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00字范文,内容丰富有趣,生活中的好帮手!
900字范文 > 莫斯科战役的苏军绝地反攻 为何不能将饥寒交迫的德军置于死地?

莫斯科战役的苏军绝地反攻 为何不能将饥寒交迫的德军置于死地?

时间:2021-02-24 16:55:23

相关推荐

莫斯科战役的苏军绝地反攻 为何不能将饥寒交迫的德军置于死地?

在莫斯科战役里,德军和苏军展开了殊死搏杀。伴随着冬季的降临,德军的攻势日渐减弱,部队陷入了莫斯科的大雪之中,几乎丧失了战斗力。趁着这个机会,苏军在1941年12月5日展开了强大的反攻,将德军驱离了莫斯科区域。但是令人不解的是,因为严寒和长期的作战,德军其实已经丧失了战斗力,并且各部队或是濒临崩溃,或是正在崩溃。但即便如此,在长达数月的反击后,苏军仍旧未能歼灭德军。这背后到底有怎样的原因,以至于苏军不能歼灭德军呢?

一、苏军的兵力不足

首先来说,兵力不足是一个巨大问题。在1941年9月30日,莫斯科战役刚刚开始时,苏军的兵力就严重匮乏。在这个阶段,德军拥有180万人,坦克1700辆,火炮14000门和各型作战飞机1390架。如此一股强大的兵力,几乎是聚集了德国在苏联战场上的总兵力的1/2和装甲兵力的3/4。毫不客气的说,在当时中央集团军群的力量可谓势不可挡。

而反观苏军方面,虽然投入了西方面军,布良斯克方面军和预备队方面军。但是其总兵力只有125万人、坦克995辆、火炮6808门和飞机677架。而且在维亚兹马-布良斯克战役里,苏军因为判断失误而惨遭德军合围。在这场战役里,虽然苏军在千钧一发之际突破了防御,但是苏军的防御态势也遭到了极大的破坏。此战损失了至少三十万的兵力(苏联方面统计,德军宣称消灭了六十万),这一损失造成了莫斯科方向苏军兵力更为稀薄。

虽然说在后续的战斗里,苏军紧急动员了大批部队,包括动员了12万民兵,和尽可能搜刮兵力,组成新的防御部队和将伤势痊愈或是即将痊愈的人员送返部队等手段,但是部队的兵力仍旧显得不是很充足。尤其是在10月-11月的战斗里,苏军必须以步兵抗击德军的装甲攻势。尽管防御战是成功的,但是这种防御本身是依靠步兵的伤亡和宽大的纵深来完成的,这反过来也意味着,苏军在防御阶段要承受可怕的伤亡。

直接影响就是,即便在12月5日的反击阶段前,苏军得到了增援部队。但是苏军的反攻力量仍然显得薄弱。截至到12月5日之前,苏军参与反攻的总兵力为110万人,各型火炮7652门,各型坦克774辆,各型作战飞机1000余架。此时德军的兵力仍旧强大,但因为过于分散,以及坦克等技术兵器因缺乏防冻油等物资而结冰无法运用,所以才被苏军一举得手。然而面对德军雄厚的兵力,苏军的追击作战在早期也比较乏力,仅仅能达到驱赶德军的效果,距离全歼德军的目的还早得很。

二、匮乏的技术兵器

需要指出的是,苏军的反攻其实十分仓促,仓促到作战物资严重的不足。这种作战物资上的不足,在10月份就已经有出现,因为维亚兹马-布良斯克战役的失败,苏军本就不多的技术兵器再一次损失惨重。事实上不光是技术兵器,就连轻武器也出现了一定程度上的不足。比如为了给新组建的三个民兵师提供武器,苏军从国防及航空化学建设协会搜集了15000支步枪(一个苏联官方为了训练后备兵员和预备飞行员的单位),另一方面莫斯科的工厂也修复了约263门各型火炮和六百多挺轻重机枪。

而在防御阶段最紧张的时候,斯大林打电话给朱可夫询问战况。此时的战况已经异常糟糕,加里宁方向的德军已经在苏军第30集团军的防御地段取得了战术突破。斯大林在电话中询问朱可夫,是否还认为莫斯科能够守住。朱可夫回答可以守住,但需要增加至少两个集团军的预备队和200辆坦克。斯大林沉默了片刻表示集团军可以给,但是坦克暂时还不能给。此后朱可夫迅速得到了他的预备队——突击第1集团军、第10集团军和第20集团军,然而他需要的坦克,仍旧是没有的。

