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00字范文,内容丰富有趣,生活中的好帮手!
900字范文 > 为何古人行夜路时 宁愿露宿荒地睡坟边 也不愿去古庙休息?

为何古人行夜路时 宁愿露宿荒地睡坟边 也不愿去古庙休息?

时间:2021-04-23 21:51:12

相关推荐

为何古人行夜路时 宁愿露宿荒地睡坟边 也不愿去古庙休息?

“出入庙堂逢恶鬼,刮来膏血奉诸神。”中国文化博大精深,源远流长,我们不可能深知民间每一句俗语背后的深意。在现代人来说,有时候一些俗语让人听起来还有些诡异。民间俗语是古代人对于生活的总结,对于历经事实的精辟概括,我们虽无法深究验证,但却可以引以为鉴。

“一人不进庙,二人不看井,三人不抱树”这句简明扼要的俗语,却深含蕴义,一人进庙时,害怕万一里面有坏人,一个人无法反抗。二人不看井,两人一同去看井,万一其中一人怀有害人之心,那另一个人就必死无疑。三人不抱树,指本来两个人可以完成的事,多了一个人,结果什么事也做不成,就与三个和尚没水喝同出一辙。

这么寥寥几个字,却能看出这么一堆道理。从这几句看来,主要问题还是安全问题,一个人的人身安全是相当重要的。其次就是劳作的公平问题,两个人抬木头,正好一人一头,很是公平,但是三个人就多出一个,容易产生有人心里认为谁干得多,谁干得少的问题,更易引起心怀不满,而产生争论。

庙,给人感觉是一个比较神圣,比较安全的地方,因为它是供奉祖先或仙人的地方,到了那里,人们就会毕恭毕敬,不敢妄为。《礼记》中说:“天子七庙,卿五庙,大夫三庙,士一庙。”从这名话看出,当时庙里的人都非同一般人,古代人只会把自己敬佩的人供到庙里,信奉并祭祀他们。所以庙之于人们是非常洁净之地,不可玷污。

到汉代之后,庙和鬼神祭祀有了联系,它的色彩也变得更神秘。如称之为文庙的“孔子庙”,称之为武庙的“关羽庙”,这些庙冠以古人们心中的英雄的名字,比之前更令人敬畏,到了庙里,说话都要轻声细语,做事也要注意礼节,不能大呼小叫,咋咋呼呼,就变得更加神圣而不可侵犯了。

当古人夜里独自在野外时,宁可露突荒野,睡坟地,也不情愿去古庙里休息,因此而得“一人不进庙”的说法。古人的这一选择让人觉得不可思议,明明有遮风避雨的地方,为什么宁肯大阴森恐怖的坟地而息呢。但只要遵循纯朴古人的想法,就能理解到这是为什么。

在古人心里,庙神圣不可侵犯,庙里所贡奉之人在他们心里的分量不可估量,出于对自己心中敬佩之人的敬重,而不敢轻易去打扰,这是可以理解的。因而,夜宿古庙在古人看来,总有点不尊重神明的意思。还有,古庙还伴有一些神奇的传说,很多亡命之徒尤为喜欢去那里,那么平民百姓一人去就比较不安全。

《水浒传》中曾描写过,郓城都头雷横下乡巡逻,当他到达东溪村灵官殿内时,发现一赤发鬼刘唐正堂然地躺在供桌上肯睡觉。雷横大声惊呼道“果然有个贼!”三下两下就把刘唐捉走了。由此看出,一般进敢进古庙之人大多是匪徒、贼首、逃犯等危险人物。可能,这些人认为这是他们最安全的藏身之所,不容易被人发现。

其次,古庙还存在神奇色彩,在那里,生出不少神怪志异的故事,清代文学家蒲松龄的《聊斋志异》就有部分关于古庙的怪异故事,让古庙披上一层神秘的面纱。鬼神之说,在平民百姓听来,本就阴森害怕,令人瑟瑟发抖,还不如夜突坟地,令人安心。

其实究其原因,古人不进庙的原因主要一是安全问题,怕进古庙会有心怀歹意之人,一人招架不住,无缘无故受害。二是敬畏,古庙是神明祖宗供奉之地,怕进去后,不当行为,会触及神明,对神明们不敬,引发不必要灾难。古人淳朴的思想里,有他们内心中认定的道理,是我们现代人所无法去体会的。

坟地上的阴森和月露,有可能比庙里的神明更让他们安心,处事更随意,不用太过于讲究。这么看来,古人不进庙,也是图个安心。

经历这么多年,我们慢慢摒弃不良的习俗,学习古人们优良的传统。也好奇于古人们总结的精辟言论,古人们用几个字,就能将复杂之事讲得一清二楚,让人又好记忆,又念得顺口。这是现代人所无法比拟的。我们总结古人留下的经验,少走弯路,做出更正确的选择。

参考资料:

《俗话说》

《七律·寺庙颂》

本内容不代表本网观点和政治立场,如有侵犯你的权益请联系我们处理。
网友评论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网站立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