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00字范文,内容丰富有趣,生活中的好帮手!
900字范文 > 被央视点名的“感统失调”正在祸害我们的孩子?当心被割韭菜!

被央视点名的“感统失调”正在祸害我们的孩子?当心被割韭菜!

时间:2020-10-08 01:44:32

相关推荐

被央视点名的“感统失调”正在祸害我们的孩子?当心被割韭菜!

最近,有几位妈妈邻居跟我说特别崩溃,崩溃的点其实很统一。

前一阵被班主任单独约谈,老师说上课时孩子注意力难集中,小动作多,写的字也是歪歪扭扭,还老反着写。

其实我也发现孩子总是写反字,尤其是写拼音、字母和数字时,经常把b写成d,2写成5,但我一直觉得就是因为他粗心,没放心上,结果我上网一查,好多人都说是感统失调,得找专业机构矫正才行。

——灏灏妈

我们家孩子上美术班,老师说她画画总是画出框,纠正了很多次都改不过来,老师跟我说孩子感统失调,这是先天缺陷。

——一诺妈

“感统失调”这个词,相信很多家长不陌生。

前段时间央视也进行过“感统失调”的专题报道。

早教机构里转一圈,10个孩子9个能测出感统失调,一时间家长们分外焦虑,担心孩子因为“这个病”贻误终身。

但是,也有一些报道说,所谓感统失调只不过是“孩子的奢侈保健品”。

今天,我们好好聊聊,感统失调到底是确有其事,还是收割家长的“智商税”,如果真失调了,我们又该如何应对呢?

一、别慌!感统失调不是病

感统,是感觉统合的简称,意思是从外界获得不同的感觉信息,包括视觉、听觉、嗅觉、味觉、触觉等的信息输入大脑,大脑对这些信息进行加工处理,作出反应的能力。

感统失调的正式表述是“感觉信息处理障碍”(简称SPD)。

但在美国,官方对SPD的意见其实是不统一的。

美国儿科医学会至今没有把SPD纳入最新的《DMS-5 精神障碍诊断与统计手册(第五版)》。因为,如果孩子有行为异常,可以清晰地归类为“自闭症”“多动症”或“焦虑症”,没必要存在SPD这个维度。

美国康复协会则认为,有些孩子并没有达到“病”的标准,却可能被强行归类成了各种“病”,导致过度治疗。

源头上的观点不一致,其实也折射出,这个领域本身就尚不成熟。

因此,不建议家长盲目对照网络信息,就给孩子下结论。

真正的感统障碍测评,其复杂程度,不亚于大学论文答辩。

举例来说,感统理论基础最重要的创立者之一,AnnaJean Ayres博士创立的相关测试工具,一套做下来,单是费用就高达1300多美金,需要耗费大量的时间,而且对测评者专业度要求很高。

这绝非一般机构所能实现。

一些商业机构的宣传资料,夸大了儿童感统失调的现象和比例,其实就是商家抓住家长的「认知缺失」,成功地激活家长因为焦虑而付费的意愿

如果确实想求证孩子是否感统失调,一定要找专业机构测评。

不过,可以肯定的是,绝大部分孩子,即便存在感统失调的情况,也不必上升到“病症”高度,不会影响生活自理,更不危及生命。

那么,孩子的小毛病,该怎么办?

虽说感统失调没有传说中可怕,可遇到像灏灏妈、一诺妈碰到的问题也是很头大。

写镜像字,b与d,m与w傻傻分不清;画画总是画出框;别人说话似听非听,充耳不闻;明明要朝着前方扔球,结果却把球扔到了头顶上;别的孩子爬梯子很好很快,可这个孩子却很费劲。

这些常见情况,并不是疾病,但是小时候不干预,长大再调整就很难。

感统训练的黄金期是0-6岁,这个阶段孩子靠身体来学习和记忆,需要多触摸、多运动、多尝试、多刺激。

很多孩子感统失调就是在婴幼儿期保护过度造成的。

7-12岁是最佳调整纠正期,经过有意识地训练,孩子的身体协调、注意力、情绪、自控力、学习能力、逻辑思维能力等等,均会得到显著的提高和改善。

二、感统训练并不神秘,你可以这样做

市面上动辄上万块的感统课程,其实家长们也能做到。

举几个例子,家长们可以感受下其原理。

小推车游戏

孩子的手撑地,家长拽住孩子的双脚提起,像推小车一样,推着孩子在客厅里来回走。期间,我们需要孩子在游戏过程中,保持头抬高、双手交替着往前走,爸爸妈妈呢,要注意扶好孩子的双腿。建议每次3到5分钟,年龄小一点的可以分多次玩耍,每次1分钟左右,这样做可以锻炼孩子的前庭平衡能力,帮助孩子改善肢体不协调的现象。

顶物走路游戏

在地上画条线,可以头顶一本书,或一个小的毛绒玩具,让孩子沿着线条走,挺直身体,目视前方,同时保持头上的东西不能掉下来,可以允许孩子双手平举保持平衡。孩子在这个过程中,需要集中全身注意力,可以有效锻炼本体知觉。

蒙眼抓东西游戏

蒙眼摸不同材质、不同温度、不同形状的物品,例如纽扣、钉子、冰块等,通过触摸判断抓取的物品,可以引导孩子描述物品的形状,摸在手上的触感等,锻炼孩子的触觉敏感度,也是训练注意力的方式之一。

透过这些小游戏,不难发现,感统训练,其实原则就是让孩子多接触、动起来,让孩子们的生活丰富多样,而这正是都市里的孩子们所缺乏的。

再来一波回忆杀,二三十年前我们玩过的很多小游戏,放现在来看,可能都是最高级的感统训练。

训练前庭平衡感 跳房子、扔沙包、放学路上走马路牙子、荡秋千

训练本体觉 抓石子儿(手眼协调)、跳绳(身体协调)、捉迷藏(方向感)

训练听觉 蒙眼睛找人、传话、丢手绢

训练触觉 挠痒痒、手心猜字、玩泥巴、拍拍手

不止这些,下池塘挖泥鳅、爬树掏鸟窝,冬天堆雪人、夏天打水仗,感受冷暖交替,四季变化,都是妥妥的感统训练。

车马都慢的年代,物质不丰裕,但生活很丰富。

所以说,与其纠结是不是感统失调,要不要报班训练,不如抽出时间先和孩子一起玩起来。

说不定,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下,有了适当的运动,那些不好的小毛病,就悄悄地消失了。

本内容不代表本网观点和政治立场,如有侵犯你的权益请联系我们处理。
网友评论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网站立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