常在二根横梁之间竖一短柱作为支撑,因又矮又粗,所以叫做“侏儒柱”。《营造法式》一书中,也把这个建筑上的重要构件称作侏儒柱。在佛教造像艺术中,常把扛负须弥座的力士塑造成侏儒的形象。最早可以追溯到印度中央邦的桑奇大佛塔,塔上有一幅《阿育王礼佛》浮雕,画面上阿育王在宫廷侍女环绕之中,从跪伏的大象背上下来,准备去社拜释迦牟尼卒堵坡坡,他把匍匐在地的侏儒当作踏阶,于是侏儒托举负重,也就成为佛教建筑和造像艺术中常见的形象。泉州东西塔须弥座16尊侏儒,每尊只有30厘米高,采用的是深浮雕技法。这些侏儒大家看,个个都是矮矮墩墩、裸胸凸肚,他们各据一角,以身当柱,作出耸着肩,拱着背,顶托巨塔的姿势;有的穿无袖短衫,有的裤子滑在肚脐下,有的单膝跪地,有的半蹲半起,有的两手举托,有的双手撑膝,有的歪关侧脑,有的憋气运力,有的龇牙咧嘴,有的故扮鬼脸,有的满面苦相,一个个拚力卖命,不堪其重,每塔都有一个侏儒把拇指和食指放在嘴里作吹唿哨状,好像是个领头的,在指挥大家一起出力,这些没有生命的石雕侏儒,引人同情又使人揪心。他们比塔上的人物浮雕和须弥座的佛传图浮雕更富有艺术的魁力和深刻的思想。泉州东西塔须弥座的侏儒,不失为当时社会的写照,把侏儒的忍苦受罪的样子真实的表达出来了。泉州东西塔创造了具有宋朝那一个时代的造型艺术也可从这对姐妹塔中看出南宋时代的科技水平,近年东塔入选中国“四大宝塔”邮票发行。从布局来看,东西塔是开元寺建筑群的组成部分,从塔的自身来看,又是独立的建筑,也许可以说,开元寺就像是一壶好茶,需要慢慢品尝,细细回味,自有无穷余韵在心中。

好,各位团友,看完东西塔后,现在我们有15分钟照相时间,15分钟后,我们将继续参观开元寺,谢谢!

远道而来的各位朋友,旅途辛苦了,欢迎来到泉州开元寺。人们常说:不游开元寺不算到泉州。如果说,泉州是“世界宗教博物馆”,那么,开元寺就是其中的佼佼者;如果说泉州素称“泉南佛国”,那么开元寺便是最为突出、最具代表性的千年古刹。而开元寺内的东西塔则是泉州古城的标志。

在我们生活的年代,高楼大厦的建设者运用现代化机械从事“高空作业”,古代呢?没有起重机,没有大吊车,更谈不上“直升飞机”和“电脑设计工程”,然而华夏祖先用他们的聪明才智和勤劳的双手创造了无数令世人惊叹的古建筑。大家看,耸立在草坪上的两塔就是其中之一。我国古塔专家罗哲文教授曾望塔兴叹:“鬼斧神工”!

据《寺志》记载:东西塔建于南宋,前后历时20xx年。令人叹为观止的是古代泉州人因地制宜,就地取材。两座塔重约19510吨,上上下下,里里外外,全部用花岗岩依照木头入榫的结构建造而成,这在中国古塔建筑史上相当罕见,充分体现了我国宋代高超的建筑水平。

我们眼前的是东塔“镇国塔”,建于南宋,塔高48.24米,是中国现存最高、最大的石塔,被誉为“石塔之王”。近年入选中国“四大名塔”邮票发行。而西塔“仁寿塔”高度与东塔相差四米多,为44.06米,先东塔十年而建(公元1228—1237年)。两塔相距200米左右,配对成双,俗称“东西塔”。

主题福建长泰研学旅行心得体会如何写七

大家好!一路辛苦了!首先,我代表旅行社欢迎各位来到福建省会---福州市旅游观光。我是中旅的导游。我姓×,大家叫我小×或×导都行。我旁边这位是我们的司机陈师傅,这两天都由我和陈师傅为你们服务,我们会尽最大的努力。希望我的工作能得到各位的大力支持,希望我们的服务,能使您的福州之行留下美好的回忆。

福州是一座拥有2200多年历史的名城。唐开元十三年设福州都督府始称福州。五代梁开平二年闽王王审知扩建城池,将风景秀丽的乌山、于山、屏山圈入城内,从此福州成为“山在城中,城在山中”的独特城市。“三山”成了福州的别名。

