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00字范文,内容丰富有趣,生活中的好帮手!
900字范文 > 「试题精编11」中华文化与民族精神——备战高考政治复习攻破选择题

「试题精编11」中华文化与民族精神——备战高考政治复习攻破选择题

时间:2021-01-19 12:10:08

相关推荐

「试题精编11」中华文化与民族精神——备战高考政治复习攻破选择题

精编11 中华文化与民族精神

2.(·广东高三其他模拟)4月,英国广播公司第一次以纪录片的方式推出《杜甫:中国最伟大的诗人》。英国广播公司专门请来英国国宝级演员用英文朗诵杜甫的诗文译作,还邀请汉学家带来多重视角的专业解读,努力找寻杜甫与我们当下生活的关联,在全世界引起广泛关注。这体现了( )

①文化交流要打破种族和国界藩篱,促进东西方文化更好的交汇

②文化发展应该尊重历史发展规律,赋予其当代价值和现实意义

③英国挖掘中国的诗歌文化价值,体现了对中华传统文化的认同

④中国大胆借鉴西方优秀文化成果,展现中华文化特有的包容性

A.①②B.①③C.②④D.③④

3.(·广东高三其他模拟)作为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粤剧,其源流可追溯到嘉靖年间,它的发展受到弋阳腔、昆腔、汉剧等的影响,既与传统戏曲文化一脉相承,又具有浓郁的岭南文化特色;而大胆采用一些西洋伴奏乐器,更增强了它的烘托唱腔和戏剧动作的效果。对此,下列认识正确的是( )

①粤剧文化具有悠久的历史和丰富的艺术内涵

②岭南文化特色集中体现了传统粤剧的民族性

③中华传统文化不断创新能更好地坚守其本源

④伴奏乐器的多样化开辟了粤剧传播的新途径

A.①②B.①③C.②④D.③④

4.(·湖南衡阳市八中高三其他模拟)4月24日,我国首辆火星车被命名为“融”。“祝融”是我国上古神话中的火神,“祝”象征永远、继续,“融”象征光明,“祝融”寓意点燃星际探测的火种,指引人类对浩瀚星空、宇宙未知的接续探索和自我超越。我国首辆火星车的命名说明( )

①博大精深的中华文化在服务时代中焕发生机

②优秀传统文化的继承是个创新性发展的过程

③世代相传的中华文化保留着稳定的具体内涵

④人类思维在传统文化的指引下不断进步发展

A.①②B.①④C.②③D.③④

5.(·湖南益阳市箴言中学高三其他模拟)徽派建筑是中华建筑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其风格最为鲜明的是大量遗存的传统民居村落,从选址、设计、造型、结构、布局到装饰美化都集中反映了徽州的山地特征、风水意愿和地域美饰倾向。这说明( )

①中华文化具有鲜明的地域特征

②中华建筑文化有明显的优越性

③中华建筑文化的内涵博大精深

④中华文化是各民族共同创造的

A.①②B.①③C.②④D.③④

6.(·山东泰安市·高三其他模拟)1月23日,央视文化节目《中国地名大会》第二季正式回归。该节目以地名知识为载体,从地理、历史、语言、文学、民俗等多角度展现中华大地的万千风貌,解读地名背后深厚的人文底蕴。该节目的文化意义主要在于( )

①展现中华文化的源远流长、博大精深

②体现中华文化的优越性,增强文化自信

③弘扬民族文化,增强对中华文化的认同感、自豪感

④推动中外文化交流,提升中华文化的国际影响力

A.①③B.①④C.②③D.②④

7.(·宁夏长庆高级中学高三其他模拟)5月21日,是联合国确定的首个“国际茶日”。早在唐代,第一部世界茶学专著《茶经》就反映了我国先民最早发现茶的功用并开发饮用的事实。现在,中国茶已形成不同的茶品类型、饮用方式和行生文化。这说明( )

①中华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

②中华文化具有兼收并蓄的特点

③人们在实践中创造和享用文化

④对茶文化应批判继承,古为今用

A.①②B.①③C.②④D.③④

8.(·宁夏长庆高级中学高三其他模拟)近年来,越来越多的中国电视剧在海外播出非受到广泛欢迎。在东南亚,缅语配音版《红楼梦》《西游记》《婚姻保卫战》等电视剧相继在缅甸各电视台播出,很多细向观众成为中国电视剧的“铁粉”。老挝MV电视台目前播放的影视剧中,大约有65%来自中国,吸引了上百万观众收看。据不完全统计,,泰国电视台槽出的中国电视刷数量超过100部。由此可见( )

