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00字范文,内容丰富有趣,生活中的好帮手!
900字范文 > 我人生的第一粒纽扣是一本旧书《怎样写记叙文》(原创)

我人生的第一粒纽扣是一本旧书《怎样写记叙文》(原创)

时间:2018-12-16 09:36:33

相关推荐

我人生的第一粒纽扣是一本旧书《怎样写记叙文》(原创)

近几个月来,因为写百家号,免不了常常回忆旧事。于是,那本埋在岁月深处的,也是埋在心灵深处的旧书《怎样写记叙文》,就频繁地浮上脑海。搜索百度,没找到,但从孔夫子旧书网找到了。1.8元,大概是原价的十倍,加上邮费总计6.8元。果断下单,两天后收到。薄薄的,竟可以装在口袋里,薄得让我怀疑,这是那本我魂牵梦绕的旧书吗?放在车上就去逛小市了,打算回去后好好“亲热”,翻阅,回味。可是到了小市上,忍不住躲到一个角落,要撕开包装先看一眼;撕不开,用钥匙割开,真有一种拆封五十年岁月的感觉!五十个春秋,就这样一个动作拉了过来,就这样直接穿越回去。这就要看到当年的那本书吗?手都有些发抖。真的看到了!就是它,可又不完全像,怎么这么薄啊,印象中的那本比这一本要厚上两三倍。翻开目录,尤其看到附录的四篇文章《谁是最可爱的人》,《人民英雄永垂不朽》、《任弼时同志二三事》、《老山界》,信了,对!就是这本书!后来细看出版页才发现,这本书有好几种版本,封面不同。

上世纪七十年代初期,从亲戚家得到这本书,如获至宝,反复阅读。在那种用小小墨水瓶、“孔方”圆铜钱做成的油灯下,在风雨天不用下坡干活的日子里,它为我打开了一片神秘而又广阔的天地。这是一个在学校里,在胡同里、大街上,在伙伴群里,甚至在我那时候能接触到的有学问的老者之中,在哪里都没有接触到的,充满生机和魅力的世界。

书中介绍的怎样写记叙文的知识,极大地帮助我产生了对语文的兴趣。那时候学校里不讲这些的,但是,因为私下看到了这本书,用如今的话说那真是“开挂“了。袁老师布置作文时,我写起来常有一种信心满满、驾轻就熟的感觉。天天盼着星期五上作文课,盼着老师会又一次宣读我的作文。盼着老师布置新的作文,自己又可以大展身手,直抒胸臆,发挥”文采“,写出让自己都激动不已的作文。

直到一九七七年、七八年,连续两年参加中考,写作文都是最最期盼、最最过瘾的科目。那是考试,也是抒发胸怀的好机会,那是享受!终于有人听我诉说,还能凭借着这些获得分数。每一次,都是估分不高,但得分高过估分,这是性格使然,我以为也和作文有关。当然,由于某种原因,两年都没有能够通过政审,那是后话。

但是这并不影响我对作文、语文、文学的兴趣。这本书可以说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了我的一生的学习专业和任教科目。就像第一次扣扣子,我的专业就扣在了《怎样写记叙文》这本书上。后来也常常羡慕那些学习理科的,甚至直到今天,对什么数学建模、物理与自动化之类的问题,私下里固执地自以为有某种“天赋”,但还是学了文科。之所以如此,除了没有机会读过高中,初中理科基础也很差之外,很大程度上是那时候看到了这本书;之所以这样一本书就对自己产生这样深远的影响,是因为那时候实在难以找到这类的书,不容易看到像苏霍姆林斯基说的那种“关于人生思索的、让人激动不已、彻夜不眠的好书”。

