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00字范文,内容丰富有趣,生活中的好帮手!
900字范文 > 乙肝治疗存在哪些错误认识

乙肝治疗存在哪些错误认识

时间:2021-07-15 01:13:54

相关推荐

乙肝治疗存在哪些错误认识

乙肝是指发生在肝脏的病变,其对人身体的影响很大,极有危害。小编下面向大家讲解乙肝治疗存在哪些错误认识?,了解乙肝的从身边小事开始关注。

1乙肝治疗存在哪些错误认识?

1、乙肝小三阳,可以不治疗;不管是乙肝大、小三阳,只要肝功能不正常且乙肝病毒在体内复制活跃,就需要进行抗病毒治疗。即使肝功能正常者,无论这类病人病毒数量多少,需保持良好的心态、戒酒、不过度疲劳,定期到医院检查肝功能、B超,同时要接受医生的意见而根据情况接受治疗,以免发生慢性肝损害,最终发展为肝硬化、肝癌。

2、查乙肝就是查乙肝两对半,查乙肝,不仅是要查乙肝两对半。在医院检查要查三样东西:即肝功能、乙肝全套、做B超。乙肝两对半的检查,主要是检查是否是乙肝患者或乙肝病毒携带者;对乙肝患者的B超检查,主要是查看肝脏是否有形态学的改变;对肝功能的检查,主要是看肝脏有无炎症,肝脏炎症是治疗乙肝的首要看点,然后再结合B超的形态学结果来断定如何治疗。

3、治疗乙肝应该根据患者个人的情况进行治疗,不可一概而论。目前最有效的个体化治疗乙肝的方法是:抗HBV免疫疗法,以免疫系统向性治疗的高度特异性,针对乙肝患者自身感染病毒的类型,对不同的情况采用不同的方法,实现了真正的个性化治疗。

4、治愈后检查还要复查乙肝全套由于各人体质不一样,在治疗过程中,一部分可以治愈。治疗后,宣布有疗效时,部分患者可能在随后几个月出现复发,所以要定期复查乙肝全套和肝功能。

2乙肝治疗有哪些认识误区

前,专家指出,公众对慢性乙肝存在一系列认识误区,如不破除,不仅影响乙肝患者及病毒携带者的身心健康,也影响我国乙肝防治事业的长远发展。

误区一:

与病毒感染者接触就会被传染

专家介绍,乙肝病毒传播主要通过血液、母婴和性传播。一般的日常生活接触,比如共同进餐、一起工作,都不会传播乙肝病毒。成年人即使发生急性乙肝,转变成慢性乙肝的比例也只有5%,不必过分紧张。“将乙肝检查‘请出’入学就业体检项目,不仅体现了对乙肝病毒携带者的尊重,体现了以人为本的精神,同时也有充分的科学依据作为基础”,专家院士表示:“这一新政不仅是人道的,更是科学的。”

专家指出,预防乙肝的最好办法仍然是给尚未感染乙肝病毒的正常人注射全程的乙肝疫苗,使其产生保护性抗体。与乙肝病毒携带者接触应注意避免皮肤、黏膜的破损。世界卫生组织目前推广预防乙肝的策略是新生儿接种乙肝疫苗、儿童补种和高危人群接种。我国也要求,婴儿出生以后24小时之内接种疫苗,越早越好。从开始已实施对15岁以下儿童的补种。

误区二:

慢性乙肝一定会在母婴间传播

“乙肝母亲会不会生出乙肝宝宝”成了许多家庭的隐忧。有统计显示,我国因母婴传播所导致的慢性乙肝患者约占我国乙肝患者的1/2。世界卫生组织报告指出,乙肝病毒表面抗原和e抗原双阳性母亲所分娩的新生儿,出生后若不采取任何免疫预防措施,约90%可成为乙肝病毒感染者。