事实上,这反映出了苏军的技术兵器已经近乎枯竭。对于一场如此重大的战役,朱可夫在关键的时刻却得不到他需要的坦克。而在反击阶段,苏军也面临同一个问题,那就是技术兵器的匮乏。在反击阶段,苏军所拥有的坦克力量也不过是774辆,朱可夫曾再次要求得到坦克,但斯大林真的是给不出了。这个数字对于宽大的战线而言,显然是不足够的。另一方面,这774辆坦克里,也有相当数量是BT快速坦克和T-60轻型坦克,这种不适合攻坚的坦克,因此在突破德军防线时,遇到的压力也就更大。

众所周知,如果要进行一次有效的突破作战,尤其是在如此宽大的战线上,那么足够的机械化部队是必不可少的,否则则不可能达成有效的突破。这是德军在莫斯科战役里,未能突破苏军战线的一个主要原因,但反过来,苏军在反击阶段也存在这个问题。各方面军从没有真正掌握有效的机械化部队,那么在匮乏机械化部队的前提条件下,虽然能够仗着空军上一定优势在早期形成突破,但是随着反击的深入和德军的抵抗加剧,那么缺乏机械化部队的苏军也就不可能做到超过德军的机动能力,迂回到德军的侧翼,即便迂回成功,也未必能突破德军的防御了。

三、恶劣的后勤

而另一个因素则在于后勤,苏军早期反击的成功,有一个重要因素是反击的迅猛。因为此时苏军靠近莫斯科,所以苏军的后勤线很短,部队可以有效而快速的得到后勤补给,以便让部队的攻击可以持续下去。但是随着德军的后退,这个情况出现了逆转,苏军开始逐步远离莫斯科,而后勤线也就无形中的拉长了。而从朱可夫两次向斯大林索要坦克,斯大林都给不出坦克这一点来看。苏军的生产能力和军备库存已经到了枯竭的状态。随着进攻的加剧,这种后勤上的问题也就越发严重——因为不光是坦克没有,弹药都存在了问题。

早期苏军采取的是全线转入反攻这一策略,但这对个别部队而言是困难的,因为这些部队既没有足够的兵力,也没有足够的坦克。比如加里宁方面军,他们得到的任务是近2—3天内集中兵力不少于5—6个师的突击集团,向图尔吉诺沃实施突击,前出到敌人克林集团的后方,以协助西方面军部队歼灭该集团。但加里宁方面军司令员科涅夫表示,他缺乏兵力和必要的坦克,建议以夺回加里宁的局部战役代替向德军纵深发动突击这一计划。但苏联最高统帅部驳回了这一建议,要求发动反击。

朱可夫在反击前夜曾要求得到航空兵支持和坦克增援,表示没有坦克就不能迅速扩大反攻效果,但是斯大林表示仍旧没有坦克,只能给朱可夫提供较为充足的航空支援。那么在这种情况下,各方面军的反击势必要投入自己仅存的技术兵器,从坦克到火炮都用上了。尽管因为德军受冬季影响和长期战斗而造成的战斗力大幅度下降,以及苏军反击的突然性而取得成功。但为此苏军付出的物资消耗也是巨大的,再加上苏军最高统帅部要求他们向德军纵深方向发动进攻,所以他们也就逐步拉长了自己的后勤线。

这一结果是灾难性的,因为大规模的降雪已经开始,道路开始变得难以通过。对于德军而言,这固然是一场彻头彻尾的噩梦。但反过来,这些大规模的降雪对于苏军也没好哪去。因为苏军自己也要对抗这些降雪,苏军的反击部队将在齐腰深大雪中通过。士兵和坦克或许还可以轻装简从的通过,尤其是有大量滑雪分队和骑乘着苏联矮脚马的情况下。但是后勤分队却没有那么容易通过了,尤其是当苏军不得不绕过,那些德军坚固防御的城镇时,后勤分队就必须进一步绕路,这就造成了其后勤补给速度的缓慢。而这一恶果导致的就是苏军的反击部队弹药严重不足,一天甚至只能开两炮,毫无疑问,这让苏军的反攻效果进一步变弱了。

结语

从上述三点来看,我们不难看出,苏军的这次反攻本质上就是一次仓促,且兵力不足的反攻。而苏军统帅部的反攻范围,又设计得过于宏大,高估了自己部队在冬季的作战能力和后勤效率。而苏军自身的实力,无论是在兵员上还是技术兵器上,都是不足以支持这样一场反攻的。早期占尽天时、地利、人和的反击所带来的优势,随着苏军反攻的加剧和德军站稳脚跟的顽强防御而逐渐消失。这个时候,苏军就不得不放弃他们的反攻,草草结束莫斯科战役的反攻阶段。当然,这场反攻还是有效果的,不仅击退了德军,更是打破了德军战无不胜的神话。只不过结果,要比苏军所预计的小得多就是了。

参考文献:《回忆与思考》

《方面军司令员日记》

《军人的天职》

本内容不代表本网观点和政治立场,如有侵犯你的权益请联系我们处理。
网友评论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网站立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