①文化既是民族的,又是世界的

②中华文化具有包容性的特征

③中华文化已得到东南亚民众的广泛认同

④大众传媒具有文化传递、共享的强大功能

A.①②B.①④C.②③D.③④

9.(·河北高三其他模拟)春节,很多人响应防疫号召就地过年,少了亲朋相聚的热闹,多了守望相助的力量。健身器材、萌宠服饰、图书成为年轻人新的“过年三件套”;“云上”守岁,短视频拜年,让祝福不少、亲情不减;曾经过年返程“晒爸妈塞满的后备箱”,如今变成“晒爸妈寄来的年货”。选择就地过年主要体现的中华民族优秀文化传统是( )

① 团结一心 同舟共济

② 勤劳勇敢 自强不息

③ 推陈出新 革故鼎新

④ 崇尚礼仪 贵和尚中

A.①③B.①④C.②③D.②④

10.(·河北高三其他模拟)我国是统一的多民族国家,在960多万平方公里的土地上居住着56个民族。很多少数民族因地制宜,创造了独具特色的建筑文化,蒙古包、藏族雕房、傣族竹楼、苗族等民族的吊脚楼……多姿多彩的少数民族建筑是中华文化的瑰宝。由此可见( )

① 民族建筑文化多姿多彩的根本原因是自然环境不同

② 物质资料生产方式不同决定民族建筑文化差异

③ 中华文化是在56个民族长期交流互动中形成的

④ 民族特色建筑是传统文化的重要载体之一

A.①③B.①④C.②③D.②④

11.(·福建高三其他模拟)中国核雕文化历史悠久,工艺精湛,具有自身独特的韵味。核雕艺人充分发挥自己的想象力,根据不同核材,选择雕刻创作主题,具有较强的艺术感染力。核雕作品曾作为国礼多次赠送外国友人,受到广泛好评。继承和传播核雕文化的积极意义是( )

①展现中华文化的独特魅力,推动人类文明进步

②促进中外文化交流与合作,相互增进文化认同

③推动中华文化走向世界,增强国际影响力

④证明中华民族文化既是民族的,又是世界的

A.①②B.①③C.②④D.③④

12.(·广东高三其他模拟)洞庭渔歌是湖南省岳阳市的传统民歌,是洞庭渔民在长期的社会实践中产生和发展起来的,被当地渔民称为丫口腔的渔歌(即张口就唱),形成了洞庭湖区独特的渔歌风格。早在宋代范仲淹《岳阳楼》中就有“渔歌互答,此乐何极”的记载,一直延续至今。材料表明( )

①中华文化有着厚重的历史文化底蕴

②文化创作来源于渔民的智慧和灵感

③传统民歌有鲜明的地域性和民族性

④洞庭渔歌适应社会历史变迁而发展

A.①②B.①④C.②③D.③④

13.(·黑龙江哈尔滨市·哈尔滨三中高三其他模拟)中华文化典籍是古圣思想的载体,是先贤智慧的结晶,是中华民族血液中永远保持鲜活生命力的文化基因。牛年新春《典籍里的中国》甫一开播,就创下同类题材的收视新高,带旺一波“典籍热”。古老的典籍之所以能够引发热潮是因为( )

①典籍中蕴含着中华文脉,永远给中华儿女以精神滋养

②中华经典是优秀传统文化一脉相承的无形载体

③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最先进的文化,时刻彰显着时代力量

④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深深植根于中国人心中,影响着中国人的思想方式和行为方式

A.①②B.①④C.②③D.③④

14.(·江西抚州市·临川一中高三其他模拟)“震撼,中华五千年文明博大精深”“沉睡三千年,一醒惊天下”“精美绝伦的文物,无一不让人惊叹” ……日前,四川广汉三星堆遗址重要考古发现与研究成果,吸引了无数人的目光。认识历史离不开考古学,通过考古可以( )

①填补中华文化的空白,寻根固本,创造中华文明

②丰富全社会的历史文化滋养,坚定文化自信

③领略中华文化的独特魅力,感受中华文化的灿烂辉煌

④赋予古文化时代内涵,推动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

A.①②B.①④C.②③D.③④

15.(·福建高三其他模拟)杨柳青年画产生于明代崇祯年间,继承了宋、元绘画的传统,吸收了明代木刻版画、工艺美术、戏剧舞台的形式,采用木版套印和手工彩绘相结合的方法,创立了鲜明活泼、喜气吉祥、富有感人题材的独特风格。由此可见,杨柳青年画( )

