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00字范文,内容丰富有趣,生活中的好帮手!
900字范文 > 古今豁达第一 苏轼这首《定风波》 教你看破人生荣辱兴衰

古今豁达第一 苏轼这首《定风波》 教你看破人生荣辱兴衰

时间:2020-10-23 16:17:22

相关推荐

古今豁达第一 苏轼这首《定风波》 教你看破人生荣辱兴衰

要说起豁达,苏轼堪称古今第一。他的一首“大江东去”更是开启了词中豪迈一派。苏轼的一生充满着挫折,不断在宦海中沉浮,但思想中融合了儒、释、道三家的他,将这些起伏都看作平常之事,他不终日凄凄哀叹命运,反而善于苦中作乐,随遇而安,笑对生命中的每一个境遇,无论好坏。而这首《定风波》,更是看破人生荣辱和百事兴衰,豁达而豪迈。

《定风波》三月七日,沙湖道中遇雨。雨具先去,同行皆狼狈,余独不觉,已而遂晴,故作此词。莫听穿林打叶声,何妨吟啸且徐行。竹杖芒鞋轻胜马,谁怕?一蓑烟雨任平生。料峭春风吹酒醒,微冷,山头斜照却相迎。回首向来萧瑟处,归去,也无风雨也无晴。

这首《定风波》作于苏轼被贬黄州的第三个春天。小序中交代了他作这首诗的背景和原因。在三月七日这天,苏轼与友人出游,不料风雨突来,身边又没有雨具,友人们都因为这雨而倍感狼狈,唯独苏轼一人不觉。在一雨一晴之中,他对人生有所感悟,故做了这首《定风波》。

词的上阙,以“莫听穿林打叶声”开头,交代了此时此刻,风雨交加,雨点滴滴答答的落在树叶上,风在林中穿梭咆哮,我们虽然看不到景色,但是也能想象的出来,当时的天空必定是黑云缭绕,风雨交加之中可能还伴有电闪雷鸣。就是这么一个令人不安和害怕的景象,诗人却说“莫听”,风雨再大,终归是外物,你不听它,忽视它,他便无法打扰到你的内心。而在这番情景之下,诗人不仅不疾走避雨,反而徐徐前行。“何妨吟啸且徐行”,诗人一边歌唱一边慢慢前行,雨打在身上,他也不慌不忙。

“竹杖芒鞋轻胜马,谁怕?”对于诗人来说,这点风雨是不值得害怕的,虽然手握的是竹杖,脚踩的是草鞋,但对于他来说,却比骑在马上更加的轻松。短短两字“谁怕?”将诗人的从容之态和敢于迎接人生风雨的豪迈之情都写了出来。最后这句“一蓑烟雨任平生”,更是将眼前的风雨推及到了整个人生之中,此风此雨,是大自然的风雨,但人类社会上,诗人自己的生命之中也会有无数的曲折坎坷,有如今日之风雨。但是诗人毫不畏惧,淡然处之,笑对人生:人生不易,前行路上困难重重又如何,我且做我自己,且歌且行,无所畏惧。

词的上阙,寥寥数句,却将诗人豁达的胸襟,和自己对人生的超然态度,尽数表达了出来。字里行间豪放自信,让人读之,心胸瞬间开阔。

词的下阙,风雨已过,阳光重新普照世间。山风将诗人的酒意吹去,在风雨中行走的诗人,在风的吹拂下,微感凉意,抬头一看,斜阳重出,风雨已歇,此情此景之下,诗人有些宛如隔世,此前还是“穿林打叶”之雨,现却换做“山头斜照却相迎”,自然百变,诗人也在此之中悟出了人生的哲理。

“回首向来萧瑟处”,这里所回首的不仅是刚刚走过的那程潇潇风雨,也是作者人生路上所遭遇过的一切不如意之事。“归去,也无风雨也无晴。”这句是全诗的点睛之笔,也是作者最后得到的人生感悟:大自然的风雨和晴朗,都是平常之事,自然对它们一律平等,无偏无爱,而人生的得与失,又何尝不是平常之事呢?既然是平常之事,也当以平常心对待,就像风雨会过去,晴朗也不是永久,得失之间注定在不断转化,所以自己对于这些也不必计较太多,或荣或辱,其实无差,人生在世,做自己便可。

词的下阙,是诗人悟出的人生感悟,充满着哲理,作者不被俗世所困,超脱凡尘,洒脱而旷达,非常人所能做到。

苏轼这首《定风波》,字数不多,但句句都蕴含人生真理,一个“莫听”,一个“何妨”,一个“谁怕”,是他对曲折和风雨的态度;而一句“一蓑烟雨任平生”,一句“回首向来萧瑟处,归去,也无风雨也无晴”,更是给了后人无数的启示和慰藉。

本内容不代表本网观点和政治立场,如有侵犯你的权益请联系我们处理。
网友评论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网站立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