在产前、产时对孕产妇进行适当干预,同时在产后对新生儿进行免疫保护,是解决上述问题的最佳方法。专家指出,对于单纯乙肝表面抗原阳性,即乙肝病毒携带者,无需进行药物治疗,可正常生育。而“大三阳”的病毒携带者,即乙肝表面抗原、e抗原和核心抗体阳性,或“小三阳”病毒携带者,即乙肝表面抗原、e抗体和核心抗体阳性,同时伴有乙肝病毒DNA阳性,则说明携带者有明显传染性,也可能伴有肝细胞损伤,需要进行积极治疗。最好待携带者“双达标”,即乙肝病毒e抗原转阴、同时乙肝病毒DNA下降至正常水平后再准备生育。

专家强调,在乙肝病毒携带人群或感染人群分娩过程中,应加强对新生儿的保护。新生儿出生后应立即注射乙肝免疫球蛋白和乙肝疫苗,随后在孩子1个月和6个月时再分别注射乙肝疫苗。采用上述联合免疫的方法,阻断母婴传播的成功率可高达90%~95%。对于目前一些医疗机构采用的、针对携带乙肝病毒的产妇孕期应用乙肝免疫球蛋白或抗病毒药物预防治疗的方法,专家表示尚无循证医学证据证实,不予推荐。

误区三:

盲目追求表面抗原“转阴”

乙肝病毒表面抗原转阴是很多病人的梦想。专家表示,目前长效干扰素等药物确实有助于提高转阴比例,但只能帮助10%左右的患者。没有必要盲目追求转阴,抗病毒才最重要。专家说,实现病毒表面抗原转阴就像赢得“金牌”,其实能赢得“银牌”也很好。对e抗原阳性患者来说,“银牌”就是实现e抗原血清学转换,即“大三阳”转为“小三阳”,这能大大降低患者日后患肝硬化、肝癌的风险。

误区四:

乙肝得终身治

“近十多年来,乙肝治疗进展非常快。”专家说,最大的突破就是抗病毒治疗。专家说,合理的治疗方案应是“有限疗程”,即治疗一段时间可实现停药,且病情不反复。以e抗原阳性患者为例,“有限疗程”的条件是病毒DNA呈阴性,且发生e抗原血清学转换,此后再坚持治疗1年左右就有希望停药。今年亚太肝病年会发布的最新临床研究数据显示,替比夫定在该方面优势明显。采用替比夫定治疗4年,患者累计e抗原血清学转换率为54%;而对于接受替比夫定治疗24周时乙肝病毒DNA检测不到的患者,4年的累计e抗原血清学转换率更是高达66%。

我国有9300万乙肝病毒携带者,每年近30万人死于肝硬化、肝癌等相关疾病。专家最后表示:“我们既要讲‘这就是乙肝……’,也要讲‘这不是乙肝……’以帮助公众尤其是乙肝患者走出误区,积极接受治疗。”

3如何认识乙肝“小三阳”

乙肝小三阳患者,有一下三种情况需要分清楚。

第一:如果“小三阳”DNA检测呈阴性,肝功能、B超等均长期正常,说明病毒已不复制,无传染性,所以无需隔离与治疗。这种情况约占“小三阳”患者总数的60%~70%,目前国内外尚无进一步治疗的方法。一味追求转阴而服用大量治疗性中西药物只会增加肝脏负担,甚至招致不良后果。

第二:“小三阳”还有一种表现为乙肝病毒DNA低水平复制(PCR检测《106),肝功能正常或轻度异常,腹部B超脾稍厚,称为慢性乙肝病毒残留期。

这种情况约占“小三阳”患者总数的20%,目前国内对此种患者最容易忽视。此时间的“小三阳”一定要定期到医院检查,根据检查来寻找恰当的治疗机会。

第三:最严重的是乙肝病毒DNA高水平复制(PCR检测》107),肝功能不正常,称为“e抗原阴性的慢性乙肝”。这种情况不再被称为乙肝病毒携带者,而称为乙肝患者,约占“小三阳”患者总数的10%,它的特点是病毒复制活跃,传染性强,是由于乙肝病毒变异所致。这种“小三阳”及时治疗,如治疗不及后果将较为严重,其转化为肝硬化、肝癌的几率更高。

