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00字范文,内容丰富有趣,生活中的好帮手!
900字范文 > 「眼观」一篇文章引发的“血案”:美团和饿了么站上舆论风口浪尖

「眼观」一篇文章引发的“血案”:美团和饿了么站上舆论风口浪尖

时间:2023-03-14 20:42:27

相关推荐

「眼观」一篇文章引发的“血案”:美团和饿了么站上舆论风口浪尖

这两天因一篇《外卖骑手,困在系统里》,美团和饿了么站上风口浪尖。

饿了么深夜紧急回应,结果却碰了一鼻子灰。

从公关层面来看,饿了么深夜发文,充分实践了“黄金X小时原则”,为很多公司做出了样板,然而却犯了“欲速则不达”的错误。毕竟文章里提到的问题,可不仅仅是两段话就能善后的,而且增加“我愿意多等5分钟/10分钟”的小按钮,也有把责任推给消费者的嫌疑。再次引起舆论的不满,也就不足为奇了。

相对来说,美团则聪明和谨慎很多,先是选择暂不回应,只表态下周会开展小范围外卖业务沟通会,让子弹飞一会,直到今晚才发出正式声明,并从系统优化、安全保障、骑手奖励模式改进、骑手与家人关怀和倾听大家意见等5个角度,一一进行了回应。

美团这篇回应不仅涵盖全面,更显得贴心和负责,一时赢得不少网友好感。

原本是饿了么和美团共同躺枪的“一篇文章引发的血案”,且因饿了么着急灭火,结果反而乱了分寸,闪了姿势。

尽管两大外卖平台的回复水平各异,然而面对网上的舆论压力,他们又不得不重视,因为文章揭开了外卖行业的“黑暗森林”。

这篇名为《外卖骑手,困在系统里》的文章通过近半年的调查走访,用上万字的篇幅,从“收到”“大雨”“导航”等诸多角度,细数了平台的"恶",讲述了外卖骑手的种种不易。

读完不禁让人反思:究竟是谁造成了这样的结果?

很多人痛斥资本的恶毒,咒骂平台的"惨无人道",大骂背后算法的不合理和反人性。

在我看来,这并没有错。然而,错也不全在平台和算法,需要我们追问的反而是:究竟是谁助长了“恶”的产生和不断演化?

在我看来,这一切的根源无疑在于商业本身,在于平台、外卖骑手和消费者三方的共谋与“贪得无厌”。

何以见得?

平台为了吸引和留住消费者,便希望无止境地追求送餐的快和准时;外卖骑手为了多挣钱和不被扣钱,只能横冲直撞,逆行、闯红灯,随时赶时间,此外为了不被差评,还要对消费者低声下气,忍气吞声,满足他们各种奇葩需求。

而作为消费者的我们,却常常不考虑这背后的逻辑,只以"顾客就是上帝"的高傲姿态,去任意挥动手中的生杀大棒,对平台、商家和外卖骑手品头论足。

殊不知,正是我们的“不耐烦”和“差评”,才导致平台和外卖骑手的“疯狂”。

但平台被骂委屈吗?

我觉得既委屈又不委屈。

委屈的是他们只是为了满足消费者更好的用餐体验,本无压榨外卖骑手的“主观恶意”;不委屈的是资本家是万恶之源,没有利益就没有伤害。

外卖骑手被投诉委屈吗?

既委屈又不委屈。

委屈的是,风里来雨里去,冒着生命危险送餐,还常常被罚得很惨;

不委屈的是身为整个商业链条的重要一环,他们的价值和作用同等重要,挣钱办事,本也无可厚非。

大家批评美团和饿了么,固然因为他们一面对消费者“笑意盈盈”,一面对外卖骑手“颐指气使”。然而深度思考如今的局面,其实是平台、外卖骑手、消费者三方共同作用的结果。

没有一种商业模式是完美的,在创造财富,更好地满足消费者需求的同时,也必然伴随着各种争议和不公。

外卖的产生创造了新的工种,养活了一大批靠送外卖为生的劳动者,同时也必然伴随着一些新问题的产生。就像当初今日头条的算法被诟病一样,外卖平台其实也扮演了“平庸之恶”或者说“技术之恶”的角色。

如今,我们需要思考的是,如何达成平台服务、外卖骑手收入与安全以及消费者需求的平衡,而不是一味同情谁或责怪谁。因为消灭谁,都会同时消灭另外两个参与方。

本内容不代表本网观点和政治立场,如有侵犯你的权益请联系我们处理。
网友评论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网站立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