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00字范文,内容丰富有趣,生活中的好帮手!
900字范文 > 从一个洛阳博物馆看一座城 千年古都文明变迁的探索。

从一个洛阳博物馆看一座城 千年古都文明变迁的探索。

时间:2021-05-07 14:43:25

相关推荐

从一个洛阳博物馆看一座城 千年古都文明变迁的探索。

洛阳位于华夏腹地,司马光在《过故洛阳城》里感慨道“若问古今兴废事,请君只看洛阳城”,多少时光在这里流过,多少文明在这里留下?而洛阳博物馆则无疑是洛河沿岸留下的历史景观和丰富人文胜迹的重要体现,是洛阳的文化地标。

洛阳博物馆

洛阳博物馆共有两层,一楼是通展,包括河洛文明展第一展馆、第二展馆、第三展馆及古代石刻展馆;第二层是精品展,分布着馆藏书画展、汉唐陶俑展、唐三彩展、洛阳珍宝展、宫廷文物展及王绣牡丹艺术馆。

从一楼的通展开始,在这里进行洛阳千年古都文明变迁的探索。展览是以时间为序,清楚明晰地展示了洛阳地区在史前时期、夏商周时期、汉魏时期、隋唐时期、五代北宋时期的发展历程。进入展馆,迎面便是视觉上的冲击,一条有着年代顺序的地标线,由近及远,由夏至后晋,另一端连着金字塔状石碑,上写河洛文明四个大字及简介,后面坚实的墙壁上是这王者之里的分布图。色彩兼以灯光,给人以厚重和丰富多彩之感,置身其中,便觉浩瀚,是啊!河洛文明是延绵不断的中华文明的缩影,怎能不浓厚呢?

河洛文明展馆入口

第一展馆是关于史前和夏商周部分。它的第一个展柜里陈列的是隶属于旧石器时代的一件古猛犸象的象牙化石,数据显示长2.4米,保存得十分完整。这象牙的右侧,整齐排列着植物化石、几枚鸵鸟蛋和水龟蛋化石,再往里走,还能在大厅空地里看到一高大的古菱齿象化石,从这些史物中可以一窥当时温暖湿润的生存活动场所。

猛犸象的象牙化石及古菱齿象化石

当进入新石器时代以后,人类发明并广泛使用了陶器。在这里能看到裴李岗文化时期的石磨盘、石磨棒、彩陶钵,仰韶文化时期的红陶钵、小口尖底瓶、小口平底瓶,龙山文化时期的陶鬲,形状很是讨人喜欢,侈口、圆腹、三个袋状足,初见不识,我特意查询资料,是用来做饭的。

继续走,便来到了夏商周时期,司马迁说“昔三代之居,皆在河洛之间”,这三代均以洛阳为国都,洛阳在中国文明早期发展史上所占有的重要地位可见一斑。夏商周是建立在发达青铜文化上的王国,夏代率先进入了青铜时代,商代青铜器是中国青铜器最辉煌的时期,而西周则是中国青铜时代的全盛时期,展柜内展示的一件件青铜物件在改变着,就像那变迁和进步着的时代。

夏商周三时期除了青铜器的铸造,当然还有它们各自的其它工艺。夏代有玉礼器及镶嵌绿松石器;商代烧制的陶器,不仅仅是种类有所增加,在制作上也是愈发精美;西周除了青瓷器,还有体现严密礼乐制度的编钟;东周则有错金银青铜器、玉器,从展柜前走过,就能感觉到这时期的不同,这大概与当时思想领域中“百家争鸣”局面有很大关系,所以物品也带着一种自由活泼的气息,在这里能看到很多新奇且精美的物件,比如说古代战车各个部件的展示,惟妙惟肖的铜马,技艺精湛的三人足提链炉、造型别致的玉人。

东周战国的三人足提链炉和玉人

第二展厅则是汉魏部分,分为东汉时期和魏晋时期。东汉时期可以说是洛阳古都史中最辉煌的岁月了,庄园经济逐渐成熟并形成了一定的规模,美轮美奂的宫阙,热闹非凡的街市,学士名师大儒在此荟萃,“是时四方儒士,多抱负典籍,云会京师”说的大概就是这种场景。

汉代有“事死如事生”的丧葬观念,人们认为另一个世界的生活和现实生活是相同的,极力推行“生则极养,死乃崇葬”的厚葬思想,东汉墓葬随葬陶器囊括了那时期生活的方方面面,再现了汉代的现实生活。在展柜里能看到代表庄园经济生活的陶制建筑明器,形象具体,纤细入微,有亭式陶井、两坡式陶作坊、陶作坊、陶猪圈等,也能看到彩绘陶鸳鸯、彩绘陶鸡、釉陶熏炉。