4乙肝的认识误区

观点一:“如果乙肝传染性那么厉害,全世界都得乙肝了”

【事实】不知道为什么要全世界得了乙肝才能证明乙肝传染性厉害?在中国这样的高流行国家,超过一半的人一生中曾经感染过乙肝(也有数据说中国超过6成的人一生中曾经感染过乙肝),这就是说,居住在中国这样的高流行国家一生中感染乙肝的总和概率不低于0.5,这是一个奇高无比的感染率。

不过,感染后并不一定成为携带者,感染后是否成为携带者要视不同年龄群体甚至不同个人的免疫力而定。根据美国乙肝基金会,围产期婴幼儿感染后成为携带者的几率是90%;儿童感染后成为携带者的几率是50%;成年人感染后成为携带者的几率是10%。

观点二:“乙肝不是消化道传染疾病,因此不通过消化道传染”;“共餐不会传播乙肝”;“乙肝只通过血液传染”

【事实】一起吃饭一般情况下不会传染乙肝。这样说主要是要区分乙肝和甲肝的传染途径。甲肝是消化道传染疾病,可以通过食物和水传染,也就是说,被甲肝病毒污染的食物和水,进入完好没有破损的消化道仍可引起传染。乙肝就不一样,被乙肝病毒污染的食物,进入完好没有破损的消化道是不会引起传染的,所以乙肝不是消化道传染疾病。

不过,被乙肝病毒污染的食物,进入有粘膜破损的消化道是会引起传染的。而且要是携带者和易感者都有口腔溃疡的话,被血液污染的唾液进入破损的口腔消化道粘膜更会引起传染,这种可能性不低,因为中国人口腔健康状况普遍不佳,74%的中国人都患有龋齿、牙龈炎、牙周疾病或口腔溃疡(《人民日报》,)。

观点三:“唾液不会传染乙肝”;“要吃一升(或一桶)唾液才然感染乙肝”;“唾液病毒浓度低因此没有传染性”

【事实】唾液中HBV DNA水平并不低,荷兰科学家发现(Journal of Clinical Virology,)从血清HBV DNA水平中位数和唾液HBV DNA水平中位数看,唾液HBV DNA水平只比血清HBV DNA水平差一个数量级,即血清HBV DNA水平中位数约为唾液HBV DNA水平中位数的10倍。

关于唾液的传染性

A、据,荷兰科学家《临床病毒学学报》)报道,唾液HBV-DNA的水平比血液HBV-DNA的水平低一个数量级。

B、血液传染性:血液中病毒颗粒浓度达到1000--10000个/ml时,即可引起传染【流行病学(第5版 ) 卫生部高校教材】;传播乙肝病毒所需血量非常微少,0.0001-0.0000001ml血量即可引起传染【传染病学(第3版)主编 王季午】——由此计算一下,可知血液传染需要的病毒量非常之低。

根据血液数据计算出来的唾液数据:

A、唾液中病毒颗粒浓度达到1000---10000个/ml时,可引起传染(与血液数据一样);

B、传播乙肝病毒所需唾液量为0.001-0.000001ml(是血液数据的十倍);

结果:唾液传染需要病毒数和血液传染需要病毒数一样。

观点四:“唾液要通过破损的口腔,需要很大的创口才行”

【事实】HBV不能通过正常的皮肤或粘膜屏障。皮肤或粘膜屏障的破损——可能是极其微小和忽略不计的——是引起传播所需要的。(WHO 2002年的manual)

也就是说,极其微小的创口也可能引起传播

观点五:“只有甲肝才需要分餐,乙肝携带者不需要分餐”