福州位于福建省东部闽江下游,是全省政治、经济、文化中心。全市总面积11,968平方公里,其中市区总面积1043平方公里;总人口480多万,其中城区人口116万。“因州北有福山”,故名福州,又因九百多年前就遍植榕树,“绿荫满城,暑不张盖”,故又有“榕城”的美称。现辖鼓楼、台江、仓山、马尾、晋安五个区和福清、闽侯、罗源、连江、长乐、平潭、闽清、永泰等二市六县。居民以汉族为主,还有畲、满、苗、回等二十多个少数民族。福州依山傍海,气候宜人,绿树长青,属暖湿的亚热带季风气候。年平均气温为19.6℃,最冷一月平均气温为10.5℃,最热七月平均气温28.6℃,年均降水量1342.5毫米。最佳旅游季节为每年4-11月。市区内有闻名全国的温泉。

各位团友,今天我讲解的内容是福州明清时期古建筑瑰宝----三坊七巷。

三坊七巷地处市中心,东临八一七北路,西靠通湖路,北接杨桥路,南达吉庇巷、光禄坊,占地约40公顷,现居民3678户,人口14000余人。三坊七巷是南后街两旁从北到南依次排列的十条坊巷的简称。三坊是:衣锦坊、文儒坊、光禄坊;七巷是杨桥巷、郎官巷、塔巷、黄巷、安民巷、宫巷、吉庇巷。由于吉庇巷、杨桥巷和光禄坊改建为马路,现在保存的实际只有二坊五巷。即使如此,在这个历史悠久的居民区内,仍然保留着丰富的文物古迹,保存一批名人故居和明清时代的建筑。在这居民区内,坊巷纵横,石板铺地;白墙青瓦,结构严谨;房屋精致,匠艺奇巧,集中体现了闽越古城的民居特色,是闽江文化的荟萃之所,被建筑界喻为一座规模庞大的明清古建筑博物馆。

“三坊七巷”是国家历史文化名城----福州的主要标志,被誉为明清古建筑博物馆。近代诗人陈衍诗云:“谁知五柳孤松客,却住三坊七巷间。”这大约就是“三坊七巷”的由来。

三坊七巷的民风民俗也是福州民风民俗的代表,许多节俗活动中心常集中在三坊七巷,它包括民间信仰、岁时节庆活动、建筑物中的民俗等。

“月光光,照池塘;骑竹马,过洪塘;洪塘水深难得渡,等妹撑船来接郎。问郎长,问郎短,问郎几时返?”这是唐朝观察使常衮作的一首民谣。它曾给居住在三坊七巷的几代百姓带来多少童年的回忆。直到现在,特别是老一辈人听到这首琅琅上口的民谣仍激动不已。

三坊七巷,以她近三百座的明清民居古建筑物闻名于世。古老的街巷,完整的坊里,配以古河道、古桥梁、古榕树,形成了古朴而富有特色的传统风貌,引起了国内外许多文物考古专家的广泛兴趣,成为游客前来福州的必到之处。可以说,她是“全国少见,江南仅有”。而老家在福州的海外游子,三坊七巷是他们魂牵梦绕、难以忘怀的故园乡土。

“三坊七巷”的路,绝对是小路,也许几百年来就是这样小,小得只能并排走两顶轿子吧!然而“山不在高,有仙则灵!”路不在大,有人则名。就是从这样的小巷里,历代走出了多少风流人物,多少英雄豪杰?他们走出幽深的坊巷,走向八闽大地,走向五湖四海,成就了一番大事业。他们为“三坊七巷”增光,“三坊七巷”也为有他们而骄傲。

三坊七巷的古建筑风貌主要表现在:石板深巷,青瓦粉墙,各式精雕细刻的门罩,风火墙式的多进院落,从高处府视犹如海上层层波浪,那此起彼落的万倾波涛既无比壮观又震撼人心。

三坊七巷不仅以她的古建筑闻名于世,她还代表了福州人重教育,好读书的优良传统,科举之盛,在全国也属罕见。南宋著名学者,被称为与朱熹、张轼齐名的东南三贤之一的吕祖谦,在福州写下了一首脍炙人口的诗篇:“路逢十客九青矜,半是同袍旧弟兄。最忆市桥灯火静,巷南巷北读书声。”这首诗也是三坊七巷的生动写照,说明了福州读书人之多,以及深夜苦读的生动景象。

“三坊七巷”是福州历史的的见证;“三坊七巷”是闽江流域人民智慧的结晶;“三坊七巷”更是福州人文荟萃的缩影。它记录了唐末五代时闽王王审知立国的史实,记录了宋末端宗南明隆武皇帝在福州称帝的经历。它吹洒着辛亥革命的风雨,传播着北京“五四”运动在福州的影响。这些坊巷内曾经居住过上百名高官显贵、学者名流,唐著名学者黄璞,宋理学家陈襄、晚唐诗人陈烈、状元郑性之、明抗倭名将张经、清巡抚沈葆桢、近代启蒙思想家严复等等都曾在三坊七巷居住过,还有黄花岗著名烈士林觉民。说到林觉民我们不能不提到他的《与妻书》。

本内容不代表本网观点和政治立场,如有侵犯你的权益请联系我们处理。
网友评论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网站立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