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00字范文,内容丰富有趣,生活中的好帮手!
900字范文 > 东皋书房|梦里花开知多少:如皋女作家朱广英的文学之路!

东皋书房|梦里花开知多少:如皋女作家朱广英的文学之路!

时间:2021-07-15 21:10:57

相关推荐

东皋书房|梦里花开知多少:如皋女作家朱广英的文学之路!

欣闻朱广英女士今年加入中国作家协会,成为继陈根生老师后,如皋本土第二位中国作协会员,可喜可贺!

朱广英是个多面手,文学创作成果颇丰:出版了两部长篇小说,一本诗集,一本散文集,还有一部长篇报告文学;三十余年来,她还在《雨花》《扬子江诗刊》《莽原》《时代报告》《香港中国散文诗》《中国散文诗》等报刊发表了不少文学作品;诗集《心灵独白》荣获南通市政府文学创作二等奖,长篇小说《洒满星辉的秋天》获南通市“五个一工程”重点扶持项目,报告文学《大美周庄》为江苏省定点深入生活项目,散文诗《今夜》在中国散文诗学会举办的面对海内外同题散文诗“跨世纪承诺”大赛中荣获三等奖……南通市作协等先后为朱广英举办了三次作品研讨会。

朱广英和江苏省作协主席范小青在作品研讨会上。

朱广英是一名长期生活在社会基层、有着文学天赋的女作家,在小说、散文、诗歌等文体上均取得可喜的成绩。我想,梳理下她走过的文学道路,能给有着文学梦想的人们带来不少人生的启迪。

《湛蓝的思绪》:开启文学之梦

1994年朱广英产下她与文学结合的第一个女儿,个人诗文合集《湛蓝的思绪》。刚刚开始文学创作的朱广英,对自己的写作才能还有些信心不足,我在这本小册子的后记中看到这段文字:“但愿人们在指出缺点的同时,也能体会一些可爱之处,如是说,我就感激不尽了。”确实,一个刚刚学着写作的年轻人是需要鼓励的,诸如一些写作技巧的指导以及有一两个平台发表作品,这对于一个初学写作的年轻人来说太重要了。也许是命运之神对朱广英的眷顾,1989年她有幸认识了南通诗人陈白子先生,这位热心扶植年轻人的长者对朱广英的写作起着重要作用。

如皋作家徐简在一次文学活动中将朱广英的处女作《湛蓝的思绪》赠了一本给白子先生。白子老师对朱广英《湛蓝的思绪》小册子写过几句评论:“广英文友存正,寄望于你从《湛蓝的思绪》走向成熟和辉煌,陈白子,94年12月”。

那时,朱广英在如皋一家国营大厂总经理办公室做文秘工作,青年时期的朱广英易感,且直率倔强,做着文学梦。白子先生的寥寥数语,让她看到自己的潜能,受到鼓励的朱广英从那时起就开始写散文、诗歌。1994年底,内蒙古文化出版社出版了一套跨世纪新诗诗丛《九重天》,选用了朱广英19篇诗歌,在九名青年诗人中朱广英排名第二。

《青青的印记》:惊喜中的震撼

从此,朱广英的写作更加勤奋了,作品在报刊上频频刊出。1995年5月一个风和日丽的下午,朱广英等如皋散文诗爱好者来到南通开发区天星湖度假村,拜见了中国散文诗奠基人柯蓝。柯蓝先生为了弘扬中国散文诗走遍祖国的大江南北,也多次去如皋,朱广英的人品和作品给他留下深刻印象。在柯蓝的帮助下,朱广英加入中国散文诗学会,担任学会常务理事,在《中国散文诗》发表了一些作品。这些,让朱广英产生了足够的文学自信。1999年柯蓝在深圳举办“跨世纪的承诺”同题散文诗大赛,参赛对象遍及海内外,在数以万计的参赛作品中,共11篇获奖,朱广英的散文诗《今夜》荣获三等大奖。柯蓝先生在深圳对她说:“小朱,你这首散文诗写得很好,我一个字都没动。”

柯蓝写给朱广英的信及题词。

这首诗这样写道:“今夜/我沿着梦幻般的思维螺旋/禅坐在一种莫名的目光里/今夜/我仰望宁静的星夜/期待的心声像放飞的风筝/在夜空中飘荡/今夜/我的语言陷入一种窘态/却分明嗅到一种灵魂的芬芳/今夜/我的泪水止不住流淌/情感已悄悄长成巍峨的山峦/……”时隔二十多年,我感到诗句仍然很美且富有较深的意蕴。

