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00字范文,内容丰富有趣,生活中的好帮手!
900字范文 > 郭曰方诗词联诵之四

郭曰方诗词联诵之四

时间:2023-12-16 09:47:40

相关推荐

郭曰方诗词联诵之四

郭曰方诗词联诵之四

郭曰方朗诵艺术馆

郭曰方:中国科学院文联名誉主席。俄罗斯艺术科学院荣誉院士。曾任中国驻索马里大使馆随员,中国科学报总编辑;中国作家协会会员、荣获“全球华语中国新诗百年·百位最具影响力诗人” 等称号;著有诗集32本,散文集4本。多次获全国及省部级奖。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

郭曰方诗词联诵之四来自朗诵艺术馆00:0022:10

郭永怀: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国“两弹一星”功勋奖章获得者郭永怀是近代力学事业的奠基人之一。他用生命保护了重要文件,为中国两弹一星献出了宝贵生命。

《人民不会忘记》

——献给郭永怀院士

作者:郭曰方

诵读: 费军 怡霖

今天,当我们在这里欢庆胜利,

我们不会忘记,

那些新中国科技事业的先驱,

为了实现中华民族飞天的梦想,

在崎岖坎坷的山路上,

披荆斩棘,洒下了多少心血与汗水,

经历了多少 风风雨雨。

他们的名字,

他们的业绩,

他们的献身精神,

他们的人格魅力,

犹如永远熠熠生辉的星辰,

在茫茫的太空中,

闪耀得

那样明亮,

那样绚丽……

我们不会忘记,

1999 年 9 月 18 日,

在人民大会堂,

有一位科学家,

曾被中央军委授予“两弹一星功勋奖章”,

但是,就在这次庄严的授勋仪式上,

他,却没有能够出席......

他就是被祖国和人民永远怀念的科学家,

郭─永─怀——

1956 年,回国的前夕,

为了冲破外国的阻挠,

避免 有窃取 军事机密的嫌疑

郭永怀亲手焚烧了自己全部的科研文稿,

义无反顾地 踏上了赤子回归的行旅。

面对妻子的迷惑和嗔怪,

郭永怀却微笑着说:

放心吧!所有的科研数据,

都深藏在我的心里……

为了新中国的原子能事业,

他从繁华的北京,来到荒原戈壁,

与外界断绝了一切联系,

对亲朋好友也严格保密。

与风沙作伴

与艰辛为侣

郭永怀将自己的满腔热血,

洒在大漠深处 黑水河边。

用瘦弱的身躯,

支撑起民族的骄傲,

和共和国强盛的根基 。

我们不会忘记,

1968 年 12 月 5 日,

那是一个寒风凛洌的晨曦

郭永怀手提着核试验的文件包,

行色匆匆,登上了

从西北基地 飞往北京的专机。

中央首长在等待着听取他的汇报,

妻子在期盼着他归来的消息,

郭永怀俯瞰着连绵起伏的群山,

脸上露出了几分欣喜。

飞机穿越云层,

原野渐渐清晰。

2000 米、1000 米、500 米……

突然,飞机发生了剧烈的抖动,

驾驶舱与地面失去了联系。

就在这千钧一发之际,

只听见郭永怀大喊一声:

“我的文件包!”

便和警卫员紧紧地抱在一起……

烈火吞没了机舱,

在农田里熊熊燃烧。

热血与夕阳一起燃烧

大地与忠诚一起燃烧

青山在垂首肃立

暮云在含泪肃立

有谁能够想到,

当人们吃力地

把两具遗体分开时,

那只沉甸甸的公文包,

竟完好无损地紧紧地抱在

郭永怀的怀里!

高山在呼喊:

郭永怀,你不该离去,

大海在呜咽:

郭永怀,你不能离去!

妻子在哭泣:

永怀呀,你才五十九岁的年纪……

周总理在流泪:

永怀同志,你永远和我们在一起。

是的,郭永怀他没有离去!

郭永怀他不会离去!

人民的科学家,

永远都活在

人民的心里……

我们不会忘记!

人民不会忘记!

【朗读者简介】

费军:中华文化促进会主持人专业委员会专业委员;中国语文全国名家朗读会成员;哈尔滨广播电视台首席新闻主播。

怡霖:荣获全国首届广播电视主持人金话筒奖--金奖;中国广播电视联合会第五届学术委员、十佳理论人才;五篇作品获中国新闻奖一等奖和特别奖;享受国务院颁发的专家特殊津贴。

中国两弹一星元勋邓稼先

红云冲天照九宵,

千钧核力动地摇。

二十年来勇攀后,

二代轻舟已过桥。

这是上世纪八十年代,中国两弹元勋邓稼先先生提笔写下的诗句,记述的是一次核试验成功后的豪情满怀和欣喜若狂。

《永远的怀念》

作者:郭曰方

诵读:段爱国 马小明

有一种承诺,叫做信守忠诚;有一种大爱,叫做默默无声。有一种责任,叫做敢于担当;有一种奉献,叫做无怨无悔。

此刻,我想起一个人,想起一位曾经荣获“两弹一星功勋奖章”的科学家,他的名字叫做邓稼先。

那还是在1958年盛夏的一天,钱三强把35岁的邓稼先叫到他的办公室,面容稍带严肃地对他说:“小邓,国家要开展原子弹的研制工作,我推荐你参加,你看怎么样?”