①作为中华文化的一部分,具有源远流长、博大精深的特点

②作为文化遗产,集中体现了中华民族的历史文化成就

③作为传统工艺,表达了人们对美好生活的追求和向往

④作为传统文化,其具体内涵能够在继承基础上因时而变

A.①③B.①④C.②③D.②④

17.(·江苏南京市·南京师大附中高三其他模拟)中国牛年,世界多国纷纷推出各式各样的牛年邮票,可谓是“牛”遍世界。如英国的牛年邮票别出心裁,主票采用焰火图案,副票则由金、木、水、火、土五行元素设计的生肖图案和英国5个城市举行中国新年庆典、唐人街装饰等元素的照片组成。由此可见()

①中华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源于其包容性

②世界各国都能尊重并认可民族文化多样性

③中国生肖文化是民族的,同时又是世界的

④不同民族文化在借鉴融合中推动文化创新

A.①②B.①③C.②④D.③④

18.(·北京市海淀区精华培训学校高三三模)43年坚守偏远山村,毛相林书记带领村民在悬崖峭壁上凿石修道,铺就“绝壁天路”,培育“三色经济”,开展乡村旅游,使乡村旧貌换新颜;华坪女子高中校长张桂梅坚守滇西贫困地区40多年,帮助大山里的女孩子与命运抗争,用知识改变命运;“小木耳大产业”的领路人李玉,率团队深入全国40多个深度贫困地区,建立食用菌技术推广基地,传授木耳种植技术,帮扶贫困户实现彻底脱贫……一个个鲜活的人物,一段段故事令人动容。脱贫攻坚故事( )

①彰显了干部群众的奉献与担当,记录了时代变迁

②借助融媒体等文化途径提高文化传播的影响力

③传递着攻坚克难、不负人民的精神力量,激发人们奋斗的热情

④展现了再铸中华文化辉煌、积极进行文化创造的自信

A.①②B.①③C.②③.D.③④

20.(·湖北黄冈市·黄冈中学高三三模)清朝学者段玉裁在《说文解字注》中解释:“羊大则肥美。”这是今天广为人知的“羊大为美”观点的最直接来源。然而,甲骨文中的“美”字却推翻了这一结论。甲骨文中的“美”字,下部是一个大字,上部却不是羊头,而是像羽毛之类的装饰物。甲骨文中的大即是人,因此合二为一就是一个站立的人,头上装饰一着高耸弯曲的羽毛或类似的头饰状,古人认为这就是美,所以才据此造字。这表明( )

①汉字是文化的基本载体,是中华文明的重要标志

②文化影响人的实践活动、认识活动和思维方式

③汉字文化内涵丰富,为传承中华文明发挥了巨大作用

④继承是发展的必要前提,对传统文化要进行批判性继承

A.①②B.①③C.②③D.③④

21.(·浙江高三其他模拟)上海的愚园路是网红打卡地,这条老街很有历史人文的环境氛围。有人描述此地是“米拉波桥下,塞纳水长流。愚园弄堂里,咖啡粽叶香”(米拉波桥和塞纳都属法国)。愚园路的氛围呈现出( )

①多种文化和睦相处

②中华文化兼收并蓄

③中西文化日益趋同

④民族文化独领风骚

A.③④B.②④C.①③D.①②

22.(·辽宁沈阳市·高三其他模拟)有观点认为,语言要跟着文字走。如汉语中的“吃”字,上古音读qia,现保留在湘方言中;中古音读qi,现保留在西南官话中;现代音读chi,存在于北方话中。汉字读音多次演变,但文字没有变化,所以我们现在还能读懂“吃”;如果换上一种表音文字,就不会有几千年不变的“吃”。可见,汉语的语言跟着文字走( )

①是我国传承延续文化血脉的有利因素

②是形成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客观物质基础

③体现了汉字的优越性和中华文化的精髓

④有利于推动我国不同区域人们之间的文化交流

A.①③B.①④C.②③D.②④

23.(·重庆西南大学附中高三三模)已入选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的太极拳,是中华民族辩证理论思维与武术、艺术、引导术、中医等的完美结合,它以中国传统哲学中的太极、阴阳辩证理念为核心思想,集颐养性情、强身健体、技击对抗等多种功能于一体,是高层次的人体文化。由此可见,太极拳堪称( )

A.传承中华传统文化的“百科全书”

