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00字范文,内容丰富有趣,生活中的好帮手!
900字范文 > 晋代最伟大的诗人陶渊明 他作的《归园田居》开古代田园诗派先河

晋代最伟大的诗人陶渊明 他作的《归园田居》开古代田园诗派先河

时间:2023-08-02 02:45:25

相关推荐

晋代最伟大的诗人陶渊明 他作的《归园田居》开古代田园诗派先河

本文乃“崔树泉说故事”独家原创,未经允许请勿转载,图片来源于网络,如侵权请联系删除,谢谢!

陶渊明是晋代最伟大的诗人。他的诗作,开创了古代田园诗派的先河,在中国诗歌发展史上占有极为重要的地位。其《归园田居》五首,为作者四十二岁时即归田园后次年所写,堪称陶诗的代表作。

《归园田居》其一,全诗二十句,可分为三段。前八句为第一段,“方宅”以下八句为第二段。末四句为第三段。第一段,追叙误落尘世和返归田园。首二句,一上来就揭示出天性与出仕之间的矛盾,毫不含糊地表明自己所爱志趣是在丘山田园。这两句反映出诗人弃官归田,固然由于性爱丘山田园,但是更主要的是他看不惯官场的污浊丑恶。他原是有政治抱负的人,曾有过“猛志逸四海”的雄心壮志,很想为社会干一番事业。

只是由于王朝更迭,吏治腐败,世风日下,他时官时归,最后一次出仕,仅为官八十三天,便毅然拂袖而归家乡,终老不再出仕。这里,作者撇开这些黑暗的社会和官场不说,而把归田说成是本性使然,因为此中感触良多,实难一一细说,也用不着一一细说。一个“俗”字,以少总多,已概括了上述的全部内容。有的评析文章,就字面意思,一味强调作者的本性,不说或少说当时客观的社会环境。这是不够全面的。

三四两句,写违反本性误入黑暗官场为期之长久。“误”字,是诗人对往昔失足仕途经过深刻反省的否定结论,内心表示出无限的痛苦和惋惜。“尘网”,指官场,是首句“俗”字的具体内容。一个“网”字下得极为传神,它形象地表明整个官场如同一张捕捉鸟兽的罗网,人一旦混迹官场,行动便会受到种种限制。把官场叫作“尘网”,正表明了诗人对东晋政治的极端僧恶之情。“三十年”,一说乃“十余年”之夸词,以极言时间之长久,加重“误”字的内疚心情。一说当作“十三年”。

因渊明从初出仕江州祭酒到辞去彭泽令归田,前后恰好是十三年。看来此说更为合理可取。误落尘网十三年,又是一生中黄金般的年龄,诗人内心的悔恨和痛苦可知。“羁鸟”二句,是追叙失足仕途期间急切思归之情。诗人把摆脱官场喻作笼鸟归林,池鱼纵渊,表露内心痛恨官场和心系田园的急切程度。鸟是陶渊明爱用的形象之一,诗集中多次出现写鸟的诗句。

如在此二年前所写的《始作镇军参军经曲阿作》一诗中就写过“望云惭高鸟,临水愧游鱼”的句子,诗意明白如话,“高鸟”暗喻他向往高远、自由生活的心境。并且表明,二年前已有这种渴望归田的心绪。“开荒”二句,写诗人终于下定决心,弃官归田。这一天终于来到了。从时间上看,这两句应前后互换。后一句提前,一是协韵之需要,二是强调躬南野的决心。在南野开荒,用来自食其力,其艰难困苦对诗人来说,自可想见,但字里行间却洋溢着一种高昂自得的感情。

可以看出,诗人经历了性爱田园,却误落官场,最终返归家乡这一曲折道路,内心充满了多少欣喜之情。这一段,层次井然。首二句从“俗”、“性”两方面落笔。三四句具体写“俗”,五六句写“性”,七八句写弃俗得性,收上启下。第二段,描写田园的宁静风光。在陶渊明的心目中,官场和田园是两个截然不同的世界,一个黑暗,一个光明。现在他来到这块干净土,内心有着难以抑制的愉悦。

