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00字范文,内容丰富有趣,生活中的好帮手!
900字范文 > 行走在平仄起伏的诗意世界——读雍明远诗词集《今朝心悦独吹笳》

行走在平仄起伏的诗意世界——读雍明远诗词集《今朝心悦独吹笳》

时间:2021-05-13 02:16:51

相关推荐

行走在平仄起伏的诗意世界——读雍明远诗词集《今朝心悦独吹笳》

行走在平仄起伏的诗意世界

——读雍明远诗词集《今朝心悦独吹笳》有感

这几天天气突然很冷了,但今天富乐山下、东津路上的文联四楼会议室,却因雍明远主席诗词集《今朝心悦独吹笳》作品研讨会的隆重举行,一派温暖如春、诗意盎然。

借研讨会的机会,我想和大家分享一下我的阅读感受。雍主席的诗词集《今朝心悦独吹笳》就像“一条河、一座桥、一艘船、一个家”。

为什么是一条河呢?因为传统。传统就是一条从古到今、生生不息的长河。这条河流淌在每个炎黄子孙的血液里,让我们能跨越时空,彼此相识、记得我们是谁。在中华民族的所有传统里,中国传统文学因其与文化的有别于世界上其他任何国家的文学与文化关系的特殊性、重要性,从而在社会变革、历史进程、价值传递、思维方式、审美特质等方面具有无可替代的极其重大的作用。而其中的古典诗词便是中国文学的世界性高峰。在漫长的历史长河里,诗教甚至成了中华民族培根铸魂、化育天下的最重要、也证明是最有效的方式之一。不仅是民族的培根铸魂,甚至在外交事务中也曾是“不学诗,无以言”。当曹植在《典论·论文》里大声喊出“盖文章,经国之大业,不朽之盛事”时,文学与国家社稷、国运苍生的关系更是上升到了一个理性的、空前的认知高度。

一条河流总是曲曲弯弯流向远方。上个世纪初白话新诗运动开始以来,古典诗词整体陷入衰落。但是,如前所述,中国经典诗词已经是中国文化的不可取代的重要载体,如果忘记这一承载着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我们自己的文学范式、文学精神,其灾难不言而喻。

所以,从这个意义上说,逆流而上,通过传统诗词这一独特方式,继续走在对传统文学、对传统优秀文化的传承之路上的雍明远主席,是值得我们献上真诚的敬意的。

从他的诗作本身看,这种传承又重点体现在文化自信的立场、家国情怀的价值观以及现实主义的创作风格上。

为什么是一座桥呢?桥连历史,桥接现实,桥通人心。这是指他的传统诗词虽是用了传统的形式,却以与时俱进的题材、内容、物像,连接起了过去、现在,让我们一如站在东津古渡回望过去,又如踏着平仄起伏的步伐从容走在现实世界。他的诗词,其中大量篇章都是写的绵阳的山山水水。写富乐山、富乐阁,写三江、仙海的诗词差不多就占到了20%。整部诗词集90%以上都是写的绵阳。他以绵阳为写作重心,由此及彼,延伸到成渝地区,再到中国的其他地区,甚至也延伸到其他文化领域,比如他为世界杰出华人画家陈琳老师的东南亚题材画作的题诗。

雍主席的诗词并不古奥,也几乎很难用典,语言风格平实又不失活泼。所以,读他的传统诗词,甚至比读很多当代白话诗歌都容易懂。换句话说,他秉承了肇自《诗经》的中国传统文学中的现实主义的手法,以“风”诗为范式,写个人情感、写山川景物、写时代变化,以“颂”诗为基调,歌颂真情、歌颂英雄、歌颂时代。通过他的诗词,我们能感受到他内心勃发的激情和旺盛的生命力。

为什么是一艘船呢?船可渡人,从此岸到彼岸。农耕文明到城市文明的转轨,对撞、撕裂、阵痛不可避免。这种痛,西方人体验了,所以他们向东方文明学习。美国的意象派诗人在现代诗中学习中国诗歌的意象,德国的海德格尔提出“诗意地栖居”。本就生在一个诗的国度,有着仕途、商场、军人等多重身份的雍明远主席,以其基调悠游、明快、喜乐的诗词风格也给了我们一个重要启示:以诗意的方式生存,确实能让人洗去现代文明的迷茫、惶惑,能让物欲横流的时代病找到救赎的良方。

为什么是一个家呢?家是港湾、是归宿、是城堡、是温暖。这里有两层意思,一是指雍明远主席的诗词是家园式书写,从身边人、身边事、身边景写起,写家人、家乡、亲情、友情。二是中国古代文学特别是古代诗词是中国传统文化中最重要、最具活力的一个部分,深刻而且生动地体现着中国文化的基本精神。这个精神就是关注现实的理性精神、“文以载道”的教化传统、写意手法与中和之美。在雍明远主席的诗词集里,他依然固守着这些传统,歌唱母亲、歌唱家乡、歌唱绵阳、歌唱巴山蜀水。他心念祖先、情系大地、缅怀英雄,他以传统诗词的方式,自觉为构建中华民族的精神家园添砖加瓦、发光发热。

在平仄起伏的诗意世界行走,将生活审美化,将传统现实化,提振精神,且歌且吟,这是雍明远主席在《今朝心悦独吹笳》传递给我们的最独特的文学风貌。

何琴英,女,汉族,四川盐亭人。文学硕士,副教授,现供职于绵阳职业技术学院。中国当代少数民族文学研究会理事、四川省写作学会理事、四川省评论家协会会员、四川省普通话水平测试员、绵阳市文艺评论家协会副主席兼秘书长、绵阳市语言文字工作评估专家、绵阳市青少年作家协会名誉主席。学术爱好广泛,对文学评论、地域文化、职业教育及国际汉语教学和中华文化传播尤为关注。曾两次受央视专访;所撰写文艺评论、文化传播类文章在《人民日报》、“学习强国”、“世界华人头条”等国内外媒体、学术刊物上公开发表;先后多次获得省、市级优秀文艺作品奖,优秀理论文章,社科成果优秀奖、三等奖、二等奖。获得四川省百家“推优工程”文艺评论类原创作品奖。

本内容不代表本网观点和政治立场,如有侵犯你的权益请联系我们处理。
网友评论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网站立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