B.尊重人类文明多样性的杰出代表

C.彰显中华文化博大精深的活化石

D.独具民族性和世界性的文化瑰宝

24.(·江西抚州市·临川一中高三其他模拟)中国历来讲究“器以载道,物以传情”。冬奥特许商品“冬奥五环珐琅尊”的设计灵感源于奥林匹克五环标志,融入中国传统吉祥纹饰,结合景泰蓝、錾刻和琉璃三大非遗技艺,展示中国特色的冬奥文化。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①冬奥特许商品传承了历史文化,提高了文化服务的科技含量

②通过冬奥会传播中华文化,有助于增强中华文化国际影响力

③冬奥特许商品的设计和展示,开创了非遗代际传承发展机制

④冬奥五环珐琅尊作为文化的载体,能够体现中华文化的包容性

A.②④B.①③C.①②D.③④

25.(·浙江高三三模)今年的联合国中文日,外国驻华大使们纷纷用实际行动来表达对中国的友好与对中国文化的喜爱。如今,对在中国生活的外国人来说,起中文名已经成为一种新风尚,非华裔的政治人物起中文名也越来越多见。这从一个侧面表明( )

①文化既是民族的,又是世界的

②各民族文化之间的差异在不断消失

③中华文化蕴含着特有的包容性

④中华文化可以得到其他民族的认同

A.①③B.①④C.②③D.③④

26.(·浙江高三其他模拟)3月9日,一堂以“疫情防控”为主题的“现象级”思政大课圈粉无数。四位教授在线“云”开讲,与各层次学校居家学子分享疫情大考的启示。据统计,当天5027.8万人次观看了在线直播,人民网等平台总访问量达1.25亿次。有不少学子表示心头始终萦绕着“此生无悔入华夏”的幸福感和自豪感。这堂思政大课的成功( )

①取决于形式的新颖、手段的高超

②展现了教育的意义、文化的力量

③显示着继承的必要、文化的多样

④增强了爱国的情感、担当的意识

A.①③B.①④C.②③D.②④

27.(·河北高考真题)博览典籍故事,读懂典籍思想。中央广播电视总台热播的《典籍里的中国》,曾演绎了一场《天工开物》作者宋应星和“杂交水稻之父”袁隆平两位科学家跨越300余年、共筑“禾下乘凉梦”的奇妙故事。这个故事打动了观众,也让《天工开物》中“此书于功名进取毫不相关也”一语更加深入人心。可见( )

①科学家不计功名的奉献精神灿耀古今

②传承发展优秀传统文化需要不断创新形式

③文化发展是扬弃传统文化的过程

④不断推陈出新才能做出正确的文化选择

A.①②B.①④C.②③D.③④

29.(·福建高三其他模拟)在牛耕文化底蕴深厚的中国,作为家畜“主力”的牛,一直以来都是勤奋与奉献精神的代表。,生肖牛年,发行《辛丑年》特种邮票一套两枚(如图),第一枚描绘了雄壮有力、一往无前的奔牛形象,第二枚描绘了大牛与小牛舔犊情深的温馨画面。该套邮票( )

①表达的思想和情感是艺术创作的源泉和动力

②展现脚踏实地、敢于拼搏、开拓进取的精神

③传递家庭兴旺和谐、团圆美满的美好祝福

④促进中华文化在交融互鉴中发展繁荣

A.①③B.①④C.②③D.②④

30.(·河北高三其他模拟)70年前,英雄的中国人民志愿军不畏强敌,舍生忘死,以战止战,胜利完成了“抗美援朝、保家卫国”的历史使命,锻造了伟大抗美援朝精神。伟大抗美援朝精神,深刻彰显了不畏强暴、反抗强权的民族风骨,万众一心、勠力同心的民族力量,舍生忘死、向死而生的民族血性,守正创新、奋勇向前的民族智慧,永远是激励中国人民团结奋进、战胜困难、开创新局的宝贵精神财富。伟大的抗美援朝精神( )

①是中华文化的精髓

②凝聚了中国力量、中国精神,展现了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和优秀品格

③是对重大现实事件的客观映像,体现了物质的力量

④丰富了中华民族精神的内涵

A.①③B.①④C.②③D.②④

32.(·宁夏长庆高级中学高三其他模拟)5月23日,由中央文明办和中央音乐学院等联合主办的“美有云端课堂”借靠5G新媒体平台“央视频”独家直播40余场传统音乐经典和当代精品力作等精品艺术活动。其中,被视为民族精神号角的《黄河大合唱》、万人云合唱《我们》等一批优秀作品相继登场,用艺术之美传承延安精神,奏响凝聚民族力量的中国之声。该课堂共吸引1400万人次在线观看,引发强烈反响。这表明( )

