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00字范文,内容丰富有趣,生活中的好帮手!
900字范文 > 戏赠杜甫非“笑话” 今人理解有误差——李白诗“太瘦生”的解读

戏赠杜甫非“笑话” 今人理解有误差——李白诗“太瘦生”的解读

时间:2023-08-29 15:43:38

相关推荐

戏赠杜甫非“笑话” 今人理解有误差——李白诗“太瘦生”的解读

李白(公元701-762)与杜甫(公元712-770),诗仙与诗圣,两人既是中国诗坛巨擘,也是忘年好友。

但由于年龄差异,创作起步的早晚各异,两人相见的境界有很大的差别。

天宝五载(公元746年),两人于洛阳相见。45岁的李白经过长安三年的供奉翰林,创作正处巅峰;杜甫则34岁,根据萧涤非先生的考证,尚处“读书壮游时期”(35岁以前),创作才刚刚起步。

这样,两人的诗歌境界则相当于:创作巅峰的李白已在山顶,刚刚起步的杜甫则在山脚下。

并且,李白诗风飘逸,灵感勃发;杜甫沉郁顿挫,诗思难免郁结。

更何况,“群书万卷常暗诵”、刚刚完成诵读积累的杜甫,等于吃饭太饱,饭食还没有完全消化,在写作上,自然就显得有劲用不上。

因此,与李白相处,看到各种景物,即兴吟咏时,太白则脱口而出,瞬间成诗;杜甫则难免憋鼓半天,难以成篇。

于是其后便有了那首著名的《戏赠杜甫》:

饭颗山头逢杜甫,

头戴箬笠日卓午。

借问别来太瘦生,

总为从前作诗苦。

这是完全符合二人创作情况的真实写照,没有任何取笑之意。以至杜甫对李白的友谊铭心刻骨,念念不忘,处处赞不绝口。

由于今人大多不理解二人当时的创作境界,所以往往望文生义,错认为李白似乎在“笑话”杜甫啊。

古人所谓:知人论世。可见,不知人,不论世,不了解具体情况,评论也难免误入歧途啊。

本内容不代表本网观点和政治立场,如有侵犯你的权益请联系我们处理。
网友评论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网站立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