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00字范文,内容丰富有趣,生活中的好帮手!
900字范文 > 漆宇勤诗歌研讨会在江西萍乡举行

漆宇勤诗歌研讨会在江西萍乡举行

时间:2021-08-08 19:05:57

相关推荐

漆宇勤诗歌研讨会在江西萍乡举行

近日,诗人漆宇勤诗歌创作研讨会在江西省萍乡市举行。厦门市文联主席、著名诗人舒婷,中国诗歌学会会长杨克,中国诗歌网总编辑、《诗刊》社主编助理金石开,江西省作家协会副主席、 秘书长江子,文学博士、湖南科技大学人文学院教授吴投文,《中国诗歌》执行主编、诗人谢克强,湖南教育报刊集团总编辑吴新宇,诗人、小说家、《生活周刊》主编陈仓,《浙江诗人》编委、诗人胡理勇,《诗江南》副主编、诗人梁晓明,湖南师范学院副教授、湖南省诗歌学会副会长张战,《浙江诗人》主编天界,湖南日报教科文卫中心执行主任陈惠芳,中国诗歌网事业发展部主任、诗人祝雪侠等专家学者出席,就漆宇勤的诗歌创作及其最新诗集《在人间打盹》进行了深入研讨。研讨会由江西省文联副主席、江西省作家协会主席李晓君主持。

李晓君介绍道,漆宇勤生于上世纪八十年代,是中国作家协会会员,曾就读于鲁迅文学院高级研修班,在《诗刊》《星星》《北京文学》《人民日报》等全国600余家刊物发表作品1400余篇,出版个人作品集《靠山而居》《另起一行》《抵达》《二十四节气里的少年》等19部,曾参加《诗刊》社第35届青春诗会。漆宇勤笔耕不辍、创作勤奋,写作涉及多种体裁,但诗歌是其最主要创作的领域,《诗刊》社和各位刊物主编如今共同探讨他的诗歌创作,说明他已经站在了新的写作高度,这对于青年诗人来说既是鼓励也是鞭策。

金石开宣读了《诗刊》社副主编霍俊明的发言。霍俊明认为,阅读漆宇勤的诗集《在人间打盹》,首先感受到的是一个渐趋成熟且展现出个性的写作者对诗歌的把控能力。其近作有相当一部分是十行左右的诗,甚至有的只有寥寥四行。而对于现代诗而言,篇幅越小其要求就越高,难度和危险性也就越大。这像是男子110米栏,无论是起跑、跨栏、步调、节奏还是最后的冲刺和收场,任何一个环节都不允许出现闪失。以此来看,漆宇勤的这些精短诗作大多具有较高的完成度,比如他对双行体诗歌以及其他诗歌体式结构的娴熟驾驭,比如他在有限的诗行内最大化的传达个人情感、经验以及想象力的多样化的方式。“写作是动词”,这印证了他的诗歌写作是有效的,仍然是有活力的,也是有进一步提升和拓殖的空间的。

霍俊明还谈到,漆宇勤的很大一部分诗带有日常经验诗学的性质,但是他并没有受制于日常经验,而是对经验自身进行了一定程度的审视。他的诗歌不断强化的是诗人的时间命题,也对个体的命运和生存命题发出了一次次低声或噤声的叩访。他对日常之物和细节都格外关注,这是现象还原的过程,而不是简单的再现,他写作是一次次到来的个人的精神事件,正如他自言的要“和世界角力”。漆宇勤的诗歌态度是节制的、隐忍的、关切的、谦和的,无论是面对自然的草木之心还是纷繁世相情态,他都能做到既不是一个虚无主义者,也不是一个乐观主义者,而是介于二者之间的过渡和容留状态。也就是他自己所表达的“他接受现实的全部细节”。所以,漆宇勤的诗不缺少情感和感受力,也不缺乏智性和智慧的因素。

江西省教育厅巡视员、江西省政协文化文史和学习委员会副主任、文艺评论家何建洋因事未能出席,由萍乡学院教授李波代读了发言稿。何建洋认为,读漆宇勤的诗,一个显著的特点就是他善于在日常生活的场景中寻找诗意,他所写的多是小场景、小故事、小事件,在写法上也多是用散文式笔法进行白描,诗风显得自然、平淡、随意,没有刻意为之,但在其自然、朴素的文字背后却令人感受到了一种书写张力,这些诗见微知著,充满哲理、情思,有深刻的对大自然、对人类社会、对人的本性的终极思考,这是难能可贵的,也是他的诗歌创作的一种显明的特色,同时也提供了对写时代、写自然、写人生、写现实的一种更贴近诗人自己的新的维度的解读。

陈惠芳也表示,漆宇勤的诗歌有两个特色,一是对自然的书写和歌唱,占了很大部分,二是充满了人间烟火气息。这样的诗歌更接地气、更容易引起读者的共鸣。天界则主要从阅读感受上谈论了自己的看法,他说到,从整体上看漆宇勤的诗歌,乡土味道是比较浓重的,读完内心会有一种愉悦的感情,不同于有些诗的沉重感,读这些诗会感到内心的慢与舒畅,这得益于他的细节描写非常好,也是他的诗歌成功的地方。

张战谈到,漆宇勤的《在人间打盹》是凝视的产物,这些诗歌敞现了庸常生活中被遮蔽的更深刻、更真实、更珍贵的部分,诗人心灵的内省之眼是始终睁着的,它凝视的对象,是这个人间,是在人间的自己,以及这个时代。可以说,诗歌作者是一个始终凝视着的社会观察者。漆宇勤是一个“站得足够高的人”,有着一个俯看的、居高临下的视角,这保证了他与观察对象之间的疏离,因而得以保持冷静客观,《在人间打盹》在其诗歌文本中,表达出一种明晰的生命意识与价值意识,诗歌文本有效地与作者所处现实发生了责任性的关联。

