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00字范文,内容丰富有趣,生活中的好帮手!
900字范文 > 孩子被欺负 到底要不要“打回去”!注意这几点远离校园欺凌

孩子被欺负 到底要不要“打回去”!注意这几点远离校园欺凌

时间:2020-10-24 22:31:53

相关推荐

孩子被欺负 到底要不要“打回去”!注意这几点远离校园欺凌

很多家长都希望将自己的孩子培养成一个“谦谦君子”,或者是一位“窈窕淑女”,因此在孩子很小的时候就给孩子立下规矩,一定要讲文明,懂礼貌。不要插队,要懂得谦让和分享。孩子也听家长话,乖巧,从不打架。但是,有些家长渐渐会发现,并不是所有孩子都很乖,当自家孩子被“熊孩子”欺负时,面对“熊孩子”的推搡甚至打骂,自家“乖宝宝”甚至还手的余地都没有,这要怎么办呢?

这种现象很常见,尤其是孩子脱离父母的保护范围进入幼儿园的时候。当着爸妈面基本不会有孩子被欺负,但是在背地里就说不准了。孩子被欺负时不敢反抗,也不知道怎么反抗,其实不仅是性格问题,父母的教育方法也有很大的问题。

相比中国,别的国家对于这点或许会有更多关注,在新加坡,孩子入园或者入学时,会有专业的老师专门教育孩子,面对欺负自己的人要如何反抗,如何自保,因为如果踏入社会,保护自己是一项基本的技能。

其实,让孩子学会自我保护,并不是只学会武力保护自己,而是既要自我保护,也要分辨清楚什么是侵犯。这是对于孩子未来自我保护意识的一种塑造。

作为中国犯罪心理学专家,李玫瑾教授长期研究犯罪心理学以及青少年心理学,对于这种问题,李教授一针见血地指出根源所在:孩子之所以会遭人欺负,根本原因不仅仅是施暴者品行有问题,更重要的是被欺负的孩子自身性格有问题,才会容易被欺负。作为家长,你把孩子养成了“老实人”,就别怪孩子被欺负!

中国人的法律意识淡薄,是因为我们对于这方面的了解少之又少。只有自己的利益受到侵犯的时候,我们才会想到去维权。根本原因就是在于我们从小对于权利意识就淡薄,而为了让我们的下一代能够知道用法律保护自己,我们应该从小就培养孩子的权利意识,让孩子可以自己去维护自己的个人权利,只有这样,面对伤害的时候孩子才敢于反抗。

那么,面对校园暴力,孩子应该怎么办呢?

有人问李玫瑾教授,如若孩子被欺负了,您会支持他打回去吗?

李教授想都没想的回答:肯定会呀!

要想避免校园暴力发生在自家孩子身上,要让对方明白,我家孩子不是软柿子,不是可以随便拿捏的。当然,家长也要注意增强孩子的体魄,这样即使被欺负,也有反抗的能力。

当然,反抗也不是指以暴制暴。不到万不得已,尽量要大声呼救,否则,一味的忍耐只会让施暴者们变本加厉。

孩子被欺负了以后,一般第一时间想到的都是老师。认为在大人的庇护下,自己可以得到很好的保护,老师会为自己摆平一切的。但往往想法很美好,现实却很残酷,老师在处理这类问题的时候基本都是抱着大事化小小事化了的态度,含糊其辞,草草了事。这对于制止校园暴力并没有什么实际性作用,而且一旦引发施暴者的记恨,还会引起更大的冲突。因此,不能完全将希望寄托在老师身上,一定要第一时间和家长沟通,只有父母才是全心全意地保护自家孩子。

自我保护是每个孩子都要具备的基本技能,家长一定要从小进行培养。孩子的幸福关乎着一整个家庭的幸福,而孩子如果遇见麻烦整个家庭也会愁云惨淡。家长作为孩子最亲密的人,一定要为孩子的安全负责。让孩子学会自我保护,能保护自己的孩子,才能让家长放心。

家庭关系越和睦的孩子,在学校被欺凌的比例就越低。和睦的家庭里面成长起来的孩子,周身也会散发着被爱的气息。这种孩子的心态会积极阳光,也懂得去合理地处理同学之间的交往问题,同学们都喜欢和这种孩子交往,自然孩子就不会受到孤立和欺凌。

孩子在学校受到欺负,有两种可能。一种是回家和父母倾诉,这时父母应该出面和老师以及对方家长沟通,双方当面把事情讲清楚,孰是孰非弄明白,杜绝这类情况再次发生。

而另一种就是孩子沉默,没有告知家长自己受到欺凌,回家以后闷闷不乐,把自己关在房间里。这种情况家长就要注意了,要观察孩子是否有异常的举动,要温和地与孩子进行沟通,慢慢打开孩子的心房,确定了事情的起因经过,再带着孩子找回公道,找回孩子的自信心,让孩子知道,父母始终是你的后盾。

在这里为家长们推荐一套书《3-6岁学会保护自己》,这套书非常的不错。一套分为6册,从6个角度来告诉孩子,遇见什么样的问题,要去怎么解决。该书分为6个板块,分别是

原价66元6本的手册,现在活动价只要49.8,平均1本不到10元。1张面膜的钱,不如买一套书让孩子来阅读,学会自我保护,家长才能更安心。

如果我们没有充足的时间陪伴孩子,那么就让书籍代替我们给孩子一些温暖的陪伴吧,阅读也是增进亲子羁绊的有效方法。美味的食物吃过了就没了,可是孩子从书里学到的道理却可以受益终身,何乐而不为呢?

本内容不代表本网观点和政治立场,如有侵犯你的权益请联系我们处理。
网友评论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网站立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