这八句,前四句写自家庭院的风光,后四句写村中的宁静气氛。“方宅”的“方”字,有作“占据”解,有作“傍”意解,皆以为动词,似不妥。因为从对偶的“草屋”来看,应为形容词。所谓“方宅”,即指屋前星后的宅基,并非种庄稼之田地。“榆柳”两句写堂屋四周景象:前有满院桃李果树,后有几行榆桃掩映,繁花绿荫,生机盎然。令人心旷神怡。“暧暖远人村,依依墟里烟”两句是名句。

“暧暖”写远村,“依依”状炊烟。远处农舍,隐约难辨,缕缕炊烟,袅袅上升。“狗吠”两句似从汉乐府《鸡鸣》中的“鸡鸣高树巅,犬呋深宫中”蜕化而来,其中仅改动“桑”“巷”两字,而农村情景更为突出,更为宁静。这八句,叙写田园的宁静风光,详细道来,似乎琐屑,用语也平淡无奇,但正是这种极平常的语言,却创造出有着高雅韵味的图景,给人以极大的美学享受。《诗人玉屑》引苏东坡评语:“才意高远,造语精到如此,如大匠运斤,无斧凿痕,不知疲精力至死不悟。”正是一语中的。

这一段,诗人从前后,远近,听闻,用比较浓重的笔墨,勾画了一幅极富诗情画意的“乡村田园图”。这是上段“丘山”的具体化,也是诗人生活现实的真图实景。这里,诗人不是以冷漠的态度描写外在世界,诗中的农村风光是经诗人的感情滋润过的景物,是与“俗”境相比较而存在的。第三段:明白抒写诗人脱离俗世后的闲适、喜悦的心情。“户庭”两句全面概括了上段所写的内容,表明环境宁静,身心恬适,生活和谐自然。

虚室,既指空寂的居室,亦喻内心的明净自在。远离官场尘俗,自然有着自由支配的余闲。末尾“久在樊笼里,复返的自然”两句,为全诗结穴。尽情倾吐了诗人从樊笼中挣脱出来,走到一直向往的理想世界中的无比欣喜之情。短短十个字,内涵十分丰富。一个“复”字,表示这种自由生活曾经失去,现在失而复得,内心多么兴奋。“返自然”三字点明题意。说明“归园田居”就是“返自然”之意。

这十个字连缀起来,使我们仿佛听到了诗人激动的欢呼之声:啊!我现在终于在这块土地上找到了人生的归宿。这一段,点明题旨,也是全诗诗眼所在。结构上,“户庭”“虚室”与第二段紧相呼应,“樊笼”与第一段前后勾联。全诗通过章句间的内在联系,形成一个完整的统一体。陶诗是有独创的风格的。人们常说他运用的语言质朴、平淡、自然。所谓质朴,即不假雕绘,不加藻饰;所谓平淡,即不用生僻典故,不用深奥词汇;所谓自然,即绝无斧凿痕迹,亲切感人:这三者在陶诗中是密切相联而不可分的。

陶渊明善于用平淡的语言描写自然景物,来表现他的高尚情趣。这首诗中描写田园风光一段,以近于口语的质朴语言,把平凡的景物写进诗里,但充满了奇趣盎然的诗意。苏轼说:“渊明诗初视若散缓,孰视之有奇趣。”(《冷斋夜话》引)陶诗平淡中寓有深厚的情味,诗人似乎漫不经心随意点染的景物,无一不表现着诗人高尚的品格和情操,反映出他的独特审美情趣。

但陶诗所具有高度魅力,并不仅仅由于它的质朴、平淡、自然。他在描写自然景物时总是寄高自己的理想,体现自己的性格,“以心托物”,这一点也是十分突出的。金代的元好问有诗云:“君看陶集中,饮酒与归田。此翁岂作诗,真写胸中天。天然对雕饰,真膺殊相悬。”值得我们细细玩味。

本内容不代表本网观点和政治立场,如有侵犯你的权益请联系我们处理。
网友评论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网站立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