不只是关于记叙文的写作知识,书中附录的四篇文章,对我的影响可能比前边的知识部分还要大一些。从内容上说,四篇文章都是满满的正能量。有讲革命历史的《老山界》,那关于深夜行军,火把形成“之”字形的队伍的景象,那倒头便睡的疲惫,那极度困顿中的革命乐观主义精神,那红军和瑶族民众亲如一家的感情,好温暖动人的故事!还有那十分讲究的布局谋篇,那精炼老道的语言,向我展示了文学的无穷魅力。陆定一,这名字在我的印象中就是文章的化身,文学的化身。有讲国家领导人的《任弼时同志二三事》,他的崇高风范,他的英年早逝,他在共青团中央会议上抱病作报告的形象,令人难以忘怀。“二三事”,这样的词汇就是从这篇文章中学到的。《谁是最可爱的人》,在我的学生时代的课堂上是没有机会学到这篇文章的。到后来当了中学老师,讲给学生听,那点底子也是当年学习这本书打下的。那“脸儿像秋天的红高粱一样”的可爱的战士,那纪念碑一样的名字“松鼓峰”,那“敌人为了逃命,用三十二架飞机、十多辆坦克,配合着集团冲锋向着阵地汹涌卷来”的绘声绘色的、惊心动魄的描述,再对照篇末那激情浪漫的吟诵般的抒发——“亲爱的朋友们,当你坐上早晨第一列电车走向工厂的时候,当你扛上犁耙走向田野的时候”,这样温馨的和平生活和那硝烟战火形成多么强烈的对比,原来文章可以这样写!《人民英雄永垂不朽》,是带有说明文特点的记叙文,知识性很强,还涉及到历史、雕塑、美术等知识,读来收获满满。单说周总理的题词,就勾勒出了一部中国近代现代革命史,那时候我们极少有机会读到历史书籍,但这却给自己指示了一个方向。

就是从这几篇文章开始,对语文、文学、历史,产生了兴趣。这种兴趣伴随一生。那时候还有什么书呢,从同学、邻居、亲友那里,还能读到《东周列国志》,《水浒传》,《说岳全传》,《七侠五义》,《欧阳海之歌》,《新儿女英雄传》,《毛主席诗词》等等。但这四篇文章是我读得最细致的文学作品,因为《怎样写记叙文》从头到尾从不同方面对四篇文章做了非常精到的分析。(《水浒传》好像也是有批注分析的那种版本)

当然,毕竟这是一本讲文章写作的书,对我帮助最大的还是书中关于记叙文的写作方法的讲解。就像回忆和早年的老朋友相处时的点点滴滴一样,忍不住要将该书的主要内容介绍一下:

第一部分“什么是记叙文”:主要讲了记叙文的范围和性质,记叙文的种类,记叙文中的抒情和议论。

第二部分“怎样写记叙文”:主要讲了为什么写(写作目的,中心思想,文章和生活的关系),写些什么(写熟悉的,写有积极意义的,写具体的,写典型的),怎样组织(取舍,分段,先后顺序,详略,提纲),怎样着笔(人称,开头,结尾,过渡和呼应),怎样修改加工。

第三部分“怎样提高写记叙文的能力”:主要讲了三个方面:提高认识,熟悉生活;学一点语法、修辞、逻辑;多读多写,熟能生巧。

离开中学教学好多年了,现在的作文、语文教学情况,也只是通过身边的孩子从一个侧面多少有点了解而已。不过我觉得这本书关于记叙文的理论体系,内容观点,写作指导建议,到今天一点也不过时,甚至比目前某些程式化、八股式的作文教学方法,要更好一些,更实在,更有用,更“正道”。本书只是一本薄薄的小册子,比起目前书店里、网店里那些汗牛充栋的作文指导书,真是太不显眼了,太微不足道了。可在我的印象中,它 是那样高屋建瓴而又细致入微,大气磅礴而又亲切质朴,要言不烦而又条分缕析。它不会让学生在刚学习写文章时就染上作假、雷同、虚夸、空洞、做作等毛病。

仅举一例,以见一斑,比如讲文章的前后呼应,作者说:

《老山界》这篇文章前前后后呼应得很好。当红军刚遇到一家瑶民时,作者说:“只要我们对他们说清楚了红军是什么,没有不变忧为喜,同我们十分亲热起来的 。“后面就有瑶民母女哭着向红军诉苦,非常喜欢地接受了红军送的米等事情来呼应。前边提到了红军肚子很饿,隔了几小段又照应说:”粥吃起来十分香甜,因为确实饿了。”

当年读过的那本书后来再没见过。回头再细看眼前刚买到的这本,六七成新,定价0.19元。书的主人是孟吉林先生。上海教育出版社一九六二年三月出版第一版,一九六三年四月已经是第五次印刷,可见这本书当时就很受欢迎。不同版本封面不同,内容是否也有细微不同, 自己没有研究所以不好下结论,但可以肯定内容不会有大的区别。书的编写者是郑万泽先生。关于郑先生,我孤陋寡闻,了解不多,只是从网上查到,他有很多著作,比如《成人高等考试复习500问 语文》、《古诗一日一首》等等大概几十种,是著名学者、作家。《怎样写记叙文》是郑先生的早期作品,我手上的这本也一定会成为我的珍藏,不会再失去。

本内容不代表本网观点和政治立场,如有侵犯你的权益请联系我们处理。
网友评论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网站立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