这一年,朱广英的散文结集成《青青的印记》(后来由古吴轩出版社出版)。徐应佩教授在序中写道:“最近,有机会读了朱广英同志的部分散文,一股清新之气扑面而来,眼前展现出丰富多彩的图景,胸中激荡着浓郁的激情。朱广英笔路颇广,题材多样,语言洒脱,既富生活气息,又具审美价值,抒情,情中见事。她重在写人物,写人之作,缘人记事,依事写情,朱广英以物为经,以感受为纬,编织了引人入胜,耐人寻味的优美文字,朱广英善于见微知著,由小见大,从平凡中见伟大,因此,在轻松走笔中流泻出凝重浩淼的真情……”

陈白子致朱广英信的信封。

一直被朱广英尊称为“恩师”的陈白子先生如此评价:“……每当夜幕降临,她还必须安顿好 80 岁的婆婆和 8 岁的女儿,度过一个个孤灯伴笔的不眠之夜,以苦为乐。这使我看到了‘有志者事竟成’正从一双‘爱幻想’的眸子中折射出一颗‘永不变更的爱心!一抹曙光正在显现。于是,我尽我之所能,将她诗文中较好的作品,陆续在我主持的《南通日报》文艺副刊中刊出,同时向其他报刊推荐。这本来也很平常,但春风中的几阵‘毛毛雨’却使岩石下的小花小草拱出一派顽强拼搏的生机,几行短文从她脚下伸展出一条‘脐带般’曲折的诗意之路;几幅素描从她心田中催发出的竟是一方青嫩的绿洲。她果然不负众望。多日不见后的忽一日,诗意之路已伸向远方,绿洲竟演绎出大片郁郁葱葱的景观

。一个自我加压不断进取的作家,陶醉也许与之永远无缘。这时期,她对她笔下的作品严格得近乎苛刻,终于把最初试笔《放飞的白鸽》变成了升空中的‘苍鹰’。回首昨天,她一步一个印记地向文坛走来,业绩多么喜人!如果说,那本‘练习簿’式的小册子(《湛蓝的思绪》)曾使人感到意外,那么《青青的印记》带给我们的则是惊喜中的震撼!”

《水边佳丽》:填补冒辟疆爱情中的空白

2000年后,朱广英开始了长篇小说创作的尝试。她十数次易稿,耗时两年半,在汪政、晓华等人的关心下,完成了《水边佳丽》的创作,后由作家出版社出版。这部小说出版后得到南通文坛的关注,著名文学评论家徐晓华女士为此书作序。3月17日,南通作家协会与南通市文联文艺理论组,在市文联召开了长篇小说《水边佳丽》座谈会。作家龚德说:“这次朱广英对冒辟疆的突破,给我们带来更新的启迪。这部大作思想健康,艺术比较精湛。结构上有特色,人物时代背景处理很恰当。虽然是写的第一部小说,我认为技巧上已经趋向成熟。怎样理解人、人性,朱广英同志达到相当程度,总的语言比较美。”

周溶泉教授如是说:“它填补了冒辟疆爱情中的一个空白。”

我是搞冒辟疆研究的,对冒、董爱情非常熟悉,但在作品中,朱广英把董小宛一笔带过,而着重写冒辟疆和陈圆圆的爱情故事,这是她的独到之处,也是她的聪明之处。正如晓华所说的:“小说着力表现了他们相识到相知相爱的过程,把人间的恩恩怨怨、聚散离合写得一波三折,一唱三叹,演绎了一场刻骨铭心而又充满伤痛的爱情悲剧。”

《心灵独白》:令人感动和尊敬的灵魂独白

12月,朱广英诗集《心灵独白》由中国文联出版社出版。4月8日,南通市作协举办诗集《心灵独白》座谈会。

文学评论家黄毓璜先生在序中写道:“在我的印象里,潇月(朱广英笔名)是个美丽的女子,是个生活为其提供了足够优裕的幸运儿。然而,她热恋上诗。依我看对于诗的痴迷,大体注疏了‘人生在世不称意’的普适性相;背向滚滚红尘而‘坐对一山青’,大体传导了以‘自我实现’为底里的心灵趋鹜和精神渴盼。我很为欣赏这份孤高和执拗,它其实就是一个诗人成其为诗人的自然品格和必备前提。”

陈白子先生撰写了九千多字的评论《心灵与心灵的和谐对接》:“诗集《心灵独白》既有凝重的警世之作,更不乏精微的抒情佳作。收录在本书中称得上佳作的,大都是潇月近年创作的几种不同类别的短集萃。其中我特别欣赏《与饮茶有关》这组诗所营造的朦胧美与辩证手法的匠心独运。《闲茶》起首为三句,诗人‘端起那只用惯了的茶杯,其实‘嗓子并不觉得怎么干渴,因此‘杯子里的茶水或多或少或没有’并不在乎,醉翁之意不在酒!此时此刻,茶杯和茶水的意象,不过是主人翁进入某种状态的惯性道具和传媒。紧接着引出了本文的主体立意:诗人把夜以继日地醉心于写诗这份‘苦差’,快乐成了‘贪玩的幽灵的深夜/拉开诗歌的抽屉’,情境愉悦,空灵剔透。……总览《心灵独白》百首诗作,其虔诚营造的典籍长吟,亦如置身于庙宇寺殿仰视千古银杏,禅意盎然;读她匠心独具的精微小唱,又仿佛观赏如派盆景中浓缩的高山流水,怡情养性。”