“这,……要搞原子弹?我能行吗?”邓稼先感到突然,又有些犹豫。

“行,你行,一定能行!”钱三强的目光充满期待,又有些咄咄逼人。那天晚上,钱三强与邓稼先谈了很久很久,仿佛有说不完的话。临走时还特意嘱咐,这件事要绝对保密,不能告诉任何人。

邓稼先很晚才回到家里。

一进家门,便靠在沙发上不再说话。妻子端上了饭菜:“稼先,吃饭啦!”邓稼先“嗯”了一声,又陷入沉思。突然,4岁的女儿和2岁的儿子跑过来:“爸爸,爸爸,快吃饭啦!”邓稼先把两个孩子搂在怀里,沉默良久。妻子见状,便悄声问道:“稼先,是不是有什么事呀?”又过了一会儿,邓稼先终于开口了,声音很轻:“我要调动工作了。”

“调到哪里呢?”

“我也不知道。”

“干什么工作啊?”

“我不能说。”

“去多长时间呀?”

“不知道。”

“那么,到了新的工作地方,给我来封信,告诉我回信的地址,行吧?”

“大概这也不行。”

妻子感到茫然。

又是一阵难耐的沉默。邓稼先看了看妻子,深情地说:“我今后恐怕不能照顾这个家了,全靠你了。”

从此,邓稼先便隐姓埋名,走进大漠深处。这一走,不是28天,也不是2年8个月,而是整整28年!

28年啊,看不见故乡的花开花落,看不见长安街的车水马龙;听不到亲人的殷殷呼唤,听不到妻儿的笑语声声……多少个日日夜夜,他住在干打垒里,面前永远是如豆的灯光,如血的夕阳,是无边无际的瀚海荒漠,绵延起伏的皑皑雪山。

那时,生活和科研条件都很差,没有高能计算机,没有现代化的车间,没有氟油,没有高能炸药,只好用棍棒搅拌炸药原料,用古老的算盘计算试验数据。

就是这样,他们每天吃着粗茶淡饭,就着风沙,就着汗水,就着为祖国争光的坚定信念,一起下咽!

然而,就是在这里,他和他的战友,用生命的灯盏,点燃了中华民族5000年的梦想,用坚挺的脊梁,撑起巍巍昆仑,用满腔热血,浇铸着共和国强盛的根基,用原子弹氢弹的爆炸声,向全世界宣告了中国科技面貌的地覆天翻!

每次核试验,邓稼先作为总指挥,都要带头钻到巷道里去取样,甚至还亲自跑到沙漠里寻找摔碎的原子弹碎片。由于当时的防护条件很差,长此以往,身体遭受超剂量的核辐射,1986年,邓稼先由于全身核辐射造成大面积渗血,已经到了无法救治的地步,被迫住进了北京的医院。

一次,杨振宁去医院探望时,两人之间有这样一段对话——

杨问:“研究原子弹,国家究竟给了你多少奖金?”

邓:“原子弹10元,氢弹10元。”

邓稼先说的没错。当年原子弹爆炸成功,国家给的奖金是3万元,加上核工业部拿出的十几万,最终按10元、5元、3元的档次,分别发给当时从事研制的10万科研人员。邓稼先拿的是10元。

邓稼先病重期间,他知道留给自己的时间不多了,便向医生提出一个请求,想再去看一看天安门。

同事们深知邓稼先的心思:几十年前,日本侵略军攻占北京城后,他要南下昆明去西南联大读书,临行前他曾经说过:“我要告别天安门,把它牢牢记在心里。”

这次,他又向医院请了半天假,独自一人来到天安门。站在英雄纪念碑前,百感交集。

他还想起,有一次他与战友坐车经过这里,仰望着城楼上的毛主席画像和川流不息的人群,他的战友曾经自言自语地问道:“再过几十年,人们还会记得我们这些人吗?”自己当时这样回答:“记得或者不记得都不重要,重要的是我们做了我们应该做的事。”

现在,邓稼先只想再看一看天安门,再看最后一眼,也许今后永不再见。

在他生命的最后时刻,上级领导和亲人都守在身边。邓稼先微微睁开双眼,颤动着嘴唇,对妻子断断续续地只说出几个字:“我……为了……这件事……死了,值得!”

邓稼先走了!走的是那样从容淡定,邓稼先走了,走的是那样无怨无悔。一位科学家的生命之花,一如他床前的那束马兰花,把馨香静静地洒满人间……

今天,当我们过着甜蜜幸福的生活,当中国梦凝聚着民族复兴的信念,我们又怎能忘记邓稼先!怎能忘记他和他的战友,在沙漠深处度过的日日夜夜,又怎能忘记,邓稼先最后一次凝视天安门城楼,那饱含泪水、大海一样深沉的眷恋!

历史不会忘记,人民不会忘记,不会忘记这位伟大的科学家和他的战友,用他们的无限忠诚、无私奉献,用他们的大爱大勇、卧薪尝胆,在共和国的血管里注入的力量,用“两弹一星”精神,在神州大地播撒的幸福春天!!

世上有一种奉献,叫做无怨无悔;

同样,也有一种怀念,

叫做直到永远……

【朗读者简介】

段爱国:(网名老菩提)一级艺术设计师,中国朗诵联盟会员;新浪网、蜻蜓FM等诸多媒体平台特邀诵读导师、金牌主播。《天生间谍》等多部长篇小说在《懒人听书》上展播。曾参加《国际仓央嘉措诗歌朗诵颁奖盛典会》、《首届全国“散文诗”作品音视频大赛》并获奖。

马小明:东方魅力声音金牌主播,荣获黑龙江省朗诵大赛一等奖。希望用自己的声音诠释文字的魅力,在浮躁的生活中追寻一份宁静。

(网编 韩家水)

本内容不代表本网观点和政治立场,如有侵犯你的权益请联系我们处理。
网友评论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网站立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