亭式陶井和两坡式陶作坊

铜灯应该算是汉代精美铜器的代表,它由灯盘、铜人和底座三部分构成,铜人的面部刻画和肢体动作,栩栩如生,令人赞叹。汉代玉器制作呈现一派繁荣景象,且有“金玉在九窍,则死人为之不朽”的说法,因此汉葬玉之制盛行,在展柜中可以看到造型特别的扶人玉环、玉握猪、龙首白玉勺等。

铜灯

魏晋时期,社会动荡不安,统治阶级推行严格的等级制度,士族在各个方面都享有特权,这也造成了他们的腐化,展柜里陈列的陶俑便是他们用以炫耀斗富的奢侈场面。同时,社会动荡也为魏晋时期的民族大融合提供了条件,长此以往,这些民族相互渗透,也有了千丝万缕的联系,墙壁上关于客家人的介绍就是当时的一个真实缩影。

彩绘仪仗陶俑群

第三展厅则主要介绍了隋唐时期,这时期的丝绸之路贸易交往处于鼎盛状态,而洛阳城作为一座重要城市,它也进入了都城发展史上的巅峰时期,这从大厅的隋唐洛阳城的布局图中就可以感受到。

说到经济,自然少不了手工业,而隋唐时期手工业中最应提的自然是瓷器,唐代彩釉瓷是代表作。展柜里呈现的蓝釉罐、蓝釉瓶、蓝釉钵、黄釉双龙瓶等,色调柔和,通体光滑莹润,一看便觉不凡。唐三彩因多施黄、白、绿为基本釉色而得名,它在中国的陶瓷史上闪闪发光,让人很难不注意它,唐三彩的种类主要有人物、动物、器物三大类,在博物馆的展柜中均能看到。

唐三彩

唐代不仅有唐三彩,这时期的铜镜铸造技术也是极其精湛。它在铸造工艺、造型及纹样上均出现了全新的变化,镜上有奇花有异草,也有仙人,它浓缩反应了人民的追求,那些美好、快乐和自由。

乘电梯上二楼,便是各种展厅。洛阳珍宝展是参观人数最多的展厅,朋友引领我来到一个展柜面前,指着里面的黑釉马说,这是洛阳博物馆的镇馆之宝。常见的唐三彩多是绿白黄相间,这马只有鞍鞯是这种颜色,马面、四蹄和鬓尾是白色的,其余部分全是黑色,且这马健硕,魁梧有力,确为珍品。

黑釉马

我觉得彩绘陶马和驯马佣很有意思了,大概是因为别的都是静物,而它虽为静物,却有一种溢出来的动态美感。马后腿微屈,前蹄抬起,稍微歪斜头部,面有抗议,好像要顶撞驯马人,驯马人微微点着左脚尖,右脚把实地面,左手为掌,右手为拳,沉着冷静地应对着这马的倔脾气。这两者陈列在展柜里,静静的,却又将两者之间力量、毅力的较量表现得淋漓尽致。

彩绘陶马与驯马佣

曹魏时期的白玉杯也引得人流连驻足,这玉杯是用名贵的和田玉制成的,玉杯纯白无暇,无任何图案雕刻,虽简单却很是高贵。站在这白玉杯面前,那些背诵过的诗歌不停地在脑海里闪现,“葡萄美酒月光杯,欲饮琵琶马上催”、“对酒当歌,人生几何?”,想古人举着这精美之物,对月畅饮,岂不美哉?

白玉杯

我也在一泥塑人面像前停留了好久,它隶属于北魏时期,这泥塑人面像虽不完整,但依然能看出它的面相非常清秀,微微翘起的嘴角给人以温和可亲之感,却又有一种不可捉摸的神秘,这两种交织着的感觉足以震撼人心。

泥塑人面像

馆中东汉的鎏金铜羽人,曹魏时期的琥珀中上品—血珀骑羊佣,战国时期的珍贵青铜制品—错金银铜鼎,西周的兽面纹铜方鼎,唐代的金银平脱花鸟铜镜等都是值得一看的。

二层的其它展馆也各有自己的特色,馆藏书画展以宋、明、清及近代作品为主,其中有我们所知的苏轼、齐白石、郭沫若等人的真迹;唐三彩展便是展示唐三彩制品的;王绣牡丹艺术馆里的牡丹作品,一如花园中开的那些,雍容华贵、高贵典雅。

从博物馆出来,仰望着天空飘走的薄薄云朵,如它般,逝者如斯夫!我们无法在一维性的时间中回归历史,只能面对着展柜中陈列的一件件实物,不管是粗粝的石器,有裂口的陶器,还是庄严的青铜器,或是光滑的瓷器,我们去体验和感悟历史,去感受这历史生生不息的力量,并向它致敬。

本内容不代表本网观点和政治立场,如有侵犯你的权益请联系我们处理。
网友评论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网站立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