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00字范文,内容丰富有趣,生活中的好帮手!
900字范文 > 安育中 ‖ 阿紫诗歌《读中国》《英雄》朗诵解析

安育中 ‖ 阿紫诗歌《读中国》《英雄》朗诵解析

时间:2023-01-10 06:45:05

相关推荐

安育中 ‖ 阿紫诗歌《读中国》《英雄》朗诵解析

★《读中国》

阿紫创作的诗歌《读中国》是一首脍炙人口的作品,气势恢弘,情真意切,立意高远,诗韵浓浓。尤其是开展“百城万人读中国”活动后,更是深入人心,成为中小学校园、群众性文艺舞台、高端朗诵会、中外文化交流中首选的朗诵作品。现从朗诵的角度,对《读中国》予以赏读。

一、作品结构分析

全诗共分为四个段落。第一段为中国定位定性。中国是一个地处东方、有着悠久历史文化传承的、被称作巨龙的民族。提出要把中国放到全世界范围中去认知、去解读。从而提出“读中国”的话由。第二段,如何认知中国,如何解读中国。从八个视角予以引导。一是从华夏文明历史的视角;二是从中华文化的视角;

三是从以人为本理念的视角;四是从多民族、多氏族共生共存的视角;五是从经典论理的视角;六是从经典文学的视角;七是从四大发明的视角;八是从丝绸之路的视角。从而全面展示了中国的悠久历史和厚重的文化,展现了东方大国的风采。第三段从更深层次、更理性地认知中国、解读中国。用“六个中国”加以概括,即:感恩的中国、思念的中国、悲壮的中国、昌盛的中国、温暖的中国、辉煌的中国。这也是读中国应形成的共识。第四段讲读懂中国的目的和结果。用“四个你会”概括了全国人民的共同心声,抒发了“我爱你,中国”的共同感悟。全诗四个段落,层次分明,结构严谨,逻辑慎密、思路清晰。阐述了为什么要读中国,如何读中国,读出了什么样的中国,读出了什么结果,这样一个完整的时代话题。

二、基调把握

在朗诵基调上,要把握三个要素,一是深情的,二是激情的,三是思辨的。从深情上说,情真意切,是阿紫诗歌的最大特点。无论是对祖国的感情,对家乡的感情,还是对亲人的感情,对友人的感情,都展示得淋漓尽致。所以,深情投入是第一要素。从激情上说,阿紫诗歌充满阳刚之气,阳光之媚,体现了诗人的胸怀、境界和心态。要读出中国人的自豪感,读出对祖国美好未来的憧憬和自信。三是思辩性。诗中用形象思维的形式展示了多彩的历史画卷,但其中又蕴涵着深刻的哲理和独到的理性思考。例如“六个中国”的概括,不是简单的六个概念,而是在感性认知基础上的理性结论,也是“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提出的“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美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生动写照。

三、朗诵技巧

一是准确地把握基调,不要一味的激昂慷慨。第一段提出问题,宜平读,不宜过分夸张。第二段解读中国,要如数家珍,娓娓道来,也不宜高调,过分激情。第三段,对中国的理性认知,带有启发性,也不宜过分动情。当然,第四段是结论,是全诗高潮,要读出热情和激情。“你会发自肺腑地向着东方喊/我爱你/中国!”“喊”是题中之意,不喊无以表达发自肺腑的心声。当然,这个“喊”也需有度。从而读出层次感,情感得当,收放自如,控制有度。

二是读好核心词。全诗25处“读中国”,要根据在不同段落中的作用,读出不同的感情色彩。或亲切、或深情、或郑重、或坚定、或自豪、或思考,从而使全诗情感变化错落有致,生动感人。

