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00字范文,内容丰富有趣,生活中的好帮手!
900字范文 > 农村散养猪猪瘟免疫状况监测与防制对策

农村散养猪猪瘟免疫状况监测与防制对策

时间:2020-11-30 07:26:12

相关推荐

农村散养猪猪瘟免疫状况监测与防制对策

1 材料与方法

1.1 备检血清

从全县农村散养猪随机采集分离猪血清1 547份,其中:种公猪65份、经产母猪384份、断奶前仔猪(20~40日龄)148份、断奶后仔猪(45~60日龄)574份、生长育肥猪(90~120日龄)406份。

1.2 试剂

猪瘟正向间接血凝抗原、阴性血清、阳性血清以及稀释液,均由中国农业科学院兰州兽医研究所提供,批号分别为20020918、20030527、20040405。

1.3 监测方法

正向间接血凝试验,操作方法是:在96孔血凝板上将待检血清、阴性、阳性血清用稀释液作倍比稀释,各稀释12孔,随后加入减半量的猪瘟间接血凝抗原,充分振荡均匀,置室温2h后观察结果。在阴性和阳性对照血清成立的前提下,以50%红细胞出现凝集和血清最大稀释度为该血清的血凝效价,判定标准以血凝效价≥1∶16为免疫合格,<1∶16为免疫不合格。

2 结果

在检测的1 547份血清样品中,各生长阶段猪总抗体水平有明显的差异,其中:种公猪、母猪、断奶前仔猪、断奶后仔猪、生长育肥猪猪瘟抗体效价≥1∶16的分别有57份(87.69%)、275份(71.62%)、135份(91.22%)、317份(55.23%)、255份(62.81%)。猪瘟抗体效价<1∶8的分别有8份(12.31%)、109份(28.38%)、13份(8.78%)、257份(44.77%)、151份(37.19%)。母猪、断奶后仔猪、生长育肥猪分别有12份(3.31%)、33份(5.75%)、7份(1.72%)猪瘟抗体效价为0,检不出猪瘟抗体。结果见表1、表2。

各生长阶段农村散养猪群猪瘟抗体效价分布情况,结果见表2(略)。

然全县农村猪瘟免疫密度达90%以上,但总体保护率只达67.2%,种用公猪、母猪、断奶前仔猪免疫状况相对较好,断奶后仔猪、生长育肥猪免疫合格率均较低,因而导致部分地区仍有猪瘟的发生。猪瘟免疫效果不理想,主要原因如下。

3.1 猪瘟流行毒株的分子变异

分子流行病学研究结果表明,国内猪瘟流行毒株已由基因型Ⅰ转变为基因型Ⅱ,向远离疫苗毒的方向变化,这是当前猪瘟疫苗免疫效力不高的重要内在原因。

3.2 免疫不科学

目前我县推行春、秋两防结合适时补针的防制对策,没有科学的免疫程序;加之基层防疫人员变动频繁,技术培训未能跟上,农户分散饲养的猪管理水平低,未能按时免疫接种,盲目多次免疫、漏免等情况时有发生。

3.3 其他因素

免疫效果的好坏还与疫苗本身的质量、保存与运输等多种人为因素有关,如疫苗质量不合格、低效;疫苗贮存不当,运输和免疫过程中没有冷藏处理;注射时打飞针;接种前对猪群使用抑制抗体免疫反应的药物及含有这些药物的饲料添加剂;免疫时机把握不当;免疫剂量不足等,这些都是造成免疫效果不佳的原因。

4 防制对策

4.1 加强免疫抗体监测,确定最佳免疫时间

通过监测结果可以看出,仔猪在断奶前后由于母源抗体的影响抗体效价变化较大。因此,只有通过监测,随时掌握猪群免疫状态,则可避免免疫过早而受母源抗体的干扰及过晚而产生过长的免疫空白期,确定最佳免疫时间。

4.2 加大免疫剂量

免疫剂量不足攻毒后不能阻止强毒在体内繁殖和排毒,不能切断亚临床感染。因此,为排除母源抗体或残留抗体的干扰,确保免疫效果,可加大免疫接种量,种猪4头份,仔猪、育肥猪2头份,疫苗用猪瘟兔化弱毒单苗。

4.3 制定合理免疫程序

建议:一般情况下,28~35日龄左右进行第1次免疫接种,55~60日龄左右进行第2次免疫接种,在猪瘟控制区,对农村散养猪,可在60~65日龄免疫接种第1次。猪瘟流行严重的养猪大户可采取超前免疫的办法,即在仔猪出生后未吃初乳前,接种猪瘟苗1头份,注苗1~2 h后再自由哺乳,首免后于70日龄进行第2次免疫。种母猪在配种前应进行1次免疫,使之产生坚强免疫力,避免妊娠期间感染猪瘟。

4.4 紧急接种

对发生猪瘟的村寨,紧急免疫接种是控制疫情的一项有效措施,虽在紧急接种后4~5天,已感染或处于潜伏期的猪只,疫情可能一时加重,发病率、死亡率稍有上升,但紧急接种可使未受感染猪获得免疫保护,对控制疫情有重要意义。

4.5 建立健全乡、村动物防疫网,积极推行动物防疫责任制,组织培训乡、村防疫员,配备必要的设备,保证把以猪瘟为主的基层防疫工作落到实处。各级动物防疫部门要加强疫情监控,严把检疫关,严防发生猪瘟和使猪瘟疫源通过流通环节向外扩散。

本内容不代表本网观点和政治立场,如有侵犯你的权益请联系我们处理。
网友评论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网站立场。