舒婷以参加了《诗刊》社第一届“青春诗会”的“大师姐”的身份,向漆宇勤表示了祝贺,她指出《在人间打盹》里的诗是令人感到乡土气息的,是有根的、有血脉的诗歌,而不是喧嚣的、迎合的诗歌。梁晓明认为,对于一个写作者来说,“写什么”不是那么重要,“怎么写”才是重要的,因为一个诗人写乡土就称其为“乡土诗人”是简单的、偷懒的做法,对于漆宇勤的诗歌写作来说,重要的是他的表达是非常坚实的,是一个一个字落在那里的,他对语言的尊敬显示出他是一位优秀的诗人。胡理勇则提出,漆宇勤在诗歌中为草木代言,写出了自己“味”,虽则写的都是小物象,但意义在整体之外。陈仓也在发言中提到,漆宇勤的诗优秀在于,他能在生活中非常普遍的东西、司空见惯的东西中发现不同,且表现出一种语言的纯粹。方舟从人与自然的角度指出,现代人与自然的联系普遍都切断了,但是漆宇勤亲近自然、悲悯生命,这样一个写作维度在青年诗人中是非常少见的,很多写自然的诗歌都把自然作为一种工具,将诗人的意念强加给自然,而漆宇勤的诗显示出了自然与人的和谐的关系。吴新宇从自己与漆宇勤十余年相识的经历看待他的写作历程,认为漆宇勤在这本诗集中已经把自己打开,通过这本诗集的写作,漆宇勤不再是一个重复自己的青年诗人,而是体现出对不同题材的探索,包括对自己乡土诗的突破,尤其是很多诗歌有质感、有细节,有非常好的想象,让读者可以看到一个优秀的青年诗人的潜力。《上海诗人》副主编、诗人孙思虽然未能到达现场参加会议,但也为研讨会发来了自己的见解,她认为漆宇勤的诗歌写作赋予了流逝的日常生活以诗歌的价值,让生活不在别处,而是在当下瞬间的体验,同时也是永恒的体验,这个体验是他灵魂和生活的双重表现。

“发掘自我,表现自我,为思维和感情穿上可触摸的外衣,是漆宇勤诗歌的一大特色。”无独有偶,谢克强也指出了漆宇勤诗歌创作的这一鲜明特色,而且他进一步阐述,这一特色的形成,源于其抒情角度的选择,这个角度多是内视角。谢克强认为,正是由于内视角的切入,漆宇勤的诗歌写作才没有停留在感受上,而是融入自己的生活经验,把刹那间的感受升华到知性高度,并进行理性观照和审美观照,在对客观事物的观察中融入自己的主观心象,而这种内心力量与外部世界的较量,需要的不只是过人的才情,更重要的是对生活和艺术的虔诚态度。同样基于生活与观察的角度,吴投文也谈到自己的阅读感受,认为漆宇勤力图写低处的生活,但追求的是高远的立意。从先锋的角度来说,会被认为有所欠缺。如果从回归传统的角度来看,他的诗歌和纯正的美学传统是联系在一起的。

在回顾诗歌传统这一点上,江子表示,漆宇勤是一个可信的诗人。诗歌非常重要的品质是诗人的诚实,是诗人和生活的关系在诗里的体现。李白、杜甫、苏东坡,他们的诗都记载了他们的履历,他们的非常饱满的感情,甚至他们人生的路线。诗人的诗歌和生活是平行的,这样的诗歌则是可信的,而漆宇勤就是这样一个诗人,他的诗几乎完整地记录了他在赣西的生活,这是他的生活史,也是他的精神史。这些诗显示出他是一个诚实的诗人,他值得我们去信赖和饱含期待。

杨克在对漆宇勤的诗歌提出肯定的同时,也表达了一些小的建议。他认为漆宇勤的诗写得很整齐,很扎实,这显示出他是一个老老实实写诗的人,每首诗都写得很用心,所以诗歌也都显得很精致。但同时杨克也指出,有些诗歌可以写得更有时代感、更有现代意识,即使是写乡村,乡村中也有很多新元素、新事物,是以前的人没有写到的,需要在诗歌写作中发现一些变化。如果诗歌整体太整齐,就很难跳出,不妨有时宁可“写不好”。一个诗人不能只想写优秀的诗歌,更要写伟大的诗歌。“如果说现在漆宇勤所有的诗都是85分”,杨克说,“其实也可以试一试有的诗只有60分,但有些诗可以90分,这样的写法。”

中国诗歌网事业发展部主任、诗人祝雪侠对漆宇勤的诗也深有感受,她认为《在人间打盹》融汇了作者内心的情感世界,漆宇勤所写的人间事情感真挚,有一份诗人的洒脱与豪情,他的语言在千呼万唤中有对大自然的敬畏、有对真善美的感动,其接地气的诗意表达使人感同身受。

最后,诗人漆宇勤就此次诗歌创作研讨会做了总结发言,他讲到自己从1997年16岁开始诗歌写作,到第一次在《诗刊》上发表组诗,此后一直持续着写作的努力,到如今诗歌写作已然成为人生的衍生,成为身上洗不掉的标签。“写出生活的文字,而不是高高供起的文字,这些年来始终是我的写作追求”,漆宇勤说:“在与会老师们的鼓励和批评下,希望日后自己的诗歌写作可以更有进益。”

来源:中国诗歌网

本内容不代表本网观点和政治立场,如有侵犯你的权益请联系我们处理。
网友评论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网站立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