①通过大众传媒可以创造新的民族精神

②教育在人的教化与培育上扮演着重要角色

③很多中华儿女自觉主动接受优秀文化的熏陶

④优秀传统文化是维系中华民族生存和发展的精神根基

A.①③B.①④C.②③D.②④

37.(·安徽安庆市·安庆一中高三三模)1951年4月11日,《人民日报》头版发表魏巍所写的通讯《谁是最可爱的人》,产生热烈反响,人们深情地把入朝作战的中国人民志愿军称为“最可爱的人”。70年过去了,《谁是最可爱的人》中的文字依然烙印在中国人的记忆里,经历时光的洗刷,仍然闪耀着夺目的光彩。这是因为伟大的抗美援朝精神( )

①具有超越时空的时代价值

②展现了新时期爱国主义的要求

③是激发人们砥砺前行的力量

④植根于抗美援朝的伟大实践

A.①②B.③④C.①③D.②④

39.(·河北衡水中学高三三模)中国古语中蕴含着许多文化生活道理。下列与蕴含的文化生活知识对应不正确的是( )

①“四海之内皆兄弟”、“四海之内若一家”——中华民族具有的伟大团结精神

②“十里不同音,百里不同俗”——中华文化博大精深,独树一帜、独领风骚

③“与善人居,如入芝兰之室,久而不闻其香即与之化矣”——文化影响人们的实践活动、认识活动和思维方式

④文章合为时著,歌诗合为事而作——人民群众是社会实践的主体,更是文化创造的主体

A.①②B.①③C.②④D.③④

40.(·山西太原市·太原五中高三二模)电影《1921》聚焦中国共产党创建的故事,贯彻“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主创团队历经四年深耕剧本,结合最新党史研究成果,挖掘历史细节。勘景足迹遍布海内外,再现当年上海作为党诞生地的城市文化风貌,力求让史实在银幕上绽放新意。该电影的创作( )

①可以唤起历史记忆,弘扬革命文化、斗争精神

②立足于实践和史实,挖掘优秀文化的当代价值

③丰富了文化多样性,促进中华文化的交流借鉴

④说明只有历史题材的作品才真正是主旋律文化

A.①②B.①④C.②③D.③④

42.(·太原市第六十六中学校高三三模)在波澜壮阔的抗美援朝战争中,英雄的中国人民志愿军始终发扬爱国主义精神、革命英雄主义精神、革命乐观主义精神、革命忠诚精神和高尚的国际主义精神,夺取了战争 的胜利,锻造了伟大抗美援朝精神,并为世界和平和人类进步事业作出了巨大的贡献。伟大的抗美援朝精神( )

①提升了整个中华民族的科学文化素质

②展现了中国人民万众一心的爱国主义情怀

③体现了中华民族永恒不变的整体风貌和精神特征

④彰显了中华民族不畏强暴、维护和平的坚定信念和决心

A.①②B.①③C.②④D.③④

43.(·江苏南京市·南京师大附中高三其他模拟)央视综合频道推出的《上线吧!华彩少年》,向观众展现了青春力量和传统文化的相遇。35名少年婉转吟唱、水袖挥洒间,跃动着他们对传统文化的热爱、融入巧思的现代表达,“与古为新”,为越来越多人创造了亲近传统文化的场景,让传统文化以更轻盈灵动的姿态走进年轻人的心灵。这表明()

①对优秀传统文化进行创新使其更具魅力

②传统文化引领着人们的精神生活

③现代传媒能增强文化的传播力和影响力

④中华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的精神支柱

A.①②B.①③C.②④D.③④

45.(·江苏高三其他模拟)12月8日,珠穆朗玛峰有了最新的“身高”:8848.86米。珠峰高程测量队的队员们先后三次冲顶,在峰顶停留了150分钟,创造了中国人在珠峰峰顶停留时长的新纪录,充分诠释了中国登山队的16字精神——不畏艰险、顽强拼搏、团结协作、勇攀高峰。这说明中国登山队的16字精神( )

①激励人们将抽象的爱国主义转化为具体实践

②是激励人们奋力拼搏进取的精神力量

③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根本性动力

④是中华民族精神在新时代的生动体现

A.①②B.①③C.②④D.③④

46.(·广西南宁市·南宁三中高三二模)“孺子牛”“拓荒牛”“老黄牛”,是家喻户晓的美好形象,是底蕴深厚的文化意象,蕴含着中国人民自强不息、砥砺奋进的精神密码。习近平总书记赋予孺子牛以“为民服务”、拓荒牛以“创新发展”、老黄牛以“艰苦奋斗”的深刻内涵,号召发扬孺子牛精神、拓荒牛精神、老黄牛精神。弘扬“三牛”精神的价值在于( )

