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00字范文,内容丰富有趣,生活中的好帮手!
900字范文 > 作为父母眼中的“杰出作品” 他长大了 记忆里却都是别人家孩子

作为父母眼中的“杰出作品” 他长大了 记忆里却都是别人家孩子

时间:2024-04-11 13:12:02

相关推荐

作为父母眼中的“杰出作品” 他长大了 记忆里却都是别人家孩子

本文由Ainee妈咪原创,欢迎个人转载分享

拿自家孩子跟别人比,这似乎已是被公认的应该禁止的教育方法。不过,家长的作为也不是不可理解,孩子不可能永远是孩子,他最终还是走入社会去和别人比较竞争。竞争就是一个人与另一个人进行比较并且超越的过程,所以适当的比较会增强孩子的危机意识,使孩子更好地适应这个社会。

但是,如果家长盲目地比较,忽略了孩子的真实水平和能力,要求孩子达到不可能达到的目标,或者忽视了孩子的心里感受,打击了孩子的自尊心,那么就得不偿失了。相信很多人是在“你看看别人家孩子”“人家能考第一你怎么不能”等等话语中长大的,父母的这种教育方式,看似好心,却容易让孩子产生自卑和挫败感,影响孩子的自信心。

其实,孩子的观察能力是很强的,即使没有大人把他们与别人进行比较,他们也会不由自主地把自身和其他孩子进行比较。他们也有自己的认知和评价系统。如果这个时候,家长再拿孩子跟别人进行比较,无疑就会雪上加霜。

有时候不禁怀疑家长是更加希望孩子成才还是更希望满足自己的虚荣心,才导致了这种教育方式。今天,小编就来和大家一起探讨一下,为什么不要总拿别人家的孩子去比较自己的宝贝。

小时痛苦的回忆,从成了永久的心病!

思琪是典型的“别人家的孩子”,漂亮聪明,有一份好学历,有一份好工作,后来又有了一个好的家庭,过着看似让外人很羡慕的生活,是经常别人父母嘴里的榜样,和自己家孩子对比的楷模。

可是思琪马上快30岁了,看似幸福美满的人生却像是父母拿着遥控器在操控一般,小时候催她学习,长大了催她找好工作,现在一切任务好像都攻关完成想歇一歇了,她的父母又开始催她生孩子了。

其实思琪也很喜欢孩子,但是从小的教育让她不敢生孩子。思琪说她就是从小被家长高压和比较教育下教导出来的,优秀的背后是不为人知的痛苦,心理压力大的不行,有时候真的恨不得一死了之,多少次跟父母抗争过都想过跳楼就解脱了,上学期间还得了抑郁症。

她很怕自己会不自觉的被父母的教育方式所影响,她在别人眼中是父母教育的成功的典范,可是在她心里却一辈子很难走出心里的阴影,觉得自己是父母教育的“实验品”“牺牲品”,觉得没有自己思想,完全是复刻父母的喜好以及“别人家孩子”的优点的合成品。

她不敢要孩子,怕孩子也会被她不自觉的这样子教育,让孩子回忆起童年心里都是阴霾,走自己的老路。

比较式教育会对孩子产生什么影响

1. 逆反心理

比较的过程中不可能是全面的,拿别人的优势和孩子的劣势进行对比,会让孩子感觉很不服气,也会让孩子在无形之中学会了拿别人进行比较,这样会让他人在这个过程中感受到不愉快,长此以往,他会觉得父母不爱他,喜欢和父母唱反调,从而产生逆反心理。

2. 内心压抑

父母经常拿别人家孩子来比较自己孩子,说者无心,听者有意,慢慢地,孩子就明白了父母心中理想的孩子是什么样的,就会努力去做得比那些孩子更好。有的方面做得比别人好,孩子就觉得挺得意,有的方面不如别人,就会觉得自己不好。

这样比来比去,造成的一个后果是孩子变得不自信,觉得自己不够好。因为,他的自我价值感是从比较中得来的,他比别人好,就会生出一种优越感,觉得自己是有价值的。他不如别人,就会觉得自己没有价值,不值得别人对我好。

