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00字范文,内容丰富有趣,生活中的好帮手!
900字范文 > 李商隐 一生仕途坎坷 与诗为伴抑郁而终!

李商隐 一生仕途坎坷 与诗为伴抑郁而终!

时间:2022-04-28 23:10:29

相关推荐

李商隐 一生仕途坎坷 与诗为伴抑郁而终!

晚唐之时,一只孤寂的蝴蝶在它的世界中轻轻振翅,竟然掀起数千年犹未平息的波澜。而那只蝴蝶便是李商隐,李商隐编织了一场梦幻般的梦,这便是他的《锦瑟》。

千百年来,这一朵非花的梦境吸引无数的名家沉醉其中,各执一词。而千年以后又再次迷恋其中的绚烂华彩。这首《锦瑟》究竟是什么样的,而李商隐又是一个什么样的人。

锦瑟无端午十弦,一弦一柱思华年。庄生晓梦迷蝴蝶,望帝春心托杜鹃。沧海月明珠有泪,蓝田日暖玉生烟。此情可待成追忆?只是当时已惘然。

有人说,这首诗虽然名为锦瑟,但是全诗的内容和琴根本没有半点关系;也有人说,全篇就是在说琴,这个锦瑟就是不就是琴吗?还有人说这个锦瑟是个女子,李商隐在令狐楚家寄身如此久,说不定是和某个女子有了情愫,才写出这首诗。本身对于诗歌的写作内容都还没有弄清楚,新的问题又来了,这首诗是什么类别的诗歌了,是一首悼亡诗歌,是一首爱国诗,亦或是一首情诗?

李商隐出生的时间大约在公元8,这个时候已经是在中唐时代的尾末了。这时的唐朝没有以往繁荣时期的气息,繁镇割据,宦官酿祸,朋党之争,这些因素都让当时唐王朝变得内忧外患,朝廷更是混乱不堪。

在李商隐三岁的时候,父亲原有的官位被免职,全家人离开家乡荥阳远迁浙江,李商隐开始了他不安的一生。虽然李商隐在三岁的时候就开始了羁旅漂泊,但李商隐还是执拗地期待着美好。

首先,李商隐的名字十分有意思,传说在秦汉时期,陕西境内的商山上隐居着四位信奉黄老之学的学着,因须眉皆白,故称“商山四皓”。(他们是秦始皇时七十名博士官中的四位,分别执掌:一曰通古今;二曰辨然否;三曰典教职,后来隐居于商山)。李商隐的父亲为儿子取名为“商隐”是希望他能如“商山四皓”般长寿,改变家族短命的命运;取字为“义山”,也是取“商山四皓”能为社稷高义出山之意。

有着这样一个如此特别名字的李商隐,生来便带着济世安邦的责任,李商隐的童年是在江南度过,所以他身上又带了几分恬淡的山水和温柔的气息。

在李商隐十岁的那一年,人生中的第一次苦难向他走来,李商隐的父亲病故。李商隐是长子,这是同至亲的分离时刻,也是担起责任的时刻。但是一个十岁的孩子能做点什么了,出去做劳工,抵不上半个人的力气。于是李商隐带着文人的骨气,开始了“佣书贩舂”的生活(李商隐少时佣书贩舂)。

而所谓的 “佣书贩舂”,就是替别人抄书收取费用来补贴家用。就在这样一个贫困的生活中,李商隐没有放弃对生活的信心,不因贫瘠且艰难为苦,反而经过努力之后遇上人生的转折点。这个转折点便是李商隐的一位族叔,这位族叔是上过太学,但隐居在野,并愿意教他学问。族叔腹经纶,对于经学、古文、书法都有颇高的造诣。李商隐在这位族叔的教导之下,将自己的天赋才华都一一显露。

但是族叔是一个归隐的人,虽然学识毋庸置疑,但他的思想却与这个尘世不能相容,同李商隐要经邦济世这个理想是背道而驰的。不仅思想上影响了李商隐,就连文学创作上也影响了李商隐,李商隐接受了族叔厚古薄今的治学理论,以至于他开始准备闯荡文坛时依然是“能为古文,不喜偶对”。(所谓“偶对”便是指骈文,又称“四六体”,讲究对仗,讲究辞藻。这种骈文,起源于汉末,兴盛于南北朝。著名的滕王阁序便是骈文,到了唐朝,虽然韩愈等人一再倡导“古文”,但当时的科举应试和公文写作,仍以骈文为主,)李商隐不喜欢这种文体,也不擅长写,但在当时的政治和文化上都需要这种文体,这或者就是最格格不入的妥协。

就在所有人说,学习古文没有出路的时候,李商隐平生的欣赏者出现了,还一出现还出现两,一个是白居易,另外一个是令狐楚。

这白居易,都不陌生,他的《琵琶行》震惊文坛;相较于白居易,这个令狐楚便显得没有那么大的名气。但在当时,以杜甫的诗,韩愈的古文,令狐楚的骈文并举文学三绝。

或许是上天安排令狐楚与李商隐相见,这为以后李商隐的不幸埋下伏笔。中晚期的唐朝,朋党之争已经愈演愈烈,这时候出现了牛李党争(指唐代统治后期的九世纪前半期以牛僧孺、李宗闵等为领袖的牛党与李德裕、郑覃等为领袖的李党之间的争斗。 斗争从唐宪宗时期开始,到唐宣宗时期才结束,持续时间将近40年,唐武宗时,李党达到鼎盛,牛党纷纷被罢免;唐宣宗的前期,李党纷纷被贬谪到地方为官。最终以牛党苟延残喘、李党离开中央而结束。以致唐文宗有“去河北贼易,去朝中朋党难”之叹)。

可能是李商隐与牛党有了瓜葛的缘故,先是在参加吏部的授官考试中被无辜出名,这直接导致他本将获得的朝廷正职位向后延长了一年。一年后,李商隐本满怀欣喜地当上了秘书省校书郎,不久之后就又无缘无故地把他调到弘农做县尉。

校书郎与县尉,看起来职位高低相仿,然而一个在朝廷内,一个在地方上,同级不同地,并且相差甚远。在弘农期间,李商隐不忘初心,要为国家尽他“义山”的职责,可又因为他替蒙冤的死刑犯减刑而遭上司的变向责难,幸有好友相助才免去一场灾祸。

在这十年当中,李商隐感受到生活的深深不幸,李商隐的母亲和岳父相继去世,不断被延长回乡守孝的时间使得李商隐同升迁越来越远。

公元858年,李商隐病逝于郑州,这朵梦里的花最终凋谢。李商隐的一生尽管饱受磨难,尽管被生活一次又一次的捉弄,但他始终用一颗诗意的心去感受这个世界。其实李商隐是一个多情的人,又是一个被多次伤害过的人,在无情的世界里寻找着自己情怀安归的地方。

世间对李商隐倾之以痛,而李商隐却报之以歌。在唐朝这般诗的王国里,他写出一首首让后人“独恨无人作郑笺”的诗,也许更多的是他幼时在江南烟雨中的童年初梦,或是葬在长安京都的少年意气,更或者是那一次邂逅。

他把自己化作诗句,徘徊过千年以后,你问他写了什么,他也许只会说,无题。

本内容不代表本网观点和政治立场,如有侵犯你的权益请联系我们处理。
网友评论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网站立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