【事实】这是错的,如果是甲肝的话,就不是分餐不分餐的问题了,而是要吃煮熟的食物不吃生食的问题。

观点六:“乙肝携带者肝功能正常就没有传染性”

【事实】传染性主要要看血清的HBV DNA是否阳性及载毒量,其它体液的传染性也要看每种体液的HBV DNA是否阳性及载毒量。肝功能正常的携带者完全可能血液或体液的HBV DNA载毒量很高从而传染性很高。

观点七:“急性乙肝发作前的潜伏期没有传染性”

【事实】在急性乙肝发作前的数周内和发作期间均有传染性。

观点八:“乙肝病毒不能间接传播”

【事实】乙肝病毒是可以通过间接接触传播的。乙肝病毒传染性是艾滋病的50-100倍。艾滋病毒在体外几乎没有生存的能力因而没有间接接触传播的可能性。但乙肝病毒在体外各种器物表面可以生存7天以上而不失传染性,是可以间接传染的。

以上英文翻译为:HBV能稳定的附着于周围物体表面长达7天,(当附着于这些无生命的物体,诸如,牙刷、奶瓶、玩具、剃须刀、餐具、医院设施及其它物品表面的)HBV与(易感者)破损的黏膜或皮肤相接触时,HBV 间接种植(传播)就发生。

简而言之,HBV 能稳定的附着于任何物体表面约7天而不失其传染性,如桌面、剃须刀片、血迹等

观点九:“中国有那么多携带者主要是因为70年代末80年代初共用注射针头”

【事实】中国有那么多携带者主要是因为母婴垂直传播和对婴幼儿、儿童的水平传播,共用注射针头只是儿童水平传播的一个途径,不能解释中国这么高的携带比例。从其他东亚社会看,许多东亚社会(如台湾、香港、日本、韩国等)或现在有或曾经达到过与中国类似的携带比例,这也足以说明用水平传播的一条途径来说明中国的携带率是不对的。

观点十:“世界卫生组织说乙肝只有三个传染途径”

【事实】原话是说有三个“主要”传染途径,同时WHO也承认有35%的感染病例传染源传染途径未明,即不能用parenteral、sexual和perinatal这三个途径来解释。

5认识无症状乙肝大三阳

“无症状乙肝大三阳”究竟有哪些危害?

1、少数“大三阳”可以进一步发展成肝炎。

2、无症状“大三阳”尚有极少数可转变成肝癌。因此,对无症状“大三阳”必须加以重视。

3、“大三阳”可能进一步发展成肝硬化。有人在所谓无症状“大三阳”中检查,发现3%已成为肝硬化,只是症状不明显而已。还有人对这些人进行“肝活检”,发现绝大多数“大三阳”的肝细胞有不同程度的炎性改变。

无症状“大三阳”究竟应该怎样治疗为好?

专家们一致的意见是可以服用一两种护肝药物,这样或许对肝细胞是有利的,但用药不宜过多、过滥,服药也不宜时间过长,可间断用之,这是合理的。对于效果较好的免疫调节药亦可应用。对于无症状“大三阳”者,在现阶段重要的不是用药物治疗,而是进行医学观察和监视。

1、定期作B超检查,主要了解肝、脾情况,必要时可作CT检查。有时需要肝脏穿刺,进行肝活检,以确定病情。

2、自己把每次检查结果记录在案,以备医生参阅。

3、定期(一般为3个月)检查“大三阳”的演变情况。有一些“大三阳”也可能自然转为“小三阳”,无病毒复制,状态比较稳定。

4、定期到医院进行保健检查,看有无肝病症状、体征,如蜘蛛痣、肝掌、肝脾肿大等,化验肝功能,检查蛋白质代谢有无障碍。定期了解转氨酶,一旦发现其升高,如超过正常3倍,即应住院治疗。

本内容不代表本网观点和政治立场,如有侵犯你的权益请联系我们处理。
网友评论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网站立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