朱广英和中国社科院文学研究所高级研究员赵原老师在一起。

时任南通作协主席冯新民在序《心灵之约》中这样说:“诗就是一门艺术,语言的艺术,想象的艺术,情感的艺术,生命的艺术。然说到底,是心灵之约,是灵魂独白。

‘在太阳升起的时候微笑/在月儿离去的时候落泪,这是《心灵独白》里的一首名为《感受诗人的目光》中的诗句。潇月就是这样的诗人,她做不到‘不以物喜不以已悲,却以一颗女性诗人的心感受世界,袒露性情。

独白的灵魂独立于旷野。她四顾,她寻找,她需要未来的支持,她渴望找到精神的家园。在那时候,她看见远处的屋子.她走过去,倾听、敲门。她打开了一扇门。在那里,被放逐的屈原正在汩罗江边天问。‘在远游与还乡的道路上/唱一路离骚九章……对一位被阴谋和谗言流放的诗人的遭遇深感悲痛,对屈原的高洁有高山之仰,女性柔弱的文字在这里张扬出柔弱与刚烈的交融。‘每当我在端午节集市上/买回一束菖蒲苦艾/就会遥见你向我走来,这是她遇见的第一颗诗魂。这颗诗魂注定了诗作者写作的价值取向。她又从每天女儿的琴声中,引入了西方古典音乐之父巴赫的顶级伴奏。一位对世界博爱的音乐圣人际遇坎坷,受人冷落,然而一颗宗教般的心却为世俗建筑了一座无与伦比的音乐殿堂。‘如今我们倾听那高贵庄严的旋律/心儿像宁静的月夜/激不起尘世的波澜,这是至情,这是至境。

她打开了第二扇门。一群女性站在不同的世纪、不同的国家,操着不同的语言、不同的文字,却有着类似的命运……

在这间屋子里,还有另一些女性。外祖母、母亲、女儿、踏三轮的女人……她们只是一群沙砾般的人,连名字都不会被人们注意的人。然而作者对她们的爱并没有因此减弱半分。

《街头即景》是一首令我们感动的诗。娓娓道来的叙述,几乎接近于说白。‘一个经常送我女儿上幼儿园的/踏三轮的中年女人/……她的车很破而且是人力的/车座却十分整洁,‘好久以来 她往日停车的地方一直空着/女儿黑葡萄般的眼睛总在失望地寻觅/乘上另一辆三轮/却翘着小嘴对我说/还是想坐那个姨妈的车……究竟发生什么?这个踏三轮的中年女人会不会再出现?一首短短的诗不断地设置着悬念,使我们产生一种一口气读下去的冲动。”

冯新民还写道:女性对女性的关注,超越了异性;女性对女性的观察,深刻于异性。阿伦特、乔治。桑、萧红……这些人们并不陌生的名字,被作者摆入到了一起。由于她们的集结,她们有了一个共同的名字:被伤害的美丽;由于她们的集结,给阅读者带来了强烈的震撼;由于她们的集结,一些看似单个的独立的情感事故组合为一部由远而近、由浅而深的其实页页连接的社会病历。随着她打开的又一扇门,在一间空间还不算小的屋子里,任意堆放着一些诗歌的展品。不过,就在这堆展品中,有不少让我们爱不释手的短章,就像博古架上摆着的精致的小品,无论你从哪个角度欣赏,无论你怎么把玩,你都不会失望。它们散发着一种与众不同的气息,营造着诗意的梦幻。在这部分诗作中,作者显然注意了对现代诗潮的吸纳与运用。语言的独特和想象的别致,生动了这本诗集,我们也终于发现了作者潜在的诗质。这些诗作,在这间屋子里自成境界。

我们可以排出了一串名单:《与饮茶有关》《画与花》《静态中的写作》《给知已》《无声的星空》《伤心十四行》《四维空间》《紫禁城偶记》……当我们在这样的句子中静静地散步,“一种灵性的牵引/……一种温柔的流浪/都在此时发生”(《与饮茶有关》);“我在时间的白纸上聆听”(《诗的场景》),如果这仅仅是词语的不同组合的话,那么“用灵性对灵性的真诚/网住那些四处游荡的文字/与它们共处的时光/宛如静态中的/坐禅”(《静态中的写作》),