①能凝聚起中华民族强大的精神力量

②不断为中华民族精神增添时代内容

③能为建设现代化强国提供智力支持

④能确保中华民族复兴道路行稳致远

A.①②B.①③C.②④D.③④

48.(·重庆西南大学附中高三三模)油画《南泥湾》(如图)是中国美术史上的经典作品之一,它描绘了抗战期间延安边区军民面对敌人封锁,积极开展生产自救的场景。画中,近景的劳动与远景的黄土高原相映衬,烧荒形成的烟气弥漫在空中,劳动、休息、交谈中的军民脸上挂着微笑,远方的窑洞诉说着环境的恶劣和收获的艰难。今天,我们欣赏油画《南泥湾》可以感受到( )

①革命实践是红色文艺产生的源泉

②革命文艺铸就了光荣的革命历史

③革命斗争孕育出伟大的革命精神

④革命乐观主义决定革命事业成败

A.①③B.①④C.②③D.②④

49.(·江苏徐州市·高三其他模拟)在一件件国宝中触摸文化的宝藏,于一封封家书中感受精神的传承……近年来,历史文化类电视节目走红,让观众看到“历史原来这么有料”。透过影像化展示、故事化讲述,尘封的记忆被激活,历史的图景在人们心中铺展。这说明( )

①创新是民族文化富有生机与活力的重要保证

②大众传媒具有传递、共享和创造文化的功能

③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能激起人们广泛认同

④挖掘历史文化是实现民族复兴不竭力量之源

A.①③B.①④C.②③D.②④

50.(·浙江高三三模)伟大事业孕育伟大精神,伟大精神引领伟大事业。昨天,诞生于浙江嘉兴南湖上一条小小红船的“红船精神”,指引着中国革命的光辉历程;今天,日新月异的时代变迁不断赋予“红船精神”新的内涵,“红船精神”已经成为领航中国的巍巍巨轮。这表明( )

①中华民族精神是不断丰富和发展的

②红船精神是推动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精神动力

③不同时代,爱国主义的要求是不同的

④弘扬红船精神旨在发展和创新中华民族精神

A.①②B.②③C.①④D.③④

【公众号已发相关内容】【解析版全部分享会员群】

【试题精编01】生活与消费--备战高考政治复习攻破选择题(第一辑)

【试题精编02】生产、劳动与经营--备战高考政治复习攻破选择题(第一辑)

【试题精编03】收入与分配--备战高考政治复习攻破选择题(第一辑)

【题型精编1】曲线图专题--备战高考政治复习攻破选择题

【题型精编2】传导型专题--备战高考政治复习攻破选择题

【试题精编04】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备战高考政治复习攻破选择题(第一辑)

【题型精编7】图表类专题--备战高考政治复习攻破选择题

【大题精编01】生活与消费--备战高考政治复习攻破主观题

【试题精编05】公民的政治生活--备战高考政治复习攻破选择题

【题型精编3】漫画类专题--备战高考政治复习攻破选择题

【大题精编02】生产、劳动与经营--备战高考政治复习攻破主观题

【试题精编06】为人民服务的政府--备战高考政治复习攻破选择题

【试题精编07】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备战高考政治复习攻破选择题

【题型精编4】措施启示类专题--备战高考政治复习攻破选择题

【真题精编1】生活与消费-五年(-)高考政治真题汇编

【大题精编03】收入与分配--备战高考政治复习攻破主观题

【真题精编1】生活与消费-五年(-)高考政治真题汇编

【真题精编2】生产、劳动与经营-五年(-)高考政治真题汇编

【试题精编08】当代国际社会--备战高考政治复习攻破选择题

【试题精编09】文化与社会--备战高考政治复习攻破选择题

【大题精编04】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备战高考政治复习攻破主观题

【题型精编5】认识判断类专题--备战高考政治复习攻破选择题

【真题精编3】收入与分配--五年(-)高考政治真题汇编

【试题精编10】文化的传承与创新--备战高考政治复习攻破选择题

【大题精编05】公民的政治生活--备战高考政治复习攻破主观题

本内容不代表本网观点和政治立场,如有侵犯你的权益请联系我们处理。
网友评论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网站立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