更重要的是,那种优越感其实是虚假的、不堪一击的,只要换了一个更强大的比较对象,孩子就会立刻从洋洋自得变成自卑压抑。

3. 怀疑自身

父母一直灌输给孩子别人家孩子好,孩子就会认为“我不好、或还不够好”。家长给孩子找来标杆,就是告诉孩子需要达到这个水平,间接地给孩子传达了这样的信息:我不够好,我这么多事情没做到、没做好,他们都做到了,他们比我优秀。

甚至孩子会认为“我没有能力做好。当我们告诉孩子别人语文考了一百分,作文一分也没扣,你也得好好努力了的时候,常常孩子会感觉是没有希望了。

假如他从一年级开始语文就没考到一百分,到了三年级因为同学考了一百分,他也得努力得到一百分,他会感觉根本不可能,我没这个能力,当这个目标太遥不可及,孩子就会怀疑自身,放弃努力。

还有这几种教育方式,都是在毁掉你的孩子

1. 溺爱式教育

溺爱是一种毁灭性的教育方式,是一种懒惰的、不负责任的爱。它会压制孩子的成长。从现象上看,溺爱的父母,是通过牺牲自己来满足孩子的需要。但实际上,溺爱源自父母的自恋,溺爱的父母无视孩子真实的成长需要,而是将孩子当成自己的另一个“我”,给予过度满足。

可以说,无限制地给予孩子,其实是无限制地在给予自己。溺爱有两种,包办型的溺爱和纵容型的溺爱。包办型溺爱的父母,把孩子的一切都安排好了,孩子不动手就可以得到一切,他们不鼓励甚至不喜欢,孩子自己去解决问题。

纵容型溺爱的父母,孩子要什么就给什么,不管多么大、多么不合理的要求,他们都会拿出全部力气去满足。这是那些过分庇护孩子的父母,辛辛苦苦亲手挖掘的陷阱,掉进陷阱里的孩子,由于被剥夺了犯错误和改正错误的权利,从而也失去了长大成人的机会。

2. 吼叫式教育

当我们大吼大叫时,始终观察着我们、把我们看作唯一依靠的孩子,眼见最亲爱的父母失去控制,可能会满心恐惧,也可能会满心怨恨,但唯一不可能的是,你所期望的:收获爱与改正的动力。

孩子如果长期遭到吼叫,会形成对自我、对世界的扭曲感受,而且它还会投下的长期阴影,让他们在青春期时状况百出。而你自己,朝孩子倾泻怒气之后,看到他一言不发、精神涣散又或者满怀怨气,也会陷入羞愧、难堪,甚至绝望之中。

吼叫式教育会让孩子性格变得懦弱胆小不敢尝试,会自我怀疑,觉得自己什么都不行,会觉得父母不喜欢自己,影响亲子关系,长大后也会有样学样。

3. 否定式教育

对孩子来说,自信心是构成勇敢性格的必备因素,而大部分家长都习惯于对孩子进行否定,当孩子得不到家长的肯定的时候,就会失去自信心,并且很多家长习惯放大孩子的缺点和过失,这让孩子们仅存的自信也都消失不见。

孩子都是渴望得到父母的表扬和鼓励的,这能够驱使孩子前进的动力,如果父母经常对孩子进行否定,不去满足孩子的成就感,孩子就会变得没有自信,面对事情不敢去做,害怕失败。

4. 恐吓式教育

有些家长经常吓唬孩子“你再不听话,就找个要饭的把你带走!”,孩子的内心是十分的敏感的,这样的话会让孩子产生恐惧感,认为爸爸妈妈已经不爱自己了,并且这种恐惧感是时时刻刻都伴随着孩子的,孩子在做事的时候就会变得畏畏缩缩。经常说谎吓唬孩子,只会让孩子感觉到害怕,从而对任何事物都会产生一定的恐惧感。

不要总拿别人的孩子比较自己的宝贝,爱因斯坦三岁才会说话,但是也不影响他日后伟大的杰出贡献,所以每个人都有短板,不要拿别人的长板比自己孩子的短板,我们要善于发现孩子的闪光点,让孩子在自信健康的环境中茁壮成长。

我是Ainee妈咪,是一名高级育婴师、也是2岁宝宝的妈妈,我们将会持续和大家分享更多育儿母婴的经验和知识,如果您喜欢我们的内容,欢迎点赞或分享给更多的人!

本内容不代表本网观点和政治立场,如有侵犯你的权益请联系我们处理。
网友评论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网站立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