是在组合之外将我们引入了一个从动态空间到静态而又处处感觉到动感的空间;“山风吹过/扭曲的叶子十分不安的/颤动”(《葳蕤的兰草》),如果说只是对风中的叶子作了不同常规的描述的话,那么“植物在室内走动/另一棵植物就会站在/窗外观望”(《四维空间》),则是思维世界里感知有灵有性的生命的另一种方式,我们无法知道一株植物和另一株植物要想些什么,但我们会从它们的观望的场景中意会到它们在想些什么,这里展开一片想象的天地;

如果说“寒暄中寻觅动词”(《相遇》)中是形象地刻划了一次尴尬的相遇的话,那么“我总在雨夜/走进你的空隙/以幽灵般的轻盈/浮现在你的墙上/为的是漂泊的灵魂/有一块栖息的巢穴”(《给知已》),则以深沉的内涵和幻觉中的影像留下了真正诗意上的“心灵独白”。这些诗和前述的凄美,无意中形成了强烈的情感反差。若干年后,当我们再次回眸这些诗句,我们一定会被再次感动。”

诗人、词作家王子和先生说:“……今天我们谈潇月,谈潇月的诗,谈她的诗集《心灵独白》。我觉得,潇月对待诗歌的态度,令人感动,令人尊敬。

令人感动,是因为她虔诚地对待诗歌这种精神产品的态度;

令人尊敬,是因为她写作时,常常不由自主地,发自内心地想到身处弱势的群体及具体个人。潇月有一种可贵的悲悯情怀,人文关怀。潇月的血液是温情的,有时又是滚烫的。这正如一位哲人说过:没有一位坏人能成为一个好的诗人。

潇月令人感动和尊敬,还因为她知道,对于我们都生活其中的城市而言,对于我们大家都思考其中的生活而言,每个有责任感、正义感的好的诗人,其实,不论是他(她)本人,还是他(她)的诗歌,都是一片城市绿地,一株城市绿化树,一处城市的风景。好的诗人是温暖的、清新的,是可爱可敬的。当然,好的诗人也会有冷峻的一面,但是,他(她)不会把冷峻抛洒给正需要同情和关怀的人。

潇月还知道,她的诗歌是富氧的。这些诗歌,可以如应时的春风一样熨贴人们的脸庞,可以如清新的空气一样滋润人们的肺腑。好的诗人,好的诗歌,都具有这样的功能。……”

《洒满星辉的秋天》:收获的季节星光灿烂

朱广英的诗歌得到业内人士的认可十分不易,这些对朱广英进一步增加自已的文学自信都起着很重要的作用。从创作《水边佳丽》到出版《心灵独白》,她始终保持着极大的创作激情。8月,她参加了江苏省作协举办的“中年驿站”读书班,在那里她聆听了赵本夫、叶兆言、汪政等文坛大家的创作辅导。读书班结束后,朱广英创作了短篇小说《麻子和他的房子》在《雨花》发表。

多年勤奋的耕耘,朱广英迎来了收获的季节。,江苏凤凰文艺出版社出版了三卷本的《朱广英作品选》,收入诗集《心灵独白》和长篇小说《水边佳丽》《洒满星辉的秋天》

6月,在朱广英作品研讨会上,范小青主席拿着《水边佳丽》《心灵独白》《洒满星辉的秋天》如是说:“朱广英就到我苏州家里去过,我们还有合影,那时她已经写得很好,这么多年,你看她诗歌、散文、小说一直在写作,朱广英这样一个作家,几十年的光阴一直在写,我想她内心是有动力的。”

《扬子江诗刊》副主编徐晓华女士如是说:“我与朱广英相识多年,她对文学的追求,多年以来的孜孜不倦,让我感动于像她这样的基层写作者的一份执念。她从一首首小诗,一篇篇短文开始,到写中篇、写长篇,慢慢写下去,终于写成了人生的大文章。”

朱广英和文学评论家晓华。

著名文学评论家何平如是说:“朱广英本人无论是处理历史题材还是现实题材,作品中无论是自己的内心世界还是与外界的情感处理都形成了自己特有的辨识度。”

朱广英这一路走来,实属不易,今年她被吸收为中国作家协会会员我认为并非偶然。我相信她有足够的底气和实力将在不久的将来,创作出无愧时代的精品力作,我真诚祝愿她!

作者简介:

(作者丁富生:南通大学教授、硕导,历任南通大学文学院院长、南通大学图书馆馆长。出版《中国近代诗歌流派》《历代文人咏如皋》《冒辟疆与董小宛》(合著)《〈国语〉译注》(合著)《诗经覈诂》(合著)等学术著作;参编《中国文学史大辞典·秦汉卷》《中国文言小说家评传》《江苏艺文志·南通卷》《江苏戏曲志·南通卷》等辞书。)

本内容不代表本网观点和政治立场,如有侵犯你的权益请联系我们处理。
网友评论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网站立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