三是采取情景再现的读法,把理性概念转化为可视的画面,借景抒情,以景带情,展示多彩的中国历史画卷。

四是入诗入境入情。把自己摆进去,用心诵读。要从内心深处和诗人发生同频共震,从内心深处热爱自己的祖国,读出自己的切身感受。

★《英雄》

《英雄》是阿紫的代表作,是广为流传的一首政治抒情诗。现从朗诵的角度作以解析。

一、朗诵基调

要把握两个要素,一是深思的,二是激昂的。从深思上说。诗中提出一个值得深思的问题,即什么是英雄。一般认为,英雄是和战争联系在一起的。战争年代需要英雄,和平年代需不需要英雄?需要不需要革命英雄主义精神?这个问题的本质是“三观”,即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问题。从世界观上讲,诗中说:“我们的历史/是一部英雄的历史/我们的国家/是一个英雄的国家。”战争年代我们需要英雄,和平年代同样需要英雄。和平年代久了,一旦发生战争,回归战争,更需要英雄。这种精神是生生不息的。作家托尔斯泰有一部名著《战争与和平》,揭示了世界永恒的主题,没有永远的战争,也没有永远的和平。当今世界,近几十年来虽然没有发生全球性战争,但局部战争从未间断。我们国家七十一年没有打大仗,但也发生了抗美援朝、中印、中苏、中越反击战。目前,战争的危险依然存在,尤其是面临百年不遇的疫灾,面临百年不遇的世界性经济危机的挑战,面临世界格局的百年巨变,这些都是可能引发世界性战争的导火索。一旦发生战事,我们拿什么来应对?一句话,需要民族精神,需要革命英雄主义精神,来挽救民族的危亡。所以,要居安思危,居危思危,不能摒弃革命英雄主义精神。从人生观上讲,诗中说 “英雄是生死面前/敢于踏出一步的人”、“英雄是在危难之时/敢于迈出一脚的人”,突显了英雄的人生态度。在人生观上有两句名言。一句是毛泽东的:“人固有一死,或重于泰山,或轻于鸿毛,为人民利益为死,就比泰山还重。”这是战争年代的人生观。一句是雷锋的“把有限的生命投入到无限的为人民服务中去。”这是和平年代的人生观。从价值观上说,诗中出现最多的词汇是“祖国”两个字,祖国利益是高于一切的,这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在“爱国、敬业、诚信、友善”八个字中,爱国是排在首位的,是核心的核心,根本的根本。当前存在的问题是,理想信念失缺,精神道德滑坡,享乐主义、极端个人主义泛滥。而进行理想信念教育,革命传统教育,被有些人污为“洗脑”,把民族精神污为“狭獈的民粹主义”。造成主流文化失声,社会舆情失声,高端讲坛失声。在这种背景下,诗人大胆提出这个问题,明确提出时代需要英雄,需要革命英雄主义精神,是难能可贵的。基调的另一个要素是热情的、激昂的。这首诗是歌颂英雄的,当然要充满激情,要把二者有机结合起来。

二、作品结构分析

《英雄》分为四大段。第一大段,包括前四个自然段,提出问题,引发思考。第二大段,讲什么是英雄,明确提出英雄的四个标志。即在生死面前、危难之时、浑身弹孔、满是伤疤的时候,仍执着热爱祖国的人。接着提出正确的英雄观,进一步明确,战争年代需要英雄,和平年代更需要英雄。第三大段,讲英雄是怎么产生的,阐明生长英雄的土壤。明确提出,时代呼唤英雄,祖国呼唤英雄。英雄是应时而生,应运而生的,是应祖国人民需要而生的。第四大段,讲我们如何做英雄,提出“英雄在哪里”,指出英雄就在我们身边,每个人都可以成为英雄。全诗结构严谨,思路慎密,层层推进,辨理清晰,体现了逻辑性、思辩性。全诗用了8个问号,采用提出问题、回答问题的方式,形成这首哲理诗的辩理风格。

三、朗诵技巧

首先是把握核心词。显然,英雄是全诗的核心词,共出现25次。可采取四种办法予以强调。一是重音重读。如开头提出问题,“当你翻开书本/认识英雄两个字/你会想到什么”。英雄第一次在诗中出现,当然要向听众交待清楚,可采用重读予以强调。二是重音轻读,如“我们需要英雄”。强调的是需要,英雄不宜重读。三是重音顿读。如“英雄/可以是顶起炸药包的背影”。采取停顿的办法予以强调。四是重音拖读。如“一个又一个响当当的英雄”。采取音调拉长的办法,予以突出。总之,25个“英雄”要读出区别,读出内涵。一首诗,往往核心词并不多,必须准确把握,突出出来。如“那是英雄”中的“那是”;“也是英雄”中的“也是”;“英雄放在哪里都生光的”中的“更是”。

其次,要有对象感,交流感。可以把对象设置为两部分人。一是广大听众,要耐心和听众交流,避免说教化、刻板式口吻。二是面对战争年代的英雄,告慰他们的灵魂,人民没有忘记他们。同时面对当下默默奉献的无名英雄,他们是时代的楷模,人们心目中的英雄。这样,读起来会更有带入感,亲切感,交流感。

作者简介:安育中,诗人,资深朗诵指导教师,廊坊市委党校原常务副校长,廊坊市朗诵协会顾问,北京、河北、廊坊多个朗诵团体艺术顾问。

本内容不代表本网观点和政治立场,如有侵犯你的权益请联系我们处理。
网友评论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网站立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