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00字范文,内容丰富有趣,生活中的好帮手!
900字范文 > 郑板桥的书法艺术:六分半书游戏笔墨 手书判词为官清廉

郑板桥的书法艺术:六分半书游戏笔墨 手书判词为官清廉

时间:2021-09-11 17:00:47

相关推荐

郑板桥的书法艺术:六分半书游戏笔墨 手书判词为官清廉

作者:杨晨

郑板桥 (1693一1765) , 清代著名书画家, 名燮, 字克柔, 号理庵, 又号板桥。清扬州府兴化县人, 是清代“扬州八怪”中最具代表性的一位书画家。他由官到民, 由士变商, 由文人画家转为职业画家的经历, 为世人所广泛关注;他诗、书、画“三绝”的艺术成就, 文艺理论上的独到见解也被大家一致公认。

郑板桥一生中经历了“卖画—从政—再卖画”的人生旅途, 画兰竹脱尽习气, 别具风格, 间画山水、花果和草虫等, 自创书法“六分半书”, 又被世人称作“板桥体”颇受世人喜爱。其突出特点是各种技法相互渗透, 这与他勤奋学帖, 不断继承和学习传统书法法帖密切相关。

《行书怀素自叙帖语轴》是郑板桥“六分半书”的形成期作品, 作品中“行、隶、楷、草”仍具有很多独立的成分和气息, 相互“融合”的情状尚不成熟, 但为他以后的书法发展奠定了扎实的基础。郑板桥对中国传统书法的学习是博学诸家, 不仅学帖、馆阁体, 也学碑, 且和金农等人是首先开创学碑风气的。

这幅作品是郑燮是用自己的书法风格对怀素《自叙帖》中的语句进行了创作, 通过“自出己意”将篆隶楷行草五体融化为一体, 并将画兰竹的笔法也融入其中。该作纵横奇崛, 放逸而不失法度。其中, “撼”、“成”等字吸收了怀素《自叙帖》的风格, 体现怀素书法“运笔迅速, 如骤雨旋风, 飞动圆转, 随手万变, 而法度具备”的特点。

而“醉”、“风”等字又仿佛学于《瘗鹤铭》, 气势宏逸而神态飞动。“礼”、“万”、“笔”等字带有典型的隶书笔意;“烟”、“座”、“奔”等字将黄庭坚书法的奇崛瘦硬、舒张洒脱展现得淋漓尽致。整幅作品可谓“乱石铺街”, 融合行草篆隶, 作品神情深得怀素草意, “不见起止之痕”, 但又未脱山谷笔意。怀素也好, 黄庭坚也罢, 都不见了, 只见满纸幻化明灭, 奇奇怪怪, 飘逸潇洒的“破格书”。可以说, 这时候郑板桥“六分半书”的书法风格已初露端倪。

1758年郑燮65岁所作的《七律二首》。晚年的郑燮可谓是人书俱老, 作品彰显的尽是“不泥古法”、脱却秀媚的艺术风格。

这时候的“板桥体”已经真正走向了成熟, 走向了稳定, 可以说是“板桥体”的巅峰时刻, 所以板桥自己也敢于称自己“善书法, 自号‘六分半书’”。这幅作品众体兼具, 小大瞬变, 疏密倏转, 千变万化, 动人心魄。可谓无所顾忌, 随性而为, 充分展现其书法的深厚功力和娴熟的技巧, 最能体现“六分半书”的神韵与风格, 不愧为游戏笔墨之作。

傅抱石先生《郑板桥试论》一文对“六分半书”有较完整的阐释:“大体说来。他的字, 是把真、草、隶、篆四种书体以真、隶为主的综合起来的一种新的书体, 而且又用作画的方法去写。”此论渐为学界所认同, 达成的共识是“六分半书”是“杂体” (即世称“破格体”) 并非“纯体” (即常说“楷、行、隶、篆”) 。

郑板桥书法除了广为人知的“六分半书”之外, 还有一件鲜为人知的精彩作品, 就是手书判词。这件墨宝是板桥做官断案时, 信手书就而成的。写来自然, 既有个人特色, 又很飘逸潇洒, 是板桥书法最真实的流露, 不同于“六分半书”那样排铺生硬的艺术风格。

郑燮30岁中举人, 47岁高中进士, 到50岁左右担任山东范县县令。在山东省博物馆馆藏书画中, 有一件郑板桥的稀有作品:手书判词。这件东西从文献、司法的历史, 文学、书法各个角度来说, 都是郑燮的代表作, 被认定为珍贵的国家一级藏品。现存的手书判词, 判定内容大多为争地立界, 商贾争利及作奸犯科的案子。

面临灾荒, 他主动开仓救民, 挽救很多百姓的生命;面对欺诈百姓的恶霸, 他严惩不贷。从珍贵的墨宝真迹中, 不难看出板桥为官清廉、是非明辨、体恤百姓的本色。手书判词共19开, 被精心装裱成书, 每页判词字迹清晰, 用笔流畅, 洒脱不凡。康有为评价板桥为“参用隶笔, 然失则怪, 此欲变而不知变者”。

郑板桥在山东为官十年, 洞察了清朝官场的种种黑暗, 为民谋利的抱负难以实现。归田之意与日俱增, 公元1753年, 郑板桥61岁, 因其为百姓申请救济而触怒上司, 结果被罢了官。临行前, 郑板桥向潍县百姓赠画留念, 画上题诗一首:“乌纱掷去不为官, 囊槖萧萧两袖寒, 写取一枝清瘦竹, 秋风江上作鱼竿”。两袖清风的郑板桥, 从此回到扬州, 继续他的卖画生涯。

板桥先生书法上别具一格的创造与他豪放的性格是分不开的。他为官清正爱民, 性情自由, 落荡不羁。为了对自身书画价值进行肯定, 自定《润格》“大幅六两, 中幅四两, 小幅二两, 书条、对联一两, 扇子、斗方五钱。凡送礼物、食物, 总不如白银为妙。”郑板桥以一种戏谑调侃的方式幽默直白, 率性而为, 而且在价格上也不会因朋友、旧交的关系而打折扣, 在当时社会中, 板桥独以真性情处之, 足可见板桥之“怪”。

这是中国书画经济史上正式以货币形式肯定书画家劳动价值, 并诉诸于文字的第一人, 对后世影响很大。直到今天, 在艺术市场中, 以郑板桥、金农为代表的艺术个性鲜明、风格怪异的“扬州八怪”的作品仍然受到了当代人的喜爱。其中, 郑板桥的作品存世量极多, 其成交量和成交金额一直处于艺术市场的前端。可见《润格》思想带来的财富和影响是不可小观的。

板桥先生的诗文理论、书画创作已达到化境, 可谓笔落惊风雨, 书成泣鬼神!启功先生评价道:“先生写的字, 结体精严, 笔力凝重, 而运用自如出于自然, 点画从不矫揉造作。用平视、平等的眼光——既不藐视他人, 也不盲目崇拜其他人, 来看待他同时代的名家。”我觉得这是对郑板桥先生最准确和真实的评价。先生不仅艺术造诣极高, 同时拥有着洒脱、豁达的心境, 坚贞不屈、正直无私、心地光明的高尚品格, 以个性、创新、富有感染力的作品流传于世, 在中国美术史上是当之无愧的艺术大家!

本内容不代表本网观点和政治立场,如有侵犯你的权益请联系我们处理。
网友评论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网站立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